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开发区转型创新的苏州实践

时间:2023-08-03 17: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汪芳久

开发区是开放、创新和产业的重要承载之地,苏州工业园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概括起来具有“三个融合”的显著特征,即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这对当前我国开发区推进转型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一是坚持放眼世界、开放合作,构建全方位开放形态。园区始终把开放作为活力源泉,坚持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在借鉴合作中创新提升。根据国情特色和区域实际,系统学习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不断丰富拓展中新合作内涵,推动合作领域从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向科技创新、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拓展,借鉴培训从单向学习向双向交流转变。商务部专门在园区设立国家级开发区培训基地,累计为全国200多个开发区培训干部3万多人次,服务推动中国开发区转型升级。坚持高质量“引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并举。始终将招商引资放在“龙头”地位,面向全球招商选资,重点瞄准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旗舰项目,集聚与重点企业、主导产业相关的配套项目,较早实现了从“优惠政策招商”向“产业集群招商”的重大转变,累计引进外资项目5100个,其中10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项目174个。近年来,园区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市内、省内、省外设立11个合作园区,推广辐射品牌经验,逐步形成了本地园区、合作园区“两个园区”比翼齐飞新格局。依托商务部在园区设立的全国唯一的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园区成立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为企业跨境投资做好服务保障,累计支持500余家企业到5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布局。全面推进制度型开放。主动争取,先行先试,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推进苏州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提升开放层次,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70余项,其中12项在全国复制推广,38项在全省示范借鉴。

二是坚持主动作为、开放创新,汇聚国际化创新资源。克服创新资源紧缺、创新土壤贫瘠等短板,面向全球、引育并举,推进开放与创新融合,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布局创新策源平台。着力构建以苏州实验室为引领的实验室体系,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在国际前沿地区设立离岸创新中心,吸引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9所中外知名院校等国际顶尖高校在园区合作办学、设立研究机构,集聚大院大所37家、中外名校33所,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承担国家科技项目,汇聚创新型企业超9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89家,各级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180家,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62家,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主力军。集聚高端创新人才。把“人才优先”提升到战略高度,面向产业需求、区域实际,实施“金鸡湖人才计划”“人才安居工程”,实现“筑巢引凤”、招才引智,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区域人才总数超过50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开发区第一。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开发苏科贷、园科贷、创新积分贷等特色科技金融产品,建设全省首个金融基金小镇(东沙湖基金小镇),形成以私募股权为特色的基金全产业链,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全国首个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生物医药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等,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专业化服务。同时,打造了苏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等标志性展会,促进国际科技合作。

三是坚持产业立区、做强实体,打造特色化产业集群。坚守实体经济根本,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形成“2+3+1”特色产业体系(“2”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支柱产业,“3”即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1”即现代服务业)。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转型。围绕集群化、数字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转型,目前园区“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已覆盖全部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3.9%,集聚各类总部企业188家,成为江苏唯一的“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个一”培育机制,即选择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功能园区、引进一家大院大所、设立一支产业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打造一个品牌盛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精准服务,三大新兴产业保持年均20%左右增长,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推动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打造科学研究、软件信息技术、商贸流通、现代金融、高端商务、文体旅6个服务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以超16%的复合增长率扩张,成為全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地区。

四是坚持科学规划、精明增长,打造现代化宜居之城。注重协调、绿色、共享发展,打造一流的城市发展环境。突出规划先行,前瞻布局。把科学规划作为最大效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成了广覆盖、多层次、全方位的科学规划体系,形成以环金鸡湖为城市主中心,阳澄南岸创新城、吴淞湾未来城为两个城市副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突出产城融合,良性互动。推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精准对接,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在微尺度上探索布局创新街区,形成以人为核心,城市、产业、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突出生态优先,持续增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产业准入实施“环境一票否决制”,超前布局环境基础设施,大力推进零碳工厂、绿色建筑建设。目前,人均绿地面积29.1平方米,碳排放降至0.42吨二氧化碳/万元,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猜你喜欢开发区集群园区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开发区河南水利年鉴(2020年0期)2020-06-09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9年4期)2019-09-11园区的开放样本商周刊(2018年24期)2019-01-08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8期)2018-08-29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从园区化到国际化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中国交通信息化(2017年3期)2017-06-08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2期)2017-01-21

推荐访问:苏州 转型 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