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产业园区承载的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创新机制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3-08-03 20:25:02 来源:网友投稿

穆乾坤 李海鸽 李鹏伟 高奇 杨兴顿

[摘 要]文章立足通过机制创新途径解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普遍存在的积极性不高、融合度不深的问题;
结合职业本科试点工作实践,提出职业本科人才面向的产业领域,职业院校融入产业发展、强化服务功能的内涵;
以汽车专业群为例,通过分析研究产业布局,提出构建产业园区承载的多元主体产教融合业务协作平台,立足关注协作各方利益诉求的出发点,在实践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科学的协作平台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对国内产教融合模式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业本科 产教融合机制 创新产业园

基金项目:中国电子劳动学会 2022 年课题“基于产业主导、园区承载的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ie12022067)。

引  言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者、行业组织、企业、院校分属不同性质的主体,各自的组织体系、运行模式、关注点差异极大,在产教融合工作推进过程中,校企双主体的点状合作比较容易,但面向整个产业发展的多维度、多主体融合难度大。如何通过创新组织方式、建立协同机制、兼顾各方利益来提高协作效率是最核心的问题。

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核心模式

1.国外职业教育典型的产教融合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目前国外比较成熟的产教融合模式,包括美国的“创新理论”、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等,注重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
保障企业的既得利益,促进其积极性的提高;
动态的学业考核和评价系统,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
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施实景式教学模式。

2.国内产教融合现状研究

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发展阶段,产教融合的实现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基于十多年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探索的积累,在市场化、智能化的今天,职业教育要转变思路,博采众长,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谋求发展,发挥教育和产业多个维度的资源优势,调动多个利益关联主体的力量,与之充分融合,加强内涵建设,才能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真正的理论和技术“双过硬”的高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1996年,我国首次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就明确了职业学校实行产教结合的制度设计,产教结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目的,校企合作是产教结合的重要实现形式。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的重要基础。2021年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积极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推动职业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我国职业教育全面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遇到困境和问题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形成面向质量提升的“内循环”和面向多方合作的“外循环”,职业教育办学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办学的质量才能越来越高,但长期以来,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是痛点,也是堵点。国内围绕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要素开展了产教融合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发现目前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在实践层面长期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并未得到解决,面對产教深度融合、实现协同育人的新要求,要在更大范围内聚集教育和产业两个维度的多种资源,调动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更多的新课题亟待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没有落实

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基于市场主体的身份,企业的主责是生产产品,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关注点在市场竞争,企业不愿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参与职业教育。

2.政府和行业组织在产教融合中的主导作用力度不够

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缺少协调互动;
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政府和行业组织面临诸多急需解决的矛盾,对产业人才培养、产业与教育融合的问题关注不够,缺乏抓手;
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中,职业教育未被充分重视。

3.促进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仍不健全

近几年,国家和政府出台大量支持政策仅停留在宏观层面,而执行层面的实施办法和配套体系建设还需要较长时间。

4.实践层面产教融合的深度和水平大多停留在浅层次

产教融合形式大于内容,缺乏调动多主体参与协同的机制创新,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难以有效落实。

职业本科的“高层次”与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对接

职业本科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其“高层次”与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对接从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汽车产业链的特点与“产业高端”、汽车产业变革与“高端产业”、职业本科教育主动融入产业技术创新四个方面探究。

1.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都属于大学本科层次的国民教育,但两者分别属于不同类型的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坚持和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该类型特征的强化,体现了职业本科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职业本科教育把层次向上延伸,培养的是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个“高层次”表现在技术技能的集成能力,对应到服务产业领域,一般认为是“高端的产业”和“产业的高端”。

2.汽车产业链的特点与“产业高端”

汽车产业具有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和高新技术吸附性,是高新科技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平台。汽车工业体量大、产值高、产业链长、就业人员多、辐射面广,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极多,对经济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集聚效应,出于高效率供应链协作的内在需求,在汽车制造整机厂周边区域会集聚研发、试验、模具、各类零部件、物流等关联企业,形成地理空间聚集、业务联系紧密、高效协作的产业集群(产业园区),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板块。

