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留心丹青处,气韵凝西东

时间:2023-08-04 08: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汪亚尘是一位集中西绘画之长于一身的杰出画家,在油画领域有着高深的造诣,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水墨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的油画作品不仅具有西方绘画的写实性和透视感,也蕴含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和气韵。文章介绍了汪亚尘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他从执教美专到遍访中西的艺术之旅,以及他在油画领域的学习与实践;
以作品为例分析了汪亚尘油画风格中的水墨韵味,以及他在色彩、笔法、构图等方面的独到之处,旨在展现中国画家在近现代如何借鉴西方绘画技巧,又不失传统水墨精神的艺术探索。

关键词:汪亚尘;
油画;
水墨风格;
中西并陈

汪亚尘(1894—1983年),名松年,改名亚尘,号云隐,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原籍安徽太平(今黄山)。他曾先后赴日本、法国、美国学习和教授绘画,深受西方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影响,同时也研习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尤其是宋代花鸟画和清代任伯年、虚谷的小写意。他的油画作品以风景、静物、人物为主,色彩明快,笔触灵动,富有诗意,其水墨作品以花鸟虫鱼为主,尤其是笔下的金鱼,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特色,与徐悲鸿、齐白石并称“三绝”。他从西洋绘画入手,学习了西方的透视法、色彩理论、光影效果等技巧,与中国画的笔墨、气韵、构图等要素结合,创造出一种既有西方绘画的写实性和立体感,又有中国画意境和情趣的水墨油画风格,展现了对中西方艺术的广博涵养和深刻理解,是一位“气韵凝西东”的近代美术大家。

一、中西并陈:从执教美专到遍访中西

与同时代的改良派画家如刘海粟、徐悲鸿等人相似,汪亚尘的绘画风格也随着其个人的经历而变化,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为启蒙期,约从1916年参与创办上海美术图画院到1930年旅欧回国,此期间以学习西画、执教西画课为主,所作多为油画。中期为融合期,其作品中已经蕴含了明确的“中西并陈”思想,国画、油画都有大量创作;
晚期为成熟期,即从1948年赴美之后,此期间以国画为主,兼有一部分油画创作。

汪亚尘15岁时考入杭州省立中学,随即辍学成为绸缎店学徒。19岁时,汪亚尘与乌始光、张聿光、刘海粟等人意气相投,先后创办了美术图画院(上海美专前身)和振青社,并担任图画院函授部主任,出版有《振青书画集》。上海美专成立后,汪亚尘是首批美专任教教师,他与刘海粟等以上海的美术教育界为阵地,致力于传播新的美学思想和绘画理念[1]。

1915年,自日回国的陈抱一筹划“东方画会”,在教学中推行日本的西洋画绘画技巧,要求学生使用石膏练习绘画。这些新的内容深深触动了汪亚尘,22岁时,他毅然辞去教职,首度赴日,在川端画会学习,进修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从素描开始接受系统的西画教育,主攻印象派绘画,并与留日的江小鹣、高剑父等后来著名的艺术家相结识,后来还成为江小鹣“天马会”的会员。在日期间,汪亚尘勤工俭学,精研西画,也会创作一些青绿山水以补贴求学生活之赀用。由漫画家沈泊尘牵线,汪亚尘得到了收藏家廉南湖先生的资助,成功修完了全部课程。1919年,“五四运动”使知识分子觉醒,暑期归国的汪亚尘邀请刘海粟、陈国良等人考察了日本第一届帝国展览会,并联名刊文《日本之帝展》,指出日本绘画界在东西融合上的先知先觉,也反映了他与刘海粟等在中国美术改良上志同道合。带着对西洋绘画技巧的全新理解和推动美术革命的艺术使命感,次年汪亚尘回国,在好友刘海粟的邀请下再度执教于上海美专,任西洋画教授,兼教务长。汪亚尘根据留日的学习经历开办西洋画课,执教近8年,与刘海粟、唐蕴玉等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美术写生,为近代的美术革命培养了一代青年才俊。

