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转型路径探究

时间:2023-07-18 08:1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新媒体快速崛起,公众接收信息的手段增多,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传统媒体受到极大冲击。电视民生新闻顺应潮流进行转型,这是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电视民生新闻因为有良好的受众基础,一直是传统媒体的王牌栏目,但近年来也暴露出后续乏力、发展受阻的问题,存在新闻栏目边缘化、报道形式套路化等缺陷。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对比分析法等,旨在讨论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想要更好地塑造电视民生新闻的吸引力、提高新闻产品的生产力,就必须厘清民生新闻自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民生新闻报道形式的变化、题材选择和落地等角度,论述民生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一是内容以人为本,营造情感共鸣;
二是形式不拘一格,探索新媒体方式;
三是创优提质,提升报道价值。同时作为地市级传媒集团的民生栏目,必须实现纵向和横向的拓展,借助媒体融合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制作更多优质节目。只有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才能让民生新闻变得更有“意思”和“意义”,才能继续做出受众欢迎的民生新闻,重塑自身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关键词:融媒时代;
民生新闻;
媒体转型;
地市级媒体;
栏目策划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7-0160-03

新媒体快速崛起,媒体融合深度推进,融媒体时代来临,“人人都是记者”,过去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口味发生了新变化,品位也有所提升,对于新闻的表达方式也有了更高要求,传统民生新闻曾经最受关注的元素正在失去光环。特别是近几年,明显可以感受到新闻热线、爆料热线正在逐步失去热度,人们的关注点、新闻的表达方式、报道的核心内容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如何转型发展,值得认真探索。

一、民生新闻生存和发展空间变化

作为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一员,2002年《南京零距离》开播,掀开民生新闻的历史大幕,到如今20多年过去,民生新闻占据了传统电视新闻市场的大半壁江山[1]。对于地方电视台而言,在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有的昙花一现,很快被人遗忘,有的则成为名牌节目,甚至是一个城市的时代记忆。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为例,目前依然开设有包括《全媒体时空》《直播绍兴》《师爷说新闻》等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并且绍兴台在2022年CCData网联数科发布的最有影响力城市台中位列全国前茅。

虽然数据不错,但经过媒体融合冲击,民生新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已经发生变化。如果固守之前的老花样,必将在融媒时代被慢慢淘汰[2]。综合分析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现有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一)新闻栏目边缘化

民生新闻往往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这也是之前获得受众认可的内容来源。民生新闻的核心在民生,即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最关键的优势就是与百姓生活相贴近,这要求栏目的选题、故事内容、表达方式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3]。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新闻的内容也出现了一些弊端。首先,新闻介入生活太深,反而造成了新闻的借位和越位;
其次,内容过于碎片化,甚至主要关注鸡毛蒜皮的小事,给人以一地鸡毛的错觉[4];
第三,民生新闻内容相对低端化,也让民生栏目被边缘化,不利于栏目本身和栏目记者的长期发展。

(二)报道形式套路化

对于新媒体短视频来说,有一句定理是“对受众的吸引力只有3秒,如果3秒吸引不了受众,那就将被划过”,而传统民生新闻甚至30秒都无法进入主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生新闻已有了一套报道体系。从类别来分,现在的民生栏目基本上分为三大类:社会新闻、生活资讯和投诉热线[5],而报道方式也有一套流程。比如热线新闻或者帮忙新闻,往往是为一部分社会群众解困,求助人提出问题,记者帮忙走访相关部门。但随着融媒时代的到来,观众的口味已经有了变化,品位也有所提升,这种老套的报道方式已经失去了对受众的吸引力。

二、民生新闻创新和创优的探索

梳理民生新闻的新定位,探寻民生新闻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都成为目前地方台亟须解决的问题[6]。在融媒时代有这么一句话值得深思,“新闻产品必须融通有意义和有意思,既要让有意义的内容有意思,凿穿‘隔离墙,又要让有意思的形式有意义,建立价值内核,做有筋骨的内容”。如何让内容和表达统一,获得更好的表现效果,可以從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营造情感共鸣

