感动中国候选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从1月20日驰援湖北武汉,100多天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一直奋战在一线,每天辗转于武汉市金银潭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候选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4篇,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候选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篇1
从1月20日驰援湖北武汉,100多天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一直奋战在一线,每天辗转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医院。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疫情患者清零,受中央指导组委派,邱海波又从武汉奔赴黑龙江,指导当地新冠疫情救治工作。
4月29日深夜,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邱海波接通了记者的电话。“重症患者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这是我的责任”。邱海波的声音有点疲惫但又充满斗志和信心。谈及再次担当“逆行者”,邱海波说,“我觉得我更应该是个‘直行者’。疫情就是医生的战场,病人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奔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向前冲。”
这次与新冠病毒的“短兵相接”,邱海波感到压力与责任并存。“对重症救治来说,这是一次极大的挑战。给病人最多的生命机会,这就是ICU医生的使命。”邱海波说。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停留在“指导”上。在新冠疫情重症救治里,无创呼吸机使用无效后通常会采用气管插管急救,这是最有效的操作,但也是最危险的办法。因为这个动作距离患者非常近,在气管切开的瞬间,胸腔气流会携带病毒喷出,即使有层层防护,也有感染风险。但是,邱海波从来都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
邱海波坦言,自己也有恐惧心理,但是“病人病情有需要,我必须去做,与挽救生命相比,恐惧自然就放在后面了”。作为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更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其他医务人员的影响。“你必须冲锋在前,如果你害怕了,别人就更害怕。另一方面看,这样也是想给大家做个示范,只要操作规范、防护到位,就不会有问题。”
邱海波将“下沉”尽量做到极致。巡诊中,他发现俯卧位通气对重症病人有很好的效果,虽然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他也常常坚持自己动手,下午查房时把病人翻过来,第二天早上查房时再把病人仰过来。这一治疗方法被写入诊疗方案。
4月初,有组照片在网上“火”了。有媒体刊发了邱海波2月20日和3月30日的对比照片,称“抗疫专家一月白头”。另一张他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专家杜斌,随手拿了片面包匆匆离去的照片也广为传播。邱海波表示,所谓白头只是拍摄曝光度关系,不过在武汉的每一个日夜确实非常紧张。
白天深入重症病区,晚上研究治疗方案。从具体的病人、病区到总体的诊疗路径,邱海波也在不断总结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经验。“在疾病快速流行、快速暴发的时候,我们形成一点经验,马上放到诊疗方案里”。
重症医学是“鬼门关”前最后的“救命场”。三十多年来,邱海波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在重症战场上一次次挽救无数人的生命。邱海波于1983年考入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被留在附属医院内科工作。1988年,医院开始组建江苏省第一个重症监护病房(ICU),敢于担当的邱海波自告奋勇,开始了他的危重病医学研究生涯。
“每次抢救成功都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褒奖,也是我们ICU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最大的欣慰。”邱海波感慨地说。而作为医院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始终把责任和担当刻在心上。“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冲锋在前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虽然邱海波担任纪检干部的时间还不长,但他在工作中经常不忘提醒党员干部严守纪律和规矩,自省自律自警,同时鼓励大家放开手脚,共同营造医院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3月15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邱海波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离家四月,三餐不定,两厢牵挂。谈及这次转战黑龙江的临时决定,邱海波表示自己并不觉得辛苦,只是感慨自己的夫人一个人在家,老人也挺希望自己早点回家,但还是对他的决定给予理解和支持。
“经过武汉奋战取得的重要经验,应该说我们现在对新冠疫情的治疗和防控更有信心。这次疫情提高了整个社会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防御能力和群众的防护意识,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防线,如果我们把这条防线守住了,就可以避免疫情再次暴发。”邱海波说,“期盼再次取得新的胜利,早日回家。”
感动中国候选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篇2
今年的春天悄悄地来了,樱花早已热热闹闹地盛放着,柳树也悄悄地抽芽。但是,这个春天最美的不是樱花烂漫和桃红柳绿,而是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是最亮的春光。在这亮光里,有个我心中的最美医生——邱海波。
邱海波是我国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是江苏支援武汉的医疗队专家。1月20日,作为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重要成员的他,临危受命奔赴湖北武汉参与抗疫战斗。他担负着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导等多项工作,已在“火线”上奋战了一个多月。
“往这边平移20厘米,我喊一二三,换手,准备翻过来……”身为教授的他,在重症病房跟专家组同事们亲自上阵,一起动手完成这个“力气活”。这样的救治需要将插管患者翻身,如果有一点失误,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他总是亲自指导动手,往往救治一个患者,他就累得全身都是汗。他说:“不到床边不看到病人,永远不知道疾病的特点。” “对ICU医生来讲,重症病人在哪,我就应该在哪。这里还有这么多的重症病人,那我就应该继续在这里战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所以他总是出现在重症病房,用自己过硬的技术和死神扳手腕。呼吸机和各种器械、用药剂量一点一点调,白天工作晚上总结。他和同事在一线总结出来的“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还被迅速写入新冠疫情诊疗方案中,用于救治很多危重症患者。
邱海波,很平凡,防护服是他的战袍。他用行动,用善良,用担当,用奉献,诠释了一个医生该有的样子。也正是这一份担当,他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医生。都说最美是春天,而邱海波,比春花更耀眼。
