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基于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的案例调查

时间:2023-08-14 09:05:02 来源:网友投稿

汪博文, 董雯怡, 闫 琦, 肖铭堃, 朱熠晟, 耿献辉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部分,提出了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农村是粮食和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基础与土地资源,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围绕这一优势,围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探索多样化经营方式与科学治理架构,完善收益分配运行机制。在不破坏农业生产红线与环境的情况下,提高农产品利润,凭借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的经营范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现阶段,我国农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乏力状态,各地区发展依然不平衡,多数生存空间依旧狭窄。从资源要素角度看,表现为缺乏人力资源和建设资金的不足[1],以及土地资源的短缺[2];体制机制角度则具体表现为集体资产整合机制不健全、带头人吸引与激励机制不完善[3]、土地流转机制有待改善[4]等问题。诸多原因迫使传统农业发展受限,村集体未形成有效支撑的主导产业,集聚功能下降、组织涣散。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已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经济增长需要,需要探索农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5]。欲实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强化其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结构,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新型农业结构[6]。但现有文献大多基于理论分析和定量分析,缺乏微观视角下依托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案例分析。

扎根理论作为质性研究的方法,直接扎根于研究对象内部,从谈话记录中抽取核心概念,归纳到经验范畴,直至上升到理论高度,研究前不作任何假设,理论基于底层数据编码[7]。扎根理论被认为是定性研究中比较科学的方法论,也被认为是对于情境化问题最有效的研究方法[8]。扎根理论有助于实践与理论结合,是深入乡村实际进行理论构建的有效方法[9]。本研究选用扎根理论分析范式,基于以下2点:一是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在不断发展变化,目前理论界还没有达成统一的发展经验,需要进一步深化探索;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制约,经济、政治、民俗、理念、教育等方面的异质性较大,不能照搬国内外现成的理论、方法和模型;三是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提炼农村的模式与所遇问题,并归纳总结出结论与启示[10]。

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解构农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困境,从产业、治理、人才的角度剖析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的典型案例,找出保留东林村发挥农区村农业优势,延长产业链,创新经营模式,开放化、市场化发展,解决农业技术与村建设用地不足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农区村探寻乡村特色、推动产业融合与转型、吸引人才驻村提供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经验。

研究以东林村为案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运用半结构访谈、实地调研和文档资料收集的方式,对以东林村为代表的农区村开展研究,并对案例选取与介绍、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以期弥补理论与实践的缺口。

1.1 案例选取与介绍

选取案例是研究开展的重要基础,典型案例能帮助研究者准确把握现象和理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秉承“研究对象与研究主题相匹配”的案例选取原则,选取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第一,东林村以农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有大量的耕地,全村稳定耕地面积1 977亩(1亩=667 m2,下同),全部集中到村劳务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及相关延伸产业,从事劳动者的平均年龄较大,平均年龄超过60岁。第二,东林村积极与高校等合作,建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积极探索循环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业高收益和三产融合,目前集体经济发展较为成熟。东林村集体经济规模日趋增长,示范形象突出,对于其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设有借鉴作用,作为知名度较高的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研究其发展模式和决策过程较有意义。第三,东林村以农业为基础,构建以循环农业为核心,多种延伸产业为特色的“东林模式”,特色循环农业的稻麦收益较传统稻麦平均收益提升约40%,提升显著。最后,随着产业的深度融合,东林村集体经济发展稳健,2021年,东林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5 637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 3 100 万元,每位村民可支配收入4.5万元,位居太仓前列、城厢首位,富民强村愿景正逐步走进现实。

东林村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发展村级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始终坚持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围绕服务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幸福感为根本宗旨,多渠道、多形式地实施各类便民、利民、为民措施,创建东林幸福家园。东林村新型社区的建设在循序渐进,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在不断上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1.2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为了使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的研究过程更加科学,研究结论更加可信,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全面、详实地探究农村集体经济问题。扎根理论(Ground Theory)自1967年由巴尼·G.格拉斯和安塞姆·斯特劳斯提出后,形成多种流派[11]。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12]。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13]。

本研究将采用贾旭东提出的“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对问题进行研究[14]。

具体研究思路为:首先通过对东林村进行深入访谈,获取一手质性资料,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经过深入情境的调研和对现有文献的不断比较,确定研究问题;其次,利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资料展开质性分析[15];接着根据扎根分析结论,提炼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模型,并分析不同因素间的彼此依存关系,系统解释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最后通过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定量检验等成熟的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大样本数据甚至总体数据,对在理论构建阶段提出的理论模型或假说进行检验,修正完善理论,最终得到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理论[16]。

本研究主题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范畴处理,其中案例村情况多样化较为复杂,且涉及利益相关者主体众多,导致相关资料数量众多,因此本研究选择通过运用数据编码对大量资料进行初步概念化和范畴化凝练,最终获得理论凝练。

