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地方金控集团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武汉金控为例

时间:2023-08-03 20:10:01 来源:网友投稿

■梅林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做好各项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地方金融控股集团(简称:地方金控)作为区域核心资本运营平台,在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走好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新形势下摆在地方金控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

地方金控是由地方政府主导,以“地方财政+金融资本”为依托,以促进地区产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对分散的地方金融资源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国资平台公司。虽然地方金控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不尽相同,但都同时具备了政治属性、市场属性、金融属性和区域属性,并由此衍生出相应的功能。因此,地方金控的高质量发展必然建立在多重功能有效发挥且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在此过程中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效率与公平、规模与结构、金融与实体、发展与安全等之间的关系。地方金控的高质量发展内含多个维度,需要基于多元化特性形成复合型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性:坚持国有资本的为民属性

正如******所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地方金控是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的运作平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对国有资本的为民属性保持清醒的认知。新时代,地方金控首要任务是助力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发挥国有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先锋队”“生力军”“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在盈利目标之外,更加突出“人民性”。要始终牢记,劳动人民是国有资本的终极“受益人”,这一属性是任何其他资本都无法替代的。若国有资本丧失这一根本政治属性,放任趋利性,则很可能丧失对关键战略性领域的控制权,从而产生很强的负外部性。保障国有企业的政治性、人民性,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勇当先锋,更加突出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配置中的公共性、公平性和普惠性,始终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适配性:以服务区域实体经济为旨归

根据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取决于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以及金融子系统之间配置的协调度,金融发展是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断适配的动态优化过程。不同于国家主权资本和全国性金融资本,地方金控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当地的支持,发展路径也要与区域发展相适配。这种适配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战略上的适配性,即地方金控要将自身发展置身于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大棋盘中,成为推动区域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实施的“妙手”。二是供给上的适配性。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需均衡和质量效益为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将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即调动适当体量和成本的资金来满足经济总体发展需求,同时将金融资源有效地配置到生产效率更高、更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三是结构上的适配性。结构上具备高度适配性的金融系统能够有效降低运行中的各种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一方面,金融资源投入实体经济的结构要合理,并非规模越大越好;
另一方面,不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要实现协同作战、优势互补,更好地与本地需求相匹配。这要求地方金控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突出产融双轮驱动特点,打造平台化的产业生态圈,在基础性、非竞争性、保障性领域加强资源配置,以“资金链”赋能创新链、技术链和产业链,形成多链协同的产业闭环,强化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持续推动地方重大战略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竞争性:基于效率的市场化运作

地方金控的设立初衷在于提升地方国有金融资产的运营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效率,效率高低决定了竞争力和可持续性。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金融效率是一个多维概念,核心在于金融资源配置。对于地方金控而言,效率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功能效率,即将金融资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经济领域,通过自身配置推动其他资源的再配置,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前述的金融系统对经济系统的适配性大体属于此类。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在此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二是运营效率,即金融资源在金融系统内的配置效率,主要关注金融资源在管理和运营中的投入产出关系。金融资源配置趋向帕累托最优的程度是衡量金融效率的一个参考标准,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地方金控承担着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的功能,在要素投入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下,提高运营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结构优化,即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充分发挥地方金控平台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通过不同金融主体、业态和要素的协同联动来提升运营效率,通过内部资源整合与共享,将外部金融市场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二是动力变革,即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通过金融科技等手段促进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相互赋能、融合发展。无论是哪种途径,都需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来实现,避免行政干预扭曲市场机制,即在具体运营中主要通过培育竞争性的金融市场来达到金融效率的帕累托改进。

(四)稳健性:在应对风险挑战中行稳致远

******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金融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更应如此。防控风险是金融行业的永恒主题,也是地方金控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因金融业态和产品的多元化,地方金控形成了可分散的资产组合,从总体上有利于分散和对冲非系统性风险,同时规模效应也有利于增强其对系统性风险的承压能力。但也应看到,地方金控跨行业、跨市场及依托地方政府的发展模式也存在着关联交易、脱实向虚、治理失效等风险问题,加之各种金融业务风险具有很强的叠加性和传染性,一旦失控则可能诱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影响地区经济平稳运行。因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压实地方金控在风险防控方面的主体责任,通过厘清产权关系和政企关系,完善治理架构和风控体系,提升风控能力和科技水平,优化发展模式和业务结构等方式,确保运行的稳健性和资产的安全性。

