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统计学论文12篇

时间:2023-07-25 14:40:03 来源:网友投稿

统计学论文统计学在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教育部明文规定,统计学要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实际情况是,统计学在财经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学论文12篇,供大家参考。

统计学论文12篇

统计学论文篇1

统计学在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教育部明文规定,统计学要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实际情况是,统计学在财经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其应有的地位体现。“难、繁、枯燥、无用”等是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最常见的形容和评价。甚至,很多教师也认为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致使教学过程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特别在针对财会专业等特定细分应用专业时,目前,统计课程教学在大部分高校都仍还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忽视实际应用,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很多现实工作需要,如不知道如何开展企业财务基本情况调查,缺乏使用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等问题。本文以财会专业为例,探讨统计学教学在特定专业细分下应采取何种模式,应从哪些环节进行教学改革等问题。

1财会专业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梳理,目前在本科、专科等财会专业统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教材求“全”,不求“专”

自从1992年统计学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上升为一级学科后,大统计学的思想逐渐影响到了高校在财会专业统计学的教学内容,除了教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的内容之外,同时增加了统计推断的内容。课程内容以原理为主,同时还涉及了大量的数学证明和手工计算。大多本科、专科教学中都是以灌输原理、概念、公式为主,而相应的案例分析、软件应用,特别是课程针对于财务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引导等在课时安排中严重偏少。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属于文科范畴的财经类专业,其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较差,而统计学原理中却恰恰存在大量的公式推导内容,致使学生学习难度大,容易散失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专业关联性不足致使学生在其他课程比如企业财务分析等的学习中无法付诸实践,因此而将统计课程判定为选修而非必修,使其学习兴趣受挫。

1.2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当前财会专业的统计学教材内容广泛,且受到教学条件及课时等因素以及个人专业知识的局限,教师在实际课程讲授中大多以课本理论为导向,只能将原理、概念、公式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而没有足够的精力跳出教材局限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自身知识面的关联扩展来设置教学内容。此外,当前高校,特别是专科类学校在财会等社科类专业教学资源配置方面明显不足,很少有学校在财会专业统计教学方面有专门的案例库,有校外实训基地的更是寥寥无几。

1.3考核以“笔试成绩”代替“能力培养”

财会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期末成绩考核,一直以来都是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为主,尽管这种考核方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不能有效适应素质教育。当前《统计学》教科书主要都是通过各种例题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分析,侧重于把基本运算能力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这种导向,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过程中主要精力引导到了概念和公式的死记硬背上,把课外拓展学习也变成了应付考试的题海战术。很多学生能够在统计学课程的期末考试中取得高分,但在拿到原始数据时缺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有些不适应。

2财会专业统计学教改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这些现存的问题,同时结合笔者在财会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的经历,笔者认为财会专业统计学教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侧重易学易用

笔者以为面向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活动应该以教授方法为主、讲解原理为辅。作为一门通用的方法论科学,各种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统计学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其主要的社会功能所在。一些必要的原理内容也是要讲的,但是通过简单浅显介绍以避免学生误用或滥用统计方法即可。

一是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针对财会专业学生,除了要考虑非统计专业实际应用中所需设计统计学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外,还需思考如何将统计知识和方法融入到其所学专业中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讲解统计基本思想、原理及应用条件,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应用软件并能对结果做出正确解读。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摒弃不常用且复杂的统计软件。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功能虽强大,但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却并不常用,如SPSS、SAS、Minitab、Stata等,且这些软件再多数为英文操作界面,个别还需要使用特有的程序语言,这对于财经类非统计专业学生来说并不适用。相比之下,Excel作为普遍常用办公软件,其包含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图表功能等完全可以满足财会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学习中有关统计和分析的需要,这样使得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而易于掌握,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方法多样化,侧重实践应用

统计学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课堂教学上应当做到将这门主要由理论、公式和数字构成的课程讲得生动、引人入胜,让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感受到统计学的使用价值,建立统计学的必修地位,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对统计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具备理论知识之外的具体方法应用经验,也要掌握灵活的多种教学方法,把满堂灌变成多样教学方法融合的教学课堂。

2.2.1以案例教学为主,培养统计思维   课堂上,教师用小部分的时间简单介绍统计方法的数学原理和数学证明,用大部分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讨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通过案例向学生演示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比如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在软件输入数据,如何读懂软件的输出结果等。财会类专业的统计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把学生引导到具体的实际事件中,通过让学生运用教材理论知识,直接对现实问题的现象、背后原因、未来趋势等进行认知和分析,从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多重方案,并选择最优。案例分析相比普通的习题计算更接近“实战”要求,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具体岗位的工作要求。

2.2.2互动教学,把社会时事带入课堂

在统计学教学中还应安排专用学时,挖掘日常生活中某些实际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统计学相关知识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针对指定问题,组织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集思广益,互相讨论分享,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书本上的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促使教师与学生双方在课堂中通过行为、语言的互动,以及情感、思维上的碰撞,并最终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全面的、立体交叉式的教学互动氛围,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把社会时事引入课堂的教学方式,不单是实现了师与生、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更是实现了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动,也是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互动。

2.3变更考核方式,提升教与学积极性

期末闭卷考试作为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卷面分数为主要依据,容易出现“重考试,轻课堂”、“重强记,轻理解”、“重理论,轻应用”等现象。这样的考核方式致使学生为双方皆为应付考试而学,平时学习中不求甚解,期末临阵磨枪时则把精力花在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如此即便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也依然是短期记忆,是从理论到理论的体力搬运,于实际应用毫无益处。为了凸显统计思维和统计分析能力的重要性,要在财会专业统计学考试中降低期末笔试成绩在整体考核的比重,同时大幅度提升实践环节的比重。实践环节可以采用案例型小课题研究的方式,考核学生从选题、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论获得等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

同时,为避免教师在教学中因循守旧,继续沿用传统死板僵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确保财会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需要对教师教学考核的方式也进行调整。除了考核教学任务完成度、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之外,还应将学生对所学统计学课程实用性的评估、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接受程度的评价等内容作为考核的组成部分,并占有重要比例。

统计学论文篇2

《 “组合式”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学科之一。统计学原理多、公式多、高度抽象、难理解的学科特点,使得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外统计学教学中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Kingdon、Sandra分别提出统计教学中的案例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1][2];贾俊平、金勇进、易丹辉编写了统计学教学案例和教学项目汇编[3];严丽坤提出“案例”与“项目”教学密切结合以提高统计学教学质量的论点[4];邬丽萍提出案例分析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重视统计学案例库建设[5]。

本文基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构建了以教学内容组合为基础、以“学习式”案例和“实践式案例”组合为核心、以教学方式组合为手段、以项目考核为评价标准的“组合式”案例教学法,并分析了该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一、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目标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6]。在统计学的教学中,有四个学习目标必须要保证。一是应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二是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三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统计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能够熟练应用SPSS或MINITAB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

二、“组合式”案例教学法的构成

“组合式”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组合为基础、以“学习式”案例和“实践式案例”组合为核心、以教学方式组合为手段、以项目考核为评价标准的“组合式”案例教学方法(图1)。

图1 “组合式”案例教学法的组成

1、教学内容组合

按照统计研究的过程,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组合为四个模块,分别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其中,统计设计是统计研究的第一个阶段,是从研究目的出发,对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各环节的全盘考虑和安排,要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工具、调查内容、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但令人遗憾的是,现有的主流统计学教材基本不包括统计设计的内容,对统计调查方法和工具介绍也非常有限。应当说,目前的大部分统计学教材,内容结构是不完整的,更多的是论述统计分析方法,对如何获取高质量的数据、如何设计信度和效度较高的调查工具、如何控制抽样误差等数据搜集方法关注不够。因此,统计学教学内容组合要突破现有统计学教材的局限,避免和纠正统计学教学中出现的重数据分析、轻数据获取的不良倾向。

