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联办本科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究

时间:2023-08-03 16: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杨玉霞,高清冉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0)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机制,深化高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1]。在该背景下,高职院校办应用型本科专业,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是与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联办,把普通本科的学术理论深度嫁接于高职,同时又把高职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入本科,形成联办应用型本科专业。但由于联办应用型本科也是新鲜事物,不能简单照抄照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常规做法,又没有成熟的标准和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1.1 联办应用型本科离不开产教融合

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应用到实践中去。学校虽然有实验室实习车间等,教师也在其中教授将来工作实践中用到的知识,但毕竟学校的教师不是生产者,实验实习场景也是一种生产模拟,与真正的生产实践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学校应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到教师队伍,形成高级别、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储备[2];同时把学生课堂有选择地放在生产现场,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教学效果。这样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使将来工作中少走弯路,体现应用型本科培养“技术性人才”的目标。

1.2 产教融合离不开教师创新团队

产教融合的本质是产业和教育一体化。在生产实践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生产实践检验理论。产教融合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升级和拓展,有效避免了理论陈旧、老套、脱离生产实际;同时由于产业升级,信息技术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中,多种专业交叉融合,产业发展迅猛,促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必须改革,只有融入新理论新学科,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所有的这些理念扩展和教学实施,都需要教师创新团队来完成。

1.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急需教师创新团队

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不同于普通本科,也不同于高职。高职院校联办的本科专业要突出特色和应用技术性,必须依托教师创新团队来建设。教师团队是联办本科发展好坏的试金石,也是高职院校发展水平高低的检测仪,没有教师创新团队的扎实理论基础、先进的技术水平,也不可能办出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2.1 企业和学校对产教融合的内在动力不够

产教融合,能促进学校教师的科研教研及技术水平提升,所以教师的热情相对较高;而企业主要以营利为目的,对教学和育人兴趣不高,在生产旺季,时间就是金钱,师生加入企业生产中,新人生手会降低生产率;若是生产淡季,设备停止运行,师生看不到正在运行的设备,生产停滞,在生产中教学也就成为空谈;同时企业还涉及商业秘密,很多技术对师生保密。鉴于以上几种情况,企业和学校,如果没有好的制度去指导和监督,很可能使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背离设计者的初心,沦落为形式和表层,实际意义不大。

2.2 联办本科的先进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高职院校联办本科是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的简称。有专本分段式和全本科式两种;专本分段,多是在高职高专培养3年,后转到合作的本科院校再培养2年;而全本科式,是在高职院校读完4年本科。分段式高职高专和本科之间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衔接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全本科式需要集中高职的优势进行本科教学,需要本科和高职二级学院之间的直接密切合作,目前很多联办本科专业,本科院校关注指导不够,高职院校里也不是主流,合作企业多是需求技能型工人,这些都削弱专业学科的技术性和学术性。

2.3 教师梯队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本科专业是新生事物,需要完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非常多,年长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挑战新体系新学科新内容;青年教师虽然容易适应新环境新任务,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往往不熟悉课程间的逻辑关系,驾驭一门课程的能力有限,驾驭多门课程更是难上加难,高职的本科教师结构不合理,存在断层现象。

2.4 教师业务能力需要提升

专业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不足。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并没有扎实的企业工作经历,真正合格的“双师型”素质教师比例较低。由于自身实践能力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实践的能力不足,不能支撑技术型的人才培养;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需要提升。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学历大都是博士研究生,而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学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专业的理论深度有较大差距,导致创新能力不够;专业实践教师理论水平过低。负责实习的教师,学历水平过低,特别是一些员工只有企业操作工的经历,只能单一指导学生某一项技能的训练,而这些技能往往是落后的,学历低没有理论知识支撑,实践技能变通能力差。这些都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不匹配,也从不同侧面阻碍了教师创新团队的发展。

建设教师创新团队是联办本科专业提高师资水平的主要举措。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教师创新团队结构标准、规范建设路径、优化团队梯队结构、完善保障制度、建构教师培育体系等都有助于破除目前建设困境,是高质量完成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有效对策[3]。

