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害羞?

时间:2023-08-03 16:30:03 来源:网友投稿

杨茗姝 鲍望宸

害羞是大多數人都会经历的一种情感体验,它通常在人们面对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社交场合时出现。你是否有过在公众场合不敢发言、面对陌生人紧张或者出现脸红的情况呢?这些都是害羞的表现。那么,为什么人会害羞呢?让我们来看看它背后的心理学机制是什么。

害羞可以理解为一种在人际环境中,使人感到不舒服、压抑的状态。调查发现,人群中约40%的人认为自己会长期害羞,另40%~50%曾经经历过或正在体验着害羞。严重的害羞可能源自社交焦虑,会影响人际关系和正常工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害羞?

害羞和基因有着一定的关联。意大利米兰圣巴法利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害羞的孩子有1~2个基因可能会比其他孩子短。这些基因和大脑里的一种叫作血清素的化合物分泌有关系,而血清素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状态,比如让我们变得更焦虑、更抑郁等。

那么,害羞仅仅与基因相关吗?研究发现,只有30%的害羞人群是由基因决定的,而70%则与环境有关。这意味着即使你有害羞的基因,后天的环境也很可能对你的性格产生影响。此外,家庭环境中的依恋模式也可能与害羞存在某种联系。

马里兰大学的研究者做了相关研究,发现害羞其实是婴幼儿时期缺乏安全依恋关系所致。研究者们把一到两岁的幼儿置于新环境中让他们与新事物如机器人进行互动,来观察他们的反应。与此同时,让他们与父母分离,评估他们的亲子依恋关系。无论何种依恋关系的孩子,与父母分离后都会感到沮丧,通过哭闹等行为进行抗议。但有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在父母回来后会得到安慰并恢复平静,而没有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分开后还可能感到气愤,表现得极度崩溃,有时即使在父母回来后仍表现出焦虑与恐惧,不愿意投入父母的怀抱。

在这些参与实验的幼儿长大后,研究者再次回访时发现:那些孩童时期就有不安全感的孩子在长大后最易处于焦虑状态。由此可见,依恋关系对害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积极的育儿方式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克服害羞,健康成长。

害羞与低自尊有关吗?

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脸皮厚得不得了的人,明明做错了事情,却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没错啊!”而有些人则是一点点的挑剔和责备就能让他们尴尬不已,脸红心跳。为什么会有人脸皮厚,有些人则脸皮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津巴多对“害羞”现象专门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害羞和低自尊感总是相伴而生。当你害羞的时候,往往就会觉得自己不够有价值。所谓的自尊感,就是你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心理学家们认为自尊的确立有两条途径:

通过成功地掌控外部环境来建立自尊。成功的经验能提高自尊,多次的失败则会降低自尊。学生通常会通过学业成绩来评价自己的价值。如果处于学生时代的你常常取得好成绩、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就会感到自信;
相反,如果经常失败,就可能会觉得失落和自卑。

通过外界的积极反馈建立自尊。我们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支持。如果我们得到重要他人的尊重、支持和认可,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相反,如果受到否定和轻视,就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重视。

如何帮助自我建立高自尊呢?

1合理比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与身边的人比较。当我们与更优秀的人比较时,很容易会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导致自信心的下降。而与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较时,我们可以得到暂时的慰藉,但却难以进步。我们其实可以考虑选择比我们能力更强,但又差距不大的人作为比较对象。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又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与优势。

2自我肯定训练。自我肯定能够促进我们的自尊发展和心理幸福感。首先要学会注意自己的内心对话。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内心有“我做不到,我没能力”等消极的声音时,试着打断它,转而用更积极的话语来对待自己。另外,记下自己的优点和成就也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我肯定。你可以在每天结束时记录下一些你感到自豪的事情,例如把家里的杂物整理干净,完成了一份手工艺品等。这不仅可以提高自我肯定,还可以帮助你更加了解自己。

总的来说,自尊是信心背后的动力。我们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活幸福感。无论你是“脸皮厚”,还是“脸皮薄”,都需要持续地保护自己的自尊感。既不过度自贬,也不妄自尊大,建立一个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评价体系。

害羞并不是特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个害羞的人,不必因此过于紧张。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正常的情感体验,不需要自责。除了上面提到的提升自尊,我们还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运动等方式放松自己,缓解自己的情绪。我们也需要勇敢去展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长此以往,我们就能渐渐克服害羞和焦虑,实现更好的社交互动和表现。

猜你喜欢研究者价值基因Frog whisperer疯狂英语·新读写(2021年10期)2021-12-07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河池学院学报(2021年1期)2021-07-10修改基因吉凶未卜奥秘(2019年8期)2019-08-28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中华手工(2018年6期)2018-07-17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商周刊(2017年7期)2017-08-22一粒米的价值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6年7期)2017-02-04“给”的价值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11期)2016-11-29基因小猕猴智力画刊(2016年6期)2016-05-14医生注定是研究者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推荐访问:的人 更容易 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