汽车产业属于成熟完善的“传统产业”,其中一些技术集成范围广、技术附加值高、创新难度大、能形成核心技术的领域构成“产业的高端”,如车规芯片、工业软件、先进装备、精密零件、复杂部件、高强度合金、高分子材料等,这些领域的从业人员要求有更高的技能水平和技术集成应用能力,这些领域的生产、工艺、测试、服务岗位是汽车工程专业群职业本科人才面向的产业领域。

3.汽车产业变革与“高端产业”

汽车产业正在进入全新时代,产业价值链正发生颠覆性改变,由此带来的产业重构呈现边界模糊、产业生态化和发展多元化特点,电动化、智能化形成了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大趋势。新能源汽车是电动化趋势的集中体现,以电力和氢能为代表的载体能源具有来源多样化、驱动高效率和运行零排放的技术特征,汽车能源动力系统正在形成全新的技术体系和架构;
智能网联汽车涉及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将全方位改变传统汽車产业,整车电气架构发生颠覆性改变,由传统的“分布式控制模块+车载网络”结构演变为域控制器结构;
软件方面,引入车载操作系统,全车每项功能、每个部件都在操作系统上运行。智能化汽车不是在汽车上安装智能化设备,而是给高度智能化的系统装上四个轮子,这就是“软件定义汽车”的内涵。显然,由电动化、智能化产业变革催生的新的产业形态、产业布局具有鲜明的高新技术跨界集成和融合创新的特征,从传统汽车产业分化出来,形成了新的“高端产业”,这些领域的就业岗位高职层次难以胜任,需要更高层次创新型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本科人才面向的主战场。

4.职业本科教育主动融入产业技术创新

在明确职业本科人才培养面向的产业领域后,要立足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从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教师科研、社会培训等多个维度主动融入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依托汽车产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的进程,对接产业链关键技术技能岗位和新出现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岗位,研究政府产业发展规划,加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行业协会,在龙头企业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和教师实践工作站,聘任产业导师参与制订培养方案,聘请企业专家进入兼职教师队伍,引导教师依托产业发展申报科研项目或开展横向科研合作,鼓励教师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发职工培训课程,在多维度主动融入的过程中形成利益共同点、业务协作点和资源互补点。

构建产业园区承载的产教融合多方协作平台

陕西是教育大省,也是职业教育开展产教融合的主要区域,本节以陕西的产业园区和职业本科学校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例具体展开分析。

1.陕西省汽车产业园区布局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承载形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产业园的功能、体制不断创新,强化园区创新及转化功能,更进一步注重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产业新城是产业园区的高级形态,产业园区纳入政府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技术、人才、金融、项目孵化和综合服务等多个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交流培训、人力资源、中介代理、信息与宣传、政策支持等全价值链产业服务,其中,汽车产业是陕西省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支柱产业之一,专门成立了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围绕商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两个重点产业链专门制订了产业链提升方案,支持企业搞创新、做技改、提品质,技术和产品创新不断取得突破。

2.职业本科产教融合机制创新

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高层次”体现在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当前,针对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的研究实践极少,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作为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创新提出“3—2—4—1—8”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个维度融合产业资源助力职业教育,率先开展了面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的探索。作为以汽车相关专业为主的职业本科院校,以汽车专业群为研究载体,站在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视角,依托陕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高地的资源优势,围绕产教融合机制创新开展研究工作更为便利。截至目前,学校主动融入陕西汽车产业发展,积极参与产业技术协作,通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协会等相关平台,引入了丰富的产教融合资源。

