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在已发布的党、人大、政府、司法、军队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和我的祖国实践报告2000字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我和我的祖国实践报告2000字3篇
我和我的祖国实践报告2000字篇1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00字基层精选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00字基层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歌词里的每一个字,都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每一句,都烙印在我的心里。这份热爱似孩子对母亲的拳拳之情,似浪花与大海的无法分割。无论我身处何方,无论我身处何境,这份感情,亘古不变,这就是爱国情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在这里歌颂我的祖国。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在心的日子,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们敬爱的毛XXX主XXX席站在高高的天XXX安XXX门城楼上,在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礼炮声中,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全国人民欢呼雀跃,激动不已。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太多的风雨,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捍卫了我们民族的骄傲。虽然,我没有机会在现场去感受这份喜悦,但是,我却见证了中国近几年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我生活的每一天,身边的点点滴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党的十八XXX大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位列世界第一,是拉动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生活好了,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多的科技不再是依靠国外的经济大国,我们有了大量的自主创造;更多的留学生不再是一门心思走出国门,国内良好的社会环境正吸引着全球的优秀人才来到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振华30”,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船,我们有全球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工法、最好的工艺、最好的工程;北盘江大桥、果子沟大桥,一座座这样的中国桥,连通着中国的点与点,拉近了中国经济带的距离;川藏高速、京新高速,一条条这样的中国路,连接着中国的各个城市,勾勒出中国公路版图;中国高铁“复兴号”,每一项核心技术的突破,都是整个行业的一大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怀揣梦想的职业人,才有了我们如今的现代化生活。 作为本溪银行的一名员工,我是本溪银行发展的亲历者,也是本溪银行发展的见证人。1993年,本溪城市信用联社成立,充分发挥作为地方银行的优势,以真诚的服务,贴心的关怀,在本溪人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商业形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17年的顽强拼搏,2010年本溪市商业银行诞生了,成为第一家本溪人自己的银行。2018年本溪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本溪银行。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短短的几年时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支付方式也开始越来越便捷。记得小时候,父母发工资都是现金。等到初中时,父母就带着我去银行,在柜面用存折开工资,为了可以早点办完业务,还要赶在银行上班之前在门口排队,遇上人多的时候,甚至要排队等上几个小时。等到我上班的时候,人们拿着银行卡,自己到自动取款机办理存取款业务,在柜面办理短信提醒、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客户可以足不出户,轻松实现转账消费,省去了有事就往银行跑,到了还要先排队的繁琐程序。就连七八十岁的老大爷都对我说:“现在时代变了,科技发达了,再也不用担心带着钱出门不安全,实在是太方便了,感谢国家政策好,党的领导好。”不仅如此,现在人们更多地使用微信、支付宝等快捷的移动支付方式。用手机操作,一键全部搞定,实实在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习惯,到了无现金也可以支付的时代,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这一切,都是以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基石,让我们在享受方便支付的同时,保障我们的资金安全,真正实现用得放心、用得安心。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对于本溪银行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作为本溪银行的一员,我怀揣着梦想来到这里,在本溪银行这个大家庭里,洒下我梦想的种子。我要用我的求真务实作为土壤,用我的优质服务作为阳光,用我的尽职尽责作为肥料,让我的梦想在此生根发芽。