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然巍 陈玺龙
摘 要:毛泽东早期艰苦奋斗思想的生成是主观和客观多方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农家出生到初遇马克思主义的前28年,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清末民初的社会巨变为其准备了历史条件,农村生活和求学经历积累了个人实践经验,经世文化以及初兴的无产阶级新人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探究毛泽东早期艰苦奋斗思想的生成逻辑,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发展艰苦奋斗精神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
艰苦奋斗思想;
青年培育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4.004
艰苦奋斗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开展革命事业的思想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在享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要牢记党和人民是“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的。青年是承担新时代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新时代青年必须继续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思想。因此,探究毛泽东早期艰苦奋斗思想的生成逻辑,对新时代青年树立艰苦奋斗思想富有重要价值。
1 大势所趋: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风云变幻的近代中国所发生的民族危机和社会思想文化变迁,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能够形成的历史原因。艰苦奋斗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支柱。这一支柱思想的产生与毛泽东所处的独特社会历史节点有关。毛泽东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期,当时清末的社会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晚清封建社会弊端已达到高峰,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文化停滞,社会阶级矛盾频频暴发。根据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律”,清朝覆灭已是必然,而旧国家的衰亡以及向新国家的过渡,必定是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苦不堪言的漫长过程。再加之外部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让这本就险厄的过程变得更加形势严峻。鸦片战争撕破古老封建王朝国泰民安的伪装,揭开了中国任人宰割的屈辱近代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直接导致整个中华民族民不聊生。一方面,中国世界地位骤降,主权与领土被蚕食,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剧变;
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文化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七零八落,旧文化体系开始崩塌,新文化体系建构畸形。中华民族面临着生理和精神上亡国灭种的双重危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使作为社会底层农民出身的毛泽东对社会现实悲惨状况有着最真实、最深刻的感触。农民生活让他学会底层人民的吃苦耐劳,东西文化的交锋让他领悟到科学的理论指导,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让他确立救国济民的奋斗目标。
毛泽东的前半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生活,内外交困,社会危机空前严重,底层人民生活越发艰难,雪藏已久的经世思想东山再起,西方文化肆意涌入,这都为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的生成创造了特有的历史条件。开放的历史环境,使毛泽东不像前人拘泥于传统经典著作理念的束缚,在中西文化的较量中,毅然突破封建牢笼,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吸纳了各种文化的精华,再将其在实践中一一检验和改造,最终铸造出中西合璧的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
2 切身体会:传统农家与另类求学
2.1 劳苦的童年生活夯实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
传统封建的农村家族式生活及教育,使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得以最初萌芽。人是社會的人,人的个性成长离不开周围人群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毛泽东童年时期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了他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等品质的形成。
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深受父亲毛贻昌的影响。毛贻昌经过自己的拼搏使家族摆脱贫困,并在家乡中小有名气,这使他坚信成功果实是由自己的性格和习惯成就的。中国封建社会能够维持两千年,与维系统治的宗法制密不可分,经过数千年的贯彻推行,家庭宗法制不仅在王公贵族中盛行,在普通百姓家族中也是通用的。因此,毛贻昌将自己的“成功模式”套用在儿子们身上,希望他们能够成才,以便继承并壮大家业。这种期盼对长子毛泽东更为强烈。在封闭传统村落里成长的毛贻昌,十分重视继承人长子毛泽东的教育,他按自身的“成功秘诀”和毛氏家规严格要求年幼的毛泽东,教育其从小帮忙做家务和农活,等稍大后又让他同长工一起劳动。毛泽东在克勤克俭、精明刚强的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度过了整个童年。父亲对毛泽东的严厉教导和毛氏家风家规的约束,让他养成了勤快朴实、坚忍不拔的品质。另外,父亲的高压专制“统治”,让毛泽东明白在压迫下,只有奋起反抗才能保护自己。毛贻昌的“爱子心切”,刺激毛泽东觉醒了最初的斗争心理,为后来开展革命事业埋下种子。
2.2 波折的求学过程丰富艰苦奋斗的实践经验
求知若渴、兴趣广泛和曲折的求学经历,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形成的重要铺垫。14年的求学历程让毛泽东养成了勤俭节约、奋发向上的品质。毛泽东的求学过程是坎坷的,6年私塾转学6次,后来新学兴起,出乡读书,在3年内又先后辗转东山小学堂、湘乡驻省中学、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在此期间还参军半年,自学半年,最后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完成了学生生涯。
近代中国的乡村私塾,教书先生大多都是八股取士的淘汰者,传授的主要内容也都是他们推崇了一辈子的四书五经。这种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僵化的传统儒学内容吸引不了毛泽东,也许是因为同被强权统治的共情,像《西游记》《水浒传》这种反抗统治者压迫的小说更让他着迷,但父亲和先生们不允许他读,这更激起了毛泽东的反抗欲。父亲不仅对毛泽东进行身体的掌控,还想控制他的思想,这直接影响到离开韶山的毛泽东更加追求清末民初复杂多样的思想文化。刚刚逃出父亲统治的毛泽东,痴恋购买和阅读未曾看过的书籍,咀嚼吸收新知识。思想的重获新生导致他原本就可怜的生活经费严重缩水,使得毛泽东不得不节衣缩食,省下经费以便继续深造。在求学期间,毛泽东还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战斗。为保护城市和学校,毛泽东率领100多名学生俘获了3000余名残军,初显毛泽东过人的勇气和领军才能。曲折坎坷的求学经历正面表现了毛泽东对读书的热爱,追寻热爱的过程,即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又让他变得更加笃实好学、不畏艰难。
3 思想转换:经世子弟与无产阶级新人
3.1 经世思潮奠定艰苦奋斗的思想基础