2、教学案例组合

在统计学的案例教学中,针对教学目的不同,将“学习”式案例教学和“实践”式案例进行有效组合。“学习”式案例,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案例解决所需要要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实践”式案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学习式”案例教学。“学习式”案例教学,即在每个统计原理和统计方法讲授时,通过选取和引入与本意内容有关的短小案例,目的是以开篇案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案例引出有关的概念以及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统计方法的学习,最后回到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体会统计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对数据分布集中趋势测度的学习,引入学习式案例: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职工工资统计数据,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2736元,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仅有18199元。通过这个案例,引发学生们思考讨论:这个平均工资可信吗?是否有代表性?如何计算平均工资水平?让学生进入案例所提供的情境之中,通过思考讨论,充分调动学生面对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即在我国职工工资呈现右偏态分布的情况下,众数和中位数要比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更高,并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即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方法。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案例的解决方案,应当是计算我国职工工资分布的中位数,在工资水平呈现右偏分布下,这更能反映我国职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2)“实践式”案例教学。“实践式”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案例分析,教师提供案例的原始资料或学生自己收集原始资料,让学生进行统计方法的实践训练。如在多元回归分析课程讲授中,运用长期收集的各种方法应用的实证分析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一方面帮助学生透彻地掌握多元回归模型的设定、估计和检验;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方法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而是能够用来解决现实社会经济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多重共性时,引入实践案例:“中国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以人均GDP、人均消费、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文化企业规模作为五个解释变量,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让学生们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和多重共线性检验,识别引起共线性的变量,并讨论解决多重共线性的方法,如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去掉引起共线性的变量,或保留所有变量的有偏主成份回归估计等方法。

3、教学方式组合

(1)案例教学和传统授课方法相结合。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以案例作为统计理论学习的引入,在统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多媒体使用相结合。在实施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多媒体手段配合案例教学,能方便快捷地输出统计图形、统计图表,演示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对案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

(3)案例教学与问题研究相结合。以案例为对象,让学生梳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的创新思维能力。案例与问题研究的结合,将学生置身于案例所提供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统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案,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应当选择什么统计方法来分析,需要什么样的数据,结果如何解读,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4、项目考核评价

针对统计学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除以学期末的期末考试以外,在统计学的考核当中,可以引入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考核方式,要求在本学期完成一个统计调查项目,在学期末提交项目报告,项目考核的成绩占到总成绩的30%。项目实践与各阶段评价可参见表1所示。

表1 项目分阶段考核评价

阶段 时间 内容 评价要点

第一阶段:

统计设计 第1周至第5周 划分项目小组、选定统计调研项目,提交项目实施方案选题价值、调研设计科学性

第二阶段:

统计调查 第6周至第12周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样本的代表性、现场质量控制

第三阶段:

统计整理 第13周 采用EXCEL或SPSS对数据进行审核、筛选与排序 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遗失数据的处理

第四阶段:

统计分析 第14周至第17周 采用描述分析、推断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统计方法的适用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第五阶段:

统计报告 第18周 每个项目小组口头汇报项目成果,并提交结项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科学性与整个项目实践的评价

三、“组合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为了检验“组合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以西安培华学院财会学院2012级财务管理一班为控制组,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习为主的传统教学法,选择财务管理二班为实验组,引入“组合式”案例教学法。在课程结束后,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分别对学习兴趣、知识理解、知识应用、学习体验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图2可以看出,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相比,采用“组合式”案例教学法实验组得分,在学习兴趣、知识应用和学习体验方面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知识理解方面两种教学方法差异不大。

图2 与传统教学效果比较

综上所述,“组合式”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案例组合、教学方式组合,以项目实施为考核评价标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创造性与参与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论文篇3

统计学在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教育部明文规定,统计学要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实际情况是,统计学在财经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其应有的地位体现。“难、繁、枯燥、无用”等是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最常见的形容和评价。甚至,很多教师也认为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致使教学过程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特别在针对财会专业等特定细分应用专业时,目前,统计课程教学在大部分高校都仍还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忽视实际应用,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很多现实工作需要,如不知道如何开展企业财务基本情况调查,缺乏使用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等问题。本文以财会专业为例,探讨统计学教学在特定专业细分下应采取何种模式,应从哪些环节进行教学改革等问题。

1财会专业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梳理,目前在本科、专科等财会专业统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教材求“全”,不求“专”

自从1992年统计学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上升为一级学科后,大统计学的思想逐渐影响到了高校在财会专业统计学的教学内容,除了教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的内容之外,同时增加了统计推断的内容。课程内容以原理为主,同时还涉及了大量的数学证明和手工计算。大多本科、专科教学中都是以灌输原理、概念、公式为主,而相应的案例分析、软件应用,特别是课程针对于财务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引导等在课时安排中严重偏少。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属于文科范畴的财经类专业,其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较差,而统计学原理中却恰恰存在大量的公式推导内容,致使学生学习难度大,容易散失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专业关联性不足致使学生在其他课程比如企业财务分析等的学习中无法付诸实践,因此而将统计课程判定为选修而非必修,使其学习兴趣受挫。

1.2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当前财会专业的统计学教材内容广泛,且受到教学条件及课时等因素以及个人专业知识的局限,教师在实际课程讲授中大多以课本理论为导向,只能将原理、概念、公式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而没有足够的精力跳出教材局限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自身知识面的关联扩展来设置教学内容。此外,当前高校,特别是专科类学校在财会等社科类专业教学资源配置方面明显不足,很少有学校在财会专业统计教学方面有专门的案例库,有校外实训基地的更是寥寥无几。

1.3考核以“笔试成绩”代替“能力培养”

财会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期末成绩考核,一直以来都是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为主,尽管这种考核方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不能有效适应素质教育。当前《统计学》教科书主要都是通过各种例题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分析,侧重于把基本运算能力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这种导向,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过程中主要精力引导到了概念和公式的死记硬背上,把课外拓展学习也变成了应付考试的题海战术。很多学生能够在统计学课程的期末考试中取得高分,但在拿到原始数据时缺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有些不适应。

2财会专业统计学教改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这些现存的问题,同时结合笔者在财会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的经历,笔者认为财会专业统计学教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侧重易学易用

笔者以为面向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活动应该以教授方法为主、讲解原理为辅。作为一门通用的方法论科学,各种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统计学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其主要的社会功能所在。一些必要的原理内容也是要讲的,但是通过简单浅显介绍以避免学生误用或滥用统计方法即可。

一是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针对财会专业学生,除了要考虑非统计专业实际应用中所需设计统计学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外,还需思考如何将统计知识和方法融入到其所学专业中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讲解统计基本思想、原理及应用条件,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应用软件并能对结果做出正确解读。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摒弃不常用且复杂的统计软件。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功能虽强大,但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却并不常用,如SPSS、SAS、Minitab、Stata等,且这些软件再多数为英文操作界面,个别还需要使用特有的程序语言,这对于财经类非统计专业学生来说并不适用。相比之下,Excel作为普遍常用办公软件,其包含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图表功能等完全可以满足财会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学习中有关统计和分析的需要,这样使得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而易于掌握,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方法多样化,侧重实践应用

统计学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课堂教学上应当做到将这门主要由理论、公式和数字构成的课程讲得生动、引人入胜,让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感受到统计学的使用价值,建立统计学的必修地位,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对统计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具备理论知识之外的具体方法应用经验,也要掌握灵活的多种教学方法,把满堂灌变成多样教学方法融合的教学课堂。

2.2.1以案例教学为主,培养统计思维   课堂上,教师用小部分的时间简单介绍统计方法的数学原理和数学证明,用大部分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讨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通过案例向学生演示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比如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在软件输入数据,如何读懂软件的输出结果等。财会类专业的统计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把学生引导到具体的实际事件中,通过让学生运用教材理论知识,直接对现实问题的现象、背后原因、未来趋势等进行认知和分析,从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多重方案,并选择最优。案例分析相比普通的习题计算更接近“实战”要求,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具体岗位的工作要求。

2.2.2互动教学,把社会时事带入课堂

在统计学教学中还应安排专用学时,挖掘日常生活中某些实际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统计学相关知识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针对指定问题,组织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集思广益,互相讨论分享,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书本上的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促使教师与学生双方在课堂中通过行为、语言的互动,以及情感、思维上的碰撞,并最终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全面的、立体交叉式的教学互动氛围,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把社会时事引入课堂的教学方式,不单是实现了师与生、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更是实现了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动,也是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互动。

2.3变更考核方式,提升教与学积极性

期末闭卷考试作为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卷面分数为主要依据,容易出现“重考试,轻课堂”、“重强记,轻理解”、“重理论,轻应用”等现象。这样的考核方式致使学生为双方皆为应付考试而学,平时学习中不求甚解,期末临阵磨枪时则把精力花在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如此即便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也依然是短期记忆,是从理论到理论的体力搬运,于实际应用毫无益处。为了凸显统计思维和统计分析能力的重要性,要在财会专业统计学考试中降低期末笔试成绩在整体考核的比重,同时大幅度提升实践环节的比重。实践环节可以采用案例型小课题研究的方式,考核学生从选题、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论获得等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