当我实现我的梦想时,本溪银行会变得更加美好,若各行各业都去实现一个梦想,我们的祖国也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00字基层二 从1949到2019,对于父亲来说,他大半生的光阴就这样和共和国一起走过。 还记得《大江大河》中宋运辉说的话:我愿意做一个矢志前行的追梦人,志之所趋,穷山倒海,不可阻挡。时代的杠杆具有巨大的力量,撬动着先进生产力飞速发展。个人的行动轨迹在潜移默化中和国家的轨迹汇合在一起。 1949年,咿呀学语的父亲并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首都,正在发生着载入人类发展史册的壮举,毛**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啦!”礼炮齐鸣、彩旗飘扬,这座饱经风雨的古城顷刻间湮没在人们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雄鸡一唱天下白,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筑梦图强的伟大征程。 1976年,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父亲而言,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的国家结束了混乱动荡,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发展道路,各项事业回归了正轨。这一年,还在生产队里喂羊的父亲在广播里听到了“粉碎”的好消息,于是回到家里兴冲冲地将这些讲给母亲听。随后我的姐姐降生,父亲给她取名“华”,期盼着自己的女儿能够和祖国一样茁壮成长。当时尽管父亲所有积蓄只有一张“大团结”,但是还年轻的父亲却对整个时代充满希望,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憧憬。不仅仅是父亲,那个时候所有的中国人都期待着一个蓬勃发展、万象更新的美好世界。 1979年,父亲和叔伯们在谈论着一个叫做“小岗”的地方,谈论一种新的体制叫做“大包干”。历史惊人的相似,这次划时代的改革又是从田垄间兴起,小岗村那“十八个血手印”也将永载史书,成为时代的先锋。实现了“大包干”后的小岗村当年的粮食产量就翻番的增长,这是真正地放了一个“大卫星”,也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家里分到了责任田。同年的秋天,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屋“落成”,父亲每每忆起都兴奋不已,有了房,有了粮,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转眼又是十年光景,祖国日新月异,各领域全面开花。父亲迎来了第二个女儿,取名“平”,给予着最朴素的寓意,就是希望女儿和国家都能平顺度春秋。这时的父亲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厨房里堆满了大米白面,粮食产量逐年提升,存折上的数字也在逐渐增大。电视里正在播放关于韩城亚运会的新闻,八十年代的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件,这也是一个全民追逐富强的时代,市场经济异常繁荣,诞生了许多的新鲜事物。这个异彩纷呈的时代是父亲小时候做梦都未曾想象到的。后来父亲每每谈起,总是感慨:爷爷去世的时候是1962年,那个时候还没有电灯。奶奶看到了电视,但是没有见过手机,如今真是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接下来的三十年,中国在振兴的道路上电闪星驰。一项项惠民政策也彻底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成行的新瓦房如雨后春笋一般靓丽了静谧的乡村,成片的沉甸甸的粮食点亮了广袤的原野。父亲年岁大了,把土地承包给集体合作社,自己享受这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计划生育补贴等多项福利,日子过得恬然富足、无忧无虑。 岁月峥嵘转瞬而逝,光阴流转历历在目。年逾古稀的父亲回忆起往事时总是滔滔不绝,那是属于他的七十年,也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七十年。这七十年我们有过艰辛、有过苦痛、有过激荡,但我们从未忘记过自己的梦想。父亲这一辈子勤勤恳恳耕耘在那片养育自己的田野上,教育自己的女儿们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对得起党和国家的教育和栽培。平凡的人生闪耀着淳朴的光辉,他用自己的一辈子默默地坚守着一个追梦人的担当。无数普通人的梦想聚汇成流,才有今天的山水清嘉,才有今天的海晏河清,才有今天的盛世繁华。 五纪砥砺求索,七秩筑梦图强。从困窘到殷实,从孩提到古稀。大江大河亘古奔流,祖祖辈辈生生不息,我们每个人都在波澜间奋力搏击,书写着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壮歌。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00字基层三 今天的中国人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以及高度经济成长所带来的物质生活,这是老一辈们梦寐以求的。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我,亲眼见证着我的祖国强大起来,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成长的足迹。 1986年出生在江苏宿迁的我是家里的老大,家中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和一个从小就寄养在我家的表妹。小时候常听爷爷说起,他的老家原来在河南鹤壁,上世纪50年代,因爷爷的家人无法继续养活家中的孩子们,在他12岁时就被卖到江苏。虽从河南到了江苏,但还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一句“一家饱暖十家怨”道出了当时的窘境。后来爷爷成了家,当上了村里的会计,爸爸也成了乡里的老师。虽成了老师,但是当时这份工作却没有较高的报酬,工资少的可怜,只能维持我们兄妹四人的正常上学而已,吃好饭依旧是我们家的一大困扰。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除了人多热闹,最重要的原因是过年就意味着终于有肉吃了。