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的网络交往研究

时间:2023-08-03 19:00:03 来源:网友投稿

王瑶 刘禹宏

摘 要:人类个体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子,因交往建立的联系与关系,是丰富实践活动的关键因素,对和谐社会构筑与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提出: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交互及交往,是生存和需求满足的必要条件。在新的环境影响下,产生新型的交往方式后,需对马克思交往理论内涵深层次解析,明确网络交往这个新型交往方式的主要特质后,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交往理论内涵的启示下,形成健康与积极发展的科学行动策略。

关键词:马克思交往理论 深刻内涵 网络交往 突出特性 启示

中图分类号:F061.3;
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7-195-02

社会交往的形式与特性,在环境与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动态变化,是超出历史和不可预测的。历史变迁的复杂情境中,交往变化过程中会逐渐升级,即由低级趋向高级进化。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审视网络交往,需从空间和时间两个重要维度内涵延伸与深化,认识到交往关系变化产生的效应与影响。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在实践中验证与体现价值,表现出明显的现实性与实践性。而网络交往既是科技力量集聚的结果,更是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虽是新型的交往形式,但与马克思交往理论内涵仍产生关联。即在社会属性方面,网络交往有着独特的信息社会表现。依托虚拟空间的网络交往,仍属于社会性活动,本质上是社会实践行为。因此,应从马克思交往理论中获得启示,辩证和多维的思考网络交往,逐渐生成以人为主导的健康模式。

一、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深刻内涵

1.交往和生产间存在密切关联性。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人类作为生产与实践的承载主体,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各个要素交互的过程中,形成多元的交往方式。交往和生产之间,存在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在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新的形态。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不可能剥离于人,人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种,势必建立不同性质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交往和生产间存在密切关联性。人与人的交往,重要的催化条件是生产,并在交互的过程中产生生产动力。在生产活动中,人与人相互协作,从而产生交往。在虚拟网络中形成的网络交往,虽不直接由生产促成,但却有着突出的社会属性,依旧是真实的人类进行交互与沟通。且在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的过程中,可创造新的经济效益,由此展现出一定的生产特点。

2.劳动关系变化促使交往异化。社会成员在交往的过程中,会受到立场、利益、观点等因素影响,形成不同的关系,即出现交往异化的现象,会对交往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滞和制约。异化前的交往,有着明显的平等性与自由性;
异化后的交往,失去这种突出特性,进入到被支配的状态之中。在这样不够自由和平等的状态中,交往不再纯粹,已然演变成利益获取中的附属品。交往异化现象的形成,实际上是劳动关系的变化所导致。人在参与生产和劳动活动时,创造的价值越大,被支配的程度就会越大。劳动价值虽由劳动者创造,但此时并不属于人自身,出现人和劳动活动的异化。人们在参与劳动生产活动时,通常不是由自觉意识支配,展现出一定的被动性与机械性。基于生产形成的交往,也慢慢地被异化。从这个视角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伴随着利益冲突,在异化的过程中,成为物和物的交往。

3.交往驱动社会的多元化發展。社会并非自发形成与发展,是在人的作用下实现的。而人在参与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会产生交往,并产生强大的物质力量作用,驱动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即生产力发展与变化过程中,会与人产生联系,在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形成开放与多元的世界。人类作为社会或世界的关键构成要素,会与生产力相互作用,驱动整合外部大环境的多元化发展,且催动新的生产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人在交往中产生不同形式后,会改变社会发展模式和形态。在交往形式不断变化后,又促使世界历史的形成。从根本上来将,人与人的交往,驱动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且在科学技术的催化下,逐渐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二、虚拟社交场景中的网络交往突出特性

1.突出的自由性与随意性。马克思交往理论提出,人与人的交往,是以生产为基础。在生产技术不断升级与优化的过程中,在虚拟互联网中,催生出新型的交往方式,即网络交往,有着突出的自由性与随意性。相对而言,依托传统物理空间的交往,会在利益分配和资源争夺的关键因素影响下,逐渐失去原本的平等性与自由性;
网络交往因依托的情境具有突出的虚拟性,最初是以情感和思想交流为主要目的,不产生利益冲突时,会保持良好的自由与随意交往状态。

