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时间:2023-08-10 14:50:03 来源:网友投稿

刘晓靖

(郑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开启了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篇章。

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的讲话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十分清楚地指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目标,从而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重视品德和爱国主义教育,是世界性的普遍共识。就连擅长文化侵略的美国,在对别国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指手画脚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于本国青年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西方古代的大教育家们,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就是因为注重对于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因此,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打乱了人们日常熟悉的工作生活方式。根据教学需求的变化,高校的教学模式也经历了从线下教学转到线上教学、再到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变化。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线上授课+线下授课。这种模式是一部分课时由教师和学生在线上完成,一部分课时则由教师和学生在线下完成,线上线下课时比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第二种,教师在线+部分学生面对面+部分学生在线。这种模式是教师在线下授课,线上同时直播,一部分学生能和教师面对面,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到校而通过线上听课。第三种,线下授课+线上录播。这种模式是教师在线下授课,同时把课程进行同步录制,传到网上授课平台,同时上传的还有课程的同步学习资料。不能到课堂听课的同学,或者还想再温习课程的同学,在得到教师的授权后,可以在网上通过观看录播学习。

当然,还有上述三种方式的灵活组合。至于怎么排列组合,则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比如,授课班级只要有一名同学无法返校上课,就只能采用第二或第三种授课模式,或者是这两种授课模式的组合。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可以更加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同时,还能够解决单一线下或单一线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很显然,这种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创新成果,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建设都必须加强。

在学校思政建设教学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笔者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本校正在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式授课的部分教师和正在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式学习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形式上的重视”现象

调查发现,超过九成的师生对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不排斥、不焦虑。但由于这种融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时间不长,大部分师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究竟应当如何进行,在认识上还不够明晰。目前,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还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中,课时量的变化、新技术、新方法等的应用,加之推行的时间紧迫,基本上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难度徒然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多的是偏重于完成知识的传授,而对于融合式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还或多或少停留于形式。调查发现,有的教师自身定位认知出现了偏差,没有认识到专业课教师注重课程思政并不与教学分工相左,课程思政不能仅仅由思政课专职教师来完成,还需要专业课教师的积极参与。

(二)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影响课程思政的建设

360度全面评价是常用的绩效评价法。运用这种方法在评价一个人的工作绩效时,参与考评的人员包括与被考评者工作所能接触到的所有相关人——同事、上级、下属、工作对象,等等。这些考评人员都要对被考评者进行打分评价,根据具体的考核目标,确定各种分数所占的比例,根据比例计算分数后,最终得出被考评者的绩效得分(百分制或五分制)和所处的绩效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调研结果表明,超过九成的教师有网上授课和听课经验,能熟练地在几大授课平台上进行直播和录播课程。

运用360度全面评价法,对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首先,确定评价内容。考核的目标是教学效果,采用的评价方式是等级制,即满意、不满意、没有满意也没有不满意三个等级,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PI法)确定考核的指标。选取的与教学效果直接相关的主要指标为:教学前的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考核问卷多为封闭式问题,即以单选题为主。其次,确定考评者。考评者为与课程相关的所有人员,包括上课的学生、教学组的其他授课教师、教学督导、辅导员、班主任、学科带头人、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等。最后,进行考核,并确定考评者的评价所占的比重。另外,还要参考学校网站上学生的评教数据、学校网站上教师的评学数据、院系教学办公室统计的学生意见、授课平台统计的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比例及参与讨论的比例、教师发布任务的频率等数据。评价结果显示,对网上授课效果满意的师生约占六成,不满意约占两成,还有两成是没有满意也没有不满意。对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满意的师生高于六成,但还没有达到七成。还有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只是一种应对突发危机时的应急措施,以后的发展还需要观察。