民生新闻,以人为本。这是一个恒久不变的核心,这也是强调媒体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句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民生新闻内容核心之一。为什么说现在的民生新闻中常常一地鸡毛,事实上是因为新闻缺少共情,很多富含人性的故事如果不充分挖掘,只是站在第三者立场“围观”,缺乏人情味儿,那么民生新闻就完全变了味道。所以,民生新闻要找到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营造情感共鸣。把故事讲好,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操作:一是挖掘生活和生命的内核,二是从共情出发。对于媒体报道新闻来说,常常强调人物细节化、细节故事化,这需要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将重点放在事件背后的“人”身上,这样才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容易激发情感[7]。

笔者所在的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时空》栏目,连续做了多个人物专题,如“陋室画家位光明”“上虞抗疫司机楼建勇”等,这些新闻报道更多关注到了“人”本身,展现他们平凡又积极的人生,作品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共鸣。

(二)“不拘一格”,探索报道方式

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需要探索新的报道方式,通过创新的形式、内容和手段来吸引受众。比起时政新闻,民生新闻自选动作的机会更多。在做新闻产品前,制作团队应该自问这个产品自己愿意转发吗?如果自己都不愿意转发,那就是一个失败的产品。同样的,做民生新闻前,记者也应自问,这个选题自己愿意看吗?年轻人也许不看电视,但他们并不是不看新闻[8]。例如,在电视报道中,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开始采用“微纪录片”的方式报道民生新闻,将时长压缩至3~5分钟,通过紧凑的节奏和生动的画面,快速传递信息,提高观看者的注意度和参与度,而这样的产品在新媒体上同样受到欢迎。这就说明媒体更需要创新报道方式,将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满足观众对新闻信息的多元化需求。

(三)“创优提质”,提高报道价值

民生新闻关注的是市民日常生活,但日常生活就只有鸡毛蒜皮的小事吗?显然不是,这就需要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把生活看得高一些,找到民生新闻中蕴含的民意和态度,具体可以分为两点。一是日常生活中的民生[9]。杭州曾发生过一个很火的新闻事件,西湖边的柳树被迁走,这看起来是一件民生小事,但相关话题连上热搜,引发网民围观,最终有关负责人出面道歉,补种柳树。这就是典型的生活中的民生监督问题,它不见得是大事,但确实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受关注的事。二是日常生活中的善治。民生新闻往往会关注一些困难群体,以前记者总是做一些帮助新闻,但现在应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到这些群体的生活样态,提升到生态伦理和生命伦理层面,使新闻拥有更大的报道价值。

同时,民生新闻还应该注重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做到立场正确、内容丰富、观点鲜明、信息真实、态度公正、语言简练,才能赢得受众的信任和支持[10]。

三、整合创新,探索民生新闻新发展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需要不断创新创优,才能满足受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增强传统媒体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科技手段、个性化定制和聚焦民生热点等方式,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当传统媒体拥有优质内容后,还要将其用最好的形态呈现给观众。民生新闻的整合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形式:一个是纵向的整合,利用目前传媒集团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
另一个是横向整合,是与不同形式媒介资源的整合。

纵向整合来看,首先是素材整合。从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电视的内容生产早就不再是简单的单链条模式,而是一个完整的伞状生产模式,也就是说,同一个内容,通过不同形式媒介进行分发。民生新闻的优质内容并没有变化,学会用好已有的新闻资源,并且添加不同的新闻元素,来拓展民生新闻的广度。作为地方台,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性,也就是说立足地方、做好服务。融媒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远远快于从前,同时受众接触的信息源也在不断拓展,观众不再着眼于眼前的信息,他们希望获得更完善、全面并且时效性强的新闻[11]。因此,需要整合现有的内容素材,做好新闻链接,为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