但是人多肉少啊,记得一次,我弟弟因多抢吃了一块大一点的猪肉,我们几个孩子却为了这一块大一点的肉引发了不小的“内战......大人们也就当是过家家一样一笑而过了,弟弟吃了肉的满足感依旧会在我的脑中闪过。现在说给我儿子听,他问:为什么不多买点肉啊?我竟一时无法对答。现在吃肉讲究肥瘦,讲究吃法,讲究花样,但在那时能吃上几顿饺子和几斤肉都是奢侈的事情。 后来,爸爸通过函授、考试正式成为了一名在编的教师,到镇上去教书了,工资也稍微高了点,于是家人商量着买了辆自行车。妈妈说,那时候爸爸追求妈妈的时候,每次去妈妈家都是借有钱朋友家的自行车,自己家实在买不起。现在爸爸说他考上了想买自行车骑车上班,而那时全庄也找不到一辆自行车。买自行车还得找关系,通过外公的关系,我家有了第一辆自行车----“长征”牌子的自行车,那时候最好的牌子是“永久”牌的,不过这“长征”牌自行车在当时成为了家中的宝贝啊,每天爸爸都早早起床,上班前用抹布把它擦得干干净净,下班回来第一件事情也是把它擦的一尘不染......而今满大街的小汽车成了代步工具,速度和舒适度是自行车不可比拟的。 妈妈说她嫁给爸爸的时候,住的是低矮简陋的茅屋,屋顶上有缝隙,天晴还好,一到下雨天,屋子就开始漏水,常常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我小时候也住过那屋,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傍晚,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眼看就要下雨了,全家就开始行动,爷爷到处找木棍,爸爸东家西家借梯子,妈妈屋内屋外找塑料纸,我们这些孩子也帮忙递家伙,费了一段时间,我们才勉强在大雨来临之前把屋顶盖上,虽然仍有些许滴落在凳子和桌子上,但是我们已经感觉很幸运了,至少那晚我们睡得很香,被子也是干干的。而今我家的房子在镇中心的小区,买的三楼,装修风格选的是北欧风,家具是现场打的,好不惬意。 想想昔日,看看今朝,天壤之别。偶尔我会和5岁儿子说起姥爷辈、爷爷辈、爸爸辈的事情,每每回忆,我都是感慨万千,从自行车出行到小汽车代步,从“屋漏偏逢连夜雨”到“家家户户有新房”,生活的变化不是一点点,是巨大的。广袤的农村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的心里到人的脸上,吃穿住行玩乐用样样都有大变化,越变越好,这都得益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跟着祖国的步伐长大,我的家也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发生着变化,日子越过越甜,生活越过越美了。相信祖国的崛起,相信我的孩子们也会越来越好!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00字基层精选3篇
我和我的祖国实践报告2000字篇2
由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策划制作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贺礼专题片《我和我的祖国》播出以来,因为播出时间较晚,我不是每集都看。该片以事件纪录为主要表现方式,采访当事人,并由他们亲自讲述,内容涵盖各行业,其中包括开国大典组织者的回忆、新中国早期留苏学生们的经历、“**点钟的太阳”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新中国最早的课本是怎么编写的、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诞生的故事、第一辆国产汽车的制造、第一批女拖拉机手和女火车司机的集体回忆,还包括第一部直播电视剧、第一部电影的诞生等。祖国,一个多么神奇的字眼!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过她:有人说她美丽,有人说她可爱,有人说她庄严,有人说她神圣,也有人说她光辉……记得孩提时代,老师告诉我,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是母亲哺育了我们,祖国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摇篮。幼时懵懂不解,心里总感觉祖国离自己很遥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不正处在祖国的怀抱中吗?头顶着祖国的蓝天,脚踏着祖国的大地,呼吸着祖国的空气,沐浴着祖国的阳光,时刻嗅着她的芳香,感受着她的温暖。祖国就像母亲一样陪伴着我一路走来。祖国,就是我的母亲!
当世界地图徐徐展开,我们可以看到,在亚洲的东部,有着一大片陆地,以及周边星罗棋布的岛屿,其形状像一只报晓的雄鸡,这就是我亲爱的祖国。她像一个硕大无朋的阶梯,从大海中浮出,由东向西,步步升高,直达云霄,幅员辽阔,广袤无边。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宽广的海洋,明净的湖泊,峻秀的山峦,奔腾的江河,茂密的森林,幽深的峡谷,飞泻的瀑布,广阔的原野.....江山如此多娇,令人无比沉醉。我们黄壤色的皮肤便是脚下的黄土地,我们的黑发乌睛是母亲的赐予,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黄河长江,这些都是母亲给我们留下的烙印,一个终身不变的烙印。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
站在历史的高峰,纵览数千年风云变幻,中华民族为世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有着不朽的传奇,当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创造的文明纷纷消亡时,唯有中华文明抗拒了衰朽的大势,以她的强大和无比的韧性,在浩劫面前挺立不倒,薪火相传,发展至今。中华文明以她开放和兼容并蓄的个性,在博采众长中创新﹑发展,影响着世界,惠及着子孙。君不见,每个中国人的身上仍然散发着中华文明的气息,神州大地上处处可以看到中华文明的影子;君不见,国外开设孔子学院,兴起的汉语热﹑书法热﹑功夫热﹑饮食热,再度印证了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无穷魅力。试问,世界上有哪个文明能够比中华文明更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能够受到中华文明的滋养而感到无比自豪!