调研发现,线上线下融合式授课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网速慢,无法快速连麦,影响学生提问和发言,无法播放格式稍大的案例视频等。其二,软件操作受限,师生交流互动不易进行,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激情不易被调动起来。甚至有教师反映,对着屏幕和摄像头讲课没有上课的感觉。其三,线上和线下不易兼顾。比如,在一部分学生线上听课、一部分学生线下听课的情况下,教师进行线下提问时,线上听课的同学会有被“晾”的感觉。同样,对线上的同学连线时,线下的同学又觉得无聊,引不起学习的共情。其四,教学也需要仪式感。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教学形式的仪式感和神圣感。上述种种问题,使得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不仅教师需要投入比以往更多的精力,而且课程思政建设也会受到影响。

(三)对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映射点开发不够充分

课程思政映射点的开发是课程的再建设和对知识的进一步解读,教师也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不断地“磨课”。由于运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教学的课程建设时间相对较短,在工作时间压缩、工作任务加大的情况下,教师对课程“磨”得还不够。尤其像“政治学原理”这样知识点比较多的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更为不易。另外,为了保证质量需要专业团队来完成课程讲授的录播、案例视频的制作,教学单位大多委托专业的外包平台帮助录制。外包平台可以保证图像的显示率高和视频的流畅性强,但制作人员并不了解课程的内容,无法帮助教师在制作中精炼知识点。有的课程知识点连贯性比较强,工作人员在后期制作中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去剪辑视频。很多教师是第一次站在摄像机前讲课,面前没有学生的互动,不能像在教室中授课一样在学生中穿插走动,从而影响了讲授的生动性和针对性。有时为了达到良好的录制效果,工作人员会让教师一动不动地面对摄像机,视线也得正对镜头,使得讲授缺乏激情和感染力。这样,在录制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的还是知识方面的传授,从而影响了课程思政映射点的开发。

(四)对教学中课程思政效果的持续性追踪不够

通过课程思政育人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教学效果应该具有持续性。但课程结束后,教师很难再持续追踪,教育效果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滑或递减函数式下滑。比如课程结束后,课程微信群就有“存”和“散”的不同现象。自从有了线上授课,为了方便交流,几乎所有的授课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或院系共用的师生课程微信交流群。因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在群里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而且还要在其他方面进行指导,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课程结束后,仅有不足两成的教师仍在继续维护该微信群,仅有一成的教师会把自己建立的课程微信群转化为“人才社群”,持续在群中和学生交流学习和生活心得。只有极个别的教师会把几届的学生整合在一起,共享同行业间的有效资源,使自己不仅仅是授课教师,而且还是学生人生的导师。

对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考核,不仅要考虑线下教学,也要考虑线上教学。评价因子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这就使得评价因子的选择和设定非常不容易。其中显性、隐性和更为隐性的因子比例正对应了“睡莲模型”。众所周知,睡莲可以分为三部分,水面上的花和叶,大家很容易看到,水面下泥塘上的枝干,大家不易看到,泥塘里的根更不易被观察到。对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效果持续性的评价指标,在考核中属于“水下”和“泥中”的部分,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不易觉察性。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属于深层次的评价因子,不易评判,课程结束后很难考核出来。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并非把原来的课程内容搬到网上平台。很多困难和情况是任课教师以前没有遇到的,他们需要不断探索,谨慎进行。以“政治学原理”课程为例,笔者就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政治学原理”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关于“政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因此,加强“政治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

(一)课前准备

1.强化授课教师的“育人”职责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具体到教学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崇高的理想追求等融入各科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审美观等,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教育的根本价值目标。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人们关注更多的则是“教书”,而“育人”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西方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的侵蚀,使得部分师生往往偏重于眼前的成绩,偏重于实用,忽视个人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时代的飞速发展增大了就业的压力,使得少数师生模糊了对于教育意义的认识。现在学生找工作的简历中知识的展现偏多,专门展现个人品德的很少,成绩和奖项几乎可以代表一切。这样,就使得学生着重考虑的是眼前的个人利益,重视对各种技能的把握,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教师总想让自己的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着力于“教书”,关注的是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把握程度,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知识的传授,希望学生都能拿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这样,就不自觉地忽视了育人,忽视了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基于此,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授课教师就要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将“育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使“教书”服务于“育人”。

