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西 肖宇博
摘要: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测度中国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其对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结合空间效应分析可以看出,绿色金融对本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有利于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绿色金融能够从技术创新水平、产业协调程度、资源消耗程度及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应采用增强绿色金融实力、加大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绿色金融创新等对策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绿色金融;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技术创新;
产业协调;
资源消耗;
社会保障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482023(03)0101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提出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需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科学认识绿色金融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已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分析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其作用机制。
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选择某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衡量。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应直接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1],或以技术进步率的经济贡献值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2],或在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基础上增加生态环境要素,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3]。这些方式虽然数据获取简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但也会损失部分信息,致使刻画误差较大。二是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衡量。分别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欧进锋等[4]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根据不同的数据信息,测度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关于绿色金融,国内外学界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微观维度,是指依据生态环境等指标,编制绿色产业相关标准,据此确定相关金融活动中金融资产的绿色比例。TaghizardehHesary等[5]认为绿色金融可以提高绿色能源项目的回报率,以此成为沟通金融业与绿色生态产业的纽带,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绿色生态产业。研究对象主要针对金融活动或金融工具,侧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侧重技术、行业和问题。二是宏观维度,主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测度金融系统整体效用的方法,研究对象主要针对金融系统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侧重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性,侧重经济转型、可持续增长。比如,Labatt等[6]认为绿色金融的核心是金融服务于绿色经济发展,通过一系列创新的金融工具来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相对来说,发达国家在定义绿色金融方面更加关注气候,而发展中国家则侧重通过节能减排防治污染。具体来说,中国学者主要根据绿色金融是金融业通过自身創新走向高级化和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两个同步角度来进行定义分析[7]。
现有文献关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研究不多见,主要是从理论上分析梳理绿色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并给出对策建议[8];
还有部分文献通过计量分析实证绿色金融可以通过环境改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9]。与本文研究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绿色金融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绿色金融可以扩充经济增长点,加速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10];
二是绿色金融可以扶持和促进经济增长,诱导经济结构发生变化[11];
三是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抑制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产生新动能促进经济增长[12]。
本文的边际贡献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视为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方向,依次选择五个作用方向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产业协调、资源消耗、外商投资及社会保障代理变量,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系统分析绿色金融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是将空间因素纳入实证计量,全面分析绿色金融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
一、理论机制分析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即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作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从这五个方向全面展开。因此,本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此探讨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一)绿色金融通过技术创新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出发,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在“双循环”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同信等[13]认为,以绿色产业为核心的绿色经济,需要绿色金融的引领,绿色金融促进中国绿色制造发展,进而促进更多绿色产业相关技术创新的诞生。由于市场竞争可以带来产业技术创新的集聚效应,绿色产业相关技术创新发展会激发其他产业及全社会的技术进步,从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
(二)绿色金融通过产业协调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要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以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融合发展,绿色金融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协调程度[12]。绿色金融通过重构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及绿色消费产业体系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4],主要有三种作用方式。一是政策引导。通过扶植政策鼓励绿色信贷,激励节能减排绿色行业的发展,以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发展。二是资金流向引导。一般是通过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是产业整合。通过依靠现代金融市场的聚集优势,满足绿色企业群产业化的资金要求,从而产生相关绿色产业规模效应,并逐渐打造无形资产如品牌、技术专利等绿色产业的长久竞争力。因此,绿色金融会通过提升产业协调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
