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雨飞,王圆圆,陈彩霞,魏巍,张宝华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河北承德 067300)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京津冀地区具有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1]。有些野生动物是自然界病原体的中间宿主,更是许多人畜共患病的天然宿主[2]。
国家为此设立了各种保护措施,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因为防控力度不够使得野生动物引起大面积不良疫病,不仅给动物物种生存延续造成了威胁,同时还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更会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
1.1 雾灵山简介
雾灵山位于华北、东北、蒙古三大植物区系交汇之处,沟谷切割较深,高差悬殊,植物垂直带谱明显,动植物资源丰富[4]。雾灵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被专家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在动物地理区划分上属于古北界、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处于南北动物和季风区及蒙新区动物相互混杂地带。
雾灵山现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4 纲25 目66 科247 种,其中两栖纲3 种,爬行纲17 种,鸟纲192 种,哺乳纲35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金雕、秃鹫、黄胸鹀、猎隼5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豹猫、赤狐、斑羚等35 种。陆生脊椎动物除旅鸟和冬候鸟外,全部在雾灵山繁殖[5]。
1.2 疫源疫病防控体制建设现状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主要指对野生动物种群、物种展开实时检测,发现其存在的异常行为或者不正常的死亡现象,对其物种的分布和生活区域进行完善的记录,针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产生的疫源疫病进行完善的监测防控[3]。监测防控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高水平的技术要求,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建设更为安全有效与完善科学的体制。
2.1 野生动物资源得到保护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自1978 年以后划归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直接管辖,又在1988 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
从地方管理到后来的划归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直管,再到最后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雾灵山资源的保护力度由弱到强。通过之后30 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完善了管理局、管理区、管理站三级管理体制和公安分局、派出所、保护站三级保护体制。保护区负责野生动物保护设立了资源科,对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监管和保护,使得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得到有效防控[5]。
2.2 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对生态环境的完整性造成了破坏,不少人为肆意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时有发生。通过建立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各类植物数量上涨,使得周边生物环境得到改善[7]。在保护区的范围内,会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巡护工作,及时发现制止危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同时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的林地等,使得野生动物能够进行正常的繁衍生息[8]。绝大多数濒危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当环境不适合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会导致物种的灭亡[9]。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环境,保证了濒危物种正常繁衍。
2.3 其他疫源疫病防控方法
红外相机能够提供清晰的照片,用以识别物种个体,分析动物活动范围,研究动物生活习性[10]。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引入这一技术,在动物活动密集区、核心区使用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在了解该区域生物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疫源疫病防控。
对外加强宣传,不断提高附近居民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倡导人们主动抵制猎杀和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培训等许多形式,结合“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河北省爱鸟周”等节日活动,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让人们意识到疫源疫病防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11]。同时,积极对雾灵山保护区周边中小学、居民区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宣传课程,使得保护区周边的群众受到教育,进而支持和理解,为保护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全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新局面!
3.1 建设工作力度不够
随着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建设,基于保护区野生动物物种的丰富性,对其进行疫源疫病更需要防控有效化、专业化。现在所实行的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没有完善的设备设施,难以满足监测工作的需求。同时从事监测工作的保护区工作人员,没有经受过专业防控技术的培训,所以缺乏疫源疫病的监测专业知识和防控实践能力[12]。因此需要逐步提升保护区在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建设,为有效防控动物疫源疫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保护区辖区内群众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认识不足
保护区辖区内群众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认识不足,辖区内会时常发现相对表现异常或者不正常死亡的野生动物,群众不能将发现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和进行无害化处理,个别群众甚至还会违法食用、捕猎、贩卖野生动物[13]。区内的野猪、狍子、獾、野鸡等动物逐年增多,且经常出现在保护区周边村落,增大了野生动物与家禽家畜交叉感染的风险。周边群众对此多有漠视,没有配合保护区工作人员处理,也没有加强防疫措施。
3.3 保护区各部门协调性不足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需要保护区内多部门的协调配合,由于雾灵山保护区体制的特殊性,目前在机构、资金、技术等方面都不能够协调好,需要上级部门支持,且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沟通[13]。
4.1 建设专门体制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是一项关乎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工作,应该在保护区成立专门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部门,配备齐全专业的工作人员,并明确分工、加强责任[14]。
建议在保护区定期请专家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的讲座,针对保护区内常见生物种类,对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知识的讲解,提高基层专业工作人员的技术[15]。
4.2 加强监测站点和设备建设
建议在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建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在中古院、大沟、冰沟等保护站设立监测点,请专业人士确定监测点的位置,以确保无一死角。各监测站点配备必需的设备,如GPS、望远镜、专业防护服、防护手套、应急动物药品等[16]。针对不同监测区域的动植物特点,有方向性地进行监测,比如松林区的啮齿类动物疾病,以及与村落交接处野猪等与家畜家禽的交叉感染[17]。
4.3 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宣传引导,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世界动物日”“河北省爱鸟周"等节日,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疫源疫病防控相关科普宣传教育,通过张贴标语,发放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知识手册、接受群众咨询等方式进行宣传[18]。告知群众不捡拾、不接触、不食用死亡的野生动物,减少与野生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如发现野生动物异常行为请及时汇报。通过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对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意识,形成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有力新局面。
本文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疫源疫病防控体制建设做了总结,并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通过完善体制、设备建设、专业培训、扩大宣传等策略的制定,为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求更有效的对疫源疫病进行防控[19]。
保护野生动物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在保护区专业工作人员的日常监测收集整理数据的基础上,配合相关部门和群众的帮助,才能真正把防控工作做好。此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维护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
猜你喜欢疫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政干部论坛(2022年3期)2022-04-20保护野生动物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12-18保护野生动物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保护野生动物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0年7期)2020-03-17保护野生动物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0年12期)2020-03-16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4期)2019-07-04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中国环境监察(2016年5期)2016-10-24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现状及对策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人大委员提议: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和救护体系建设中国动物检疫(2016年5期)201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