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圣良,李晓洁,朱华鹏
(1.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西藏拉萨 850000;
2.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高等教育是国家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重要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西藏高等教育在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逐渐形成了与区域经济互利共生的良性发展模式,为推动西藏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动能,也为谱写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历史跨越,西藏高等教育仍需从全国要求和现实坐标出发加以探索,[1]因而全面把握西藏高等教育的研究现状,了解研究热点及前沿领域,掌握发展的核心方向十分必要。学术界对于西藏高等教育的研究涉及范围较广、成果颇丰,但缺少运用科学计量软件对已有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解读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试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计量分析,以客观反映当前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主题和历史演进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前沿做精准探测。
(一)数据来源
研究以“西藏高等教育”和“西藏高校”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考虑到文献样本的全面性,除了对期刊载文(不限定期刊级别)进行检索外,同时也将硕博学位论文纳入到检索总体当中。2000 年,西藏高等教育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迎来了全新发展,学术界紧随西藏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展开研究。对此,本文将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2022 年,并经过人工比对筛选,剔除会议报道、报纸、简讯、无作者信息文献及与西藏高等教育相关度不高的文献后,最终得到1837 篇有效文献,以此为研究样本对西藏高等教育展开深入剖析。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即对所选取的1837 条文献样本以Refworks 格式从知网数据库导出后,首先借助CiteSpace 6.1.R2 和Excel 两款统计、计量工具进行绘图和数据整理,再对相关文献进行二次阅读,完成对图谱内容和相关数据的解读与分析。其中,CiteSpace 是由陈超美博士应用Java语言环境开发的一款可视化分析软件,能够对某一知识领域的文献或集合进行计量,以探究寻查该领域的文献分布、研究主题、关键路径及研究前沿;
而Excel 软件则辅助对运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完成相关图表的制作。[2]
在运行CiteSpace 软件之前,要先进行相应参数的设置:本研究将时间跨度设置为2000-2022年,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节点类型依次选择作者、机构和关键词。依据Citespace 软件界面左下角Space Status 和Process Reports 数据处理报告中的引文数量、节点数和连接数量的变化,同时参照聚类的清晰度和聚合效果,经过反复的试算和比较,最终将阈值标准设置为Top 30%,且使用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和寻径网络(Pruning Sliced Networks)两种图谱修剪算法进行绘图(其他均采用系统默认的初始参数)。
(一)西藏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文献分布情况
为知晓西藏高等教育的整体发文情况,本研究依次对年度、作者和机构发文分布情况进行频次和频率等的描述性分析,以总体把握西藏高等教育的研究现状。
1、文献年度分布
根据2000-2022 年间西藏高等教育的年发文数量,绘制出该研究领域的年度发文量折线图(见图1),该图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2006年及以前共发文60 篇,发文数量较少,仅占样本总量的3.3%。2007—2018 年间,西藏高等教育的研究迅速升温并步入“快车道”,文献量连年激增,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共发文1297 篇,占到样本总量的70.6%。在2017 年,发文量出现了骤降,但差距不大,且迅速回升达到了峰值。2019 年至今,年发文量均保持在百篇以上,共计480 篇,占到文献样本总量的26.1%,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逐年明显。以上样本文献的年度分布,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出西藏高等教育研究在相应年份的受关注程度和研究规模。
图1 :2000-2022 年间西藏高等教育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图
2、作者合作分布
通过对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进行分析,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西藏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基本状况和研究队伍的构成情况。首先依据普莱斯(Price)定律中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及重要论断:“在同一主题中,半数的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学者(也称为核心作者候选人)所撰”,来找寻核心作者候选人,并判断是否形成了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可表达为:M=0.749(Nmax)1/2,其中M代表核心作者发文的最小篇数,Nmax 代表发文最多学者的发文篇数,由Citespace 软件生成的作者发文量统计列表(软件会按照阈值设计剔除部分作者节点)可知,排在首位的是西藏民族大学刘凯,其发文量高达29 篇,则此时Nmax=29,计算可得M=4.03,即发文在5 篇(含5 篇)以上的学者即为该领域的高产学者或核心作者候选人。通过进一步统计可知,发文在5篇以上的学者共136位,发文量高达1005 篇,超过了文献样本总量的一半,表明该领域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
作者群体之间合作情况可通过知识图谱参数所知:节点数量为1619,连线数量为1175,说明上千篇的文献多为合作之作,表明该研究领域联合发文的情况较多,众多学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且整体合作情况较好。为更直观、清晰地看出高产学者之间的学术合作情况,需对图谱中相应的节点进行筛选与简化,图2 为高产学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其中作者字体越大代表发文越多或越活跃。通过观察图谱可知:多位学者之间都有过学术合作,同时形成了以刘凯,杨小峻,孔令先,郭孟伟,齐霜等为关键学者的稳定团队,但更多的是构成成员少、合作并不紧密且合作范围较小的研究团队。
图2 :高产学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3、发文机构分布
对发文机构进行分析,可以知晓该领域研究人员的构成与学术资源的分布情况,以此知悉对西藏高等教育研究切实关切的社会群体。对机构节点按一级署名进行整合,即将各院校二级学院的署名机构并入学校一级署名机构之后,最终得到各机构发文量的排名情况,如表1 所示为发文量前6 的机构单位。依据普莱斯定律计算公式:M=0.749(Nmax)1/2可得M=20.4(Nmax 取西藏大学的发文量篇数),即发文量大于21 篇的机构均为该研究领域的高产机构。由表1 可知,有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等6 所发文机构,且显而易见,其发文量之和远超样本总量的50%,说明该领域核心机构群也已形成。