(三)绿色金融通过“双控”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金融通过控制资源消耗促进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15]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直接作用。绿色金融可以直接削弱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对环境治理企业及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起到控制环境污染程度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二是间接作用。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以转变金融机构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通过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间接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快企业绿色文化建设,提升全民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认同,从而利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基于以上分析,绿色金融通过控制资源消耗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
(四)绿色金融通过引进外资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开放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必然趋势。绿色金融所引领的绿色经济,促进绿色产品及服务的国际化交流,促进绿色资本在国际市场的流动,促进国内绿色产业向国际市场的扩张,促使绿色经济市场体系更加完善[16],通过在国际市场的资源配置来提高绿色经济市场的运行效率。外商投资是国际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中国绿色经济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也会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绿色金融通过扩大外商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
(五)绿色金融通过社会保障机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绿色金融可以促进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17]。共享发展理念主要是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更加高效、公平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来实现的,这就要考虑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劳动成果的分配问题。共享发展离不开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特别是提供配套的基础保障制度及相应的公共品支持,如对绿色金融业务实施适当的财税激励政策,建设国家级绿色金融专项基金,针对绿色投资项目提供贴息政策,放宽绿色债券税收门槛,提供培养或引进国内外绿色金融人才补贴及通过政府采购为绿色产业提供直接扶持等[18],从而对社会保障水平产生影响,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模型、变量和数据
(一)构建计量模型
本文通过构建基准计量回归模型考察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模型设计如下:
eqdit=α0+α1gfiit+∑γjX+μi+λi+εit(1)
其中,被解释变量eqdit代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解释变量gfiit代表绿色金融发展水平,X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εit为误差扰动项,μi为个体固定效应,λi为时间固定效应,下标i和t分别代表地区和时间。
鉴于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发展特征,在考察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时还应考虑空间因素。因此,在式(1)基准回归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绿色金融在空间效应影响下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为避免空间自回归(SAR)与空间误差模型(SEM)可能导致的结果偏误,本文選择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实证研究,空间计量模型设计如下:
eqdit=β0+β1gfiit+∑δjX+θ1∑ni=1Witeqdit+θ2∑ni=1Witgfiit+∑ni=1σjWitX+μi+λi+εit (2)
其中,矩阵元素Wit代表不同时期的空间权重,W1代表邻接距离权重,W2代表地理距离权重,W3代表经济距离权重,以充分考察绿色金融在不同空间权重条件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邻接距离权重度量为地区间相邻赋值1,否则赋值0;
地理距离权重根据地区间相差经纬度数据计算出空间距离平方的倒数赋值;
经济距离权重根据两地之间人均实际GDP的绝对差的倒数赋值。
(二)变量说明
1.核心解释变量: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数测度
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绿色金融进行界定:微观方面主要围绕金融资产的绿色比例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宏观方面主要从创新的金融工具选择角度进行分析。因此,构建相关指标体系的思路是选择并计算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创新绿色金融工具所占相关整体经济数据的比值。将熵值法作为指标赋权方法,构建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2.被解释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数测度
高质量发展水平可以通过测量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进行衡量。进一步地,借鉴师博等[19]的做法,通过经济基本面、社会进步成果和生态进步成果三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其中,经济增长协调度借鉴干春晖等[20]的计算方法,用1与泰尔指数tl的差值来衡量:
1-tl=1-∑ni=1yi/yln(yi/li)/(y/l) (3)
其中,y为总产出,l为就业人数,yi和li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i=1、2、3。
负向指标正向化处理借鉴叶宗裕[21]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yij=max1≤i≤nxij-xij (4)
其中,xij表示第i个省份的第j个原始指标值,yij是正向化后第i个省份的第j个指标值,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降维表征指标,生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
3.控制变量
借鉴以往研究成果[22]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主要选择以下控制变量:(1)物质资本投资(inv):以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衡量;
(2)金融发展水平(fin):以各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比值的对数值衡量;
(3)劳动力投入(la):以各地区就业人数对数值来衡量;
(4)政府干预(gov):以各省级财政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衡量;
(5)基础设施水平(inf):以各地区公路里程与年末人口数的比值衡量。
三、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
本文选用面板数据,通过Hausman检验基准回归模型式(1)表明,应拒绝选用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更为准确。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程度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结果表明,对比个体固定效应与个体时间双向固定效应的回归系数,核心解释变量系数均显著
为正,说明绿色金融水平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支持了绿色金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再通过时间联合显著性检验拒绝了不含时间效应的原假设,核心解释变量的个体固定效应回归系数均大于双向固定效应,说明高质量发展受到了时间趋势的一定影响。因此,基准回归采用双向固定效应的回归