其次是平台整合。近年来,受众正在大规模地从传统视听媒体的“大屏”向互联网新媒体上的“小屏”迁徙。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在短视频用户方面,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同比增长8.3%,用户使用率高达94.8%[12]。手机已经成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第一终端。整合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各个平台的新闻资源加以梳理,其中包括网络、电视媒体和报纸媒体等;
二是对新闻发布平台的整合,包括网络和各个平台资源[13]。可以看到,现有的传统视听媒体不缺内容产品,而且其中不少都是响当当的优质精品。因此,组建传媒集团,整合传播平台是一大趋势。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为例,旗下整合了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越牛新闻APP、绍兴发布、越牛新闻抖音号等新媒体,实现了“内容的拥有”和“终端的拥有”。

从横向来看,主要是栏目形象的培养和塑造,即重视栏目的营销,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栏目形象化包装。栏目包装就好比外貌,直接影响观众的第一印象,无论是塑造时尚、传统、知性还是接地气的形象,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14]。二是培养有影响力的主持人。对于观众来说,主持人往往代表这个栏目的形象,有个性的主持人对于栏目来说是加分项。必须根据栏目定位适配节目主持人,对于民生新闻来说,主持人的亲民形象非常重要[15]。三是差异化竞争。栏目的表达方式要有个性,必须区别同类型的民生栏目,特别是一些已经拥有知名度的栏目,不然很容易被观众遗忘。四是提升新闻时效。新闻要有时效性,隨着新媒体的强势发展,传统媒体在时效性上往往落后,这也导致部分传统媒体认为,既然时效性比不过就不需要,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新闻时效是永远的竞争力,要抢抓重要事件的时效、受众的焦点目标。同时新闻热点不仅仅在于事件上,要与栏目共振,要让栏目随着新闻事件一起扩散。五是注重宣传,包括栏目的自我包装和他人推介。自我包装的方式包括拍摄具有个性的节目宣传片,组织有影响力又亲民的社会活动,同时要学会借力打力,可以在其他平台上做好自我推荐。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面对互动性更强的新媒体,传统电视媒体正面临观众流失、收视滑坡的窘境。“不是观众抛弃了电视,而是观众选择了更优质的平台”。因此,只有主动适应变革,才有出路。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必须改变自身传播模式,融入新媒体的同时改变新媒体业态。节目设定逐渐向小众化、分众化发展。民生新闻应该有更多的信息类、分析类、评论类、集成类的新闻,体裁和表现手法应该更加多样化。真正融通有意义和有意思的内容,是民生新闻迎接春天重要的法宝。

参考文献:

[1] 王晓冰.媒介融合视域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2(5):32-34.

[2] 李劲松,陈亮.如何提高民生新闻栏目质量[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10):21-22.

[3] 赵砚.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对策[J].新闻世界,2021(6):41-43.

[4] 边春阳.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与突破[J].记者摇篮,2021(5):117-118.

[5] 李晓芳.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困境与突围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7):57-59.

[6] 张永第,石京儒.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J].文化产业,2021(9):68-69.

[7] 武凌云.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J].采写编,2021(3):32-33.

[8] 高智强.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做好传统媒体民生新闻报道[J].出版广角,2021(16):54-55.

[9] 王芳.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11):61-63.

[10] 蓝桂强.融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采编技巧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5):173-175.

[11] 刘建彬.融媒时代传统媒体转型策略[J].中国地市报人,2022(10):97-98.

[12]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3-03-03.

[13] 林桐.做好新时代民生新闻的关键要素[J].山西青年,2018(11):223.

[14] 谈志胜.如何加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及其包装[J].新闻传播,2020(10):103-104.

[15] 胡世欣,樊亦涵.对新媒体语境下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的研究[J].记者摇篮,2022(7):156-158.

作者简介 何璇,助理记者,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新闻综合频道《全媒体时空》制片人,研究方向:传统广电媒体转型、网络与新媒体、媒体经营。

猜你喜欢民生传统媒体栏目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关于栏目的要求宁夏医学杂志(2020年3期)2020-02-27栏目主持人语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8年1期)2018-08-16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家庭影院技术(2017年11期)2017-12-20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传媒评论(2017年2期)2017-06-01“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0期)2017-05-17民生锐评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推荐访问:探究 民生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