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管理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校的教学管理也面临信息化建设的难题,而教学管理又是学校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培养新时代高新人才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教学管理论文7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教学管理论文篇1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校的教学管理也面临信息化建设的难题,而教学管理又是学校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培养新时代高新人才的关键,加强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对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一些思考,以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改革。
关键词:
教学管理;更新观念;信息资源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面对新兴技术中比较突出的信息技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对教育系统实行改革与创新,使学校教学管理真正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化,为我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即在现代先进教育的思想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运用其管理理论与方法,在充分考虑外界因素的条件下,对学校的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重新组织、配置、协调、控制,从而快速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教学管理信息化:其一是教学管理内容,其内容包含了教学管理制度、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其二是教学管理手段,包括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
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1、更新观念,营造重视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氛围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仅需要教育局领导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还需要各部门的全力配合、积极参与。除了要保证资金外,还需要保证软件的适用度与便捷性,同时还要对软件进行定期升级与维护,保证系统软件的安全使用。
2、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管理
学校信息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是整个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其中信息资源包括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课表信息、活动信息等等。这些资源信息涉及面很广,可以说是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所以,必须要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安全性与完整性,必要时刻要对数据资料进行备份。
3、重视教学管理信息化队伍的建设
教学管理的建设不仅取决于以上几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很重要,政府和学校不仅要引进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综合人才,还需要对学校已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靠性。
知识经济化和信息化时代对学校教学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各位教育界同行在思索的,各部门、各环节都应该相互协作,保证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高福成。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学校教学管理论文篇2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校的教学管理也面临信息化建设的难题,而教学管理又是学校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培养新时代高新人才的关键,加强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对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一些思考,以促进学校管理的创新改革。
关键词:
教学管理;更新观念;信息资源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面对新兴技术中比较突出的信息技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对教育系统实行改革与创新,使学校教学管理真正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化,为我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即在现代先进教育的思想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运用其管理理论与方法,在充分考虑外界因素的条件下,对学校的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重新组织、配置、协调、控制,从而快速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教学管理信息化:其一是教学管理内容,其内容包含了教学管理制度、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其二是教学管理手段,包括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
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1、更新观念,营造重视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氛围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仅需要教育局领导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还需要各部门的全力配合、积极参与。除了要保证资金外,还需要保证软件的适用度与便捷性,同时还要对软件进行定期升级与维护,保证系统软件的安全使用。
2、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管理
学校信息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是整个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其中信息资源包括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师信息、课表信息、活动信息等等。这些资源信息涉及面很广,可以说是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所以,必须要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安全性与完整性,必要时刻要对数据资料进行备份。
3、重视教学管理信息化队伍的建设
教学管理的建设不仅取决于以上几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很重要,政府和学校不仅要引进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综合人才,还需要对学校已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靠性。
知识经济化和信息化时代对学校教学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各位教育界同行在思索的,各部门、各环节都应该相互协作,保证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高福成。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学校教学管理论文篇3
[1]刘佳,余乐。有效提升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策略探析[J]。学理论,2013(6)。