2.突出的隐匿性与开放性。基于虚拟社交场景,人与人交往时,通常以文字和语音为媒介,传递各自的观点和情绪。交往主体不了解对方的性别、职业、年龄,是在隐匿个人信息的条件下,形成较为开放的交互关系。由数字代码构筑的交流空间中,交往主体的交互内容,以数字代码的形式传递与共享,并在个人意志的支配下随意改造。基于虚拟社交场景的网络交往,有着突出的隐匿性和开放性,即人与人的交流,可突破时间与空间因素的限制,无需正面接触就可随时建立关系,形成独特的网络交往方式。

3.交往行为具有明显的失范性。以网络交往方式,构建交互关系后,主体间会根据自身需求与目的,扮演多种角色,可选择真实的表达自我,但也可展现想象中的自我。网络交往的主体,带有一定的表演与伪装成分,意图掩饰真实的动机与情绪。在虚拟情境中的网络交往,会由这些伪装和表演特性,引发交往行为的示范。而无论是在真实物理空间交往,还是基于虚拟社交场景的网络交往,都是在不同目的和意图支配下的实践活动,两种交往活动都有着社会属性。不同的是,真实环境中的面对面交往,会受到法律和道德标准等条件的限制;
网络交往相对而言限制较少,容易诱发交往行为失范问题。

三、马克思交往理论对网络交往的启示及积极发展策略

1.着重于增强社会个体独立思考意识。深层次解读马克思交往理论深刻内涵,明确网络交往突出特性后,需在构建健康社交模式方面理性思考。以马克思交往理论为主要依据,根据网络交往的自由性与随意性特质,着重于增强社会个体独立思考意识。尤其在当下复杂的网络生态环境中,需引领交往主体辩证思考各种网络文化与网络话题,不被劣质文化和消极观点所侵蚀。我国需在马克思交往理论深刻内涵的启示下,加大网络环境治理力度。以人为中心,设计监管机制和思想引领策略。依托虚拟社交场景,矩阵式的弘扬儒释道思想和马克思交往理论内涵,利用其中深刻哲学思想,启发人们辩证思考交往关系与目的。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交往理论内涵过程中,对生产、交往、利益分配、资源争夺、文化理解等形成高层次认知。在有效和全面弘扬优秀文化、深刻思想、正能量的过程中,增强社会个体的独立思考意识。在自由和随意网络交往的状态中,以理性思维为主导,输出与探讨不同的观点,不能在“二极管”意识支配下强行观点统一。相关职能部门,需充分认识到网络交往积极发展的重要性,这是治理与规制网络暴力的重要手段。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下,应在马克思交往理论观点的启发下,利用开放和多元的思想引领机制,增强社会个体或交往主体的独立思考意识。

2.把控好网络交往的边界感。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促使交往从物理空间转移到虚拟场景,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网络交往。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不仅降低正面交互频率和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传统与新型交互模式的平衡性。特别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在虚拟網络体验到虚拟社交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对网络交往产生极大的依赖性,甚至占据部分的工作时间。为此需从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理性审视与分析网络交往,从中切实获得启发,在网络交往方面形成辩证思想与理性思维。网络交往方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要受人类个体的驱动,不同个体的思想观念、认知层次、道德标准、法律意识等,都会对交往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从当前网络交往的状态就可看出,部分网络用户因个人信息隐匿,会放任失范行为的恶性发展。在不同的网络话题或评论中,毫无边界的干预他人,甚至在干预后不能产生价值共识时,出现谩骂的恶劣行为。在马克思交往理论启示下,推动网络交往积极发展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应把控好网络交往的边界感。除在法律层面进行规范外,需夯实网络平台企业的主体责任,从信息发布、转发、评论,到二次加工与话题发酵,都应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失范交往行为的规制。以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应对社交软件不断升级,做好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全面的实名制管理。网络用户需完整输入信息,通过验证后,方能在网络平台展开交往活动。平台企业需构建高效的信息甄别与筛选机制,在源头处识别与删除不实言论,对具有攻击性的信息及时处理。用户发布真伪尚未确认的新闻和资讯时,平台企业应针对该用户进行提醒或警告,或对所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标注,如“该词条信息真伪有待甄别”,用以提醒其他用户,避免当成真实的新闻大肆传播。平台企业需在推动网络交往积极发展方面,发挥主体性作用,利用各种制度和技术手段,约束和限制失范的交往行为。通过信息发布与转发行为的约束,促使网络交往主体逐渐形成良好的边界感,不再随意散布虚假言论,也不再干预他人正常的观点表达。