同时,为避免教师在教学中因循守旧,继续沿用传统死板僵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确保财会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需要对教师教学考核的方式也进行调整。除了考核教学任务完成度、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之外,还应将学生对所学统计学课程实用性的评估、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接受程度的评价等内容作为考核的组成部分,并占有重要比例。

统计学论文篇4

《 高校统计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案 》

1 统计学教育现状

1.1 课程分布不够密切

高校为统计学科目安排的课程时数较少,一周之内学生们只能上几节统计学课,又缺少平时的实践训练及即时复习,导致学生们学到的知识无法进行巩固,简单的统计基础没有打成,自然而然,统计学的教育缺乏了相应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统计学与概率论的知识联系密切,可谓唇亡齿寒,某些高校并没有对此专业开通概率论课程教育,这使得单一的统计学教育缺乏概率的理论性与计算性支撑,无法被学生简单理解[1]。所以,学生在学习统计学时“听不懂”现象时常发生。

1.2 缺乏多角度教学方法

现今各高校的统计学教育只专注于课堂教育,就是所谓的教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死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单一无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学方式缺乏实际性,不能带动起学生们的思考讨论,只能要求他们死记硬背。例如在讲授回归分析的相关内容时,如果把重点放在介绍回归系数的计算公式,而忽略了回归系数含义的解释,就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统计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自然有其实践的意义。现今的教学方式不仅约束了学生们对于统计学实践操作的思考分析,而且局限了统计学的发展方向。

1.3 统计教学与科技的发展链接不上

随着中国科技不断壮大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但是统计学技术依然停滞不前,这是极为不合理的,在计算机技术中,统计软件数不胜数,运用到教学的标准计算机软件也是应该有的,但是在众多高校中,统计学原始教学配备着计算机软件教学的形式少之又少,就无法对学生们进行专业的统计教育[2]。即使某些学校能够拥有足够的创新勘察力,开展了此类教学,但是想法是好的,行动总是差了一步,即教授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强调力度不足,导致学生们不够重视,使好好地发展方案付之东流。

2 统计学教育的改革方案

2.1 改革教学模式,多重教学

改革教学模式,高校在统计学教育的过程中要一改以往教学的单一性,在教授授课的时候可以配备计算机教学,上半节课进行理论教育,下半节课带领学生开始计算机实践操作,并且时时进行机上小考,以增强他们对于此类教育的重视程度;统计学在教学中需要大量运用数据、统计表、统计图,还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教授可以运用这种多媒体方式,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氛围。少去了书写各种公式计算步骤的过程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减少教师劳动力的消耗。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更形象的表现出图表所代表的含义,更直观,更方便被学生理解,从而达成了多重教学的目的。

2.2 开展实践教学

统计学作为实践性强的学科,如果脱离了实践,就缺乏了开展课程的意义。教授要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讲解,即案例分析,将现实生活中的统计案件带到课堂上去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分析,使其对于实践统计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至于案件发生的时候手忙脚乱,同时舍弃古板的教学手段更容易使学生们理解并产生兴趣,也会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统计的生命在于应用,统计学教师不仅要钻研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多涉猎一些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知识,并且有意识地将统计学的讲授和具体专业领域的内容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们不仅需要课内的实践,还应该走出校园进行户外实践,例如教师可以就某个统计案件开展一个统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亲自去实践并开展活动,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加深了此类统计知识在他们脑中的印象。

2.3 完善考核方式

虽然统计学考试不能全面证实学生的听课效果,但却在大方面上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于统计学的掌握情况,所以考试还是必不可免的,不过老旧的考试内容是不可靠的,答案单一,内容枯燥一成不变,无法达到测试目的。这时新型的考试模式需要被启动开来,可以大胆地加入调查报告、专题论文、案例分析等考试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应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报告或论文、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3]。这会极大的加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改过去的无精打采,时时刻刻都对统计学充满兴趣。

3 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切勿急躁

无论考核改革还是实践教学都是急不来的事情,这需要长时间的试探操作与修正,千万不要因为达不成效果,贸然急进,统计学的教育是需要一步一步进行的,只有走稳了上一步才能安心的进行下一步计划,如果不计后果苍蝇般乱撞,只会白白浪费了多时的准备;高校的领导班子也千万不可以因为老师的不理解,学生的不支持颓然放弃,改革就应敢于去面对各方面的争议,因此坚持下去,相信不久人们就会意识到它的好处,对改革的赞美声经久不绝。

3.2 不要雷声大、雨点小

现今高校统计学教育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所以当本校的改革教育方式既定下来后绝不要只是不断地宣传,而不进行实际的行动,不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这是不被提倡的。过度的宣传只会使学校的教育学习氛围越来越稀薄。只有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对学校进行实践改善,才会让学生的学习交流充满活力生机。所以既然改革方案已经被确认下来,就去实践吧,不要怕失败这只是在不断尝试不断修正的过程,又不是谁都会不经实践就可以确定好改革方向。

4 结语

总之,我国高校的统计学教育是不能被忽视的。首先对于我国统计学教育的现状各高校的领导必须认清,并且与校内其他成员进行讨论以分析出本校出现的统计教育失误,顺藤摸瓜找出解决方案;其次要结合讲师及学生代表,创建一个改革效果调查团队,时刻观察着改革过程中校内成员的对于改革的态度,表现,以及改革最终的效果,以方便随时更正错误方针。相信我国的高校统计学教育会越来越完善,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统计学的高端人才。

统计学论文篇5

目前统计学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统计学。由于统计学如此重要,教育部将统计学规定为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但是,当前统计学的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从而使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对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一点思路。

一、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数学知识的复习

当我们在统计学的讲授过程中涉及到概率分布、假设检验以及矩阵运算等知识点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茫然的神情,表明学生在学习统计学的时候,已经对过去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所遗忘。《计量经济学》教材一般都会有一个数学附录,可以帮助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对关键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统计学》教材一般没有这样的数学附录,统计学教师也不会专门给学生复习相关的数学知识,而这些数学障碍恰好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中国有句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笔者认为在进行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有必要专门安排时间对学好统计学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复习。

2、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案例的运用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统计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与实践相联系的,比如均值、标志变异度这些看似简单的知识,都包含了丰富的实践意义。而有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主要教学生如何去计算相关的统计指标,把统计学当作一门数学课程来教,学生也把统计学当作数学来学。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实践案例的运用,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点的真正含义,从而觉得统计学又枯燥、又难学,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理论讲解与统计软件教学脱节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即学生从统计学中学到的知识是完全可以应用到工作实践的。与教科书中的例题不一样,在工作中所得到的数据的样本容量一般都很大,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统计软件来进行处理。据笔者了解,许多高校在安排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时候,一般安排十六周左右的理论教学,另外安排两周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学习SPSS软件。我们认为,这种教学安排并不能很好地促进统计学的教学,其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理论讲解与统计软件的教学完全脱节。由于是在理论学习完全结束之后才开始教学生进行软件操作,学生可能对学过的理论知识已经遗忘,在学习软件操作时,只是进行机械性的操作,而不明白每一步操作的真实含义。其二,学习软件操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简单地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事实上通过软件的学习还能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像这种教学安排,是先学完理论之后,再学习软件操作,就不能很好地起到通过软件操作促进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

二、提高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注重案例的讲解

由于统计学的实践性很强,我们可以从生产生活中找到许多案例来帮助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效果。通过合理地运用案例,既可以增进学生对统计理论的理解,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下面将具体介绍笔者在讲授假设检验时是如何通过案例的讲解来增加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习统计学的兴趣的。假设检验是统计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提供的数据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所作的假设是否可信的一种统计方法。当对总体参数的真实性感到怀疑,需要通过样本来考察其正确与否时,往往借助于假设检验作判断,从而决定接受或拒绝这一假设。

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引用了吴喜之在其《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一书中的一个案例。其内容是:如果一个人要证明他从来没有骂过人。他能够证明吗?要证明他没有骂过人,他必须出示他从小到大每一时刻的录音录像,所有书写的东西等等,还要证明这些物证是完全的、真实的、没有间断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反过来,如果要证明这个人骂过人很容易,只要有一次被抓住就足够了。这就相当于假设检验中的反证法。在假设检验中,一般要设立一个原假设,比如可将“从来没有骂过人”设为原假设,设立该假设的动机主要是企图利用人们掌握的反映现实世界的数据来找出假设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从而否定这个假设。如否定不了,说明证据不足,无法否定原假设。许多学生说他们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时,虽然也学过假设检验,但是从来没有真正明白假设检验的含义,而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学习,他们对假设检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且觉得统计学原来这么有趣。