[2]嵇正国。浅论初中校长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双赢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2x)。
学校教学管理论文篇4
摘要:
教学工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要提高质量必须靠管理,教学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它由多个要素构成,要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也要靠管理。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教和学的众多环节实行控制,取得效益还要靠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想搞好教学管理,必须认真探索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之路,几年来我们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道路上进行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方法。
关键词:
教学管理;素质教育;管理意识
一、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树立质量中心观念和全面管理观念,因为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而质量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全面管理来实现。质量是教学各项工作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因此,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一大原则。
1、教师素质提高
重点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业务功,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且应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以便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我们特别重视骨干教师的外出考察和参加高层次的研讨交流活动。我们认为这是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途径。二是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教育理论贫乏,教育思想陈旧是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理论的再学习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我们把教育理论的学习规定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定学习书目,安排时间,并制定了检查措施。为了推动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还请教育科研部门专家开设系列讲座,举行专题研讨,集中解决一些教育思想的突出问题。另外还请各方面的人士来校传递科技方面、改革开放方面、教学改革方面国内外的各种信息,活跃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三是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活动。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总结是提高的途径。因此,我们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把每人每学年撰写一篇论文作为制度贯彻执行,并把论文作为教师教学成果的组成部分,认真评选、奖励并记入本人的教学档案,同教学成绩一样成为教师职务评定、评选和提干的依据。对教师队伍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教学环节的管理
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环节。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来自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探讨共同问题的解决,探索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开辟新的教学途径。而举行各种公开课是开展这种研讨和探索的极好形式。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群众化,把全体教师都吸引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来。这三个层次的公开课均实行一课一研讨的办法,就是每次公开课后要有不同形式的研討会。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学校和其它的职能部门一样,也有不同的科室组成,由于工作重点和性质的不同,各个科室都应有不同的制度对其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只有这样,各个部门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所以,我们在修定制度时要顾及全面,对各个方面的制度都要进行修定。
2、针对性原则
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必须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要认真分析出工作中那些不良现象产生的根源,审视寻找出原有制度中存在的缺憾和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修订。
3、长期性原则
作为制度,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我们在修定制度时,既要着眼于现在,也要放眼于未来,使之能在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让它成为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则和准绳,起到稳定军心和局势的作用,我们不能信口乌鸦,更不能朝令夕改。
4、人性化原则
我校老师平均年龄偏大,大部分已步入中年,这一时期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较重,且身体也进入了亚健康状态,再加上我校女教师很多以及她们独有的生理现象这个现实,所以,我们在修订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不误工作的情况下,尽量想老师之所想,力所能及地为老师解决些实际问题,形成条文,列为制度,努力体现制度的人性化。
三、转变与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提到教学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领导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一般教师只要每天按时上好课就可以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其实不然,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桥梁,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
一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技术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来源。二是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测试等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参与者。
四、构建和谐、进步、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进步、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要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要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条件,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营造心情舒畅的环境。一是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教师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校教职工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二是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教学设备,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三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维持、优良作班级风的形成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总之,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学校教学管理论文篇5
