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五篇】

时间:2022-05-24 19:40:03 来源:网友投稿

应急(yìngjí),应对突然发生的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5篇

第1篇: 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工作的计划性不强

一方面:部分单位(部门)未形成未雨绸缪的习惯,在实际工作中,采购工作预算管理相对滞后,所报预算不切合实际,有照搬照抄往年预算的情形。年中存在临时决定的“小零散”项目(如日杂百货、文体用品、图书资料及日常维护),导致无预算,影响正常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单位(部门)对州局(公司)采购计划重视程度不够,填报年初采购计划时不严谨、不提前着手,基本都是“赶急图快、应付差事”,直接导致给省局(公司)上报的采购计划漏洞百出。另外,部分单位(部门)还存在对所采购物资归类不正确的现象。例如:将计算机硬件、办公设备、办公耗材、计算及耗材等项目概念混淆,导致采购计划不实,州局(公司)采购办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及时采购,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同时,部分单位(部门)负责人存在当“甩手掌柜”的现象,对采购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随意性较大,任由实际操作人员参照往年经验,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

二、所需采购物资罗列不明确

部分单位(部门)在年初提报采购项目(如职工工会活动用品及年初配送装卸费用项目)计划时,准备不充分,论证不仔细,没有办法确定出详细准确的采购方案和项目采购清单,无法事先计算出项目的准确价格,因此没有办法按照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同时,还存在对行业形势发展政策研读不到位等问题,对年内所需物资罗列不明确,报送到州局(公司)的表格只能反映宏观,不具体。如:部分单位(部门)所报劳保用品、福利用品、宣传促销用品、后勤服务、办公家具等项目只有总项、无分项,未列明具体采购物资名称及所需物资具体用途等信息,所报内容不细致、不详细。

三、所需采购物资型号、规格、配置不详细

部分单位(部门)没有真正调查研究什么型号、什么规格、什么配置的设备、器材等物资符合单位使用实际,所报采购物资一味求时尚、将名牌,不切合实际。所报信息描述的只是品牌(如:戴尔、联想、惠普)、使用名称(如:桌椅、板凳)等信息,直接导致采购预算不准、计划不明等情况发生或导致州局(公司)采购办无法及时实施采购、采购型号不符合实际等问题出现。

四、对相关制度学习不透彻

部分单位(部门)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对行业及省、州局(公司)相关制度理解不透彻、不到位。实际工作中不主动研讨学习《全省系统采购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对采购所需资料准备不充分,突出表现在对相关记录表格填报不及时,或存在填报信息错误、不符合规定等现象。需采购部门提交的资料不提前着手准备,存在“凡采购事项都应该由州局(公司)办公室操作实施”的误区。部分单位(部门)将采购事项审批表报送办公室后,不闻不问,觉得相关后续工作由州局(公司)办公室承办理所当然,

影响工作后,便开始推卸责任。

五、部分单位(部门)初审不严、把关不严、审核不到位

突出表现在对州局(公司)年初下发的采购计划执行不严,报送的相关实施项目存在私自更改采购方式等情形。在监督上,部分监督人员由于业务不熟练或责任心不强,不能按照法律或制度要求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往往是看见表格就签字,而不看要求、不看内容、不看结果。项目执行中,部分单位的项目执行人员对采购文件、合同审核不认真,出现签订的合同内容和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不一致、履约保证金没有缴纳、在公示期内就已发出中标通知书或签订合同等。

六、存在先斩后奏、先做后补等情况

受采购计划性不强等因素影响,部分单位(部门)“明天就要用的东台西今天才给州公司打报告”或者“干脆把项目做完了再给州公司打报告”等现象。认为“反正我所做的都是为了工作”,总会找些借口当理由。还有部分单位,项目都做完好长时间了,听说要检查才开始“临时抱佛脚”补资料,漏洞百出,缺乏严谨。例如:车辆维修、办公用品及耗材购置等项目,年初有部分单位(部门)把项目实施完毕了才给州公司打报告,还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

七、政策把握不透彻、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

相关单位(部门)不认真研读国家政策、行业规定,有“打擦边球”现象存在。如:在报销公务接待、差旅费等费用时,出具的各种票据、证明都是事先按相关制度最高标准核定好的,未真正落实“实销实报”,甚至有瞒报、隐瞒实际等现象发生。