另外,对于假设检验中的一类错误和二类错误,学生也很难理解,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又列举了另外一个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当一个人被控告为罪犯时,他将面临审讯。控告方提出控诉后,法官必须根据证据做出裁决。事实上,法官就需要进行假设检验。这里有两个假设需要被证明。第一个假设为原假设H0:被告无罪;第二个假设为备择假设H1:被告有罪。事先法官并不知道哪个假设是正确的,他们将根据控辩双方所提供的证据进行判断,最终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判定被告有罪或无罪释放。在统计应用中,判定被告有罪就相当于拒绝原假设,授受备择假设;而判定被告无罪也就相当于不能拒绝原假设,但我们并不能接受原假设。

当我们进行假设检验时,存在两种可能的错误。第一类错误是当原假设正确时,我们却拒绝了它。第二类错误当原假设有错误时,我们却没有拒绝。在上面这个法官审案的例子中,第一类错误就是一个无罪的人被判定有罪。第二类错误就是一个有罪的被告被判定无罪。我们把发生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记为α,通常它也被称为显著性水平。第二类错误发生的概率为β。发生错误的概率α和β是相反的关系,这就意味着任何尝试减少某一类错误的方法都会使另外一类错误发生的概率增加。根据检验的一般原则,首先要保证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α要足够的小。因为司法审判中,第一类错误被认为是更加严重的。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学习,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将显著性水平规定为0.01或0.05,最大一般不会超过0.1。   2、强化统计软件的教学

在统计学教学中加强统计软件的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用统计软件去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另外一个目的就是通过操作统计软件帮助学生理解统计理论。目前大多数学校为了合理利用比较紧缺的实验教学资源,往往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分开安排,而这样做的弊端就是不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事实上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电脑,对一些统计软件的学习并不一定要去实验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演示,让学生在课后多练习操作。我们认为在统计学教学中使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将更加方便,因为Stata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三大统计软件之一,具有占用内存小、功能非常强大、运算速度快和不需要安装等优点。

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曾谈到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效率,很有必要对学好统计学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专门的复习。如果我们用Stata软件来帮助学生复习数学知识,其效率会更高。下面将列举用如何用Stata的矩阵命令帮助学生复习矩阵运算的相关知识。

用Stata录入一个新矩阵的方法非常简单。在Stata的命令窗口输入以下命令:matrix A=(1,0,1\2,1,0\-3,2,-5),就得到了一个3行3列的矩阵。

如果要得到矩阵A的转置矩阵,只需要输入以下命令:matrix A1=A’。A1=(1,2,-3\0,1,2\1,0,-5)即为A的转置矩阵。

如果要得到矩阵A的迹,只需要输入以下命令:scalar a=trace(A);如果要得到矩阵A的逆,只需要输入以下命令:matrix B=inv(A),B=(-2.5,1,-0.5\5,-1,1\3.5,-1,0.5)即为A的逆矩阵。

事实上,在指导学生复习矩阵的相关知识时,并不需要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具体的运算过程,比如求矩阵的逆,其运算过程比较复杂,如果详细地讲解运算过程,将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有本末倒置之嫌。只需要简单讲解一下矩阵逆的概念,其运算过程可以完全交给软件去做。

当然学习统计软件最根本的目的是对搜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当学生在学习相应的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必须能运用软件去得到相应的结果。比如当学生学完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度指标之后,要学会如何用软件来得到相应的指标。用Stata软件来得到这些指标的方法非常简单的。如果想得到某个变量a的平均数、标准差、极大值、极小值以及25%分位数、75%分位数等,只需要输入命令“sum a,detail”就可以了。

3、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由于统计学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在目前的统计学教学中有一个误区,认为教会学生操作相应的统计软件,就是在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事实并不是这样,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题和任务,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从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到得出统计结论进行完整的训练。通过加强实践能力训练,可以让学生真正明白统计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并在实践中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以增加学习统计学的动力。

统计学论文篇6

《 “组合式”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学科之一。统计学原理多、公式多、高度抽象、难理解的学科特点,使得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外统计学教学中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Kingdon、Sandra分别提出统计教学中的案例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1][2];贾俊平、金勇进、易丹辉编写了统计学教学案例和教学项目汇编[3];严丽坤提出“案例”与“项目”教学密切结合以提高统计学教学质量的论点[4];邬丽萍提出案例分析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重视统计学案例库建设[5]。

本文基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构建了以教学内容组合为基础、以“学习式”案例和“实践式案例”组合为核心、以教学方式组合为手段、以项目考核为评价标准的“组合式”案例教学法,并分析了该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一、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教学目标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6]。在统计学的教学中,有四个学习目标必须要保证。一是应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二是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三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统计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能够熟练应用SPSS或MINITAB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

二、“组合式”案例教学法的构成

“组合式”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组合为基础、以“学习式”案例和“实践式案例”组合为核心、以教学方式组合为手段、以项目考核为评价标准的“组合式”案例教学方法(图1)。

图1 “组合式”案例教学法的组成

1、教学内容组合

按照统计研究的过程,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组合为四个模块,分别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其中,统计设计是统计研究的第一个阶段,是从研究目的出发,对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各环节的全盘考虑和安排,要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工具、调查内容、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但令人遗憾的是,现有的主流统计学教材基本不包括统计设计的内容,对统计调查方法和工具介绍也非常有限。应当说,目前的大部分统计学教材,内容结构是不完整的,更多的是论述统计分析方法,对如何获取高质量的数据、如何设计信度和效度较高的调查工具、如何控制抽样误差等数据搜集方法关注不够。因此,统计学教学内容组合要突破现有统计学教材的局限,避免和纠正统计学教学中出现的重数据分析、轻数据获取的不良倾向。

2、教学案例组合

在统计学的案例教学中,针对教学目的不同,将“学习”式案例教学和“实践”式案例进行有效组合。“学习”式案例,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案例解决所需要要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实践”式案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学习式”案例教学。“学习式”案例教学,即在每个统计原理和统计方法讲授时,通过选取和引入与本意内容有关的短小案例,目的是以开篇案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案例引出有关的概念以及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统计方法的学习,最后回到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体会统计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对数据分布集中趋势测度的学习,引入学习式案例: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职工工资统计数据,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2736元,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仅有18199元。通过这个案例,引发学生们思考讨论:这个平均工资可信吗?是否有代表性?如何计算平均工资水平?让学生进入案例所提供的情境之中,通过思考讨论,充分调动学生面对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即在我国职工工资呈现右偏态分布的情况下,众数和中位数要比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更高,并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即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方法。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案例的解决方案,应当是计算我国职工工资分布的中位数,在工资水平呈现右偏分布下,这更能反映我国职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2)“实践式”案例教学。“实践式”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案例分析,教师提供案例的原始资料或学生自己收集原始资料,让学生进行统计方法的实践训练。如在多元回归分析课程讲授中,运用长期收集的各种方法应用的实证分析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一方面帮助学生透彻地掌握多元回归模型的设定、估计和检验;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方法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而是能够用来解决现实社会经济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多重共性时,引入实践案例:“中国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以人均GDP、人均消费、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文化企业规模作为五个解释变量,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让学生们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和多重共线性检验,识别引起共线性的变量,并讨论解决多重共线性的方法,如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去掉引起共线性的变量,或保留所有变量的有偏主成份回归估计等方法。

3、教学方式组合

(1)案例教学和传统授课方法相结合。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以案例作为统计理论学习的引入,在统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以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多媒体使用相结合。在实施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多媒体手段配合案例教学,能方便快捷地输出统计图形、统计图表,演示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对案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

(3)案例教学与问题研究相结合。以案例为对象,让学生梳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的创新思维能力。案例与问题研究的结合,将学生置身于案例所提供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统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案,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应当选择什么统计方法来分析,需要什么样的数据,结果如何解读,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4、项目考核评价

针对统计学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除以学期末的期末考试以外,在统计学的考核当中,可以引入以小组为单位的项目考核方式,要求在本学期完成一个统计调查项目,在学期末提交项目报告,项目考核的成绩占到总成绩的30%。项目实践与各阶段评价可参见表1所示。

表1 项目分阶段考核评价

阶段 时间 内容 评价要点

第一阶段:

统计设计 第1周至第5周 划分项目小组、选定统计调研项目,提交项目实施方案选题价值、调研设计科学性

第二阶段:

统计调查 第6周至第12周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样本的代表性、现场质量控制

第三阶段:

统计整理 第13周 采用EXCEL或SPSS对数据进行审核、筛选与排序 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遗失数据的处理

第四阶段:

统计分析 第14周至第17周 采用描述分析、推断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统计方法的适用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第五阶段:

统计报告 第18周 每个项目小组口头汇报项目成果,并提交结项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科学性与整个项目实践的评价

三、“组合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为了检验“组合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以西安培华学院财会学院2012级财务管理一班为控制组,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习为主的传统教学法,选择财务管理二班为实验组,引入“组合式”案例教学法。在课程结束后,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分别对学习兴趣、知识理解、知识应用、学习体验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图2可以看出,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相比,采用“组合式”案例教学法实验组得分,在学习兴趣、知识应用和学习体验方面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知识理解方面两种教学方法差异不大。

图2 与传统教学效果比较

综上所述,“组合式”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案例组合、教学方式组合,以项目实施为考核评价标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创造性与参与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论文篇7

目前统计学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统计学。由于统计学如此重要,教育部将统计学规定为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但是,当前统计学的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从而使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对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一点思路。

一、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数学知识的复习

当我们在统计学的讲授过程中涉及到概率分布、假设检验以及矩阵运算等知识点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茫然的神情,表明学生在学习统计学的时候,已经对过去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所遗忘。《计量经济学》教材一般都会有一个数学附录,可以帮助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对关键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统计学》教材一般没有这样的数学附录,统计学教师也不会专门给学生复习相关的数学知识,而这些数学障碍恰好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中国有句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笔者认为在进行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有必要专门安排时间对学好统计学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复习。

2、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案例的运用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统计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与实践相联系的,比如均值、标志变异度这些看似简单的知识,都包含了丰富的实践意义。而有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主要教学生如何去计算相关的统计指标,把统计学当作一门数学课程来教,学生也把统计学当作数学来学。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实践案例的运用,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点的真正含义,从而觉得统计学又枯燥、又难学,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理论讲解与统计软件教学脱节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即学生从统计学中学到的知识是完全可以应用到工作实践的。与教科书中的例题不一样,在工作中所得到的数据的样本容量一般都很大,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统计软件来进行处理。据笔者了解,许多高校在安排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时候,一般安排十六周左右的理论教学,另外安排两周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学习SPSS软件。我们认为,这种教学安排并不能很好地促进统计学的教学,其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理论讲解与统计软件的教学完全脱节。由于是在理论学习完全结束之后才开始教学生进行软件操作,学生可能对学过的理论知识已经遗忘,在学习软件操作时,只是进行机械性的操作,而不明白每一步操作的真实含义。其二,学习软件操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简单地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事实上通过软件的学习还能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像这种教学安排,是先学完理论之后,再学习软件操作,就不能很好地起到通过软件操作促进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

二、提高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注重案例的讲解

由于统计学的实践性很强,我们可以从生产生活中找到许多案例来帮助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效果。通过合理地运用案例,既可以增进学生对统计理论的理解,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下面将具体介绍笔者在讲授假设检验时是如何通过案例的讲解来增加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习统计学的兴趣的。假设检验是统计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提供的数据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所作的假设是否可信的一种统计方法。当对总体参数的真实性感到怀疑,需要通过样本来考察其正确与否时,往往借助于假设检验作判断,从而决定接受或拒绝这一假设。

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引用了吴喜之在其《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一书中的一个案例。其内容是:如果一个人要证明他从来没有骂过人。他能够证明吗?要证明他没有骂过人,他必须出示他从小到大每一时刻的录音录像,所有书写的东西等等,还要证明这些物证是完全的、真实的、没有间断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反过来,如果要证明这个人骂过人很容易,只要有一次被抓住就足够了。这就相当于假设检验中的反证法。在假设检验中,一般要设立一个原假设,比如可将“从来没有骂过人”设为原假设,设立该假设的动机主要是企图利用人们掌握的反映现实世界的数据来找出假设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从而否定这个假设。如否定不了,说明证据不足,无法否定原假设。许多学生说他们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时,虽然也学过假设检验,但是从来没有真正明白假设检验的含义,而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学习,他们对假设检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且觉得统计学原来这么有趣。

另外,对于假设检验中的一类错误和二类错误,学生也很难理解,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又列举了另外一个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当一个人被控告为罪犯时,他将面临审讯。控告方提出控诉后,法官必须根据证据做出裁决。事实上,法官就需要进行假设检验。这里有两个假设需要被证明。第一个假设为原假设H0:被告无罪;第二个假设为备择假设H1:被告有罪。事先法官并不知道哪个假设是正确的,他们将根据控辩双方所提供的证据进行判断,最终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判定被告有罪或无罪释放。在统计应用中,判定被告有罪就相当于拒绝原假设,授受备择假设;而判定被告无罪也就相当于不能拒绝原假设,但我们并不能接受原假设。

当我们进行假设检验时,存在两种可能的错误。第一类错误是当原假设正确时,我们却拒绝了它。第二类错误当原假设有错误时,我们却没有拒绝。在上面这个法官审案的例子中,第一类错误就是一个无罪的人被判定有罪。第二类错误就是一个有罪的被告被判定无罪。我们把发生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记为α,通常它也被称为显著性水平。第二类错误发生的概率为β。发生错误的概率α和β是相反的关系,这就意味着任何尝试减少某一类错误的方法都会使另外一类错误发生的概率增加。根据检验的一般原则,首先要保证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α要足够的小。因为司法审判中,第一类错误被认为是更加严重的。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学习,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将显著性水平规定为0.01或0.05,最大一般不会超过0.1。   2、强化统计软件的教学

在统计学教学中加强统计软件的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用统计软件去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另外一个目的就是通过操作统计软件帮助学生理解统计理论。目前大多数学校为了合理利用比较紧缺的实验教学资源,往往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分开安排,而这样做的弊端就是不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事实上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电脑,对一些统计软件的学习并不一定要去实验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演示,让学生在课后多练习操作。我们认为在统计学教学中使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将更加方便,因为Stata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三大统计软件之一,具有占用内存小、功能非常强大、运算速度快和不需要安装等优点。

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曾谈到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效率,很有必要对学好统计学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专门的复习。如果我们用Stata软件来帮助学生复习数学知识,其效率会更高。下面将列举用如何用Stata的矩阵命令帮助学生复习矩阵运算的相关知识。

用Stata录入一个新矩阵的方法非常简单。在Stata的命令窗口输入以下命令:matrix A=(1,0,1\2,1,0\-3,2,-5),就得到了一个3行3列的矩阵。

如果要得到矩阵A的转置矩阵,只需要输入以下命令:matrix A1=A’。A1=(1,2,-3\0,1,2\1,0,-5)即为A的转置矩阵。

如果要得到矩阵A的迹,只需要输入以下命令:scalar a=trace(A);如果要得到矩阵A的逆,只需要输入以下命令:matrix B=inv(A),B=(-2.5,1,-0.5\5,-1,1\3.5,-1,0.5)即为A的逆矩阵。

事实上,在指导学生复习矩阵的相关知识时,并不需要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具体的运算过程,比如求矩阵的逆,其运算过程比较复杂,如果详细地讲解运算过程,将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有本末倒置之嫌。只需要简单讲解一下矩阵逆的概念,其运算过程可以完全交给软件去做。

当然学习统计软件最根本的目的是对搜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当学生在学习相应的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必须能运用软件去得到相应的结果。比如当学生学完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度指标之后,要学会如何用软件来得到相应的指标。用Stata软件来得到这些指标的方法非常简单的。如果想得到某个变量a的平均数、标准差、极大值、极小值以及25%分位数、75%分位数等,只需要输入命令“sum a,detail”就可以了。

3、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由于统计学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在目前的统计学教学中有一个误区,认为教会学生操作相应的统计软件,就是在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事实并不是这样,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题和任务,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从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到得出统计结论进行完整的训练。通过加强实践能力训练,可以让学生真正明白统计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并在实践中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以增加学习统计学的动力。

统计学论文篇8

论文摘要: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是整个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主要依据。

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企业 发展

一、统计分析的概述及其特点

1、统计分析的概述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它又是在一定的选题下,集分析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而展开的研究活动。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

2、统计分析的特点

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特点。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不仅统计工作者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只将统计工作者参与的分析活动称为统计分析的说法严格说来是不正确的。提供高质量、准确而又及时的统计数据和高层次、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的产品。从一定意义上讲,提供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