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地方金控的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这要求在“谋全局”的基础上“谋一域”,深刻把握外部环境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大局。

(一)监管规制不断趋严

近年来,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和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视,国际上多个重要经济体对原有金融监管框架进行了完善,分业监管逐步向统一监管过渡是一大特征。从国内来看,已形成多种类型金控集团并存、发展模式各异的局面,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填补监管空白,2018 年以来国内金融监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文件规范资本运作。2020年9月发布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从准入制度、股东资质、资本监管、股权监管、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等多方面对金控公司进行了规范。2023 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设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标志着监管进入新阶段。统一监管、持牌监管、穿透监管、行为监管将成为常态,地方金控必须在顺应监管趋势、依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金融业态加速演化

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在全球范围内已被视作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两大趋势,受到各国监管机构及产业界的高度重视。ESG 发展理念强调经济与环境、社会、治理之间平衡发展,这促使金融机构更加重视非财务指标,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甄选业务,推动资产结构向社会和环境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转型,同时强调通过建立健全现代公司治理格局和运作机制,统筹平衡社会责任与盈利责任、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升可持续竞争力。这一发展理念与地方金控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导向高度契合。此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未来金融业将是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体的新金融业态。这为地方金控跨领域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创造了条件。如果仍谨守“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未能开展金融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地方金控很可能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丧失优势。

(三)产业链供应链重塑

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面临重构。在贸易摩擦激烈、外部约束收紧的情况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较大挑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一方面,要通过“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原有产业链供应链进行重塑;
另一方面,要依托“双循环”战略,以产业协作、要素流动以及市场一体化为支撑,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和高效循环,包括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促进国内各个环节、产业、部门之间的畅通,培育一体化服务平台等。作为推动产融协同的专业化资源配置平台,地方金控在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高质量发展也必须依托与地方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来实现。

(四)各类风险相互交织

在当前经济下行和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的态势下,地方金控发展面临的普遍性风险主要有:一是产业升级背景下,落后产能和低效率投资带来的资产重估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信用风险;
二是过早进入战略新兴产业带来的产业投资风险;
三是产融联动中,实业和金融共振导致风险放大,进而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四是在发展路径依赖下,原有的内部管理、发展理念不能适应新发展要求,由此带来的市场竞争风险。在实际经营中,上述四类风险往往交织在一起,叠加金融杠杆以及资金错配,容易引发系统性综合性风险。如何预防这些重点领域风险,保障发展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始终是摆在地方金控面前无可回避的问题。

(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作为地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地方金控发展的首要原则。十九大以来,武汉金融控股集团(简称:武汉金控)始终坚持“红色金控”的发展定位,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执行“稳增长”系列政策和举措,确保金融改革和转型发展处于正确方向。积极探索党委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发挥核心作用的方法和路径,注重强化与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在组织架构、战略决策、监督保障、经营管理上的协调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聚焦战略重点,助推区域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近年来,武汉金控借助平台优势,通过多金融产品协同作业方式,打通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地区国有经济转型发展,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力保障了地方民生。武汉金控还将紧跟产业趋势,实施“三大攻坚”战略。

一是以强链补链为重心,助力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围绕湖北省政府“51020”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总体目标,推出专项金融产品,提供全流程融资服务,探索重点产业园区批量授信和风险共担机制。整合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深化与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依托核心企业开发个性化、特色化供应链金融产品,共同建设高科技产业“强链补链”工程,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为配套产业链补齐短板。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全流程科技产业创新培育平台。积极发挥资本纽带和要素配置作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方面,立足科创类企业特点,创新投贷、投租、股债担等组合金融产品,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聚焦国家重点战略科技领域、省市重点产业升级方向、重点科创类企业客群,紧密结合一线市场需求,大力孵化市场空间广、实用性强、经济价值高的高科技产品,将“科技开发能力”与“生产制造能力”“渠道营销能力”聚合打通,推动科学技术持续发展、专利成果转化落地。助力建设综合性科技产业园区,配套优惠财政、税收、人才、金融政策,打造高科技产业聚集发展高地。