1.3 数据收集

为尽量确保样本材料的真实、全面、可靠,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实地考察与文档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扎根理论分析。

1.3.1 访谈开展 课题组在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期间,到东林村进行实地调研8次。在到访之前,事先与东林村当地负责人进行联系。通过线上沟通,组织当地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等进行预约访谈,事先告知访谈的目的和内容以做好相应的数据材料准备。之后与该街道的1位管理者、2位会计逐一进行访谈。期间共进行了3次半结构化访谈,在征得受访者同意后,深度访谈中使用手机录音和手写提要记录了整个访谈过程。采访最后,调研组根据访谈直观感受和事先预期的东林村集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发展内容进行确认和补充,随后调研组在24 h内对访谈笔记、录音文字识别进行整理核对并整合录入电子文档。对于存在错漏的存疑信息,进一步通过电话与受访者沟通并进行确认、修正和补充,最终共获得约2.5万字的采访资料。

访谈提纲如表1所示,主要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东林村的基本状况、遭遇的问题困境和未来规划决策等部分。

表1 东林村半开放式访谈提纲

1.3.2 实地考察 除了以上正式访谈外,调研小组在调研期间,参观东林村所建秸秆饲料厂、肉羊养殖场及太仓富硒功能产业园,在参观过程中与公司负责人、当地居民、外来居民进行交流,直观获得东林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具体相关信息。

1.3.3 文档资料 通过多次赴太仓市东林村进行调研访谈,在东林村入驻1周进行工作参与和观察,获取有关集体经济发展概况、共同富裕未来规划等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其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得到约2万字的资料。为了获取准确且全面的资料,研究小组还通过互联网收集了中国江苏网、澎湃新闻、新华网等本地报纸、知名网站关于东林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闻报道十余篇(表2)。这些文档资料有助于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进行更完整的刻画与分析。

表2 案例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

在全面收集语料的基础上,对语料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形成访谈调查、官方文件和网络资料的三角互证,以保证语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1 开放式编码

在进行开放性编码时,首先将整体化、长篇幅原始资料的拆分进行碎片化处理,将成段或长句的资料进行关键词提取和归纳,从中发现初始概念。比如:东林村“本地户籍人口在2 700多人 A-2-11”,将长句子概念化成词语或短句“户籍人口”,再将其归纳入“本地人口状况”这一初始范畴。

本研究借助Nvivo20软件对访谈材料进行开放式编码。将原始资料中的每句话作为节点,并对每个节点贴标签,归纳出相关概念,再用于范畴的提炼。为提高编码的客观性与正确性,由多方交叉编码,其中一致的概念直接用于下一步的编码,出现观点不一致时就通过微信回访访谈者进行补充交谈。1周后作者再对编码结果进行自我效验和专家咨询,再次整理出的概念数量和相关含义没有太大变化,说明上述编码完成校验,保证了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研究遵循质性资料分析方法细致分析材料中与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共同富裕相关的词句,进行理性的概括和抽象,整理出初始概念;将描述同一现象的初始概念进行比较、辨析和聚敛,通过对收集到的社区概况、集体经济现状和发展困境与成因相关数据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处理,即得到治理前的问题要素,共梳理出124条概念提炼为110个范畴。

通过对收集到的人口、收入、就业与村集体结构等相关数据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处理,即得到东林村概况的要素,共梳理出24条概念提炼为22个范畴(表3)。

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中与东林村集体经济行为相关的进行资料提取概念化和范畴化处理(表4),共提取了26个概念,提炼为24个范畴。其中既包括村集体具体的行为,也包括了村集体收支情况,以及村庄发展方向等元素。

表4 东林村集体行为及概念化过程

基于东林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行为及方向等材料,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中与东林村发展模式相关的进行资料提取概念化和范畴化处理(表5)。共提取了46个概念,提炼为39个范畴。

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中与东林村循环农业相关的进行资料提取概念化和范畴化处理(表6),共提取了11个概念,提炼为11个范畴。其中既包括废弃物循环利用,也包括了村集体循环产业,以及政策与高校对于东林村循环农业的影响等因素。

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中与东林村集体经济行为相关的进行资料提取概念化和范畴化处理(表7),共提取了17个概念,提炼为14个范畴。其中包括村干部福利待遇问题、农业技术难题、用地指标不足等问题。

3.2 主轴式编码

主轴性译码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和建立主要范畴间的各种联系,从而展现资料中各部分的有机关联。比如:“外来人口购房可迁户籍、本地人口状况、外来人口增加”这几个初始范畴,发现其表达的就是人口状况、户口迁移政策等,内部的关联性在于都与人口和政策相关,最后找到他们所共同要表达的含义,即“人口现状及政策”这一主范畴。本研究经过不断比较、分析后将开放式编码的110个初始范畴整合归纳为19个主范畴,在这个过程中,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逐渐显现并趋于具体。