(1)运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运用的角度可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经验方法是指人们长期的统计实践经验相关的方法。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一类方法如能正确运用,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

(2) 定量与定性的结合:统计分析面对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其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因此,熟悉和掌握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

统计分析在一个企业的运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统计认识的全过程来看,通过统计设计、调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统计资料,可以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点取得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却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白话文 *、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使统计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由于统计分析具有深化认识的作用,使得统计分析在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统计具有数量性的特点,统计分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定量的分析来实现的。统计分析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客观事物量化,包括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数量表现;二是根据量变程度确认事物的质,即确定区别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三是揭示新的规律,即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在企业正确处理好统计分析工作,可以从整体上更为全面地看清现状,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发挥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就社会经济领域而言,统计分析还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工作地位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级领导部门和决策者仅凭个人能力和经验已经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局面,更难以正确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的优势随之显现。它可以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

在统计预测中,一般强调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进行年度、季度统计预测分析,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找出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再次,要根据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的特殊性,综合运用一定的预测模型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该公司的产品、服务、价格、沟通等与竞争者的关系。如其他因素相同,则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它的市场费用在规模和效益上与竞争者的关系。

第二,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居民的购买力、商品的潜在和实际市场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二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内、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对地方法规、民风民俗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三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对比中认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潜力,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第三,统计分析在企业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控制中的应用。

在计划方案的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状况。需要及时的进行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企业利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可以及时的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完成阶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确定指标完成率。便于衡量市场潜力相同的不同市场之间的业绩。也作为销售目标制定的依据。

在企业当中,统计分析工作是了解现状、预测未来,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统计分析的研究,使统计分析工作更好地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统计学论文篇9

目前统计学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统计学。由于统计学如此重要,教育部将统计学规定为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但是,当前统计学的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从而使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对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一点思路。

一、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数学知识的复习

当我们在统计学的讲授过程中涉及到概率分布、假设检验以及矩阵运算等知识点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茫然的神情,表明学生在学习统计学的时候,已经对过去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所遗忘。《计量经济学》教材一般都会有一个数学附录,可以帮助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对关键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统计学》教材一般没有这样的数学附录,统计学教师也不会专门给学生复习相关的数学知识,而这些数学障碍恰好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中国有句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笔者认为在进行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有必要专门安排时间对学好统计学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复习。

2、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案例的运用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统计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与实践相联系的,比如均值、标志变异度这些看似简单的知识,都包含了丰富的实践意义。而有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主要教学生如何去计算相关的统计指标,把统计学当作一门数学课程来教,学生也把统计学当作数学来学。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实践案例的运用,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点的真正含义,从而觉得统计学又枯燥、又难学,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理论讲解与统计软件教学脱节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即学生从统计学中学到的知识是完全可以应用到工作实践的。与教科书中的例题不一样,在工作中所得到的数据的样本容量一般都很大,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统计软件来进行处理。据笔者了解,许多高校在安排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时候,一般安排十六周左右的理论教学,另外安排两周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学习SPSS软件。我们认为,这种教学安排并不能很好地促进统计学的教学,其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理论讲解与统计软件的教学完全脱节。由于是在理论学习完全结束之后才开始教学生进行软件操作,学生可能对学过的理论知识已经遗忘,在学习软件操作时,只是进行机械性的操作,而不明白每一步操作的真实含义。其二,学习软件操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简单地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事实上通过软件的学习还能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像这种教学安排,是先学完理论之后,再学习软件操作,就不能很好地起到通过软件操作促进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

二、提高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注重案例的讲解

由于统计学的实践性很强,我们可以从生产生活中找到许多案例来帮助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效果。通过合理地运用案例,既可以增进学生对统计理论的理解,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下面将具体介绍笔者在讲授假设检验时是如何通过案例的讲解来增加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习统计学的兴趣的。假设检验是统计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提供的数据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所作的假设是否可信的一种统计方法。当对总体参数的真实性感到怀疑,需要通过样本来考察其正确与否时,往往借助于假设检验作判断,从而决定接受或拒绝这一假设。

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引用了吴喜之在其《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一书中的一个案例。其内容是:如果一个人要证明他从来没有骂过人。他能够证明吗?要证明他没有骂过人,他必须出示他从小到大每一时刻的录音录像,所有书写的东西等等,还要证明这些物证是完全的、真实的、没有间断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反过来,如果要证明这个人骂过人很容易,只要有一次被抓住就足够了。这就相当于假设检验中的反证法。在假设检验中,一般要设立一个原假设,比如可将“从来没有骂过人”设为原假设,设立该假设的动机主要是企图利用人们掌握的反映现实世界的数据来找出假设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从而否定这个假设。如否定不了,说明证据不足,无法否定原假设。许多学生说他们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时,虽然也学过假设检验,但是从来没有真正明白假设检验的含义,而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学习,他们对假设检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且觉得统计学原来这么有趣。

另外,对于假设检验中的一类错误和二类错误,学生也很难理解,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又列举了另外一个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当一个人被控告为罪犯时,他将面临审讯。控告方提出控诉后,法官必须根据证据做出裁决。事实上,法官就需要进行假设检验。这里有两个假设需要被证明。第一个假设为原假设H0:被告无罪;第二个假设为备择假设H1:被告有罪。事先法官并不知道哪个假设是正确的,他们将根据控辩双方所提供的证据进行判断,最终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判定被告有罪或无罪释放。在统计应用中,判定被告有罪就相当于拒绝原假设,授受备择假设;而判定被告无罪也就相当于不能拒绝原假设,但我们并不能接受原假设。

当我们进行假设检验时,存在两种可能的错误。第一类错误是当原假设正确时,我们却拒绝了它。第二类错误当原假设有错误时,我们却没有拒绝。在上面这个法官审案的例子中,第一类错误就是一个无罪的人被判定有罪。第二类错误就是一个有罪的被告被判定无罪。我们把发生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记为α,通常它也被称为显著性水平。第二类错误发生的概率为β。发生错误的概率α和β是相反的关系,这就意味着任何尝试减少某一类错误的方法都会使另外一类错误发生的概率增加。根据检验的一般原则,首先要保证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α要足够的小。因为司法审判中,第一类错误被认为是更加严重的。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学习,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将显著性水平规定为0.01或0.05,最大一般不会超过0.1。   2、强化统计软件的教学

在统计学教学中加强统计软件的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用统计软件去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另外一个目的就是通过操作统计软件帮助学生理解统计理论。目前大多数学校为了合理利用比较紧缺的实验教学资源,往往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分开安排,而这样做的弊端就是不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事实上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电脑,对一些统计软件的学习并不一定要去实验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演示,让学生在课后多练习操作。我们认为在统计学教学中使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将更加方便,因为Stata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三大统计软件之一,具有占用内存小、功能非常强大、运算速度快和不需要安装等优点。

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曾谈到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效率,很有必要对学好统计学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专门的复习。如果我们用Stata软件来帮助学生复习数学知识,其效率会更高。下面将列举用如何用Stata的矩阵命令帮助学生复习矩阵运算的相关知识。

用Stata录入一个新矩阵的方法非常简单。在Stata的命令窗口输入以下命令:matrix A=(1,0,1\2,1,0\-3,2,-5),就得到了一个3行3列的矩阵。

如果要得到矩阵A的转置矩阵,只需要输入以下命令:matrix A1=A’。A1=(1,2,-3\0,1,2\1,0,-5)即为A的转置矩阵。

如果要得到矩阵A的迹,只需要输入以下命令:scalar a=trace(A);如果要得到矩阵A的逆,只需要输入以下命令:matrix B=inv(A),B=(-2.5,1,-0.5\5,-1,1\3.5,-1,0.5)即为A的逆矩阵。

事实上,在指导学生复习矩阵的相关知识时,并不需要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具体的运算过程,比如求矩阵的逆,其运算过程比较复杂,如果详细地讲解运算过程,将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有本末倒置之嫌。只需要简单讲解一下矩阵逆的概念,其运算过程可以完全交给软件去做。

当然学习统计软件最根本的目的是对搜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当学生在学习相应的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必须能运用软件去得到相应的结果。比如当学生学完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度指标之后,要学会如何用软件来得到相应的指标。用Stata软件来得到这些指标的方法非常简单的。如果想得到某个变量a的平均数、标准差、极大值、极小值以及25%分位数、75%分位数等,只需要输入命令“sum a,detail”就可以了。