2.注重学术和授课经验的交流

对于“政治学原理”课程的授课教师来说,不仅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且还要多参加学习和培训,多开展学术和授课经验方面的交流。比如,课题组曾和长期从事网络教学的远程教育学院的教师进行座谈,以下几点值得借鉴:其一,线上教学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长,以5至20分钟为最佳。其二,单机位录制和多机位录制课程有着不同的注意事项。其三,课程思政元素的加入要润物细无声。其四,上课时教师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出现在课堂。要举止得体,语言表达准确、精炼,着力营造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其五,要提前在网上公布课程目标、课程计划、预习作业和课程要求等。其六,课后教师要保持手机畅通,及时、认真回复同学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二)课程建设

1.知识点的重构

“政治学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对本科教育阶段涉及的与政治学相关知识的一个总结式、概要式的介绍。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教师需要在原有章节的基础上分解课程知识,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授课。“政治学原理”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多,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教师在分解知识点的同时还要兼顾整体性。通过教师的精心讲授,学生能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白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一定会灭亡的道理。在知识点的重构中,首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道德品质的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贯彻到知识传授的全过程。这样,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从而使他们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意识侵蚀的能力。其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第三,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应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抗压和适应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迎来了“零工时代”“VUCA时代”,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学生在就业、生活等方面必然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没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问题。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白生命的珍贵、生活的不易,促使他们在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情商、财商、逆商等心理方面的素质。

2.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考虑:其一,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并非以线上为主或者以线下为主,而是要达到线上和线下相互促进。线上的课程建设要全面,线下的课程建设也要优化。其二,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中课程思政的映射点。

就“政治学原理”课程来说,由于受到西方理论宣传的影响,使得这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的“中辅西主”倾向,很多概念都是采用西方学者的定义,使用的论述方法、范式也是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因此,知识点的重构必须彻底改变其“中辅西主”的知识结构体系。此外,还要加强中西方思想和古今思想的比较研究。在比较中,揭露西方思想家的学术研究并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他们自诩运用所谓最新的、科学的、跨学科的方法来论证其中的理论。而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迷失在纷繁芜杂的数据、成批的图表和奇奇怪怪的模型中,从而陷入思想的泥淖,被其中暗含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自傲和对别国文化、政治的贬低所迷惑,被洗脑式地说服,在潜意识中被植入一些错误认知,比如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切都是对的、先进的,后发展国家的一切都是错误的、落后的。长此以往,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国有着传承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能够为“政治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丰富的内容。***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3]

文化领域内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所以,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大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正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加强“政治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一定要遵循党中央的教导,优化课程内容,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政治学原理”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所以课时安排比较紧凑,教师在上课时都是以知识讲授为主。虽然有时也插入一些案例分析和影视资料,但总的来看,只是着力于知识传授,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育人”的功能。因此,加强“政治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应在增加案例教学、影视教学、专家座谈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其一,组织学生和授课教师一起重走长征路,深入革命老区,接受红色教育。也可以深入山区农户,帮助他们修一修篱笆,担一担石头等。这样的实践教学,能够给师生带来巨大的震撼,从而产生净化心灵的良好效果。其二,注意利用身边的好人好事和平凡英雄启发、教育学生。比如,在抗击疫情和洪涝灾害中,冲在最前线的一批批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干部职工、医护人员等,在生死关头、危急时刻,为保护群众所展现出来的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各级党和政府及时采取的一系列惠民、利民举措,等等。这些鲜活的事例,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治理理念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好诠释。其三,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注意平时的点滴教育、引导。其四,加强与地方政府、地方组织的合作,聘请相关从业人员与师生进行线上或线下交流、座谈,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实践,明白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三)课程思政绩效的追踪考察

每个班级都应配备一名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尤其是在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授课教师要与辅导员、班主任密切配合,持续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共同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献身的远大理想,刻苦学习,不懈努力,将自己锻炼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知识点思政融合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一张图知识点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7期)2021-11-20一张图知识点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6期)2021-11-02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2期)2021-10-12融合菜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08-22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1年1期)2021-03-19《融合》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推荐访问:线上 融合 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