3.园区承载多方协作产教融合平台搭建

通过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充分研究产业布局,从机制创新层面解决产教融合瓶颈问题的关键是兼顾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多个主体的利益关注、业务需求、资源支配等因素,构建多方协作的产教融合协作平台,把调动资源和解决痛点统筹考虑,提高业务关联各方的积极性,把汽车相关重点产业园区作为载体,例如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是较为成熟的公共服务平台,与政府产业主管部门联系密切,与行业组织深度互动,对园区企业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园区企业之间业务协作也非常密切。在精心策划和多次协商的基础上决定以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依托,建立产教融合业务协作平台,平台由产业园管委会和西安汽车职业大学联合组建,园区企业参与平台业务协作,在产业园综合服务楼常设办公室,协作平台接受陕西省工信厅和西安市工信局业务指导,邀请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工业协会、产业链联盟、产业创新联盟参与平台业务。平台协作业务涉及园区人才需求对接、教师实践工作站、园区企业实习岗位对接、校企合作项目对接、产业导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推荐、联合科研项目征集、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培训需求对接等多个板块。协作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

4.协作平台运行机制

产教融合业务协作平台的运行立足参与职业教育、关注产业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关切和业务需求,分工负责参与协作。

(1)政府产业主管部门负责政策对接和业务指导,把职业教育纳入产业发展规划;

(2)产业园负责提供场地设施,园区企业信息沟通、需求征集、资源对接,把产教融合和人才对接列入园区公共服务内容;

(3)学校负责协作平台日常工作和联络沟通,提供实习就业需求、对接企业资源、对接教师科研和学校培训资源,挖掘学校资源提供公共服务,为协作平台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

(4)汽车工程学会(行业学术组织)负责提供专家智库资源,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为产业园发展提供咨询;

(5)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负责提供行业发展统计数据和趋势分析,面向园区组织供应链资源对接,根据产教融合业务需要对接外部资源;

(6)园区企业负责提供人才需求信息,設立教师、学生实践岗位,推荐兼职教师,对接科研合作、成果转化和职工培训需求;

(7)成立园区产教融合工作理事会,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常设业务协作办公室,各业务板块建立微信群组等线上平台沟通具体业务。

结  语

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过去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立足服务产业发展的高度,把教学科研工作融入产业发展,更大范围融合各方资源,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师、实践、评价标准等全过程引入行业企业,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职业本科高校的产教融合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挖掘“高层次”的内涵,面向高端产业,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教师科研能力优势服务产业发展需求,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产教融合瓶颈难题的根本途径是机制创新,充分兼顾参与各方的关注点和利益诉求,围绕产业发展从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丰富产教融合业务内涵,使每个主体都能发现兴奋点和受益点,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长效机制。产业园区是聚焦产业发展、业务联系紧密、资源整合能力强大、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的组织形态,以产业园为载体建立产教融合协作平台具有鲜明的优势,充分利用园区已有的组织框架搭建扁平化高效率的协作机制,开展立体多元的关联业务,降低业务沟通成本,扩大产教融合业务受益面,通过对这种模式的研究和不断完善,对国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提供示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磊,朱庆卉,刘夏.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深化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研究[J/OL].当代职业教育,2023(2):42-50.

[2]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1(12):2-6.

[3]姚启芳.国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67-69.

[4]万卫,张帆.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变迁[J].职业教育研究,2019(9):5-10.

[5]黄菲,杨平平.“双师型”教师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教育观察,2022,11(35):43-47.

[6]李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化:新尺度、新挑战与新方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4-33.

[7]马欣悦,石伟平.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滑坡”现象的审视与干预[J].中国教育学刊,2020(11):66-71.

[8]朱蕊,吕明洋,黄世乾,莫晚星,王瑞祥,熊兴雷.地区二手车市场品牌店建设可行研究[J].中国市场,2017(16):119-121.

(穆乾坤、李海鸽、李鹏伟、高奇:西安汽车职业大学;
杨兴顿:陕西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职业本科职业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课证融合”培育模式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33期)2020-12-28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本科应用型课程建设策略探究高教学刊(2020年33期)2020-11-20职业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31期)2020-10-12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实践探索卷宗(2020年9期)2020-05-26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路探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1期)2020-04-07职业本科数控加工技术实践课教学改革的探索科技风(2020年7期)2020-03-23职业本科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教学标准编制的实践研究科学与财富(2020年34期)2020-03-11职业本科计算机应用工程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与实施科学与财富(2020年34期)2020-03-11新时代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科技视界(2019年12期)2019-06-20潘懋元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16期)2017-07-21

推荐访问:园区 承载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