八、一项一卷一档”的要求没有有效落实,痕迹化资料不规范、不统一

全州系统在收集资料和整理档案过程中,整体存在各类资料之间的逻辑衔接不规范、缺少相关记录文件、相关责任人签字不准确、相关时间衔接不正确的现象。如:部分项目实施过程缺少验收记录、廉政协议、合同等内容;部分项目无询价记录、谈判过程记录、协商价格记录等内容;部分项目供应商确定依据不充分、评标人员抽取不符合规定、公开招标时多个项目共用同一个专家等。

九、“两项工作”信息系统录入不及时

目前,虽然“两项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在优化完善后在全省系统进行了有效推广,省、州局(公司)并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各类会议上进行了反复强调,但由于部分职能部门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或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运行效果不佳,仍存在信息系统录入不及时等情形。仍未形成“事前录入”的习惯。

十、部分实际操作人员积极性不强、存在厌倦情绪

采购管理工作档案整理所需记录文件较多,所填表格较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单位(部门)人员有厌倦、急躁、不耐烦的情绪。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每个工作岗位都有其对应的职责,部分人员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存在“相关责任人故意刁难、为难自己”的误区,使性子、穿小鞋,无担当意识。

第2篇: 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期,笔者先后赴受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影响较重的几个南方省份进行调研。在调研中了解到,各省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并且对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了一些应急管理基本知识的培训,有些地方还组织了应急管理演练。但仍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问题  现在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但是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性自然灾害预测的科学研究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二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监控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三是各部门之间的专业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筛选、决策机制未建立或健全;四是对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五是预警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和专业术语通俗化、警报化的问题尚未妥善解决。  (二)信息上报、发布与核实问题  目前很多领导同志都意识到现代社会中隐瞒信息是很不明智的事,只有及时上报信息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诸如,不同的部门对某一事件信息的掌握会存在一些出入,需要时间进行核实;媒体的抢先报道与政府正式的新闻发布有时也会存在出入。  (三)政府各部门的常态工作与非常态的应急管理工作的界定问题  应急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应对,也包括大量日常的准备和预测预防工作,这些工作往往又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法定职能职责紧密联系。值得研究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应急管理中的常态工作与各部门的关系,避免想做工作但无权限或者突发事件发生后才发现没有做好准备的状况。  (四)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分工、协调、衔接、联动的法定程序规范问题  很多地方的同志都强烈要求将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责划分的问题,诸如水利部门在防洪工作方面与国土资源部门在预防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方面如何分工协调,民政部门如何开展城市救灾以及全社会的减灾防灾工作等。二是资源整合问题,例如如何整合部门资源、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建立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由哪个部门来统筹考虑应急管理资源的网络化有机结合等。三是程序规范问题,目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职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白,应从程序规范或制度约束中提炼出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急程序、应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的机构及职能定位、应急管理的监督、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范化等问题的研究。  (五)中国特色政治体制下执政党与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制度安排问题  一些基层政府的同志提出,应急管理决策需要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需要明确责任人,实际工作中执政党的负责人不可能不出现在突发事件的第一线,有时也不可能不做出决策,那么如何界定政府负责人的处置责任需要从法律层面或制度层面加以明确。要在充分考虑中国特色和特殊国情的基础上,加强对政治体制和应急管理关系的研究,避免应急管理与政治体制两张皮,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学。