表1 :高发文量研究机构
以上6 所高产机构均为西藏自治区的高等院校,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引发了高校师生的关注,研究者集聚在各大高校,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对“教学与科研相长”策略的坚持与贯彻。从机构的具体性质来看,有综合性高校2 所,民族类、农林类、师范类、医药类高校各1 所,说明研究人员分布广泛,分属于不同性质的发文单位。排在第7 位的西南交通大学虽不是高产机构,但其将对口支援西藏大学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精准高效推进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支援的同时,与西藏大学在各自优势领域开展持续深入的合作,积极推进两校教师在科研与学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使其也发展成为西藏高等教育科研产出的强助力。[3]除此之外,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及教育科学研究院、其他对口援藏高校及开展边疆教育问题研究的机构等,均是西藏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力量,但此类机构目前在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产出较少。
(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分析
1、高频次关键词
关键词作为概括文章主旨、表述文章内容的核心词汇,会逐渐演化为某一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术语和热点主题。如果关键词在多份文献中反复出现即共现,则说明被引频繁,且共现频次越高说明受关注的程度越高,通过对共现的高频关键词展开分析,可初步找寻到西藏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热度较高的词汇。再根据克莱因伯格的结构洞理论——高中介中心度(性)的节点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可判断该关键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联程度是否紧密,是否能起到整合和联结主题的中介作用。
将节点类型切换到“关键词”运行软件,即可得到西藏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关于图谱中关键词的共现频次、中介中心度数值等详情信息,可通过软件的可显示功能进行查阅。表2 为该研究领域共现频次与中介中心度位于前20的共现关键词。
表2 :高频次、高中介中心度的关键词列表(部分)
其中,“西藏高校”“西藏”“高校”“高等教育”等词,虽然与检索主题词相似,但其频次与中介中心度的数值说明,西藏高等教育研究颇受关注。除此之外,“大学生”“对策”“教学改革”“现状”“问题”等关键词的频次排在前列,表明以上关键词被引较为频繁且所受关注度较高,但中介中心度均接近0.1,说明绝大部分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即热点主题词较为分散,相关词语也从侧面反映出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4]总的来说,以上关键词能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但过于笼统和模糊,需进行主题的细化研究。
2、热点主题
为将以上研究主题的内容具体细化且便于进行组块化归纳,本研究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以全景式再现该领域研究主题的聚合情况和丰富内容。首先可通过聚类参数知晓研究主题的聚合情况:模块值Modularity Q=0.6801,大于临界值0.3,说明聚类结构是显著、高效的;
平均轮廓值Weighted Mean Silhouette S=0.9227,远大于临界值0.5,说明各聚类内部聚合程度较高。但聚类结果显示,该领域共形成了150 个聚类,侧面反映出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多元化和分散化,因此本研究经过筛选,对前14 个聚合度较高的大容量聚类群组进行绘图,以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出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和集中领域,如图3 所示为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图3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其次,依据软件附带的LSI、LLR 和MI 三种算法所提取出的聚类标签词,可对以上14 个大容量聚类主题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二次阅读,以完成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热点主题的详细解读与细分归纳。细分维度参照:宏观层的国家政策与法规、调整与布局,中观层的院校治理、大学理念、政府与大学、教育经费及微观层的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组织与制度、科研与服务、招生与就业等。[5]
(1)宏观层面的研究主题
学者们在宏观层面关切的主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西藏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布局等的调整;
二是高校就业政策和援藏政策等的演化及影响。关于高等教育层次及科类结构调整的聚类标签词有“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工科教育”“学科定位”“专业建设”等。新形势下,西藏高等教育的规模、科类等宏观结构方面会因多方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而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有学者从西藏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和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出发,提出西藏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应遵循动态适应、整体优化、适度超前和统筹协调的原则和学理策略。[6]此类问题制约着西藏高等教育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影响着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自治区政府也极为重视。2022 年,时任自治区政协副**、教育厅党组书记杜建功对七所高校进行了全面调研,聚焦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强重要学科的建设等重大问题,为学校把脉问诊,提供思路、制定方案。[7]
关于西藏高校就业政策和援藏政策研究的标签词,有“就业政策”“对口支援”等。其中,对就业政策的研究,学者多着笔于就业政策的建构、阶段性改革与调整上,落脚在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上;
而在援藏政策的研究中,学者多是对援藏工作的发展阶段和成功经验做深入剖析,并提出需要改进和优化之处。[8]对口援藏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9],其中援藏政策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特征[10],始终根据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实际不断进行着创新调整,以此保障援助项目精准高效地落地实施,促进西藏高等教育自主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活力的增强。
(2)中观层面的研究主题
这一层面的研究主题有院校治理、大学理念、政府与大学、教育经费等,聚类标签词有“学校管理”“生本主义”“政策支持”“经费使用”等。首先是关于院校治理或管理的研究,有:高校行政体制改革、科研经费管理、教师绩效管理、学生档案管理、学生事务管理、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及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等。其次是关于大学教育理念的研究,包括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及教育发展观三方面的具体研究。[11]在价值观方面,学者的研究集中在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生本主义、人本主义等教育教学理念的调整与创新上;