1928年,汪亚尘深感要做到绘画上“西学中用”,有亲身访学之必要,他辞去美专教务,于当年年底远赴法国。在此后的两年里,汪亚尘遍访了西欧的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流连于卢浮宫与巴黎的大小艺术展会,对各类油画名作临摹不辍,并开办中国画学习班,招收对中国画有兴趣的留学生和外国学生,传播国画艺术,还曾应耶鲁大学、哈佛大学之邀前往美国讲学。在欧洲游学的两年,正如汪亚尘在自述中所言,绝非要做“镀金画家”,而是追求画技上的精进,既“发扬中国的文化艺术”,又深入学习西方艺术。1930年,汪亚尘携夫人荣君立回国,所带回的120件旅欧时期的作品“好评如潮”,在这次展会上汪亚尘与徐悲鸿结识,成为至交,并接手新华艺专,专心从事艺术教育。在寓所“云隐楼”,汪亞尘与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等畅意挥毫,交游甚密。可以说,20世纪30年代的汪亚尘由西入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身的美术改良思路与独特风格。汪亚尘在此期间创作的大量国画,多以金鱼为题,得到了白石老人的青睐。时人谓徐悲鸿擅画马,齐白石工画虾,汪亚尘则擅绘金鱼,其“画坛三绝”之名也自此而始。1945年抗战胜利后,新华艺专因故未能复校,汪亚尘淡出国内艺术界,前往美国定居。

二、留心丹青:汪亚尘油画风格中的水墨韵味

或许是出于经历相似、志趣相投,汪亚尘在美术改良上的思想轨迹与徐悲鸿、刘海粟等人相近,他们都被归为“写实派”。“写实派”旨在用西方写实技法对中国画进行改良,做到“西学中用”。在这种思想下,其水墨画的创作风格更类似素描,其画面光影的塑造、物象的空间体积感、造型感都渐染西风。1930年,在旅欧回国后,汪亚尘便踏上了自己“中西并陈”的艺术创作之道。他认为,中西画风的融合并非“折衷派绘画”,绝不是简单的二者并列或是对国画用摄影术的思路进行立体改造。他说:“国画的精髓,在简单明了,借用物体来表出内心,同时便包含许多哲理,不是粗浅的技巧主义者所能了然的。”[2]

成熟时期的汪亚尘既作国画,也作油画,不仅国画中有写实之美,且油画中带水墨韵味。汪亚尘的国画取法新安画坛的虚谷,画面清丽淡雅,多为花鸟虫鱼,其中以金鱼著称。汪亚尘金鱼主题的水墨画存世众多,如图一所示的《清池鱼乐》就是其代表作之一,画中不仅注重对金鱼外貌特征的写实,如鳞片、眼睛、嘴巴、鳍等部位,还着重表现金鱼所处场景、形态、色彩和光影,水墨勾勒轮廓,渲染氛围,用透视法表现空间关系的同时,也用传统的远近高低法表现层次,展现了金鱼的生命力和美感,表现了他对金鱼的情感寄托和哲学思考。

“我不知鱼乐,鱼不知我乐。悠然而来,相逢于泊。”汪亚尘从小就喜欢养金鱼,他对金鱼的形态、色彩、动态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他用水墨和彩色相结合的方式,描绘出金鱼的各种姿态和表情,既有写实的细致描摹,又有写意的随心挥洒。他的金鱼画不仅展现了金鱼的美丽和活泼,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汪亚尘自小就有养金鱼的爱好,其早期写生作品也流露出对金鱼的喜爱,可以作为观察汪亚尘“中西并陈”,寓水墨风格于西方油画的改良思想转变的切入点。如图二所示的《金鱼》,作于1920年,是汪亚尘自日本进修归来后的早期油画作品之一。这是一幅小尺幅的习作,但构图饱满,在物象描绘上具备鲜明的印象派风格,如缸身光线的明暗处理,缸壁、口沿上的光线反射,以及足部的阴影、立体写实的鱼身等,但在意境塑造上又有着水墨晕染、以静写动的意境特征,金鱼俯仰宛转之态各不相同,对照观之,与图一中群集的金鱼之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进入融合期后,汪亚尘致力于“西学中用”,创作了大量金鱼主题的水墨画,也对如何在油画创作中融入水墨美感作了更多的探索与思考。如图三所示的油画《金玉满堂》,是汪亚尘将金鱼题材的创作经验用于油画创作的又一次新尝试。