祖国母亲有过令世人惊叹的辉煌,但近现代以来,她却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屈辱,曾经一度迷失了自己。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那些不幸犹如炼狱的火,经过一个世纪的炼就,祖国母亲在烈火中得到了重生,从此焕发了青春活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勤劳﹑勇敢﹑坚韧﹑与人为善的优秀品质。每当祖国母亲在危难之际,她的儿女们总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人间正气之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苏武,“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秋瑾,“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刘伯坚,“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的邓稼先……他们都是祖国母亲的骄傲。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是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起他们的脊梁,构筑起了民族精神的长城,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抗洪救灾,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堤防;抗击非典,白衣天使不顾生命之危默默守护着患者;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全体中国人民再次彰显了民族的力量和自信…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她壮丽的河山,爱他悠久的历史,爱她灿烂的文化,爱他英雄的人民。我爱她青松气质,更爱她红梅品格。祖国是参天大树,我就是她的绿叶一片;祖国是碧波大海,我就是她的浪花一朵。每个中华儿女即使游走天涯,也会把心与祖国母亲紧紧地贴在一起,与她同呼吸,共命运。在祖国母亲的大爱面前,我们做儿女的对她的爱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舒婷在《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诗中歌道:“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强/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我自豪,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幸运,生活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祖国母亲即将迎来她的60华诞,我要祝福她:永远坚强,永远蓬勃,永远年轻,永远快乐!
小时候,一双大手牵着温柔的对我讲,长大以后要去流浪,一定会看的到远方。我出身于祖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10年,算起来是80后的尾巴了。父亲说,你们出身在一个新的时代,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但却可以吃穿不愁;不仅可以吃穿不愁还有文化可学;既能提高自己又能回馈祖国。
小时候的我们很单纯,单纯的年代,单纯的人。在还没上学的年代,清楚的记得:可以端着一碗饭,转一遍近挨的邻居家,饭饱才回家;晚上要么一大帮人一起乘凉,要么一起围在谁谁家看电视;当时共有多少人一起乘凉或者看电视我全没印象,但我们在一起的欢声笑语却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伴着乡村的炊烟袅袅,我就这样无忧无虑的在安定、美好却又开放的环境里悄悄成长着。
转眼到了一九九七年,那不寻常的一年。那一年,香港在百年之后,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一次,我那么强烈的感到的祖国的强大,第一次,我那么强烈的体会到尊严的重量。那一天,学校处处挂起了香港回归旗帜,广播声响变村落的每一个角落。永远不会忘记,那迎风飘散的旗帜,那谈论祖国伟大的话语,那洋溢脸上骄傲的笑容。永远不会忘记,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它盛开在我的少年时代,激励我要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零零八年的我踏上大学之路,那是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有悲,有喜。悲的是五月的汶川地震,喜的是八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这一年,我忽然感觉到自己长大了很多。当我看到整个神州大地都在为汶川之伤而疼痛,当所有中国人和国际友人不顾一切投入到这场人与自然灾害抗争的战役中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当鸟巢上方的火炬熊熊燃烧,当来自五大洲的朋友用不同颜色的脚印踏出一条五彩之路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忽然明白,是“爱”,让回家的路充满温暖,让我们的心团结在一起,是“爱”,鼓励着我要茁壮成长!因为有我,因为有你,因为有“爱”,我们会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力量!