第3篇: 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GDP连续多年以9%左右的速度增长,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在充分肯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频发。2008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413752起,死亡91172人,其中重特大事故98起,死亡2010人。各级应急救援机构积极参加火灾、矿难、危险等事故灾难和各类自然灾害的抢险救援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2008年全国矿山救护队伍共处置事故2359起,抢救遇险人员2627人,其中生还1016人;危化救援队伍参与事故救援2074起,抢救遇险人员1085人。事故的救援工作能够取得成功,有着诸多因素,是上下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是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指示明确,并立即赶赴现场指挥事故救援处理工作。二是信息畅通,事故报告迅速,为应急救援争取了时间,减少人员伤亡。三是果断决策,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救援工作。四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培训和演练,使整个救援过程井然有序。五是社会各方积极支援,密切关注,共同努力。  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各级政府、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应急管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不能盲目乐观,社会经济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类事故时有发生;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各类事故的能力有待提高。  一、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  1.应急救援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不到位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形成指挥统一、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的总体要求,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增强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工作水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151个市地建立了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但很多州、县市安监部门尚未组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事务,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培训指导、综合协调等职能;做好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防护器材的日常维护管理,开展隐患排查、预防性安全检查等工作,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应急救援管理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有待加强  国家、各省都相应出台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各级各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的评估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对各类事故调查处理的同时,要对事故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作出评估,并对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但是很多地方只是到年底做一些评估,平时每起较大事故都做认真评估的寥寥无几,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就更有待完善或加强了。  3.应急管理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地方、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但有些地方政府、企业因资金难,未把应急救援经费纳入预算,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因救援保障资金紧张,影响救援工作及其相关工作。  4.演练存在问题  虽然各地都制定了预案,开展了演练,而且演练也取得了成功,但演练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某些预案还存在不完全或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缺陷,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救援处置装备保障不足。如从各地、企业开展的演练中,总体来说使用的救援、处置装备不但种类数量较多、而且较为先进,但有不少救援装备是临时借调来的,不少装备是紧急购置的,还有些是缺少的。  (2)个人防护能力不强。从演练情况看,参加演练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不足、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在演练中许多部门的个人防护装备均是临时购置的,有的防护用具较简易。  (3)部分应急预案尚不完善。从演练方案设计、构思,到演练实际开展,均暴露出编制的预案、特别是前几年编制的部分预案存在不足之处(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缺少应对处理环境污染——如雨水等下水管道封堵、清净下水处理、外围河流污水围堰堵截吸附等抢险处置要求,相关后勤保障应急行动方案缺少),有待于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

第4篇: 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工作的计划性不强

一方面:部分单位(部门)未形成未雨绸缪的习惯,在实际工作中,采购工作预算管理相对滞后,所报预算不切合实际,有照搬照抄往年预算的情形。年中存在临时决定的“小零散”项目(如日杂百货、文体用品、图书资料及日常维护),导致无预算,影响正常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单位(部门)对州局(公司)采购计划重视程度不够,填报年初采购计划时不严谨、不提前着手,基本都是“赶急图快、应付差事”,直接导致给省局(公司)上报的采购计划漏洞百出。另外,部分单位(部门)还存在对所采购物资归类不正确的现象。例如:将计算机硬件、办公设备、办公耗材、计算及耗材等项目概念混淆,导致采购计划不实,州局(公司)采购办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及时采购,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同时,部分单位(部门)负责人存在当“甩手掌柜”的现象,对采购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随意性较大,任由实际操作人员参照往年经验,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

二、所需采购物资罗列不明确

部分单位(部门)在年初提报采购项目(如职工工会活动用品及年初配送装卸费用项目)计划时,准备不充分,论证不仔细,没有办法确定出详细准确的采购方案和项目采购清单,无法事先计算出项目的准确价格,因此没有办法按照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同时,还存在对行业形势发展政策研读不到位等问题,对年内所需物资罗列不明确,报送到州局(公司)的表格只能反映宏观,不具体。如:部分单位(部门)所报劳保用品、福利用品、宣传促销用品、后勤服务、办公家具等项目只有总项、无分项,未列明具体采购物资名称及所需物资具体用途等信息,所报内容不细致、不详细。

三、所需采购物资型号、规格、配置不详细

部分单位(部门)没有真正调查研究什么型号、什么规格、什么配置的设备、器材等物资符合单位使用实际,所报采购物资一味求时尚、将名牌,不切合实际。所报信息描述的只是品牌(如:戴尔、联想、惠普)、使用名称(如:桌椅、板凳)等信息,直接导致采购预算不准、计划不明等情况发生或导致州局(公司)采购办无法及时实施采购、采购型号不符合实际等问题出现。

四、对相关制度学习不透彻

部分单位(部门)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对行业及省、州局(公司)相关制度理解不透彻、不到位。实际工作中不主动研讨学习《全省系统采购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对采购所需资料准备不充分,突出表现在对相关记录表格填报不及时,或存在填报信息错误、不符合规定等现象。需采购部门提交的资料不提前着手准备,存在“凡采购事项都应该由州局(公司)办公室操作实施”的误区。部分单位(部门)将采购事项审批表报送办公室后,不闻不问,觉得相关后续工作由州局(公司)办公室承办理所当然,