3.从法律层面规制网络交往行为。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深刻内涵中,了解到劳动活动的异化,会导致交往异化现象的发生。当虚拟网络成为价值创造的新型场域后,势必会在利益获得过程中,产生不同的交往目的与诉求。在出现交往异化后,应能针对这个现象的劣势部分,构建针对性更强的网络治理措施。一方面,加大法律教育和宣传力度,促使网络用户意识到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不能随意地放大交往行为的失范性。我国需从法律层面规制网络交往行为,逐渐趋向健康化和理性化方向发展。根据诱发网络暴力和劣质信息传播内在机理,结合既往的审判案例,制定具有约束效应的法律法规,不局限于“引导”“倡议”“教育和引领”,需在法律层面展现约束和限制交往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应理性提高造谣和违法违规成本,从根源上规避网络交往异化的恶性化和扩大化。明确网络交往的特质、认识到社会发展态势和未来趋势后,应在马克思交往理论启示下,构筑绿色、开放、优质、多元、规范、理性的网络交往环境。以优质文化和积极观点为填充物,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打造相对理想的网络交往状态,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影响和正向的促进作用。

4.以马克思交往理论促进网络交往健康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产生的系列反应,会对整个社会和世界的发展健康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包括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必须要利用各种方式,促进网络交往的积极和健康发展。以马克思交往理论,赋能各种正确的推动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网络交往活动的本质与属性,其是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对先进生产力的映照与反哺。生产与交往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二者相互影响与相互依存。若想保障社会发展始终处于安定与和谐的状态之中,就必须注重以马克思交往理论促进网络交往健康发展。交往空间被无限扩大与延伸的新语境下,需认识到,网络交往可产生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交往行为与经济发展速度呈正相关,即网络交往频率和质量越高,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越高。在生产力极度发达的新时代下,应能加大马克思交往理论教育力度,令其深层次渗透校园和课堂,在学生群体发挥重要的启示与教化作用。以推动人的健康化和全面化发展为途径,实现网络交往健康和积极发展目标。以校园和课堂为媒介,在学生群体中渗透马克思交往理论深刻内涵的过程中,使所有个体明确网络交往不仅仅是新型社交方式,更是生活、学习、工作不可分割的场域与环境,与物理空间一样,可创造商业价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因此,需以马克思交往理论为指导,引领年轻一代正确和理性的网络交往,在社会多元化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

四、结语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需从社会发展和劳动价值创造等方面,辩证与综合分析网络交往,充分认识到系列交往活动带来的影响和作用。我国应在技术、管理、法律等层面,思考网络交往发展,需在规范的开放场域中善加利用,令其能在社会发展和数字经济增长等方面,充分发挥驱动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远来.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网络媒体与人发展[J].新媒体研究,2022,8(11):74:77:108.

[2] 张静.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延安大学,2022.

[3] 赵雅英.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网络直播交往研究[J].喀什大学,2021.

[4] 李佳晨.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20.

[5] 张愿娟.马克思交往理论对网络交往的经济启示[J].现代交际,2019(06):215-217.

[6] 裴士艳.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对网络交往异化的哲学思考[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9,37(02):14-18+82.

[7] 王婷婷,张博.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的网络交往研究[J].科教文汇,2017(13):158-160.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通讯作者:刘禹宏)(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启示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青年文学家(2016年27期)2016-11-02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商场现代化(2016年22期)2016-10-18

推荐访问:马克思 交往 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