感动中国候选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篇3
从1月20日驰援湖北武汉,100多天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一直奋战在一线,每天辗转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医院。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疫情患者清零,受中央指导组委派,邱海波又从武汉奔赴黑龙江,指导当地新冠疫情救治工作。
4月29日深夜,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邱海波接通了记者的电话。“重症患者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这是我的责任”。邱海波的声音有点疲惫但又充满斗志和信心。谈及再次担当“逆行者”,邱海波说,“我觉得我更应该是个‘直行者’。疫情就是医生的战场,病人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奔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向前冲。”
这次与新冠病毒的“短兵相接”,邱海波感到压力与责任并存。“对重症救治来说,这是一次极大的挑战。给病人最多的生命机会,这就是ICU医生的使命。”邱海波说。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停留在“指导”上。在新冠疫情重症救治里,无创呼吸机使用无效后通常会采用气管插管急救,这是最有效的操作,但也是最危险的办法。因为这个动作距离患者非常近,在气管切开的瞬间,胸腔气流会携带病毒喷出,即使有层层防护,也有感染风险。但是,邱海波从来都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
邱海波坦言,自己也有恐惧心理,但是“病人病情有需要,我必须去做,与挽救生命相比,恐惧自然就放在后面了”。作为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更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其他医务人员的影响。“你必须冲锋在前,如果你害怕了,别人就更害怕。另一方面看,这样也是想给大家做个示范,只要操作规范、防护到位,就不会有问题。”
邱海波将“下沉”尽量做到极致。巡诊中,他发现俯卧位通气对重症病人有很好的效果,虽然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他也常常坚持自己动手,下午查房时把病人翻过来,第二天早上查房时再把病人仰过来。这一治疗方法被写入诊疗方案。
4月初,有组照片在网上“火”了。有媒体刊发了邱海波2月20日和3月30日的对比照片,称“抗疫专家一月白头”。另一张他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专家杜斌,随手拿了片面包匆匆离去的照片也广为传播。邱海波表示,所谓白头只是拍摄曝光度关系,不过在武汉的每一个日夜确实非常紧张。
白天深入重症病区,晚上研究治疗方案。从具体的病人、病区到总体的诊疗路径,邱海波也在不断总结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经验。“在疾病快速流行、快速暴发的时候,我们形成一点经验,马上放到诊疗方案里”。
重症医学是“鬼门关”前最后的“救命场”。三十多年来,邱海波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在重症战场上一次次挽救无数人的生命。邱海波于1983年考入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被留在附属医院内科工作。1988年,医院开始组建江苏省第一个重症监护病房(ICU),敢于担当的邱海波自告奋勇,开始了他的危重病医学研究生涯。
“每次抢救成功都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褒奖,也是我们ICU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最大的欣慰。”邱海波感慨地说。而作为医院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始终把责任和担当刻在心上。“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冲锋在前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虽然邱海波担任纪检干部的时间还不长,但他在工作中经常不忘提醒党员干部严守纪律和规矩,自省自律自警,同时鼓励大家放开手脚,共同营造医院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3月15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邱海波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离家四月,三餐不定,两厢牵挂。谈及这次转战黑龙江的临时决定,邱海波表示自己并不觉得辛苦,只是感慨自己的夫人一个人在家,老人也挺希望自己早点回家,但还是对他的决定给予理解和支持。
“经过武汉奋战取得的重要经验,应该说我们现在对新冠疫情的治疗和防控更有信心。这次疫情提高了整个社会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防御能力和群众的防护意识,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防线,如果我们把这条防线守住了,就可以避免疫情再次暴发。”邱海波说,“期盼再次取得新的胜利,早日回家。”
感动中国候选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篇4
今年的春天悄悄地来了,樱花早已热热闹闹地盛放着,柳树也悄悄地抽芽。但是,这个春天最美的不是樱花烂漫和桃红柳绿,而是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是最亮的春光。在这亮光里,有个我心中的最美医生——邱海波。
邱海波是我国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是江苏支援武汉的医疗队专家。1月20日,作为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重要成员的他,临危受命奔赴湖北武汉参与抗疫战斗。他担负着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导等多项工作,已在“火线”上奋战了一个多月。
“往这边平移20厘米,我喊一二三,换手,准备翻过来……”身为教授的他,在重症病房跟专家组同事们亲自上阵,一起动手完成这个“力气活”。这样的救治需要将插管患者翻身,如果有一点失误,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他总是亲自指导动手,往往救治一个患者,他就累得全身都是汗。他说:“不到床边不看到病人,永远不知道疾病的特点。” “对ICU医生来讲,重症病人在哪,我就应该在哪。这里还有这么多的重症病人,那我就应该继续在这里战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所以他总是出现在重症病房,用自己过硬的技术和死神扳手腕。呼吸机和各种器械、用药剂量一点一点调,白天工作晚上总结。他和同事在一线总结出来的“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还被迅速写入新冠疫情诊疗方案中,用于救治很多危重症患者。
邱海波,很平凡,防护服是他的战袍。他用行动,用善良,用担当,用奉献,诠释了一个医生该有的样子。也正是这一份担当,他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医生。都说最美是春天,而邱海波,比春花更耀眼。
推荐访问:先进事迹 候选 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候选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视频 邱海波事迹感悟 邱海波先进事迹有感 邱海波颁奖词 邱海波最美医生 邱海波抗疫事迹新闻周刊 邱海波作文素材 医学专家邱海波是哪里人 邱海波的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