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帆
摘 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如果缺少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传递,该课程就会产生本土文化失语现象。学习、弘扬和应用本土传统文化是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有效继承文化遗产和培育学生文化辩证意识与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英语专业教育要设立完善的传统文化渗透于课程的具体标准,且要优化教材,使英语教师有足够的材料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要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育人能力,调整英语育人的开展逻辑;
要开展趣味的课堂文化型活动,用多元立体的活动,使学生激发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兴趣,从而自发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关键词:文化渗透;
大学英语;
英语教育;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7-00-03
文化渗透指的是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以传媒介质为载体,向他国推行自己的文化,从而达到同化其他国家和取得经济效益的目的[1]。目前,别国发起的文化渗透,已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许多青年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不足,甚至在价值观方面也开始朝向外国文化靠拢。对此,高校有必要针对文化渗透,对校内的文化传导机制进行调整。而大学英语专业教育,以培育学生拥有良好的对外英语实用技巧为主要的教育目标。但为了让学生掌握跨文化等重要的交际技巧,英语专业会开展英美文学教育,适当传递一些外国优秀文化。虽然英语专业教学以扩展学生知识视野为目的,但教育过程中如果未能精准识别文化渗透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学生逐渐对外国文化产生认同感,进而造成本国文化的失语现象。因此,高校对抗文化渗透的主要方法,就是要对大学英语课堂进行创新,使其既要承担起培育学生英语能力的责任,也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介质,帮助传统文化重新在大学生心中建立核心地位。
一、文化渗透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一,我国文化失语现象严重。教育管理者普遍认为,英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将英语知识和英语文化知识有效传导给学生,并帮助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技巧。而中国传统文化很少会在外语应用情境中出现,故而无须在课堂中出现。但实际上,英语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以对外交流为主,学生即将面对的是整个世界,并且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去迎面世界。在此基础上,如果学生不能通晓中国文化,就很容易找不准自身的文化定位,无法成为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沟通桥梁。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学生学习阶段,本土文化长期缺失,就会令传统文化彻底淡出学生认知视野,这会直接阻碍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更不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
第二,教师传统文化传递意识不清晰。事实上,大学英语专业课堂的教学内容,一部分取决于高校管理层对教育的具体安排,另一部分则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教育意识。调查研究发现,对一些存在文化失语现象的课堂展开研究后可以确认,在这些课堂中教师普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且也缺少传递和传播文化的主观意识。根本原因是,教师认为即便在大学阶段,英语专业教育所需要传导的专业知识仍然较多,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尤其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培育,建立在学生参与足够多实践练习的基础上,故而教师会利用大量时间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加之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迫切性没有普遍认知,也就导致英语专业课堂中鲜少出现传统文化元素。在一些明确要求英语教师融合传统文化开展教学的院校,也有少部分教师只在课堂中抽时间讲解传统文化,并没有将传统文化元素合理融入课程中,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观感相对割裂,降低了传统文化传递的整体质效。
二、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迫切性解读
第一,学习传统文化是提升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关键。跨文化能力的培育,是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中的教育重点之一。所谓跨文化能力,指的是一种应用于跨文化情境的基本交际能力,能够对目标语所在地区的文化有所了解,能够用对方文化体系中的对应内容,精准传达我方文化的内核。由此来在双方之间有效搭建沟通桥梁,尽可能避免沟通阻滞现象产生的一种能力。许多学生都认为,想要形成跨文化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大量了解英美历史文化。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跨文化能力的培育目标,是想让翻译人员更好地传达本国文化的优势。如果翻译者对本国文化没有充分了解,或者不明确本土文化的深厚意义,那么其所传达的内容也会缺少核心的文化价值。因此,学习传统文化其实也是真正提升学生跨文化能力水平的关键。而在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国家需要更多的外语人才来推动对外发展。这印证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迫切性。