3.1 教师创新团队的结构标准和管理规范

教师创新团队结构标准是应用型本科发展壮大的基石,是其他高职教师努力的方向,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中明确指出:团队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5~20人且相对稳定[4]。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分别占30%、40%以上;骨干成员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其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少于3名[5]。

院校的权利模式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等级管理模式,该种管理模式削弱了团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6],不利于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因此,需要把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行政事务与学术事务适度分离,保障团队必要的学术自主权,实现教学领域的学术权力回归;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者,不能单纯地发号施令,更应成为教学团队的指导者、拥护者和服务者。

3.2 规范建设路径

教师创新团队建设路径良莠不齐,需要规范建设路径,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基于教学和科研项目,加强和联办本科院校交流,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教学全过程必有对口产业企业的参与,定期开展与对口企业之间的技术技能交流,并共同开发教学实践项目和案例,或把真实的产业项目开发成教学案例;定期开展教师教学认知能力提升。这里的“认知”包括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对专业的认知、对自身水平的认知、对学生情况的认知[7]。每学年为联办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安排一定量的授课任务,让其优势在团队凸显。

3.3 优化组织结构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师创新团队组织建设,人员构成必须多元化。急需打破目前单一的职教教师组成的创新团队,团队可以由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两位专业负责人共同管理,团队成员来自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对口企业工程技术处,日常管理以高职院校为主,本科院校和企业为辅。专业负责人负责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发展规划,并负责指导执行和监督。同时为了保证团队的创新性,成员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必须持续领先,团队组成成员定期动态小幅调整,不断有旧人出去有新人进来,保持团队的创新激情和热情。通过动态优化,专业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的业务能力都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办出专业特色,专业在同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才能提升。

3.4 完善保障机制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保障机制需要建立。产业与教育一体化的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组织管理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一系列考核条例,如果单纯按照高职的标准进行,将会极大阻碍应用型本科的发展,急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新保障体系来为联办应用型本科保驾护航。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良好的激励措施可以提升教师团队工作热情和动力,提高工作效率。物质方面的激励可以是物品、奖金,满足教师的生活需求;精神方面的激励可以是各种荣誉,或者职称晋升、职务晋升,满足教师精神需求,实现人生价值。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企业兴趣不高的现象,还需要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给与支持教育服务的企业在税收等方面适当减免和照顾,同时给与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3.5 构建教师培训体系

团队的培育体系需要健全。作为地方高职院校联办的应用型本科专业,高职院校首先在原有的专职师资队伍中选优后培训上岗,加强专业负责人的培养和教师认知培养,在人才招聘过程中,更要注重优秀人才的选聘。对于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情况,应采用下厂挂职锻炼、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实践培训等多种形式去提升;对于校内专职教师理论水平不高的情况,需要制定团队学习培训计划,加强信息技术、数理分析、工程软件的学习,还可以和本科院校传帮带、结对子,并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对于聘请的校内专职实践教师理论水平过低的情况,可根据专业实践课程开设情况,提出要求,重点提升,考核上岗;对于博士研究生占比较低的情况,采用外引内培的方法,聘请优秀博士任教,也可以把45岁以下的青年才俊送出去读博,从而提升学历水平;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指定青年教师跟班学习,持续提升团队人员整体素质。积极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和专业技术技能大赛,提升课程开发技术、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背景下,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和郑州轻工业大学联办应用型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按照上述研究成果和经验方法进行本科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对内加强内涵建设,对外开展产教融合和校校共建,不忘初心,办出特色。以此来完善考核标准和评估机制,使之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激励团队不断探索出更多更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和科技公关项目,协助团队成员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型技术技能大赛。强调教学研究成果奖、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以上规划教材、学术研究成果、省赛国赛等标志性成果等在教师创新团队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突破职教发展瓶颈,在高职专业建设中积极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产教应用型院校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1期)2021-04-13“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0年1期)2020-07-24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7年6期)2017-11-09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院校传真教育与职业(2014年25期)2014-01-23院校传真教育与职业(2014年19期)2014-01-21

推荐访问:联办 探究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