明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世思想的兴起,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生成的理论渊源。湖湘地区是经世文化的发源地,自出生以来25年都没有离开湖南的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尤其是经世文化的熏陶。毛泽东虽然对传统儒家经典兴趣不高,但也是经过6年系统的学习。而且,毛泽东童年时期厌烦四书五经,是因为教书先生过于死板,不懂变通,使年幼的毛泽东产生了厌烦。毛泽东讨厌的是思想僵化的老师,而不是儒家经典。这一点可以从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杨昌济时的忆叙得到认证。毛泽东十分尊重杨昌济,而杨昌济是当时经世思想大家,在儒家文化方面有着深知灼见,他对毛泽东的影响较为深长。在杨昌济的教导下,经世文化中“内圣外王”、经世致用、尚动求变等精华,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毛泽东,为毛泽东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向无产阶级新人的转变准备了思想条件。
首先,“内圣外王”思想使毛泽东生成自我革命和集体主义的雏形。经世思想中的“内圣”思想强化了毛泽东对自身修养的规格,形成严于律己、慎独自励的习惯;
“外王”思想壮大了毛泽东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救国济民、匡扶天下的使命。其次,经世致用思想扩展了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建立起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实践方法。最后,“尚动求变”激发了毛泽东反抗强权与压迫的革命思想,塑造出积极进取、勇于斗争的人生态度。毛泽东的艰苦奋斗思想中的奋斗方面包含着为自身奋斗和为国家奋斗两个方面,同时又将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将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放在了社会价值的实现上,将自身和国家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强不息、经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奋斗思想。
3.2 马克思主义提供艰苦奋斗的理论指引
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生成发展的理论指引。民国初年,东西文化交锋加剧,西方文化激进派与东方文化保守派之间相互批判。从湖南一师毕业的毛泽东来到北京后,受社会思潮洗礼的程度加深。一战的惨烈与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使西方文明的弊端暴露无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陷入迷茫,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带来了新的曙光——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感召下,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掀起了塑造“无产阶级新人”的浪潮,并提出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国民改造方案,其中的一些主张,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毛泽东的艰苦奋斗思想。
第一,个体与集体共生。早期拥护马克思主义的群体高呼无产阶级新人要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但同时又不忽视个性发展,要将个人利益的实现建立在集体利益的实现之中,要求无产阶级新人达到集体和个人的协调统一。第二,自我革命。无产阶级新人要具有极高的自觉性,不断自我改造、自我突破,培养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健全人格。第三,热衷革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期望无产阶级新人通过革命来获得自身自由和民主,以此推翻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压迫,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无产阶级新人必须具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和斗争情怀,要勇于运用暴力方式反抗压迫。
无产阶级新人的基本特征与毛泽东之前接受的经世文化有些许不谋而合。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不断自我革命、革命斗争观等先进思想弥补了毛泽东早期艰苦奋斗思想所欠缺的科学性。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李大钊的指引下,毛泽东开始从经世子弟向无产阶级新人的过渡,逐步将马克思主义改造和融合于自身的艰苦奋斗思想,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引。
4 以古鑒今:新时代青年培育启示
毛泽东早期艰苦奋斗思想的生成逻辑,为我们当今新时代培育中国青年艰苦奋斗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和指导意义。
4.1 坚守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
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始终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群众路线。尤其是要到农村中去考察、去体验,向农民学习知识和经验。毛泽东正是因为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才能打下吃苦耐劳的品质基础,也正是因为从事过农耕才知道农民的悲苦,才能组织指导以后的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等事业。在新时代,只有深入群众生活,了解民生疾苦,才能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
4.2 奉行知行合一,注重实事求是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既要好学,又要好行,坚持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统一。理念来自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勇于斗争才能维护自由,勤俭能干才能学有所成。毛泽东早期的诸多实践行动验证了自身艰苦奋斗思想的正确性。新时代青年在掌握前沿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尝试了解或从事多种行业,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注重积累实践经验。通过积极实践,发现社会实际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大胆行动、创新发展新理论。在新时代,只有将学习理论和切身实践结合起来,永葆奋斗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才能更好地将行动落到实处,达到学有所成。
4.3 传承优秀文化,汲取历史经验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须根据社会现实条件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把经久不衰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精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因为在早期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理论积累,在后来遇到马克思主义时才能实现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新时代,青年只有不断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本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参加河南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金句[J].发展,2019,(04).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奋斗,2022,(20).
[3]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许屹山.青年毛泽东人生观多维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9(05).
[5]袁洪亮.论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的马克思主义转向:无产阶级新人思想[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