我相信,任何学校的管理制度都是公平的。那,教育体制改革所强调的“公平”是什么?———是落实!有的管理者认为,只要我们严格地按制度来操作,就不会不公平。举个身边的例子:教师的评优。学校某几位“老教师”“老劳模”长期占据着评优“制高点”,是他们确实突出吗?确实。但,学校在发展,一些年青教师凭着闯劲、创新,后来居上了,但他们却很少能得到荣誉。为什么?前者荣誉等身,一写事迹,满篇都是“光环”。而后者,则没有这些“基础”,缺少成绩积淀,上报的事迹材料“没分量”。这样的评优,显然对进步者不公平,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在评优时,我要求以教师的近期工作成绩为重心,用以前的业绩作为参照。这样一来,既关照了“老教师”,又鼓动了新生力量。还如对教学的常规评价,可以取消原先对学生进行大排名的办法。评价教师教学优劣,不再关注于教师教出了几个尖子生。评价标准转向从大集体、综合发展角度来衡量。此外,还加设了“进步评价标准”:原来有几个“后进生”,现在“消灭”了几个,这些学生进步有多大?还有一些针对于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标准被纳入。考核的是,教师是否实施了全面教育、公平教育、个性教育。还有量才为用、唯才是举。以前,有“老教师”因故长期离岗,回来后即时就能上一线讲台,而年青教师则一般会被调整、待岗。如今,此现象也可休矣,教师都是竞争上讲台,谁能谁上,谁擅长哪个教哪个,因才定岗。此外,在“全面教育”“队伍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也能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效。如,在“全面教育”上大做文章。弃掉了先前以“精英教育”为重心的教学管理套路。所谓“改革始于公平”,过去一些“特权生、后门生、特长生、尖子生”得到学校和教师特殊照顾、其他学生充当“伴读生”的现象不复存在。在制度上,学校教育要回归本质,学生接受了更具发展意义的教育,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为他们建起了长远发展的“立交桥”。以上就是我结合南通海门优质教育合作办学过程中对中学管理的一些思考。
总之,作为中学校长,不仅要关注学校的细节,还需要从高层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管理,使自己的管理既不失方向,又体现特色。
学校教学管理论文篇6
摘要:
改进学校教学管理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改进教学管理需规范学校课程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向“指导性管理”转型。嘉兴教育以理念变革、实践路径、指导与管理机制等为抓手,区域推进学校教学管理改进,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实践转型,旨在形成区域学校“指导性”教学管理新样态。
关键词:
学校教学管理;实践转型;区域教育发展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的颁布,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与改进学校教学管理,真正体现育人为本的优质管理,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嘉兴市从区域层面,以创新管理为举措,把追求管理的精致化、效益化,努力实现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作为战略目标,并以区域“改进学校教学管理”省教改试点项目作为市域基础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地、市级教育行政与业务部门联手,市、县二级教研部门联动,聚焦中小学当前学校教学管理的难点问题,整体推进学校从“控制性管理”向“指导性管理”的转型,为新时代学校发展、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赋能。
一、树立“指导性管理”理念,引领区域教学管理行动变革
所谓指导性管理,强调的是管理过程中的指导。与控制性管理相比,指导性管理在管理特点、管理策略、管理行为和关注点上都有着明显不同。在管理特点上,控制性管理以事为本、重视计划与计划的实施,而指导性管理以人为本,重视教师的能力与成就感。在管理策略上,控制性管理要求下级服从,通过执行管理者的意志来提高系统工作效能,而指导性管理重在激发教师的内驱力,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来提高系统工作效能。在管理行为上,控制性管理强调建立规章,定期检查,量化评价,利益挂钩,以自上而下的督促与评价为主,而指导性管理强调确定方向,条件支持,能力立意,激励进步,以将心比心的携手相助为主。在管理关注点上,控制性管理关注结果,重视显性指标是否达到要求;而指导性管理关注过程,将过程中的方法与细节转化为指导教师的素材。总之,指导性管理注重被管理者的主动性,弱化考评意识,重在突出问题解决过程的指导。
浙江省2019年初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指导性管理对教学评一致性、职业认同、教师满意度和教师研修发展等都有促进作用,而控制性管理对这些涉及教师教学、发展与体验的指数有“破坏”作用;指导性管理对认知激发、讲授教学策略有促进作用,但控制性管理对课堂控制、认知激发策略也有促进作用。基于上述认识,结合嘉兴市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因各县(市、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在教学管理的目标定位与管理过程上必然存在着差异,面对的困难与问题也会有所不同。控制性管理许多时候会制约学校教学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校的基础条件,从而降低学校教学管理的效能,而指导性管理则会显示其灵活多样的特点,会更加体现基于问题解决的管理理念与行动,从而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行动的变革。
二、着眼质量,用项目教研促进区域学校教学管理转型的实践路径
指导学校改进教学管理是区域教育管理与教研工作的重要职能。从嘉兴市域层面来看,区域整体推进学校教学管理要求在树立“指导性管理”理念的同时,需要我们以项目组织教研,确立一批义务教育“改进学校教学管理试点学校”,积极探索学校向“指导性管理”转型的实践路径,并将重点落在嘉兴市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校本研修管理、学校课程管理与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上,从而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内容的具体化。通过项目研究和实施,形成一批嘉兴市域内“改进教学管理”的典型学校、积累一批教学管理改进的典型案例和可推广的区域经验。同时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首先,我们要科学理解质量内涵。当前,片面理解教育质量,将教育质量简单等同于学生学业成绩或升学情况,是基础教育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因此,着眼质量,需要通过项目区域推进,促进学校教学管理的实践转型。我们的主要实践路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指導”,指向课程教学的过程型质量
所谓过程型质量反映的是学校提供的课程的水平,包括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教学活动的规范与有效性等。而教学常规是教学过程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其管理中的“指导性”,更多的应指向教学过程性质量,能够有利于学校教学管理者在教学质量提升上探索策略与路径。从嘉兴市域层面,我们则积极组织研讨探索以教学常规为核心的“指导性管理”的指导策略活动。比如,通过专家经验介绍、组织现场观摩会等形式,针对学校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评价和学习指导等教学常规方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和《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的有效措施,研究、继承和创新“体现学科本质”的教学常规,推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从刚性行政管理转向指导性管理。
(二)学校课程管理中的“指导”,指向课程应用的结果型质量