3、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由于统计学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在目前的统计学教学中有一个误区,认为教会学生操作相应的统计软件,就是在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事实并不是这样,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题和任务,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从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到得出统计结论进行完整的训练。通过加强实践能力训练,可以让学生真正明白统计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并在实践中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以增加学习统计学的动力。

统计学论文篇10

《 高校统计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案 》

1 统计学教育现状

1.1 课程分布不够密切

高校为统计学科目安排的课程时数较少,一周之内学生们只能上几节统计学课,又缺少平时的实践训练及即时复习,导致学生们学到的知识无法进行巩固,简单的统计基础没有打成,自然而然,统计学的教育缺乏了相应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统计学与概率论的知识联系密切,可谓唇亡齿寒,某些高校并没有对此专业开通概率论课程教育,这使得单一的统计学教育缺乏概率的理论性与计算性支撑,无法被学生简单理解[1]。所以,学生在学习统计学时“听不懂”现象时常发生。

1.2 缺乏多角度教学方法

现今各高校的统计学教育只专注于课堂教育,就是所谓的教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死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单一无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学方式缺乏实际性,不能带动起学生们的思考讨论,只能要求他们死记硬背。例如在讲授回归分析的相关内容时,如果把重点放在介绍回归系数的计算公式,而忽略了回归系数含义的解释,就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统计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自然有其实践的意义。现今的教学方式不仅约束了学生们对于统计学实践操作的思考分析,而且局限了统计学的发展方向。

1.3 统计教学与科技的发展链接不上

随着中国科技不断壮大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但是统计学技术依然停滞不前,这是极为不合理的,在计算机技术中,统计软件数不胜数,运用到教学的标准计算机软件也是应该有的,但是在众多高校中,统计学原始教学配备着计算机软件教学的形式少之又少,就无法对学生们进行专业的统计教育[2]。即使某些学校能够拥有足够的创新勘察力,开展了此类教学,但是想法是好的,行动总是差了一步,即教授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强调力度不足,导致学生们不够重视,使好好地发展方案付之东流。

2 统计学教育的改革方案

2.1 改革教学模式,多重教学

改革教学模式,高校在统计学教育的过程中要一改以往教学的单一性,在教授授课的时候可以配备计算机教学,上半节课进行理论教育,下半节课带领学生开始计算机实践操作,并且时时进行机上小考,以增强他们对于此类教育的重视程度;统计学在教学中需要大量运用数据、统计表、统计图,还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教授可以运用这种多媒体方式,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氛围。少去了书写各种公式计算步骤的过程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减少教师劳动力的消耗。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更形象的表现出图表所代表的含义,更直观,更方便被学生理解,从而达成了多重教学的目的。

2.2 开展实践教学

统计学作为实践性强的学科,如果脱离了实践,就缺乏了开展课程的意义。教授要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讲解,即案例分析,将现实生活中的统计案件带到课堂上去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分析,使其对于实践统计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至于案件发生的时候手忙脚乱,同时舍弃古板的教学手段更容易使学生们理解并产生兴趣,也会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统计的生命在于应用,统计学教师不仅要钻研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多涉猎一些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知识,并且有意识地将统计学的讲授和具体专业领域的内容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们不仅需要课内的实践,还应该走出校园进行户外实践,例如教师可以就某个统计案件开展一个统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亲自去实践并开展活动,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加深了此类统计知识在他们脑中的印象。

2.3 完善考核方式

虽然统计学考试不能全面证实学生的听课效果,但却在大方面上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于统计学的掌握情况,所以考试还是必不可免的,不过老旧的考试内容是不可靠的,答案单一,内容枯燥一成不变,无法达到测试目的。这时新型的考试模式需要被启动开来,可以大胆地加入调查报告、专题论文、案例分析等考试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应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报告或论文、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3]。这会极大的加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改过去的无精打采,时时刻刻都对统计学充满兴趣。

3 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切勿急躁

无论考核改革还是实践教学都是急不来的事情,这需要长时间的试探操作与修正,千万不要因为达不成效果,贸然急进,统计学的教育是需要一步一步进行的,只有走稳了上一步才能安心的进行下一步计划,如果不计后果苍蝇般乱撞,只会白白浪费了多时的准备;高校的领导班子也千万不可以因为老师的不理解,学生的不支持颓然放弃,改革就应敢于去面对各方面的争议,因此坚持下去,相信不久人们就会意识到它的好处,对改革的赞美声经久不绝。

3.2 不要雷声大、雨点小

现今高校统计学教育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所以当本校的改革教育方式既定下来后绝不要只是不断地宣传,而不进行实际的行动,不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这是不被提倡的。过度的宣传只会使学校的教育学习氛围越来越稀薄。只有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对学校进行实践改善,才会让学生的学习交流充满活力生机。所以既然改革方案已经被确认下来,就去实践吧,不要怕失败这只是在不断尝试不断修正的过程,又不是谁都会不经实践就可以确定好改革方向。

4 结语

总之,我国高校的统计学教育是不能被忽视的。首先对于我国统计学教育的现状各高校的领导必须认清,并且与校内其他成员进行讨论以分析出本校出现的统计教育失误,顺藤摸瓜找出解决方案;其次要结合讲师及学生代表,创建一个改革效果调查团队,时刻观察着改革过程中校内成员的对于改革的态度,表现,以及改革最终的效果,以方便随时更正错误方针。相信我国的高校统计学教育会越来越完善,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统计学的高端人才。

统计学论文篇11

统计学在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教育部明文规定,统计学要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实际情况是,统计学在财经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其应有的地位体现。“难、繁、枯燥、无用”等是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最常见的形容和评价。甚至,很多教师也认为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致使教学过程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特别在针对财会专业等特定细分应用专业时,目前,统计课程教学在大部分高校都仍还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忽视实际应用,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很多现实工作需要,如不知道如何开展企业财务基本情况调查,缺乏使用统计软件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等问题。本文以财会专业为例,探讨统计学教学在特定专业细分下应采取何种模式,应从哪些环节进行教学改革等问题。

1财会专业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梳理,目前在本科、专科等财会专业统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教材求“全”,不求“专”

自从1992年统计学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上升为一级学科后,大统计学的思想逐渐影响到了高校在财会专业统计学的教学内容,除了教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的内容之外,同时增加了统计推断的内容。课程内容以原理为主,同时还涉及了大量的数学证明和手工计算。大多本科、专科教学中都是以灌输原理、概念、公式为主,而相应的案例分析、软件应用,特别是课程针对于财务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引导等在课时安排中严重偏少。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属于文科范畴的财经类专业,其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较差,而统计学原理中却恰恰存在大量的公式推导内容,致使学生学习难度大,容易散失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专业关联性不足致使学生在其他课程比如企业财务分析等的学习中无法付诸实践,因此而将统计课程判定为选修而非必修,使其学习兴趣受挫。

1.2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当前财会专业的统计学教材内容广泛,且受到教学条件及课时等因素以及个人专业知识的局限,教师在实际课程讲授中大多以课本理论为导向,只能将原理、概念、公式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而没有足够的精力跳出教材局限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自身知识面的关联扩展来设置教学内容。此外,当前高校,特别是专科类学校在财会等社科类专业教学资源配置方面明显不足,很少有学校在财会专业统计教学方面有专门的案例库,有校外实训基地的更是寥寥无几。

1.3考核以“笔试成绩”代替“能力培养”

财会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期末成绩考核,一直以来都是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为主,尽管这种考核方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不能有效适应素质教育。当前《统计学》教科书主要都是通过各种例题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分析,侧重于把基本运算能力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这种导向,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过程中主要精力引导到了概念和公式的死记硬背上,把课外拓展学习也变成了应付考试的题海战术。很多学生能够在统计学课程的期末考试中取得高分,但在拿到原始数据时缺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有些不适应。

2财会专业统计学教改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这些现存的问题,同时结合笔者在财会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的经历,笔者认为财会专业统计学教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侧重易学易用

笔者以为面向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活动应该以教授方法为主、讲解原理为辅。作为一门通用的方法论科学,各种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统计学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其主要的社会功能所在。一些必要的原理内容也是要讲的,但是通过简单浅显介绍以避免学生误用或滥用统计方法即可。