结果解释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更为准确。进一步地,考虑到绿色金融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的时滞性,将滞后一期的核心解释变量带入基准模型进行回归,结果见第(3)(4)列:核心解释变量绿色金融水平的滞后一期,其估计系数仍显著为正,說明绿色金融发展对高质量发展影响存在一定时滞,也就是地区本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也会受到地区上期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绿色金融政策的贯彻需要一定的时间。个体双向固定条件下,继续对比第(2)(4)列,第(2)列当期影响的系数较大,说明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是来自当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其原因在于绿色信贷、绿色
债券等占比较高的绿色金融工具主要用于引导本地当期的经济活动。因此,下文采用当期变量回归进行分析,进一步考虑对时间效应的缓解。本文选择第(2)列双向固定效应的当期基准回归结果进行分析最为准确。
控制变量方面,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说明物质资本投资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金融发展水平同样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金融业发展对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劳动力投入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高质量发展与劳动力投入在“量”上不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更多依靠劳动力“质”的提高。政府干预对高质量发展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政策因素、营商环境和“放管服”改革等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和深化,同时还应考虑公共投资从长期来看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基础设施水平的发展对高质量发展影响不显著,说明在本文的研究时期内,基础设施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
鉴于全国各地区环境资源优势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经济带划分,将样本数据分为东、中、西部地区三大区域。根据分样本回归法,分区域进行样本回归以检验上文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囿于通过整体样本回归估计不能识别各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对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故通过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样本回归做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考察不同地区条件下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差异,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三大区域的回归结果均验证了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对各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和表4中全国样本条件下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方向一致,验证了上文结论的稳健性。
异质性方面,通过三大区域样本回归结果对比全国来看,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系数小于全国水平,中西部地区大于全国水平,说明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究其原因,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初期主要以工业、服务业为主,目前产业结构已较为成熟,且多为传统行业,长期存在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现象,而目前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主要以研发新能源、节能减排等相关技术产品的产业为主要扶持对象,涉及的产业多为低碳甚至零碳产业,这样东部地区以往的过度投资导致了产业转型困难,因而阻碍了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中西部地区经济以农牧矿产业为主,工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客观上有利于绿色金融引导低碳、零碳产业的发展,因此目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七省十地参见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www.pbc.gov.cn)。自2017年起,国务院已批准设立七省十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第一批试验区于2017年6月23日启动,包括五省八地,即浙江省的湖州市和衢州市,**维吾尔自治区的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克拉玛依市,贵州省的贵安新区,广东省的广州市以及江西省的赣江新区;
第二批试验区为甘肃省的兰州新区一地,于2019年11月28日启动;
第三批试验区为重庆市一地,于2022年8月19日启动。中有多座城市处于中西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工业产业有一定基础,但产业结构成熟度不高,过度投资现象较少,因此相较于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引领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国家为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国土规划多采取开发保护政策,逐步加大对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建设力度,采取了生态移民、财政转移支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且已产生明显效果,与东部地区相比,进一步在中西部地区为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培育了更为肥沃的土壤[16]。
(三)空间计量检验
1.莫兰指数与模型选择
如表6所示,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下测度的高质量发展莫兰指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状况相似的地区空间上趋于集聚,并非完全随机,其中邻接距离权重下的值最高。总体趋势上,三种权重矩阵下莫兰指数波动均较为平稳,但邻接距离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经济距离矩阵呈现上升趋势,表明绿色金融和高质量发展在地理及经济上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绿色金融在一个地区的发展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正向影响,其地理区位优势随时间影响下降,经济水平优势随时间影响逐渐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在绿色金融发展的初期,相关政策的贯彻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色金融工具更多的是根据地区经济水平的不同而进行差异化使用。此外,在模型选择方面,根据三种权重矩阵条件下LM(Robust)空间误差和空间滞后假设检验结果及LR检验结果,空间自回归与空间误差模型可能会导致结果偏误,为此,在三种权重矩阵条件下选择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再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及比较logL值等关键系数情况,邻接距离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条件下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回归,经济距离矩阵条件下采用随机效应回归,具体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2.不同空间权重下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表7空间效应SDM模型回归结果,邻接距离权重矩阵和地理距离权重矩阵条件下的空间自回归系数ρ显著为正,表明绿色金融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使各地区高质量发展呈现正向空间聚集,说明某地区绿色金融平台及政策的完善不仅有利于本地区高质量发展,而且将带动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种权重矩阵条件下,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系数均显著为正,再次验证了绿色金融发展会促进高质量发展并产生空间溢出效应。邻接距离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溢出效应系数最大,说明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在邻接空间关联下更强,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将会对邻近地区产生“示范效应”。邻近地区之间通过技术、资金及人才的交流,相互借鉴政策,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等,补齐自身高质量发展短板,缩小发展差距。例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处于长三角地区的湖州和衢州,其相关绿色金融政策制定翔实,周边城市的市场活力及城市竞争力指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可见绿色金融的发展已经成为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23]。
