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准确理解高等教育的“质”与“量”

时间:2023-07-04 15:45:05 来源:网友投稿

邬大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国家对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期待越来越高,高等教育承担的使命和责任越来越重大。在这个向现代化转型的时代,如何把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时代取得的成就延续,把存在的问题尽快解决,是我们面临的时代重任。因此,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起步阶段,需要重新审视我国走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总结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规避高等教育大众化走过的“弯路”,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可持续发展进行“预警”。

从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历史经验看,在不同时代,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解与追求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理解,从学术标准、技术标准到制度标准再到深层次的质量文化的追求,质量的概念包含了质量是目的、质量是追求卓越、质量是转换、质量是问责等多个视角,这说明了质量是一个历史和多维的概念。然而,无论怎么理解,满足社会需求(包括国家发展)和个体需求始终是质量永恒的追求。这种需求包含了“内涵式”需求,如物有所值、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有所得,也包含了“外延式”的数量发展需求,即市场供给平衡。从理想层面说,高等教育质量必须满足“内涵式”的物有所值,也包含了“外延式”的供给平衡。从这一意义上说,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预警意味着高等教育自身物有所值的预警以及高等教育供给失衡的预警。尤其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时,或者说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高等教育质量必然表现出一定的质量下滑或者质量危机的种种迹象。例如,规模扩张带来的办学条件滞后、教学投入不足,学生的辍学率上升、就业率和入学率的下降等。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高等教育质量危机”,说的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这些质量问题。就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而言,我国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迅速从精英教育迈进普及化教育,在高等教育规模和数量上实现了后发的“弯道超车”。但也应看到,这种超常规的发展速度是以高速的经济发展需求为前提的,或者说经济发展速度形成的人才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质量问题。然而,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阶段,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型迭代升级对高等教育供给需求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不仅要解决过去遗留的教学经费投入、办学条件不足等历史问题,还面临着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动力不足、服務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以及服务学生个体发展能力不足等时代问题。就当前而言,高等教育质量的危机不仅表现为当前国家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也表现为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以及与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脱节。

(作者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原文刊载于2023年第4期《中国高教研究》,本文为节选,有删改)

猜你喜欢普及化办学条件内涵式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4期)2022-08-08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1年4期)2021-09-03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4期)2019-06-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历程知识文库(2018年18期)2018-07-09推动家庭影院4K普及化,4K HDR摄影机全面涌现家庭影院技术(2018年5期)2018-06-29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证研究师道·教研(2017年11期)2017-12-10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云南教育·视界(2016年1期)2016-04-20在标准化学校建设中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的举措人间(2015年9期)2016-01-09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大庆社会科学(2015年1期)2015-11-282015年预测:逐步普及化的私有云中国教育网络(2015年1期)2015-09-10

推荐访问:高等教育 准确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