影响工作后,便开始推卸责任。

五、部分单位(部门)初审不严、把关不严、审核不到位

突出表现在对州局(公司)年初下发的采购计划执行不严,报送的相关实施项目存在私自更改采购方式等情形。在监督上,部分监督人员由于业务不熟练或责任心不强,不能按照法律或制度要求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往往是看见表格就签字,而不看要求、不看内容、不看结果。项目执行中,部分单位的项目执行人员对采购文件、合同审核不认真,出现签订的合同内容和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不一致、履约保证金没有缴纳、在公示期内就已发出中标通知书或签订合同等。

六、存在先斩后奏、先做后补等情况

受采购计划性不强等因素影响,部分单位(部门)“明天就要用的东台西今天才给州公司打报告”或者“干脆把项目做完了再给州公司打报告”等现象。认为“反正我所做的都是为了工作”,总会找些借口当理由。还有部分单位,项目都做完好长时间了,听说要检查才开始“临时抱佛脚”补资料,漏洞百出,缺乏严谨。例如:车辆维修、办公用品及耗材购置等项目,年初有部分单位(部门)把项目实施完毕了才给州公司打报告,还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

七、政策把握不透彻、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

相关单位(部门)不认真研读国家政策、行业规定,有“打擦边球”现象存在。如:在报销公务接待、差旅费等费用时,出具的各种票据、证明都是事先按相关制度最高标准核定好的,未真正落实“实销实报”,甚至有瞒报、隐瞒实际等现象发生。

八、一项一卷一档”的要求没有有效落实,痕迹化资料不规范、不统一

全州系统在收集资料和整理档案过程中,整体存在各类资料之间的逻辑衔接不规范、缺少相关记录文件、相关责任人签字不准确、相关时间衔接不正确的现象。如:部分项目实施过程缺少验收记录、廉政协议、合同等内容;部分项目无询价记录、谈判过程记录、协商价格记录等内容;部分项目供应商确定依据不充分、评标人员抽取不符合规定、公开招标时多个项目共用同一个专家等。

九、“两项工作”信息系统录入不及时

目前,虽然“两项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在优化完善后在全省系统进行了有效推广,省、州局(公司)并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各类会议上进行了反复强调,但由于部分职能部门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或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运行效果不佳,仍存在信息系统录入不及时等情形。仍未形成“事前录入”的习惯。

十、部分实际操作人员积极性不强、存在厌倦情绪

采购管理工作档案整理所需记录文件较多,所填表格较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单位(部门)人员有厌倦、急躁、不耐烦的情绪。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每个工作岗位都有其对应的职责,部分人员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存在“相关责任人故意刁难、为难自己”的误区,使性子、穿小鞋,无担当意识。

第5篇: 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采购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工作的计划性不强

一方面:部分单位(部门)未形成未雨绸缪的习惯,在实际工作中,采购工作预算管理相对滞后,所报预算不切合实际,有照搬照抄往年预算的情形。年中存在临时决定的“小零散”项目(如日杂百货、文体用品、图书资料及日常维护),导致无预算,影响正常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单位(部门)对州局(公司)采购计划重视程度不够,填报年初采购计划时不严谨、不提前着手,基本都是“赶急图快、应付差事”,直接导致给省局(公司)上报的采购计划漏洞百出。另外,部分单位(部门)还存在对所采购物资归类不正确的现象。例如:将计算机硬件、办公设备、办公耗材、计算及耗材等项目概念混淆,导致采购计划不实,州局(公司)采购办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及时采购,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同时,部分单位(部门)负责人存在当“甩手掌柜”的现象,对采购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随意性较大,任由实际操作人员参照往年经验,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