结果型质量反映为学生的学习结果,如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和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结果型质量依赖于学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五育”并举,规划和开足开齐开好每一门课程。学校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往往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其管理中的“指导性”更多着眼于课程应用的质量。我们从嘉兴市域层面引导各县区积极探索区域学校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与课程管理路径,研究和实施“基于学校管理哲学”的学校课程体系架构,从而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课程管理水平。同时,为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和课程效能,我们通过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相关文件精神,即“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四个评价,进一步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测制度,区域推进中小学建立和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全面、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发展水平,探索形成多形式、人本化的学生发展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每一门课程应用的结果型质量。
(三)校本研修管理中的“指导”,指向教师发展的结构型质量
结构型质量反映的是区域内学校的规划布局、教育发展的均衡状态、师资队伍与经费等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它是从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教育质量发展态势的评估,是区域教育质量的核心体现。单从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层面来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与教学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课程实施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校本教研。从嘉兴市域层面,我们旨在带动下辖区域、试点学校的教学管理者们,鼓励他们努力探索校本研修的指导性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经验,从而提升全市范围内的校本研修质量。如南湖区开展的“基于学校分管校长(领导)教学管理能力提升”项目,嘉善县开展的“基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研训效能提升”项目,均是很好地探索区域推进校本研修指导性管理的实践项目。
三、创新机制,建立区域推动“改进学校教学管理”项目指导与实践工作机制
为确保有序推进“改进学校教学管理”试点项目,指导和帮助学校改进教学管理,我们从市域层面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保障学校管理行动的真正落实。实践中,我们主要探索了三个维度的工作机制。
(一)区域省试点项目统领,分层探索子项目的研究与实践
嘉兴市在区域推进教学管理创新与学校质量建设的行动实践中,采取总分结合,分层推动的方式,即:地市级层面开展相对宏观的总项目的设计与引领;各县(市、区)层面协作和支持,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子项目研究;学校层面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相对微观的项目实践。这是从嘉兴区域层面汇聚资源,建设区域校际共享机制。同时,将每个县(市、区)、每所实验学校的优质资源进行集聚,构建多层次、多形态、多类别的广域性课程资源库,以共享跨区、跨类、跨学科的课程资源。比如,秀洲区基于学历课堂转型的教学常规改革项目,结合浙江省“一年监测二年改进”的要求,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研究课堂教学中影响课堂学与教效益的主要因素,建立该区域“学教方式变革”的课堂新常规,并通过延伸至备课与作业的教学常规改革,区域探索和推进“备课—课堂—作业”一致性的教学常规改革,形成和总结区域教学常规改革与管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践的新样态。
(二)区域专业指导力量统筹,指导与服务突出目标导向
嘉兴市积极探索区域推动“改进学校教学管理”指导服务机制,以目标管理为手段,通过项目研究与实施,整合市域力量,形成了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市域一体化联动推进,嘉兴教育学院开展教研、培训和科研一体化协同管理与指导,区域推进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的实践。切实保障项目的深入有效推进。嘉兴教育学院首先建立了“改进学校教学管理”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嘉兴市“改进学校教学管理”试点项目的工作。其次,建立了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指导专家、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嘉兴教育学院领导及学科教研员、嘉兴各县(市、区)研训中心主任等各方力量组成的项目指导工作小组,初步建立起包括由“嘉兴教育学院统筹指导—各县(市、区)研训中心组织协调—试点学校实践”市域一体化三级体系的工作机制。再次,利用嘉兴教育学院集教研、培训和科研三位一体的体制优势,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密切分工,建立起“研训一体”的指导与工作机制。其中,作为项目改进指导与服务的主要职能处室——义务教育教学研究处,充分发挥其教研支撑作用,着力推动区域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等教师研修组织建设和管理职能研究,加强校本研修策划与设计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激励和提高教研组长的管理、策划与指导能力。
(三)项目试点学校区域联动,搭建合作共研交流平台
在顶层设计中,我们搭建了跨区域、跨类别学校的广域性合作平台,创建行政推动、专业驱动、学校主动发展“三位一体”的内生动力机制,通过实施合作办学、课程共建、教研互助、教师发展的“四大计划”,全面实现共同体学校在办学理念、育人文化、课程师资、质量特色等方面的协同提高。比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整合了“镇村教育品质提升”工程、“新优质学校”培育、“初中强校提质”工程、“数字化精准教学”学校、“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等活动,及时发现典型经验,并指导进一步进行教学管理转型的实践,如平湖市广陈中学分层教学管理经验、海盐县实验中学数字化精准教学经验、桐乡市高桥新优质学校管理经验等。同时,我们通过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组织开展了“新优质学校”“抗逆学校”的管理经验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提炼共性和特色,以此发挥以点带面、共同繁荣的示范辐射效应,实现区域内教学管理课程资源的校际互动、学科互通和研发互助。同時,也实现了共同体内课程的“和而不同”,从而有效推动教学管理的改进。
总之,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更好地落实“五育并举”精神,需要我们区域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面对新的形势,如何真正实现学校教学管理从“控制型”走向“指导型”?我们教研部门要着眼质量,以项目组织教研,通过市域一体化整体联动,在区域中推进学校教学管理的整体转型与优化。这需要我们进行持续的研究、实践与探索。
学校教学管理论文篇7
新的课程理念使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面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这些转变,就要求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在当前大力提倡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和谐校园建设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学校和谐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改革我们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中制约学校和谐发展的诸多因素,用和谐理念指导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消化各种矛盾,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构建具有指导、激励和导向功能的新的教学管理制度,给教学管理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进而激活教师的创造力,增强全体教师的凝聚力。