控制变量方面,三种权重矩阵条件下,物质资本投资系数、金融发展水平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邻接距离权重矩阵和地理距离权重矩阵条件下,劳动力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负,在经济距离权重矩阵条件下,劳动力投入影响不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高质量发展与劳动力投入重“质”而不重“量”。三种权重矩阵条件下,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不显著,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政府改革、职能转变和营商环境改善等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基础设施水平的发展对高质量发展影响在地理距离权重距离下不显著,在邻接距离权重矩阵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条件下影响系数较小,说明需要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3.空间溢出效应的分解
空间计量模型中存在的空间交互项将影响回归系数分析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作用程度的准确性,对此可借鉴LeSage等[24]的做法,通过对变量求偏微分处理,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总效应,并计算反馈效应,即一地区对周边的溢出效应会反向溢出作用于原地区,这种反向溢出效用亦即反馈效应,可利用直接效应与回归系数的差值来衡量。
根据上文空间效应回归结果,在邻接距离权重矩阵和地理距离权重矩阵条件下,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溢出系数及空间自回归系数ρ均为显著,因此本文汇报这两种权重矩阵下各变量空间效应的分解效应,结果如表8所示。直接效应表示绿色金融对本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间接效应表示绿色金融对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总效用为二者之和,反馈效应为直接效应与表7中回归系数的差值。在两种空间权重矩阵条件下,绿色金融对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总效应均显著为正,说明绿色金融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均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原因在于绿色金融引领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具有示范性和正的外部性,不仅对本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还对周边地区具有示范性,间接引导周边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同时周边地区绿色转型的成功还会通过人才技术等交流途径进一步反哺本地的高质量发展。
控制变量方面,物质资本投资、金融发展、基础设施水平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显著为正,说明对本地区进行投资、畅通金融及加强基础设施水平,均可对本地区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物质资本投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物质资本投资对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明显效果。金融发展水平系数在两种权重矩阵条件下也均显著为正,说明金融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进一步显现。劳动力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不仅应增加劳动力的数量,更应提升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从劳动力的“质”上促进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间接效应方面,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条件下,物质资本投资和金融发展水平显著为正,说明本地区物质资本投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将有利于提高周边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在两种权重矩阵条件下,劳动力投入和政府干预显著为负,可能的原因是本地区劳动力的增加部分来源于周边地区,其政府干预有可能造成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生,阻碍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水平的发展对高质量发展影响在地理距离权重距离下不显著,在邻接距离权重矩阵条件下影响系数较小,说明在本文的研究时期内,基础设施对于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四、作用机制检验
(一)中介效应模型
进一步分析绿色金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作用机制。采用Hayes[25]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依次选取技术创新水平(inn)、产业协调程度(str)、资源消耗程度(res)、外商投资水平(fdi)及社会保障水平(soc)5个具有代表性的中介變量作为检验的具体作用路径,构建中介检验模型如下:
eqdit=α0+α1gfiit+∑γjX+μ1i+λ1i+ε1it(5)
Mit=β0+β1gfiit+∑γjX+μ2i+λ2i+ε2it(6)
eqdit=δ0+δ1gfiit+δ2Mit+∑γjX+μ3i+λ3i+ε3it(7)
其中,Mit代表中介变量,各回归方程的估计效应模型与基准回归一致,采用双向固定效应进行回归估计。α1、δ1和β1δ2分别代表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二)中介变量的选取
(1)技术创新水平(inn):借鉴以往经验[26],以每万名研发人员专利授权数的对数值衡量;
(2)产业协调程度(str):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27],选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衡量;
(3)资源消耗
程度(res):以耗电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正向化后除
以100所得数值衡量;
(4)外商投资水平(fdi):以
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与当年平均汇率乘积占地区生产总值比值来衡量;
(5)社会保障水平(soc):共享发展离不开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以地方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的对数值衡量。5个中介变量的相关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省份统计年鉴及Wind数据库,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9。
(三)估计结果分析
中介效应检验回归结果如表10所示。除外商投资的代理变量外,其余技术创新水平、产业协调程度、