二零一二年我毕业了,已经成长的我踏上与祖国一起强大的征途。对我来说,学好我该学的,做好我该做的,这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方式,也是对于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最好的爱的表达。
二零一九年我的祖国母亲即将迎来70岁的生日。在这个新世纪,我们的生活已进入了新时代,一切都变的那么“小”。这时,大家的生活都芝麻开花节节高。这都得益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得益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奋斗精神。
我的祖国很古老,它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的祖国很年轻,它才刚刚踏上通往美好未来的航路。我的祖国很美,那如画的风景,百看不厌。我的祖国很强大,因为它拥有无数坚强的儿女。我骄傲,我是一名中国人!
我的家乡在龙泉山脉深处的梨花沟。那里群山萦绕、山青水秀,是许多游人向往的乡村旅游胜地。三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在村委会门前汇合,逶迤流向北河。这里衍生出了一个美丽而形象的地名:三岔河。位于河中央的桥,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村庄茁壮成长的历史,也成为了我成长中最深刻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河上是没有桥的。夏天还好,冬天寒冷刺骨,只能脱掉鞋子淌着冰冷的河水过河。支书便安排几位知青想办法。知青们抬来几块笨重的方石,每隔两步距离,铺在水中。人们像踩高跷般地跳跃过河。那姿势看上去优美但也有点“悬”,一不小心没跳过,跌落水里就成了“落汤鸡”。后来,知青们又到山上去砍了棵大柏树,锯成厚厦的木板,铺在桥墩上做桥面。这样就做成一座简单的木桥。大家都惦记知青们的好,就叫这桥为“知青桥”。
在清晨的霞光中,人们挑着担子从桥上去赶集。夕阳西下,人们收获一天的劳累从桥上回到炊烟袅袅的村庄。过了不久,人们又在桥上送别了最后一批知青!
夏季,每遇到大雨山洪暴发时,住在河边的肖老二有一个雷也打不动的任务就是第一时间得来抽桥板。记得有一次,他外出去了,桥板全都被冲到了下游的石板河大队。洪水无情人有情,好在石板河大队支书亲自赶着牛车,一块不少地送了回来,人们才又迅速铺好了桥。
暴涨的山洪让河对岸的学生过不了河,村小只能暂时停课。我的好伙伴小文子仗着水性好,想强行过河,结果被冲到了下游,被救起时已经奄奄一息。人们盼望着要是有一座风雨无阻的桥该有多好呀!
1988年,这座木桥终于完成她的使命。记得那年的洪水特别大,木板被冲得无影无踪,桥墩毁于一旦,就连河边的庄稼也都被肆虐的洪水冲击了不少。人们痛定思痛,决定向上级申请资金,在原址重新建桥。可乡里没有钱,支书开动脑筋,到处想办法,在县水利局争取到一个建石河堰的工程。这样既能解决交通,又能蓄水。对于我们这个两千人的旱山村而言,这无疑是个一举两得的大喜事。
说干就干,为了节约成本,严管工程质量,支书吃住都在工地。大家用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终于让石堰桥竣工了。为了多蓄水,桥身只留有两个桥孔。尽管造型显得粗糙,像只大乌龟趴在那里,但是大家依然非常高兴。大桥竣工那天,村文书还激动地在桥头上用石子嵌了“三岔河大桥”几个大字。
这两用桥建成后,成为了大家最主要的社交场所。卢老二还在桥头开起了代销店,村民们有的在桥头纳凉编篾活,有的在桥下洗菜洗衣服。遇到什么大事,大家也都会不约而同来到桥头,共同商量商量……
桥不仅有利于自己,也方便了上游尖山村的村民,他们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都留下羡慕的目光,久来久去,两个村结成亲家的就有好多户。当然,相亲的第一面多在这座桥上,所以,人们又把这石堰桥亲切称为“相亲桥”。
九十年代初,一位峨影厂的导演看中了石堰桥,便以梨花沟作为外景地之一,拍了一部电影《吴二哥请神》。影片中的主角数次从桥上走过。这个镜头不仅真实记录了当时刚刚告别温饱的农民对改革方向的思考,同时,也让家乡的桥被永远地定格在了银幕上。
这座有故事的桥送走了莘莘学子,也迎回了羞涩的新娘。经历了收双提留款到取消农业税,再到政府反哺农业,向村民们发放粮食补贴和耕保基金。一直陪伴村民到了2008年,算一算已经20个春秋了。在5.12地震后,桥面有些松动,后来,一次突发山洪把桥面全冲走了。正当人们发愁时,政府安排及时修复,把桥面铺成了水泥路,并安装了安全设施。
如今,路更宽了,人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我也从农民逐渐变成了城里的居民,虽然远离了梨花沟,但我依旧忘不了家乡的那桥,因为,那桥一头扎进梦想的深山,一头通向希望的远方。
可在今年春天,我却听到一个不安的消息:为梨花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的这座桥却被拆除了。我有些困惑,上周我回家看了看,旧桥早已没有了踪迹,一座雄伟的新桥出现在眼前,新桥的工程已进入尾声,机械正忙着给桥面铺沥青。我惊喜地发现桥墩比以前更宽了,两岸的河堤也加高了两米,而且还做了景观打造。村主任热情告诉我,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座桥已经不堪重负,而且下游已建成了一座三十亩水面的梨花湖,已不再需要在这里蓄水了。不然到了雨季,山洪又会冲毁河边的庄稼。出于安全以及发展等方面的考虑,决定再次重修这座水泥拱桥!