一、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较大的教学自由空间,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学常规管理者,一方面要注意纠正部分教师误认为备课、作业、辅导等教学常规可以弃而不要的看法,另一方面要在不断改进的同时,赋予教师以教学常规的自主权。应构建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常规管理制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学科特点,学生实际从各方面查找资料,决定自己的教学设计。由于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上,很多因素是不可能事先设定的,学生的情况随时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机智地应对教学中的“意外”。而不应是模仿他人,迷信权威,对于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要具体分析,寻求对策,大胆创新。“只有开放型的教师才能带出开放型的学生”,鼓励教师努力构建开放、民主、充满活力的课堂,体现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共同探究、设计、体验、交流以及相互之间检查等,使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得知识。课后作业应转向开放性和探究性,为之赋予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既不能加重学生负担又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研究制度。
新课程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在要求教师应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同时,学校的教研活动应把重心指向课堂,以其为突破口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校本教研。课改要顺利推进,教师始终是重要的推动力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关键。教学管理者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至关重要,应积极从推进课改实验的需要和教师学习的需要出发,购置课改资料,研究论文,优秀案例等,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东西,深化、升华、创新、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学校定期开展新课改研讨,收集课改的“金点子”,征集教研论文。创造校本研究的条件和氛围。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学问题累积制度。要求教师结合教材、教法、学法的实际,及时累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或疑难问题,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或学科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一起讨论解决,也可争取上级教研人员对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加强教师对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理解。还要注意“研”“训”结合,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并把教师的教研情况列入考核内容,使教师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得到关注,从而使教师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教学管理者要作好“经验的移植和整合”,使教师能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将其转化为具体地与学生经验相适应的操作 行为。总之,学校应该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创见的教学制度,创造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鼓励教师发挥自身优势,追求教学艺术的个性化,创造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三、建立教学反思制度
教学管理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教育机制,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人员,更应该是“求实、求真、求新”的教学研究人员。基于这一点,教学管理中应要求教师把教学中的得失和喜、怒、哀、乐及时地记录下来,根据新课改的理念认真反思自己上过的每一节课,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的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学管理者应采取要求教师日反思,月总结,教研组周交流,教导处期中、期末展评等方式,使教师对自己的观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进行创造性劳动和超越自我。
四、切实加强教学管理的民主制度建设。
教学管理要在课改中发挥职能作用并形成特色,保持管理运作的畅通,就必须发挥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广大教师通过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管理。另外,还可以通过教师会、家长会、学生干部会等,征询管理意见、建议,实施教学管理公开制,让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教学管理上发挥积极作用,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意识,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工作,使管理形成特色并卓有成效。
五、建立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考评制度
在新课改实施中,教学管理者应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促使教师充分而自由、主动而生动、全面而独立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潜能。从关注人性发展和完善教师自我角度去考评,使教师主动参加考评、乐于参入考评,通过考评获得全面的发展;另外,构建多元化的考评模式,既要考评教学成绩,又要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心理历程,注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分析,促使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最后,在考评的形式上要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考评,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反馈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管理制度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观念和行为问题,为课程和教学改革保驾护航。它的重建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本身就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起来。经过我们近几年的不断改革、创新,我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更加贴近学校实际,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工作更加和谐、理性,学校纳入了良性发展的道路。近几年来,我校的教学工作成绩在县教育局督导评估中均名列前茅,得到领导、社会的好评。在2007年中考中,我校优秀生录取率名列全县第一名,统招生上线率稳居全县前列。
推荐访问:教学管理 学校 论文 学校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学校教学管理论文题目 学校教学管理论文怎么写 学校教学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教学管理类论文 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题目 教学管理毕业论文 浅谈学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