资源消耗程度及社会保障水平4个代理变量的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从而验证了四个作用机制的存在。绿色金融促进绿色制造发展,促进绿色产业相关技术创新的诞生,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协调程度,打造无形资产如品牌、技术专利等绿色产业的长久竞争力,引领本地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通过引领“两高”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控制资源消耗程度,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通过对社会保障水平产生影响,促进高质量发展。对外商投资间接效应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国际贸易中单边保护主义的存在,以及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等的影响,造成了外商投资及贸易发展的各种不确定性的存在,这也符合目前中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预期。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视角,构建了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借助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中国各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利用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得到结论如下:(1)无论是全国还是分中东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相应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绿色金融对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2)结合空间效应分析可以看出,绿色金融不仅对本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绿色金融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也有利于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3)作用机制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水平、产业协调程度、降低资源消耗程度及社会保障水平四个具体作用机制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增强绿色金融实力,发挥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是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绿色金融机制。立足“双碳”目标,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路线规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政策、市场、生态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快绿色金融市场机制建设[28]。二是强化对绿色金融市场的监管及引领,保障其健康发展。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中增设绿色金融市场的监管职能,并加强政策性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政府资金划拨、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建立专项绿色金融基金增强其资金实力。三是培育中介体系,加快信息平台发展。针对绿色金融项目专业性较强的特点,积极培育市场亟需的第三方评价、监督及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務机构,同时推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公共环境成本信息平台等建设,为中介体系提供必要的配套公共品支持。四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打造专业人才队伍。转变传统的发展和消费观念,树立企业的绿色发展观、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各金融机构应引育结合打造绿色金融发展的专业团队,高校等相关部门探索绿色金融知识培养方式,为金融机构等相关行业输送合格人才。
第二,加大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是因地制宜强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在统一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异质性,明确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经济发展质量存在的差异,建立多层次的绿色金融政策及服务平台,促进各地区之间绿色金融协调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必须率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方面需要加强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鼓励传统“两高”产业采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能耗及废物的排放总量;
根据地区产业要素禀赋的特点,积极探索潜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尽快将资源环境节约型的高新技术潜导产业顺利培育成为主导产业;
针对东部地区产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服务政策,发挥杠杆效应,为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三是持续发挥绿色金融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中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的落实和深化,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及中部崛起建立长期稳定的绿色资金渠道,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全面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三,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鼓励绿色金融创新。一是坚持交流互鉴,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推动科技创新、突破产业瓶颈的作用,在稳固国内经济基本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二是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发展项目,汲取国际降低资源消耗、社会保障等绿色项目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利用绿色金融资金吸收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同时,坚持金融项目赤道原则的标准及理念,关注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借鉴发达国家绿色金融监督及保障制度的一些做法,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政府财政部门等的绿色投融资管理,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三是积极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及业务模式的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在“双碳”背景下,绿色投融资市场对绿色产业主体种类及数量的需求将持续提升,进而需要多元和个性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28]。在绿色信贷创新方面,通过将绿色环保理念植入金融信贷产品中,开拓绿色信贷种类和范围;
在绿色项目创新方面,将专业性较强的绿色发展项目市场化,促进绿色证券、绿色基金及绿色保险等金融业务的开展;
在绿色金融衍生品创新方面,逐步建立并完善绿色金融衍生品市场及相关配套中介服务体系,如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创新碳金融交易产品,带动中国碳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现祥,李书娟,王贤彬,等.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选择:以高质量发展终结“崩溃论”[J].世界经济,2018(10):325.
[2]刘彤彤,汪丽娟,吴福象.技术周期内的设备投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商业研究,2020(6):8595.
[3]余奕杉,高兴民,卫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为例[J].城市问题,2020(7):5665.
[4]欧进锋,许抄军,刘雨骐.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20(6):7786.
[5]TAGHIZADEHHESARY F, YOSHINO N. The way to induce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green finance and investment[J].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2019,31:98103.