闲聊中,路面已铺好,没有任何的通车仪式,一辆辆等待不及的汽车、三轮车满载着新鲜蔬菜水果徐徐从我们身边经过,轰隆隆的马达表达出他们欢愉的心情。往昔的一座座旧桥像放电影般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天,这座屹立在美丽的三岔河谷的新桥,无疑是农村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我和我的祖国实践报告2000字篇3
我的祖国一路走来不容易从大跃进到*;从百年不遇的大风雪到举世哀恸的汶川地震;从突如其来的非典到接踵而至的但是,我们毫不畏惧,逆流而上,披荆斩棘,风雨无阻,坚强不屈。关于2019年祖国70周年国庆主题作文“我和我的祖国”怎么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文章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复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给我们提出的历史使命。惟有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去实践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在当今历史条件下,爱国就必然和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爱中国的社会主义。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不断发展的方向保证,而爱国主义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社会主义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就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也是不可分割的,缺乏集体主义的爱国主义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而没有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就等于没有灵魂和方向,发展下去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总结中国近现代历史而得出的一条真理。1921年中国*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此之前,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一系列起义、运动和革命都失败了,都没有能够挽救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命运,历史的重任现实地落在了中国*的肩上。
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终于*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当代历史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就不会有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带领人民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又审时度势地做出了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英明决策,开创性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又制定了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部署,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奋斗。
总结起来,自从有了中国*,中国的发展就迈入了快车道,整个中华大地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繁荣昌盛的景象,中华民族的国际声望越来越高。由此可见,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拥护中国*的领导。
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文章
我的追梦岁月
我出生1963年12月1日,在饥寒中长大。曾有过无数梦想,想当一名为国效力的军人,想当一名为民解除饥饿的科学家……但最执着的是走出深山面见大海。
一个初春的早晨,我跟爷爷来到辰河边。太阳露出了彤红的脸,大地镀上了一层金辉, 眼前变得水花花的。抬头远眺, 堤上的柳枝婆娑飞舞,滔滔辰河向远方奔去……我触景生情地问爷爷“这条河流向哪?”
“等你长大读了书就会知道。这条河从遥远的贵州大山里流来,流入了很远很远的洞庭湖。”爷爷提起“洞庭湖”,我不知在哪,离村里多远,只是默默地想远方的湖是什么样儿?
上学了。放学回家,我们那几个“调皮鬼”总在柳堤上捡几片叶子,小心地放在河面上,让它带着一颗童心进入洞庭湖。有一天,我、春明和龙芳几个放下书包在河边追捕一只上岸的龟,龟被擒后,我拿着龟问春明“你知道这龟是从哪儿来的吗?”
“是从大海里爬来的。”
“不对!是从洞庭湖爬来的。”我晃着头极力争辩。
“哈!你真傻,洞庭湖的龟都是从大海里爬来的。”
龙芳抢着说“我婶见过大海,听她说大海有很多龟,要是咬了人的手指,响雷时龟才肯松口呢!”