二、所需采购物资罗列不明确

部分单位(部门)在年初提报采购项目(如职工工会活动用品及年初配送装卸费用项目)计划时,准备不充分,论证不仔细,没有办法确定出详细准确的采购方案和项目采购清单,无法事先计算出项目的准确价格,因此没有办法按照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同时,还存在对行业形势发展政策研读不到位等问题,对年内所需物资罗列不明确,报送到州局(公司)的表格只能反映宏观,不具体。如:部分单位(部门)所报劳保用品、福利用品、宣传促销用品、后勤服务、办公家具等项目只有总项、无分项,未列明具体采购物资名称及所需物资具体用途等信息,所报内容不细致、不详细。

三、所需采购物资型号、规格、配置不详细

部分单位(部门)没有真正调查研究什么型号、什么规格、什么配置的设备、器材等物资符合单位使用实际,所报采购物资一味求时尚、将名牌,不切合实际。所报信息描述的只是品牌(如:戴尔、联想、惠普)、使用名称(如:桌椅、板凳)等信息,直接导致采购预算不准、计划不明等情况发生或导致州局(公司)采购办无法及时实施采购、采购型号不符合实际等问题出现。

四、对相关制度学习不透彻

部分单位(部门)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对行业及省、州局(公司)相关制度理解不透彻、不到位。实际工作中不主动研讨学习《全省系统采购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对采购所需资料准备不充分,突出表现在对相关记录表格填报不及时,或存在填报信息错误、不符合规定等现象。需采购部门提交的资料不提前着手准备,存在“凡采购事项都应该由州局(公司)办公室操作实施”的误区。部分单位(部门)将采购事项审批表报送办公室后,不闻不问,觉得相关后续工作由州局(公司)办公室承办理所当然,

影响工作后,便开始推卸责任。

五、部分单位(部门)初审不严、把关不严、审核不到位

突出表现在对州局(公司)年初下发的采购计划执行不严,报送的相关实施项目存在私自更改采购方式等情形。在监督上,部分监督人员由于业务不熟练或责任心不强,不能按照法律或制度要求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往往是看见表格就签字,而不看要求、不看内容、不看结果。项目执行中,部分单位的项目执行人员对采购文件、合同审核不认真,出现签订的合同内容和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不一致、履约保证金没有缴纳、在公示期内就已发出中标通知书或签订合同等。

六、存在先斩后奏、先做后补等情况

受采购计划性不强等因素影响,部分单位(部门)“明天就要用的东台西今天才给州公司打报告”或者“干脆把项目做完了再给州公司打报告”等现象。认为“反正我所做的都是为了工作”,总会找些借口当理由。还有部分单位,项目都做完好长时间了,听说要检查才开始“临时抱佛脚”补资料,漏洞百出,缺乏严谨。例如:车辆维修、办公用品及耗材购置等项目,年初有部分单位(部门)把项目实施完毕了才给州公司打报告,还找各种理由推卸责任。

七、政策把握不透彻、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

相关单位(部门)不认真研读国家政策、行业规定,有“打擦边球”现象存在。如:在报销公务接待、差旅费等费用时,出具的各种票据、证明都是事先按相关制度最高标准核定好的,未真正落实“实销实报”,甚至有瞒报、隐瞒实际等现象发生。

八、一项一卷一档”的要求没有有效落实,痕迹化资料不规范、不统一

全州系统在收集资料和整理档案过程中,整体存在各类资料之间的逻辑衔接不规范、缺少相关记录文件、相关责任人签字不准确、相关时间衔接不正确的现象。如:部分项目实施过程缺少验收记录、廉政协议、合同等内容;部分项目无询价记录、谈判过程记录、协商价格记录等内容;部分项目供应商确定依据不充分、评标人员抽取不符合规定、公开招标时多个项目共用同一个专家等。

九、“两项工作”信息系统录入不及时

目前,虽然“两项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在优化完善后在全省系统进行了有效推广,省、州局(公司)并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各类会议上进行了反复强调,但由于部分职能部门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或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运行效果不佳,仍存在信息系统录入不及时等情形。仍未形成“事前录入”的习惯。

十、部分实际操作人员积极性不强、存在厌倦情绪

采购管理工作档案整理所需记录文件较多,所填表格较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单位(部门)人员有厌倦、急躁、不耐烦的情绪。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每个工作岗位都有其对应的职责,部分人员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存在“相关责任人故意刁难、为难自己”的误区,使性子、穿小鞋,无担当意识。

推荐访问:应急 管理工作 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