教育质量观的研究涉及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
教育发展观的研究涉及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跨越式及现代化发展等。再次是政府与大学,学者多从教育政策、援藏政策、科研管理等方面入手,来展现政府、教育部等对西藏高校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最后是教育经费,涉及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及使用绩效的研究、高校财务资金的使用分析及评价研究等。
(3)微观层面的研究主题
西藏高等教育微观层面的研究主题涉及内容丰富,可划分为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组织与制度、科研与服务、招生与就业等五个方面。聚类标签词分别有“师资队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英语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基层党组织”“高校工会”“教学与科研”“图书馆”“生源质量”“就业指导”“基层就业”等。以上五个方面的具体研究主题及内容如下:
一是教师与学生,学者对于教师队伍的研究多在揭示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剖析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学术梯队的对策建议;
而对于高校大学生的研究则较为分散,涉及大学生思政与安全教育、学习模式与学习倦怠、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信息素养、就业创业等诸多方面。二是课程与教学,研究多集中于体育及语言类课程的初探与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思政的建设上。三是组织与制度,研究多集中在强化学习型和服务型政党建设、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及高校工会等的建设上。四是科研与服务,关于科研的研究主题有科研考核与科研激励机制的改革、高校科研的优点与面临的挑战、科研团队的建设、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经费管理、科研管理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决等,而高校服务方面的研究则主要有针对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社会化的服务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等。五是招生与就业,学者多进行高校各层级、各专业招生问题的探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意向、就业心理、就业制度、就业问题的研究。
(三)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演进与前沿分析
1、历史演进
可以通过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图谱(也称为关键词被引历史曲线图)来探究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演进,即将热点关键词投放在有时间维度的共现图谱中,通过时间与关键词两两对应来展现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演进路径。具体如下:
(1)第一阶段:2000-2007 年,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的探索起步阶段
2000 年,教育部提出要开启“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培养时代新人,以此为指挥棒,西藏高等教育开启了新世纪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之路。由图4 可知,这一阶段的研究聚焦于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树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及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优化上。新世纪,西藏高等教育秉承新理念、新思路,抓住时代机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较为普遍,使得研究主题也渐趋多元化、全面化。结合发文量来看,这一时期的发文数量相对较少,仍处于西藏高等教育研究新阶段的发展起步期,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研究者对西藏高等教育的关注度不够高。
图4 :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图谱
(2)第二阶段:2008-2018 年,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
“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以教育德育工作为重点,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2012年,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更是从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建设、人才培养、区域均衡等10 个方面着手,致力于解决制约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此政策背景下,西藏高等教育进入到全面发展时期,研究视野兼顾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研究主题也逐渐趋向具体、多元和丰富化,学者多在对口支援、科研经费、大学生、高校教师、思政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纾难解困,探索出推进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实效性路径。这一阶段,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到大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就业问题及德育教育,尤其是思政教学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这对于西藏高校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同时该阶段西藏高等教育的发文量所占比重较大且发文篇数逐年激增,说明该领域的研究逐步成熟,所受关注的程度也持续增高。
(3)第三阶段:2019 年-至今,西藏高等教育研究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西藏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到创新发展和体系化建设时期,各高校加紧落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全面构建现代教育制度体系,以实现西藏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通过观察图4 可知,这一阶段的研究集中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方面。但考虑到这一时期的发文量逐年递减,应当科学合理地调整科研激励机制与政策,以吸引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西藏高等教育的研究领域当中,聚焦可能的研究趋向和热点领域,加快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
2、研究前沿