龙芳的婶,听爷爷说是读书飞出大山的,村里人都说她好样的,是咱山里的骄傲。
“总有一天我要比他们知道得多。”我不服输,暗暗地下定决心。我要像龙芳婶那样跳出山沟去念大学,去看那神秘莫测的洞庭湖,去看那水天相连的大海。正当我心驰神往时,“白卷”风刮了起来,儿时的美梦被浸渍在泪水里。记得一位年轻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指着我的政治试卷凶神恶煞地问“读书为了什么?”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话惊吓了,久久不敢作答,在他反复追问下,我颤着声回答“见——见——大——”。“海”字未曾说出,就挨了老师两个重重的耳光,八岁的我昏了过去, 记不清当时是怎么离开办公室的,只模模糊糊地记得那老师声嘶力竭地对我吼道“资产阶级的黑爪牙,滚出去!”一阵狂风旋来,我不知不觉竟被戴上了“只专不红”的大帽,站在与我年龄极不相称的“大批判台”上,哭哭泣泣地接受众人的揪斗。
度日如年的三年过去了,太阳从大山的背后爬出来了,山里的后生尖嚷着“高考制度恢复了,我们准备准备,考大学去!”其实我的心早已冰凉,对一切事物都没有了兴趣。可是开考的第一年,昔日成绩远远不及我的龙芳考上了,村人说龙芳家坟山屋场好,代代出读书人。我不相信这迷信话,却不敢争辩,真悔恨自己没有去考。
理智驱走痛苦后,我也藏在家里“准备准备”。可生活残忍得像一条毒蛇死死地咬着我。翌年高考又增考英语了,没学过英语的我躁得大哭。无聊之际,我启开小帧装本,那梦一样的初心,梦一样的年华,汇聚在我的视网膜上, “大海”的呼唤震颤着我的灵魂。我辗转难眠,扪心自问我怎能被困难吓倒?
送走可怕的寒冬,贫瘠的土地上春意盎然。儿时河畔擒来的那只龟在我家的池塘里不分年代地繁衍着,山沟里的人都在责任田地里大做文章,经济上的拮据不久便离开了大山。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一座座铁塔在山村耸立,一条条乌黑的水泥路通向山里,一栋栋砖房拔地而起,楼内楼外农民也讲究装修了,家具全面更新换代,平板彩电挂上了墙,男女老少都用上了手机,山村的姑娘穿戴也时髦了,可与城里人媲美。
就在那个春天,我参加了“英语速补”学习,也就在那个金秋,我收到了武汉那所大学的录取通知,我发疯似地跑到辰河边,对着辰河情不自禁“我终于也像龙芳婶去见大海了。”
带着追梦离开山村时,村民敲锣打鼓,放着鞭炮,场面比前两年龙芳出山时热闹得多。
四年弹指一挥,我不仅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 还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 科学养龟” 论文三篇和文学作品多篇, 其中一篇论文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 散文《母亲》获全国大学生征文竞赛一等奖。小车载着我去见了洞庭湖, 最终也见了大海。当我双脚站在洁净的沙滩时,心几乎要跳出来, 我被大海的粗犷、蔚蓝和神妙深深地吸引和感染。那腥咸的海风, 劲健的海鸥,宽阔的沙滩, 出现在我眼前。特别是海面那盛大的日出, 葳葳蕤蕤,蓬蓬勃勃,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走出学校,我成了一名乡干部。我勤政务实,不重金杯银杯,只重老百姓的口碑,深受群众好评。我从一般干部升到副书记、乡长,再到乡党委书记、局党组书记。51岁时,我享受了副处级干部待遇。
回首走过的路,让我深深感到我与祖国同成长,祖国是我成就梦想的坚实依靠!
我和我的祖国2000字文章
我的家乡在龙泉山脉深处的梨花沟。那里群山萦绕、山青水秀,是许多游人向往的乡村旅游胜地。三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在村委会门前汇合,逶迤流向北河。这里衍生出了一个美丽而形象的地名三岔河。位于河中央的桥,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村庄茁壮成长的历史,也成为了我成长中最深刻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河上是没有桥的。夏天还好,冬天寒冷刺骨,只能脱掉鞋子淌着冰冷的河水过河。支书便安排几位知青想办法。知青们抬来几块笨重的方石,每隔两步距离,铺在水中。人们像踩高跷般地跳跃过河。那姿势看上去优美但也有点“悬”,一不小心没跳过,跌落水里就成了“落汤鸡”。后来,知青们又到山上去砍了棵大柏树,锯成厚厦的木板,铺在桥墩上做桥面。这样就做成一座简单的木桥。大家都惦记知青们的好,就叫这桥为“知青桥”。
在清晨的霞光中,人们挑着担子从桥上去赶集。夕阳西下,人们收获一天的劳累从桥上回到炊烟袅袅的村庄。过了不久,人们又在桥上送别了最后一批知青!