一是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针对财会专业学生,除了要考虑非统计专业实际应用中所需设计统计学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外,还需思考如何将统计知识和方法融入到其所学专业中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讲解统计基本思想、原理及应用条件,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应用软件并能对结果做出正确解读。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摒弃不常用且复杂的统计软件。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功能虽强大,但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却并不常用,如SPSS、SAS、Minitab、Stata等,且这些软件再多数为英文操作界面,个别还需要使用特有的程序语言,这对于财经类非统计专业学生来说并不适用。相比之下,Excel作为普遍常用办公软件,其包含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图表功能等完全可以满足财会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学习中有关统计和分析的需要,这样使得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而易于掌握,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方法多样化,侧重实践应用

统计学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课堂教学上应当做到将这门主要由理论、公式和数字构成的课程讲得生动、引人入胜,让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感受到统计学的使用价值,建立统计学的必修地位,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对统计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具备理论知识之外的具体方法应用经验,也要掌握灵活的多种教学方法,把满堂灌变成多样教学方法融合的教学课堂。

2.2.1以案例教学为主,培养统计思维   课堂上,教师用小部分的时间简单介绍统计方法的数学原理和数学证明,用大部分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讨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通过案例向学生演示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比如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在软件输入数据,如何读懂软件的输出结果等。财会类专业的统计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把学生引导到具体的实际事件中,通过让学生运用教材理论知识,直接对现实问题的现象、背后原因、未来趋势等进行认知和分析,从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多重方案,并选择最优。案例分析相比普通的习题计算更接近“实战”要求,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具体岗位的工作要求。

2.2.2互动教学,把社会时事带入课堂

在统计学教学中还应安排专用学时,挖掘日常生活中某些实际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结合统计学相关知识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针对指定问题,组织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集思广益,互相讨论分享,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书本上的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促使教师与学生双方在课堂中通过行为、语言的互动,以及情感、思维上的碰撞,并最终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全面的、立体交叉式的教学互动氛围,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把社会时事引入课堂的教学方式,不单是实现了师与生、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更是实现了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动,也是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互动。

2.3变更考核方式,提升教与学积极性

期末闭卷考试作为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卷面分数为主要依据,容易出现“重考试,轻课堂”、“重强记,轻理解”、“重理论,轻应用”等现象。这样的考核方式致使学生为双方皆为应付考试而学,平时学习中不求甚解,期末临阵磨枪时则把精力花在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如此即便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也依然是短期记忆,是从理论到理论的体力搬运,于实际应用毫无益处。为了凸显统计思维和统计分析能力的重要性,要在财会专业统计学考试中降低期末笔试成绩在整体考核的比重,同时大幅度提升实践环节的比重。实践环节可以采用案例型小课题研究的方式,考核学生从选题、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论获得等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

同时,为避免教师在教学中因循守旧,继续沿用传统死板僵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确保财会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需要对教师教学考核的方式也进行调整。除了考核教学任务完成度、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之外,还应将学生对所学统计学课程实用性的评估、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接受程度的评价等内容作为考核的组成部分,并占有重要比例。

统计学论文篇12

当前的统计理论学界对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之间的关系看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看法是分的关系。该看法认为应该将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分别依照各自的理论基础、内容结构向前纵向发展,但也不是完全地分离,两者之间还是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共同进步。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两者之间是合的关系。该看法认为应该把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合为一体,使其既可以用来对自然现象进行认识,也可以成为对社会现象进行认识的工具。所以,对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识,有利于统计工作人员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和社会现象的规律。

1 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概念分析

1.1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概念

社会经济统计学可以被划分为社会科学类,经济、工业、商业以及农业统计学都是社会经济统计学所包含的分科,这一说法在我国统计学界是得到一致认同的。然而被用于概括与运用社会经济领域,并被划分在社会科学的各个专业统计学的相关原理、原则以及基本概念和方法,从逻辑上来说也从属于社会科学类。通常说来,一门科学其性质都具有分层次的特性,社会经济统计学中的社会性属性与阶级性属性就属于第一层次的特性,也是最根本和核心的特性。无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高层次的实质性科学还是低层次的方法论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作为原理分科的科学,首先都应当对其社会属性进行承袭,如果社会经济统计学对其自身的社会性属性与阶级性属性进行否认,那么从其原理方面和逻辑方面都是说不通的。简单来说,社会经济统计学主要是对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相关规律与办法进行研究,是一种调查活动和研究活动。

1.2 数理统计学的概念

数理统计学就是运用模型和新技术对通过社会调查收集起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在一些比较前沿的科技问题以及国民经济问题中,都可以利用数理统计学对这些复杂的重大问题进行预先推断和判断,以此为决策与行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除此之外,对于社会与政府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应用数理统计学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因而,数理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性学科。对于数理统计学来说,其分支学科主要有:第一类,主要有抽样调查学与实验设计学,这一阶段主要学习数据收集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类,该类分支学科较多,其学习任务均以学习统计数据推断的原理与方法为主,其中统计数据的推断形式、统计数据观点以及理论模型或是样本结构的构建都是特定和固有的。而对参数的估计与检验假设是特有的统计数据的推断形式;贝叶斯统计观点和统计决策理论观点是特有的统计数据观点;非参数统计模型、多元统计分析模型、回归分析模型则是特有的理论模型。数理统计学在具体解决某一问题时,其步骤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建构数学模型;二是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三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推断;四是进行最后的统计预测与决策。

2 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2.1 二者渊源分析

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早期就已经开始萌芽,主要是对人口数量与土地的丈量进行统计,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封建社会就已经初具规模,在资本主义时期,其发展更是到了上升时期。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逐渐成熟。直到在统计学中引入了概率论以后,才使统计学诞生出一门新的学科,即数理统计学。

2.2 二者共通之处

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都是对事物的统计规律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方法论方面具有共通性,两者都是利用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而不是演绎推理的研究方法。在许多教材中,在对数理统计学的学科性质进行阐述时都明确表示数理统计学是对随机现象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对其规律性进行研究与揭示。而关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在统计学术界还存在一些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属于独立的社会科学类,主要是对具体时间、具体地点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现象中的数量表现进行研究和统计,并揭示其数量规律,认为其数量表现和规律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需要研究的对象。还有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属于统计方法论科学类,重在对社会经济现象下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与分析,认为其统计方法论就是需要研究的对象。而经过长期的实践来看,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在研究对象上其实具有同一性,这两门学科都是在对事物的统计规律进行研究和揭示。

首先,从“研究对象”的本身含义来看,把某一人或是某一事物当作自身行动和思考的目标,才叫研究对象,这就表示研究对象由两个不同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研究目标;另一部分是研究客体。所以,把事物的统计规律性作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对象”的本义。当然,要想达到最终的目的,方法的使用也很重要;对于统计学来说,其研究方法都是来源于哲学科学中的归纳推理法,核算方法则是从哲学和数学共同的方法论中衍生而来。因此,说对事物的统计规律性进行研究是统计学的研究目标,自然和社会现象是统计学的研究客体是非常正确的。归纳推理法是对具体的事实进行原理概括,命题具有个别性特点,结论则适用于普遍性和一般性,且结论的内容远远大于前提。利用归纳推理法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统计规律进行研究和推断,能够从局部预先对总体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所以,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均采用归纳推理法进行相关工作。

2.3 两者差异之处

第一,研究范围不同。对于社会经济统计学来说,主要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而对于数理统计学来说,除了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以外,还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学虽然只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但是社会经济现象包含的领域非常多,内容也非常丰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社会经济现象除了有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活动,还有物质、精神、自然环境的再生产活动,这些活动互相影响和制约,紧密结合又不可分离,所以社会经济统计学还需要对这四类再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研究层次和研究内容来看,社会统计经济学涉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研究。数理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均属于自然现象,也就是随机现象。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除了具有随机现象以外,还有确定性现象。

第二,理论基础不同。概率论是数理统计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尤其是抽样推断更是以概率论的大数法为基础和核心,在大多数的随机现象中,大数法具有稳定性,大量且独立的随机因素组成了研究总体,这些因素对研究总体的影响非常小,使其抽样平均数接近总体平均数。社会经济统计学在研究方法上也把概率论当作理论基础,而在客体研究上则是把经济学理论当作理论基础,利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劳动价值理论、现代货币理论等哲学理论作为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思维方式。

3 结 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两者都是统计学的重要分支,两者在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上都具有共通性,但是在研究范围方面和理论基础方面又具有一些差异。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不可以将这两者分离开来。

推荐访问:统计学 论文 统计学论文选题 统计学论文题目好找数据的 统计学论文数据分析 统计学论文选题方向 统计学论文3000字 统计学论文模板 经济统计学论文 统计学论文范文 医药统计学论文 统计学论文范文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