对于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和趋向,可借助CiteSpace 软件的突变探测算法进行追踪得知。即通过从文献中提取出短时间段内频次增长率极高的关键词(突现关键词),来分析和观测西藏高等教育研究在不同时间段内突出受到关注的研究热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更加直观地研究切入点[12]。如图5 所示为该研究领域前20的突现关键词。
图5 :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前20位)
从突现强度来看,除去与检索词相类似的词汇外,可将其分为平稳型和激增型两大类。其中平稳型突现词有:“专业发展”“功能”“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民族地区”等,这类词的突现率较低,但也是该研究领域所探讨的重点话题。激增型突现词有:“对 策”“现 代 化”“发 展”“中国 梦”“新媒 体”“新 时代”等,这类词的突现率相对较高,且通常是由具有影响力的现实因素所引发[13]。其中“对策”一词的突现率高达6.21,且突现时间最早、突现时长最长,说明学者们早在2002 年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和觉察到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和突出问题,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对策建议的提出作为研究的落脚点和重点。
从突现时间来看,多数关键词已经停止了突变,不再是新时代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的最前沿。而“新时代”“思政课”“课程思政”“新文科”“路径”五组词,分别从2018 年、2019 年开始突变,至今尚未停止突变,且具有较高的突现率,可以看作是现阶段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中较为成熟且影响力较大的前沿热点领域。再结合时间线图谱(图4)第三阶段的研究重点可知,西藏高等教育的前沿研究强调立足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高校思政课、课程思政及新文科的建设,并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作为发展的新路向,为西藏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新生动力。
(一)结论
文献计量研究可以系统全面、客观透明地对某一研究领域开展有效地可视化分析,本文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西藏高等教育的研究内容进行计量分析与系统解读后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对西藏高等教育领域年度发文量折线图分析发现,该领域发文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即西藏高等教育的研究迅速升温并步入“快车道”后,在2019 年达到发文量峰值,但至此逐年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第二,通过对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分析发现,该领域高产学者众多且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学者之间还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形成了以刘凯,杨小峻,孔令先,郭孟伟,齐霜等为关键学者的稳定团队,但也存在较多构成成员少、合作并不紧密且合作范围较小的研究团队。第三,通过对发文机构分析发现,研究引发了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研究人员分属于不同性质的单位,且核心机构群也已形成。此外,开展西藏高等教育研究的组成力量众多,为新时代西藏高等教育的研究提供着人才与智力支撑。第四,通过对高频次关键词和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绝大部分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相关词语更是从侧面反映出西藏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且其研究主题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征。第五,通过对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图谱和突现关键词分析发现,西藏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同时,“新时代”“思政课”“课程思政”“新文科”“路径”五组词作为现阶段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中较为成熟、影响力较大的前沿领域而突现。
(二)建议
新时代,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和实践需求,立足西藏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西藏方案,需要更多的研究者深入开展对西藏高等教育的持续研究。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一是应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科学研究工作。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开展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研究。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进学生头脑。二是应坚持将西藏高等教育研究放入到国家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战略全局中去思考、去研究。立足西藏高等教育由外延式发展转为内涵式发展的实际,聚焦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高原一流大学建设的战略任务,紧抓南亚大通道建设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推进的重要机遇期,将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主动融入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局当中。三是应坚持深化协同创新、加强合作交流研究。加大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力度,在政策、资金、项目上予以重点支持,积极引导高校引进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发挥领军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科学研究团队优势,同时加强团队合作,开展区内外和跨机构的学术交流,组织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争取重大理论成果的产出,为创建更大范围的研究共同体、为形成该领域良好的科研生态而继续发力。四是应坚持准确把握西藏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与前沿,聚焦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主要方向,深入开展实践性研究,服务于构建西藏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同时,注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政策建议。五是应坚持聚焦完善高校治理,深化研产结合,大力开展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研究。研究应紧盯国家战略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聚焦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百姓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紧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研究,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助力西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