第二,弘扬传统文化是继承文化遗产的必要手段。文化继承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完善传承了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文化[2]。换言之,也只有广大人民从根本上认可我国传统文化,并积极在各行各业中发扬文化,才能促进民族团结、国家发展,增强民众的精神力量以进一步促进国家政治和经济的稳健发展。而文化遗产有效继承的前提,是必须要弘扬传统文化,即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民众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进而承担起文化继承和弘扬的责任。而大学英语课堂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出对外语言人才,但深层次育人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突出能力的高精尖人才。这些高精尖人才,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推行到世界的关键动力。故而,大学英语专业课程应当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务必要培养出一批能够主动继承文化遗产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发展、社会稳定贡献突出力量。这也说明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迫切性。
第三,应用传统文化是培育学生文化辩证意识的策略。大学生应当形成良好的信息甄别能力,更要养成强大的文化辩证意识。所谓文化辩证,就是在接触到文化时,能够凭借深厚的文化经验,对文化的本质内涵和文化意义加以验证,从而避免自己被错误的、具有极强思想引导性的文化所影响。文化辩证意识的产生,建立在学生拥有较多文化认知经验的基础上。而想要避免被外来文化渗透现象所影响,就要坚定自身的本土文化自信。学生就必须对传统文化有大量认知经验。并且,应当建立传统文化的应用经验,只有实践应用才能对文化产生的逻辑建立印象,有效甄别历史虚无主义的逻辑漏洞。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足够多的历史证据,才能快速拆解错误思潮所谓“学术研究”表象下的政治宣傳诉求。而目前,外国文化渗透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那么高校便需要尽快培育学生的文化辩证意识,而大学英语课堂中必然会传授外国文化,满足文化“辩证”的基本条件需要。故而,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便具有明确的迫切性。
三、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诱因解读
第一,对传统文化的融入缺少明确清晰的规定,教材中传统元素普遍较少。对大学英语课堂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模式进行调查后发现,传统文化之所以长期缺失,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入没有明确的规定。规定不清晰意味着监管将无据可依,教师是否正确传递传统文化全凭自觉。而一些院校内的英语教师,也受到了文化渗透的影响,就会本能抗拒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此,建议校方要对英语课程传递传统文化作出明确规定,并且要适当对教材进行更新,务必增加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以此来保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有足够的文化元素可供挖掘。而在保障了内容来源后,校方需要进一步提升课堂文化传递的质量要求,以此保障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创新。
第二,教师缺少融合文化的育人能力,导致学生并未产生传统文化学习兴趣。许多英语教师在设计教案时,经常无法有效将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的传递有效结合到一起。这是因为英语教师本身也缺少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和经验。尤其多数英语教师都更习惯开展全英课堂,骤然加入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会降低课堂话语的连贯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文化学习的割裂感,从而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反感。并且,受到外国文化渗透的持续性影响,已经有许多学生都对本土文化产生了错误认知,认为本土文化相对落后,只需要认识,不需要学习和实践继承的文化。这使得即便英语教师大力开展传统文化的传导教育,学生也很难认真参与学习。少部分学生甚至会抵触在英语课上接触到中国本土文化,进而使教师设计的传统文化教学根本无法有效得到落实。
四、文化渗透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第一,设立完善的传统文化渗透课程标准。校方需要对大学英语课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思想进行创新,应要求教师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并且要严格在每节课上渗透传统文化,具体则要以隐性教育的方式为主进行传递,以避免传统文化元素过于明显以引起学生反感情绪。校方需要对具体的传统文化渗透标准加以要求:传统文化传递的初期阶段,学生需要能够对本土文化的基本内核和内容建立清晰印象,在接触到英美文化时,可以明确中国与其对应的文化是什么。例如,了解英美国家政治制度时,可以说出我国古代至现代的政治制度特征。在了解英美社交礼仪时,可以说出一些独属于我国的社交礼仪。传统文化传递的中期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传统文化认知经验,掌握将传统文化翻译为英文,并很好地代入英語语境中,合理传达我国文化传递的诉求[3]。在后期阶段,学生应该掌握成熟协调的母语文化转译能力,且能够运用英语语言技巧,以跨文化为媒介,传递自身想要表达的潜在意愿。校方需要定期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掌握能力进行考核调查,并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打分,用严格的考核与管理,提升教师对课堂的负责程度,保障传统文化能够真正渗透到英语课程当中。
第二,优化教材并保障充分传递传统文化元素。教材是英语教师有效传递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凭借。教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英语课程改革的实际成效。因此,建议校方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务必要大面积增加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且要保障传统文化元素的多样性。除了中国四大发明和文房四宝外,还要加入京剧、中医等多元文化,以及民族风俗、地理风貌、哲学思想等内容。要让学生彻底打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印象,深入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教材中融入的传统文化,需要与英美文化相对应,要将其融入英语教学的进程中,不能过于突兀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保障文化元素的综合质量,也建议校方深入到地方,从文化起源处搜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并聘请专业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将校方独有的文化经验融入英语课本当中。此外,校方还可以适当添加以英美文化与汉语文化对比的选修类课程,为一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