夏季,每遇到大雨山洪暴发时,住在河边的肖老二有一个雷也打不动的任务就是第一时间得来抽桥板。记得有一次,他外出去了,桥板全都被冲到了下游的石板河大队。洪水无情人有情,好在石板河大队支书亲自赶着牛车,一块不少地送了回来,人们才又迅速铺好了桥。
暴涨的山洪让河对岸的学生过不了河,村小只能暂时停课。我的好伙伴小文子仗着水性好,想强行过河,结果被冲到了下游,被救起时已经奄奄一息。人们盼望着要是有一座风雨无阻的桥该有多好呀!
1988年,这座木桥终于完成她的使命。记得那年的洪水特别大,木板被冲得无影无踪,桥墩毁于一旦,就连河边的庄稼也都被肆虐的洪水冲击了不少。人们痛定思痛,决定向上级申请资金,在原址重新建桥。可乡里没有钱,支书开动脑筋,到处想办法,在县水利局争取到一个建石河堰的工程。这样既能解决交通,又能蓄水。对于我们这个两千人的旱山村而言,这无疑是个一举两得的大喜事。
说干就干,为了节约成本,严管工程质量,支书吃住都在工地。大家用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终于让石堰桥竣工了。为了多蓄水,桥身只留有两个桥孔。尽管造型显得粗糙,像只大乌龟趴在那里,但是大家依然非常高兴。大桥竣工那天,村文书还激动地在桥头上用石子嵌了“三岔河大桥”几个大字。
这两用桥建成后,成为了大家最主要的社交场所。卢老二还在桥头开起了代销店,村民们有的在桥头纳凉编篾活,有的在桥下洗菜洗衣服。遇到什么大事,大家也都会不约而同来到桥头,共同商量商量……
桥不仅有利于自己,也方便了上游尖山村的村民,他们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都留下羡慕的目光,久来久去,两个村结成亲家的就有好多户。当然,相亲的第一面多在这座桥上,所以,人们又把这石堰桥亲切称为“相亲桥”。
九十年代初,一位峨影厂的导演看中了石堰桥,便以梨花沟作为外景地之一,拍了一部电影《吴二哥请神》。影片中的主角数次从桥上走过。这个镜头不仅真实记录了当时刚刚告别温饱的农民对改革方向的思考,同时,也让家乡的桥被永远地定格在了银幕上。
这座有故事的桥送走了莘莘学子,也迎回了羞涩的新娘。经历了收双提留款到取消农业税,再到政府反哺农业,向村民们发放粮食补贴和耕保基金。一直陪伴村民到了2008年,算一算已经20个春秋了。在12地震后,桥面有些松动,后来,一次突发山洪把桥面全冲走了。正当人们发愁时,政府安排及时修复,把桥面铺成了水泥路,并安装了安全设施。
如今,路更宽了,人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我也从农民逐渐变成了城里的居民,虽然远离了梨花沟,但我依旧忘不了家乡的那桥,因为,那桥一头扎进梦想的深山,一头通向希望的远方。
可在今年春天,我却听到一个不安的消息为梨花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的这座桥却被拆除了。我有些困惑,上周我回家看了看,旧桥早已没有了踪迹,一座雄伟的新桥出现在眼前,新桥的工程已进入尾声,机械正忙着给桥面铺沥青。我惊喜地发现桥墩比以前更宽了,两岸的河堤也加高了两米,而且还做了景观打造。村主任热情告诉我,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座桥已经不堪重负,而且下游已建成了一座三十亩水面的梨花湖,已不再需要在这里蓄水了。不然到了雨季,山洪又会冲毁河边的庄稼。出于安全以及发展等方面的考虑,决定再次重修这座水泥拱桥!
闲聊中,路面已铺好,没有任何的通车仪式,一辆辆等待不及的汽车、三轮车满载着新鲜蔬菜水果徐徐从我们身边经过,轰隆隆的马达表达出他们欢愉的心情。往昔的一座座旧桥像放电影般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天,这座屹立在美丽的三岔河谷的新桥,无疑是农村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