[6]LABATT S,WHITE R R. Environmental finance: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financial products[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2002:2.
[7]杜莉,郑立纯.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效应评价:基于试点运行数据的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73182.
[8]王志强,王一凡.绿色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路径与对策建议[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0(3):389396.
[9]雷汉云,王旭霞.环境污染、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0(4):1822.
[10]褚敏,踪家峰.政府干预金融深化与经济结构转型:基于新东北现象的考察[J].中国软科学,2018(1):6376.
[11]陈经伟,姜能鹏,李欣.绿色金融的基本逻辑最优边界与取向选择[J].改革,2019(7):119131.
[12]方建国,林凡力.绿色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420.
[13]安同信,侯效敏,杨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J].东岳论丛,2017(6):92100.
[14]钱水土,王文中,方海光.绿色信贷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1):714.
[15]黄建欢,吕海龙,王良健.金融发展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机理:基于生态效率和空间计量的研究[J].地理研究,2014(3):532545.
[16]安国俊,訾文硕.绿色金融推动自贸区可持续发展探讨[J].财政研究,2020(5):117129.
[17]尚希文.乡村振兴视阈下绿色共享金融法律制度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21(2):3744.
[18]国务院发展中心“绿化中国金融体系”课题组,张承惠,谢孟哲,等.发展中国绿色金融的逻辑与框架[J].金融论坛,2016(2):1728.
[19]師博,张冰瑶.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9(3):1927.
[20]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
[21]叶宗裕.关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指标正向化和无纲量化方法的选择[J].浙江统计,2003(4):2526.
[22]聂秀华,江萍.数字金融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研究[J].金融研究,2021(3):132150.
[23]陈诗一.绿色金融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J].环境经济研究,2019(1):17.
[24]LESAGE J P, THOMASAGNAN C. Interpreting spatial econometric origindestination flow models[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15,55(2):188208.
[25]HAYES A F. Beyond Baron and Kenny:statistical mediation analysis in the new millennium[J].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2009,76(4):408420.
[26]林木西,肖宇博.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759.
[27]克拉克.经济进步的条件[M].张旭民,夏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244
[28]王遥,任玉洁.“双碳”目标下的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J].当代经济科学,2022(5):113.
[本刊相关文献链接]
[1]晏国菀,夏雪.减税降费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全要素生产率的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23(2):119130.
[2]余进韬,张蕊,龚星宇.数字金融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动态特征、机制识别与空间效应[J].当代经济科学,2022(6):4256.
[3]张雪莹,吴多文,王缘.绿色债券对公司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22(5):2838.
[4]王遥,任玉洁.“双碳”目标下的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J].當代经济科学,2022(5):113.
[5]陈喆,郑江淮.绿色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兼论环境政策的选择效应[J].当代经济科学,2022(4):4358.
[6]赵宸宇.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22(2):109116.
[7]李翠妮,葛晶,赵沙俊一.人工智能、老龄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当代经济科学,2022(1):7791.
[8]张国胜,杜鹏飞,陈明明.数字赋能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21(6):6576.
[9]谢申祥,范鹏飞,王晖.服务业“营改增”与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J].当代经济科学,2022(2):115.
[10]郑万腾,赵红岩.数字金融发展能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收敛吗:来自中国284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21(6):99111.
[11]韦东明,顾乃华.城市低碳治理与绿色经济增长: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当代经济科学,2021(4):90103.
[12]邸勍,袁晓玲,王书蓓.城镇化影响环境质量的典型机制与差异化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21(3):94106.
[13]李恺,上官绪明.税收竞争、环境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空间Durbin模型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21(3):118128.
[14]贾康,刘薇,张晶晶.创新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原理、思路与要领的探讨[J].当代经济科学,2021(3):8393.
[15]刘莎,刘明.绿色金融、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西北地区环境指数实现“巴黎承诺”有无可能?[J].当代经济科学,2020(1):7184.
编辑:郑雅妮,高原
猜你喜欢新发展理念绿色金融技术创新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求知导刊(2016年33期)2017-01-20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12期)2016-12-22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7期)2016-12-16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现代营销·学苑版(2016年10期)2016-12-12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11期)2016-12-12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8期)2016-11-10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论坛(2016年11期)20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