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方
“咳哟!划哟,划哟,划哟,划哟,冲上前!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
咳哟!乌云哪,遮满天!波涛哪,高如山!
冷风哪,扑上脸!浪花哪,打进船!
咳哟!伙伴哪,睁开眼!舵手哪,把住腕!
当心哪,别偷懒!拼命哪,莫胆寒!……”
这是冼星海笔下的《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船夫曲》是有名的黄河号子, 它是以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为背景, 与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相结合的歌曲。歌曲慷慨激昂, 令人振奋。声声号子, 唱出了中国黄河之魂。
很久以来,黄河两岸,浊浪上空,黄河号子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传遍四方,成为黄河上一道绚烂的文化风景线,成为劳动人民为数不多却可尽情享用的文化大餐,也成为他们与自然、与人生顽强抗争的一个精神武器。
“我的太爷爷是清朝时候的河工,我们家四代都是黄河河工,我是从小听着黄河故事和黄河号子长大的。”河工世家出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号子的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李富中说道。
李富中的爷爷李建荣是著名的黄河河工,是黄河抢险号子的第二代传承人。李建荣一生转战大河上下,参加、指挥过黄河保合寨抢险、花园口抢险、大张庄抢险和沁河花坡堤抢险等许多重大的抢险,还发明了“柳石混合滚厢”“柳石混砸”“桥下顺溜抛笼”等著名的抢险方法,有着“风搅雪”美名的“柳石混合浮厢”技术,在多次抢险中发挥重大作用。
1981年,李富中到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参加治黄工作之后,他的爷爷不仅传授给了他黄河抢险的技术,还传给了他宝贵的精神财富——黄河号子。
喊唱出来的精气神
关于黄河号子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宋朝,《宋史·河渠志》中记载:“凡用丁夫数百或千人,杂唱齐挽,积置于卑薄之处,谓之埽岸。”这里的“杂唱”指的就是黄河号子。
传唱千年的黄河号子,唱响的是百折不挠的黄河精神。
黄河自古多洪泛,裹泥带沙,缔造了广阔而肥沃的冲积平原。先民在与洪水的抗争中,一起劳动、互相协作,渐渐形成有一定节奏、一定规律、一定起伏的声音——号子。黄河号子,就在祖先的“嗨呦嗨呦”声中逐渐形成。
黄河号子,其实就是人们在黄河上从事集体劳动时发出的似喊似唱的声调的总称。黄河号子包括抢险号子、土硪号子、船工号子、运土号子、捆枕和推枕号子等,而最常用、最有特色的是抢险号子、土硪号子、船工号子这三种。抢险号子,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黄河堤坝上进行抢险时喊唱的号子。土硪号子是黄河职工及沿河群众在修堤筑坝用硪夯实新土时喊唱的号子。船工号子是黄河船工们在操作船只与风浪搏斗时喊唱的号子。在黄河号子声中,有一种披坚执锐、无往不胜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团结协作。
黄河号子是一种有很大即兴发挥成分的民间艺术,新的号子、新的号词随时随地都会产生。正是即兴编唱和富于变化,为黄河号子注入一种令人震撼的艺术力量,使喊唱者欲罢不能,使听赏者如痴如醉,这也是其独特而巨大的魅力。
非遗传承在行动
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紧张、繁忙的黄河抢险一线,在河道、堤防水利设施修建工地,常常响起高亢、激昂的抢险号子、土硪号子。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黄河治理开发事业的迅速发展,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的技术手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抢险场面和修堤筑坝方法已逐渐淡出黄河历史舞台,会喊唱黄河号子的老一代河工相继退役,且多回到偏僻的农村老家安度晚年。目前这批人都已是耄耋之年,年迈体衰,对黄河号子的内容与喊唱方法能完整准确的记述的已寥寥无几。而新一代治黄工作者中听过黄河号子的不多,会唱的更是凤毛麟角。曾经千百年来响彻黄河两岸的黄河号子,面临着青黄不接、传继无人的尴尬境地。除了极个别的号种尚有存在,大多数号种濒临绝迹。
这种景况,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引起了李建荣的注意,他从那时起就开始了黄河号子的传唱、整理和挖掘工作。后来,这项神圣的使命又传到了他的孙子李富中手里。
“我已经80多岁了,你要不学,有的号子就要失传啦。”祖父的嘱托一直牢记在李富中心里。从此,家门口的空地、单位的球场、工程队的院中,还有长长的坝顶、宽宽的河滩,都成了祖孙教学的场地。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李富中每天上下班几千米远的路上,他用心记词儿,揣摩韵味儿。直到1993年的一天,在听了李富中的喊号后,李建荣老人点点头:“有味道了。”此后,为让更多的黄河职工、沿黄群众学会黄河号子,李富中带领有关人员行程5000多千米,走访80岁以上老人近百名,挖掘、分析、整理歷史资料30多册,撰写脚本,录制场景。
在河南黄河河务局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李富中组织对“黄河号子”的申遗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修订、完善,最后正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2008年6月7日,黄河号子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此为标志,黄河号子这一诞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的民间艺术,历经千年沧桑,嬗变成了丰富灿烂黄河文化的国家级文化瑰宝。
对于李富中来说,这只是保护、传承黄河号子的第一步。他通过不断挖掘、整理传统黄河号子的声调和唱词,掌握黄河号子早中晚不同时段的演唱和呼喊方式, 潜心整理出《黄河号子》一书, 并把此书用于教学传播。他将黄河号子进行立体化“表演”, 开设专题讲座培训, 配合媒体传唱黄河号子, 致力于黄河号子文化的传承。在新一代传承人的努力下, 黄河号子如同一朵鲜艳的花,正在这片富饶的土壤中绽放异彩。
晨光熹微,春风骀荡。如今,漫步在焦作武陟的黄河岸边,依稀仍能听见那高亢嘹亮、雄浑有力的黄河号子。
铿锵豪迈的黄河号子见证了黄河防洪抢险激情燃烧的岁月,是黄河的魂魄,是文化的精灵。它用原生态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团结奋斗、创新进取、坚韧不拔等民族精神。它以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多姿多彩的曲调,即兴而富于变化的创作表演手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猜你喜欢河工船工号子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赞船工青年文学家(2021年22期)2021-09-09清代河工赔修制度研究综述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11期)2020-01-09唱起号子走汉江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19年10期)2020-01-06瞬间时代邮刊(2018年12期)2018-11-14学风,好”">“校风,大;学风,好”求学·理科版(2018年5期)2018-05-26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2期)2017-05-03川江号子(重庆)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3期)2016-12-01——搜救转移400多灾民">抗洪英雄之韩集船工支援搜救队
——搜救转移400多灾民小康(2016年26期)2016-10-13清前期河道总督的权力及其演变求是学刊(2015年5期)201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