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ān cè,动词,释义为监视、检测。监,监视监听监督的意思。测,测试测量测验的意思,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insar监测 中标1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insar监测 中标1篇
insar监测 中标篇1
基于InSAR技术的大同市地面沉降研究
作者:山锋 刘杰 张亚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22期
摘 要:21世纪地质灾害频出,地震,滑坡已经严重威胁着人民的人身安全,制约经济的发展。同时,地面沉降也是严重的地质灾害,并且具有缓慢性、长期性、不易发现、难以治理。一旦地面沉降量值过大,会严重影响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上海市、西安市等是地面沉降严重的受灾地区。对于该灾害,越早发现,越好治理,因此,及时发现地面沉降是治理的先决条件。大同市地面沉降严重,地表、地下各类建筑物已经因为地面沉降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地面沉降的持续发展还加剧了地裂缝的活动。本文利用多景大同市SAR影像数据,利用小基线集技术进行处理,提取大同市地面沉降量值信息。
关键词:地面沉降;合成孔径雷达;大同
1 大同市地质概况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位于大同断陷盆地西北隅,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倾斜平原,城区内共发育有18条断层,其中7条全新世活动断裂,均受口泉断裂控制,走向北东30°-北东58°,长3.5km-8km。区内全新世活动断裂均发育有地裂缝,在深2m~3m部位与断层直接相接,断层的地裂缝效应明显。地裂缝在1983年至1999年发展迅速,总长度已达34km,为快速的扩展期[1]。2000年以来大同地裂缝发育趋缓,现今已基本进入平静期。但是地面沉降又成为大同市最为严重的地址灾害。地面沉降用传统测量方法难以提取,只能通过水准测量获取特征点的沉降值,不能获取面状信息,不能反映整个城市的沉降现状和沉降规律。InSAR技术可以提取面状信息,在地面沉降的监测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3]。
2 InSAR技术基本原理
InSAR是利用两幅合成孔径雷达影像中的回波信号相位信息来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表三围信息和形变信息的技术,该技术使得人们从空间对全球地表进行长时间序列的监测成为可能。其中,获取地表形变的InSAR技术被称为差分InSAR(D-InSAR),根据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时所用的影像数目不同,又可将D-InSAR分为两轨法、三轨法和四轨法。其中二轨法要求至少有2景数据,并且要有当地的DEM数据;三轨法要求至少有3景数据,不需要当地DEM数据;四轨法要求至少有4景数据,不需要当地DEM数据[4]。在InSAR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影像数据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提取的地面沉降信息的精度和可靠性。因此在使用影像数据时,必须对影像数据做检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