在《金玉满堂》中,桌上鱼缸里的金鱼自在游弋,同样是缸中金鱼,汪亚尘已经不再受印象派和写实风格的约束,运用了水墨画金鱼的浓淡变化和留白技巧,塑造池面金鱼与池壁倒影之间的细微差异,与《金鱼》迥然有别。金鱼整体的造型概括而简化,体态轻盈而灵巧,他使用鲜亮的色彩渲染水波和背景,呈现一种“流光溢彩”的视觉效果。这种水墨风格的金鱼,既有西方油画的写实性和透视感,又有中国水墨画的意境和神韵。《金玉满堂》除了用水墨画风格表现金鱼以外,还大胆运用写实的粉色花束,花朵的鲜嫩色彩与后方的暗色背景产生对比,也与鱼缸、缸中金鱼形成了鲜明的画面层次。从《金鱼》再到《金玉满堂》,不难看出汪亚尘始终在尝试对西方表现语言进行风格移植和民族化解读,其用笔愈来愈兼具印象派与传统水墨之旨趣,且日臻化境。

作为主动接受“西风东渐”、倡导艺术改良的画家,汪亚尘较早关注到西洋画现代派从写实向写意风格转变中的“东洋回顾”现象,并指出了中国画的水墨风格与西洋画坛表现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即一种“全由主观的情感做‘自我的表现”。正如中国画讲求谢赫六法,第一便是“气韵生动”,要求把静物写活,为物象赋予动态的气韵,这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要求从描绘标本、固守透视关系的摄影写实风格解放出来的思想不谋而合,也正是汪亚尘“東西并陈”的要义所在[3]。如图四所示的油画《山村》,作于1935年,是汪亚尘旅欧期间的作品,在印象派风格的基础上,画家在远山的轮廓、村庄的描绘上融入了水墨画的写意风格,并不使用严格的写实还原场景笔法,因而给人一种隐约的朦胧美;
草木的枝叶部分运用了国画与书法的笔法,下笔利落,线条干净流畅,颇有文人画“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在去繁求简的写意之路上,汪亚尘真正做到了调和中西,将现代主义与注重精神的特征与中国水墨文人画的内在气质联系在一起。

三、结语

留心丹青处,气韵凝西东。汪亚尘用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造力,在油画领域开辟了新的“中西并陈”之道。汪亚尘巧寓水墨风格的油画作品,既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又有淡雅的水墨韵味;
既有科学的逻辑性,又有诗意的灵动性。汪亚尘油画中的水墨风格,既是他对中西方绘画技法的有机融合和创新发展的实践与证明,也是对后人跳出桎梏、勇于接受潮流的启发与激励。

作者简介

吴建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艺术基金专家库专家,苏少版美术教材、美术教参编写人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常州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常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州市油画学会副会长。现就职于刘海粟美术馆、常州美术馆。201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首届油画风景研修班;
2017年8月就读于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首届凤凰高研班;
2018年至2020年就读于北京画院白羽平工作室。

参考文献

[1]王曼隽.前刘海粟时期上海美专(1911—1919)[J].中国美术,2019(2):11-21.

[2]朱昌丽,汪亚尘艺术创作与绘画思想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21.

[3]陈宁.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气韵生动”阐释的比较[J].艺术百家,2020(3):177-182.

猜你喜欢刘海粟气韵金鱼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1期)2022-02-16可爱的小金鱼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0期)2021-11-24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艺术品鉴(2020年10期)2020-11-27刘海粟雨中看戏高中生·青春励志(2018年4期)2018-07-18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2018年2期)2018-03-26小金鱼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7年4期)2017-05-08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小金鱼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6年12期)2016-12-27刘海粟知错认错又出错北方人(2016年14期)2016-08-08刘海粟知错认错又出错做人与处世(2016年4期)2016-03-14

推荐访问:气韵 丹青 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