3.3 选择式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在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的基础之上,将主轴性范畴进一步总结上升从而形成核心范畴,通过开发故事线进而描绘整体行为现象。通过结合相关理论和研究,将前面得到的主轴性范畴进一步归纳凝练,形成核心范畴。比如主范畴中的“村集体收支情况、公共服务建设升级、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均为东林村村集体建设的体现,因此可以将其总结形成“村集体建设”。在此之后需要对各阶段形成的概念、初始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检验。通过不断的检验分析,研究者发现可以用6个核心范畴来统领东林村行为治理的各个范畴。核心范畴整理见表8。

1.发展困境。在梳理东林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不同行为的基础上,分析东林村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与其表现形式,从缺乏有效劳动力、福利待遇问题、村干部待遇低、用地指标不足、销售推广困难、农业技术难题5个角度剖析,构建东林村发展困境的主范畴,据此作为分析东林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起点。

2.就业与保障。东林村在集体拆迁安置以后,村民从以前的分散居住变为现在的集中居住且外来人口增加,这对领导班子的村庄治理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村两委会充分意识到必须要加大农民的自治力度。最终通过关注居民就业增收、积极响应政府安置外来人口政策及发放各类福利补贴等实现平稳过渡。本研究通过分析与比较,总结出“居民收入与就业”“人口现状及政策”“村民福利多样化”3个主范畴。

3.循环农业。东林村响应农业绿色发展号召,积极探索循环农业体系,不断延长各类农产品产业链,进行深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投资开发有潜力的新产业。本研究将东林村举措归纳为“产业链延长”“循环农业发展升级”“投资与开发”3个主范畴,进行深入化研究。

表5 东林村发展模式及概念化过程

4.市场化、开放化。在循环农业日渐成熟的基础上,东林村也将目光投向了产品销售,制定个性化销售目标,树立本土品牌,追求品牌效应,未来计划依托电商环境进一步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本研究通过分析,将该系列举措归纳为“市场化营销措施”“探索市场化开放化发展”2个主范畴,进一步提取出“开放化、市场化的核心范畴”。

表6 东林村多主体循环农业及概念化过程

5.村集体建设。在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共同富裕的路上,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东林村大力美化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家园;注重文化传承和居民幸福指数;同时不断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本研究从村集体收支情况、公共服务建设升级、精神文明建设3个方面来剖析东林村的村集体建设情况。

表7 东林村面临问题及概念化过程

6.发展路径。本研究归纳东林村发展路径为以特色经营模式为主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特色经营模式主范畴主要包含了自营、委托经营、合资经营等特色开放化市场化模式,反映了东林村面向市场化开放化的村庄发展方向。

表8 选择式编码

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了检验扎根理论研究的理论饱和度,利用剩余信息发展和完善理论所涉及的概念范畴,在检验和编码过程中没有出现新的影响研究的重要范畴和逻辑关系。研究通过扎根的理论分析,达到了饱和及完备的目的。经过对多个案例的整合分析最终得到19个主范畴和6个核心范畴。至此,对核心范畴所蕴含的逻辑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图表对3个阶段的编码内容进行总结(表9)。

表9 理论饱和度检验

4.1 行为实践分析

根据数据处理得到的初级范畴和主范畴,本研究对东林村集体经济行为进行梳理。发现东林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循环农业、稳定居民就业与保障、进行村集体建设三者协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4.1.1 构建现代循环农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东林村耕地面积4 411亩,60%的集体经济收入来自现代农业经营。东林村通过三集中三置换实现土地流转,顺利进行土地资源保值增值和再开发;响应政府号召,建立农场股份合作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积极探索循环农业产业链条[17];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富硒大米等优质品种;延长农产品产业链,进行深精专加工;树立本土品牌,追求市场优势;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增收致富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近年来,东林村循环农业产业基本完善并一步步扩容升级。但也存在肥料难以处理等技术问题和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而导致的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仍待解决。

4.1.2 合理分配集体经济收益,多元化保障村民福利 东林村农民人口3 800人,在集体拆迁安置后,就业成为首要的关注点。东林村成立股份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大量岗位,退休后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也可以被返聘;退休后村民也有退休金保障生活;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之初,村民分别以土地和人口数量化入股,每年都可领取最高限度的分红;在医疗服务方面,东林村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购买医保、发放大病补助;除此之外,东林村还为村民购买了财产保险,切实保护村民权益;在社会福利方面,除了改善基础设施、培训劳动技能、美化人居环境,东林村还发放实物分红、蔬菜补贴、电费补贴和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奖励等。