三是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活力。将绿色战略纳入集团整体转型规划中。完善组织架构,在集团各金融子公司设立专门的绿色金融部门,引入培养兼具金融知识、绿色环保知识和熟悉相关政策的复合型人才。建立绿色治理风险评估体系,把客户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管理状况作为项目投资、授信、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对内建立专门的绿色信贷投放指引、违规投融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内外并举,从源头上防止资金违规进入重大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领域。围绕“长江大保护”、绿色建筑、绿色出行、清洁能源、环保材料、动力电池等绿色资源回收等重点领域,加大实业布局和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本土绿色环保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传统企业绿色转型,增强国有资本对绿色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推动绿色产业升级发展。创新碳市场金融产品服务。

(三)发挥平台优势,在改革创新中做优做大做强

地方金控要面向市场需求,构建差异化的金融生态圈,即立足集团多金融牌照禀赋,发挥产融结合优势,加强内部协同,整合金融产业资源,为企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同时,构建“底层生态圈”,为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搭建平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在服务中小微实体企业过程中做优做大做强。

一是适应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强区域大数据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地方金控在产业与金融上具有联通本地征信数据库的天然优势,是建设区域信用数据库的最优选择。地方金控应积极作为,主动承担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发挥自身优势,依法合规推动包含区域内企业和个人的工商、税务、电力、消费、研发等多维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做好数据脱敏,形成风险管理大数据库,精准服务区域实体企业和居民金融需求,提高本地“数字化”资产变现能力。

二是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建立联通终端客户、产业链上下游、控股金融机构的业务系统,把以往的松散条线和独立环节以协同的方式串联起来,建立“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具体而言,对内打造集团协同作业平台,形成资源互补、客户共享、产品共创的高效协作链条。

三是健全普惠金融服务,缓解薄弱环节的融资难题。地方金控应增强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紧紧围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就业优先”等重大战略和举措,服务好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有针对性地推出个性化产品,解决群众现实需求。针对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抵押物少、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打造融资成本合理、风险分散可控、免抵质押的创新普惠产品,构建经营性产品为主、消费性产品为辅的小微产品体系。此外,坚持数字技术赋能。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数字化信用识别和风险防控本领,研发风险管理工具,运用客户画像、决策引擎、风险图谱等技术,强化主动风险管理,把数字化、科技化融入普惠金融服务,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提高服务效率,打通融资壁垒。

(四)坚守安全底线,积极稳妥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一是筑牢实业基本盘,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坚强后盾。实业型金控集团应充分发挥自身产融结合的天然优势。一方面,实体产业要稳,做到产融配合。实业布局,除了满足产业升级新要求,还应紧密围绕特色金融方向,深耕供应链,通过做大平台、做深客户、做强盈利,积厚资本金,为风险缓释提供“安全垫”。另一方面,要通过扎实经营,充分整合产业链运营数据,让数据发挥价值,为智能风控打好底层基础,提高金融风险识别与管控能力。

二是夯实风险隔离墙,防范产融协同、融融协同相关风险。金控集团内各板块的协同是建立在风险可控基础上的有边界的协同,打破边界意味着风险传染将被无限放大,有必要规范开展内部协同。(1)增强系统管理思维。从整体上把握集团金融风险敞口,严格管控行业集中度、单一公司集中度风险,严格管控产品互持、资金拆借额度,降低集团内部风险传染度。(2)建立实业与金融的防火墙。金融板块应严格按照公司治理和监管要求,完善决策机制、投向指引,实行公允定价,对落后产能、资不抵债、资金链严重匮乏的实业板块,应严格限制、谨慎介入。(3)防范集团内金融机构产品设计与协同营销中的风险错配,包括短期金融产品匹配中长期项目、信贷金融产品匹配股权性融资、不同金融机构股债多属性金融产品协同包干单一项目等风险。应根据不同产业类型和所处阶段,匹配不同性质资金,平衡处理好风险与效率的关系。

三是争当时代弄潮儿,提升逆周期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发展是解决风险的重要手段,不发展、慢发展本身也是风险。尤其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持续开展对标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紧密结合宏观政策、市场环境、行业趋势,主动研判、前瞻管理、动态调整,确保经营发展服务国家大局、适应时代大势。在经营计划制定上,不盲动冒进,要根据形势变化和集团各板块经营属性,区分不同发展阶段和战略定位,制定稳健经营目标;
根据产业景气度变化,及时调整布局,优化资产结构,持续提升实业板块盈利能力和金融板块信用等级。

猜你喜欢金控金融发展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君唯康的金融梦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12期)2018-12-29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P2P金融解读中国工程咨询(2016年10期)2016-01-31“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河北金融年鉴(2014年0期)2014-02-27

推荐访问:为例 高质量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