第三,积极提升教师传统文化育人能力。英语教师的文化育人能力,将决定英语教育创新改革的整体水平。而教师的文化育人能力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良好的文化素养,二是强大的教育能力。首先,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中,学生很大程度会受到教师个人思想和行为状态的直接影响。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很有可能成为学生的态度。因此,要有效改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就需要提升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应当认真研习传统文化,要明确其类别、特点和文化意义,并适当习得浅层的操作方法。例如学习几段京剧,掌握一些礼仪技巧等。教师也要专门学习英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积极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形态,以保障能够客观看待外国文化,客观描述外国文化的优势和缺点。重点是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跨文化知识,建立正确的外语工作意识。对于文化育人能力的提升,建议英语教师向其他人文社科类的教师学习,研习如何在保证知识传递的同时,将一些正确的文化观念传导给学生。例如,可以使用生活化的案例先引导学生对英美文化对应的中国文化产生疑问,再适当传导中国文化帮助学生建立对本土文化的概念,再讲解本土文化的独特优势,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关键是要让学生加入思考的过程,站在本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下,思索中美文化存在的差异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这便能有效帮助学生建构对本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有效对抗他国文化渗透的负面影响。
第四,开设趣味多元活动,激活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兴趣。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实践教育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英语应用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学生想要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印象[4],也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夯实。对此,建议英语教师大量开展英语跨文化实践活动,并借助活动锤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由于大学英语教育中,必然会涉及对英美文化的讲解,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政治诉求下,必然会衍生出不同的文化结果。以此来帮助学生清晰地看待外国文化,深刻地明晰本土文化,进而形成良好的文化辩证意识。教师还可以基于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两个行动小组,模拟不同交易情境下的对外交际,由一组学生扮演外国客户,另一组学生则扮演企业员工,两组员工要分别以不同的视角进行沟通,扮演企业员工的学生需要调动跨文化知识来获取另一组学生的“信任”。双方要基于文化差异进行全英文交流。这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口语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升级,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不同视角下,更客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明确分辨什么是正常的文化交流,什么是刻意的文化渗透。
五、结语
事实上,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以传播英语知识”为主的这一特点,也可以成为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英语教师可以在教授英美文化时,适当加入中国文化作为对比,并强调我国文化的特殊性,由此来建立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情绪。最重要的是,英语教师需要意识到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承担起思政育人的作用,尽可能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英语教师不但要成为宏观的规划者,更要成为细节之处的执行者,认真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如此才能对抗文化渗透问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思想意识更加坚定的外语人才,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一批继承者。
参考文献:
[1]余丽芬.基于文化合流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因素研究[D].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2]李红.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渗透茶文化的研究[J].福建茶叶,2022,44(10):105-107.
[3]符蓉,胡东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与中国典籍英译融合探索[J].安顺学院学报,2022,24(4):64-68.
[4]方艾若.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校园英语,2022(14):25-27.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文化渗透英语教育文化自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8期)2016-12-26中职英语教学中对交互式英语口语的巧妙应用经营者(2016年19期)2016-12-23五年制高职教育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探索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俪人·教师版(2016年15期)2016-11-22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环球时报(2012-01-07)201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