4.1.3 注重乡风文明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升级 近年来,东林村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味稻公园”概念。随着公共服务建设的不断升级,东林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也逐步提高:注重村史传承,设立村史博物馆;多次组织文艺晚会,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可见东林村也非常重视精神上的共同富裕。然而,随着不断有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小区人口不断增加,村庄治理存在挑战,村干部工作繁重,他们工作期间的待遇和退休后的保障如何提高是需要处理的难题之一。

4.2 行为机制分析

在案例剖析提炼的基础上,首先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进行梳理,进而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6个核心范畴和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东林村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解构为循环农业、市场化开放化、就业与保障,通过其共同作用和相互补充,促进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解决了村民的就业与保障问题。由图1可见,从初始范畴到主范畴再到核心范畴,项目组最终得到了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

4.2.1 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农村具有土地优势和相对成熟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土地流转二次盘活土地资源后,发展以种植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极为科学的选择[18-19]。东林村依托全产业链科技支撑,构建生态农牧循环产业体系,形成了“七个一”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提高了农业经营附加值。通过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建设高标准农田,利用机械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规模化、机械化、循环化的现代农业是农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极为科学的选择。

4.2.2 逐步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开放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优质农产品推广和销售不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该困境,东林村积极探索市场化的推广和营销方式,组织电商培训、直播带货并开展农产品展销会等,打造品牌效应实现优质优价,极大提升了东林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终端产品的收益,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大力探索市场化的推广和营销方式,如组织电商培训、直播带货和开展农产品展销会等,追求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知名度,进而增强价格谈判中的话语权,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占据价格优势,增加特色优质产品的销售收益,从而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增收[20]。

4.2.3 精细化落实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分红,满足村民的就业与保障需要 “做到发展成果由村民共享”的合理分配,要体现分红的多样化和可再生性,让集体的资金像雪球一样“滚动”起来。东林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一部分用于现金分红,每户每年得到420元的现金分红;另外一部分用作实物分红和各项符合实际情况的福利补贴;还有一部分用于在本村投资新产业、扩大原有产业规模或者用于对外投资,让集体资金实现“年年有收益,年年可分红”。

本研究以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为案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东林村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系统归纳,通过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选择性译码等步骤,提炼出发展困境、就业与保障、循环农业、市场化与开放化、村集体建设和发展路径共6个核心范畴,并进一步探索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4条路径与六大困境,梳理核心范畴之间的关系,构建理论机制模型。从路径构建和困境解决2个维度,总结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实现过程,以期弥补理论与实践的缺口。

研究结论如下:第一,耕地资源丰富的农村要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合理地投资与开发、延长产业链,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村民收入从而提升村民幸福感,最终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第二,创新经营模式,市场化、开放化发展,不能囿于自身的资产资源,而要积极与外界交流与合作,充分吸收外界优秀的人才与管理经验,不断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东林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中,可以得出如下启示:第一,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农村具有土地资源优势和相对成熟的农业生产技术,在通过土地流转二次盘活土地资源后,发展以种植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是科学的选择。随着循环农业的逐步发展,肥料难以处理等农业技术问题将会不断涌现。因此,在推广和发展循环农业的过程中,要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寻求技术支持。循环农业发展壮大后必然面临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然面临着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问题。因此在进行产业升级扩容的进程中,尽可能更为合理规划和节约土地资源,并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建设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保障循环农业各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要逐步提高向市场化开放化迈进的能力。土地资源禀赋较强,土地租金相对低廉,自身拥有同时发展多种产业的优势,许多农村正在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产品产业链延长,能够产出品类丰富的附加值高的优质产品。但由于村庄地理位置、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与大市场对接不畅等因素,许多农村的优质农产品推广和销售存在困境。为解决该困境,应大力探索市场化的推广和营销方式,如组织电商培训、直播带货和开展农产品展销会等,追求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知名度,进而增强价格谈判中的话语权,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占据价格优势,增加特色优质产品的销售收益。用责任制将村民个人利益与集体收益“挂钩”,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随着东林村现代农牧循环产业的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料处理等技术问题开始涌现,建议在推广和发展循环农业的过程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并寻求技术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着设施配套用地和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等难题,建议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建设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保障特色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农村股份合作社还存在股份量化不够清晰、福利和补贴资格认定困难和分红一刀切等问题,建议继续深化农村股份合作社改革,精准制定股权量化和成员资格认定标准,界定并保护村民权益,避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东林范畴集体经济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话语研究论丛(2022年0期)2022-11-02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2021年1期)2021-06-09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12-18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12-18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2019年3期)2019-10-08Functions of Etymology in Vocabulary learning西部论丛(2019年8期)2019-03-08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8年7期)2019-01-14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6期)2016-02-28

推荐访问:太仓市 江苏省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