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路径探析

时间:2023-07-04 08:50:03 来源:网友投稿

高芸 牛志红

摘      要: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本文从房地产、地方债、影子银行和中小银行分别对宏观经济的重要助推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重大金融风险点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针对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提出加强监管,建立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机制;
针对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提出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减少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
针对防范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提出完善统计监测,严防反弹回潮;
针对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提出加强控制和治理,实行动态差异化监管的相关建议。以期通过加强监管、深化改革来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关  键  词:金融风险;
房地产;
地方债;
影子银行;
中小银行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3)06-0028-11

收稿日期:2023-04-10

作者简介:高芸,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牛志红,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一、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势在必行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也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则是实体经济的助推器,其本质是辅助并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产品一旦脱离实体经济,在循环的过程中很容易演变出泡沫,出现“脱实向虚”,进而引发金融危机。同样,如果实体经济完全脱离金融而独立发展,则缺少发展的活力,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金融和实体经济是利益共同体,二者关系密切、缺一不可。只有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国民经济才能健康持续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1]实体经济是国家的财富之源,构成了国家强盛的支柱和现代化的基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通过负债获取利益的特殊模式使其天然具有高风险的特征。近年来,金融体系急剧扩张,但实体经济增速不断放缓,风险在各个行业内部逐渐积累。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未来三大攻坚战的首要任务。2018年以后,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完善金融市场。对银行开展了“三三四十”专项整治行动,中国金融监管框架调整为“一委一行两会”,为防范金融风险打下了金融监管的基础。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在2023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关于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内容占了6条。分别包括: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国证监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央行分支机构改革、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和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管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入学习贯彻***经济思想,沉着应对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坚定不移地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二、我国重大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

在202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重点强调了房地产风险和地方债风险。魏伟等人认为,我国当前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房地产风险、地方债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2]在此基础上,笔者考虑近年来中小银行违规事件频发,因而将中小银行治理风险也列在其中。

(一)房地产风险

⒈房地产与宏观经济。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能够有效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房地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见图1)。

由图1可见,短短7年时间,房地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42573.8亿元飞速增长到2022年的73821.3亿元。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常年保持在6%以上,房地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房地产业对于就业和居民消费也有正向的引导作用。房地产业每增加1亿元总产出,可拉动各行业就业总计351人。[3]房地产涉及行业多、链条广。一方面,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能够带动水泥、钢铁、玻璃、五金、陶瓷、化工等多个制造业发展;
另一方面,与住房相关的消费活动将促进家电、家具、家纺等制造业发展。此外,房地产对一国的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房地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其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和信贷资金的支持,而房地产价格过度的波动可能会引发金融泡沫,加之银行业自身的经营特点使其具有天生的脆弱性,二者的结合使金融稳定易受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

⒉房地产风险传导路径。房地产涉及行业众多,与金融机构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房地产市场一旦发生风险,极易传导至其他行业,最终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2023年3月3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以恒大为代表的部分房地产企业由于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资产负债表持续处于高风险状态,最终不可持续出现风险。我们比喻,从‘高血压变成‘中风。加上房地产市场中长期需求中枢水平下移,多重因素的叠加放大了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外溢性。”房地产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基本路径引发金融风险。

第一,房地产市场销售面积下行可能引发土地财政风险。由图2可知,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低于2021年。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下行,2022年以来土地出让收入也在持续下跌。2022年年初,中央和各地方出台多项稳楼市政策,但居民的购房信心和意愿并未得到有效提高,土地市场还未出现回暖意向,土地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一方面,由于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偿债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土地财政收入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大大减弱,偿债风险随之增大;
另一方面,随着地方财政收支出现矛盾和偿债压力增大,会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稳增长能力。从长期来看,虽然以往的以卖地获得收入的土地财政需要转型,但是在短期内,土地出让收入下跌依旧会对地方稳增长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严重的时候可能引发区域系统性金融危机。

第二,房地产相关的表外融资加剧了风险的增长。当房地产企业面临偿债高峰时,非标融资违约的事件频频发生,若此时房地产企业处于开发阶段,则容易因资金链的断裂而导致项目烂尾或破产。若最终无法按时交付房产,势必会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损失。若金融机构此时又减少对房地产的资金投放,必然会引起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加重金融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危机。

第三,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不到位也会引发房地产风险。各地区房地产调控政策目标制定得不恰当以及政府制定的政策不连续都会引起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预期的波动。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若引发企业、银行等主体对房价涨跌产生错误的判断,“羊群效应”会使得大量的投资者同样产生错误的判断,最终产生房地产风险。

(二)地方债风险

⒈地方债与宏观经济。地方政府债券可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一般债券是地方政府为了弥补一般公共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地方债券,可缓解地方政府临时资金紧张的压力。一般债券主要投向没有收益的项目,偿还以地方财政收入作担保。专项债券是地方政府为了建设某专项工程而发行的债券。专项债券主要投向有一定收益的项目,偿还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对应的项目收入作担保。举债融资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特别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手段。近十几年来,中国铁路公路的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以及公共服务建设和公共产品的供给都离不开地方政府作出的努力,地方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4]据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5701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45344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11674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支持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从2015年到2021年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见图3)。截至2021年底,地方债的存量规模超过3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5%。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扩张,已成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来源。

⒉地方债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一方面,地方债存在财政与金融风险相互交织的复杂性。这意味着一旦地方政府债券出现违约,就会冲击到地方金融体系安全,最终引发区域性金融危机。我国融资模式以银行为主导,各级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配置作出了很多的干预。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出现严重的不匹配现象。这就使得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大量举借债务。对银行而言,也倾向于将资金下放至政府下属部门,这些部门由于具有政府的担保而有明显的融资优势,这样便会造成实体部门信贷资金的挤出。更严重的是,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发展不健全,一些高风险但急需资金的企业不得不求助于影子银行融资,反过来会加剧影子银行规模的迅速扩张。地方政府债务一旦出现风险,风险会传导至银行,银行作为我国的主要金融机构又会使得风险进一步扩大,最终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

另一方面,部分区域地方债压力凸显,区域化特征明显。首先,从分布上看,地方債分布不均衡。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面临的还债压力大。这些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当地居民迫切需要快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部分领导干部也有在任期内尽量提高GDP来体现政绩的想法,故经济落后地区更容易依赖于地方债,更容易扩大自身的债务规模,从而产生过高的杠杆率。过高的杠杆率又会产生巨额的付息压力,加剧债务危机的产生。[5]以甘肃省为例,根据甘肃财政厅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7.6亿元,税收收入582.7亿元,占比64.2%,收入质量和稳定性偏低;
同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63.5亿元,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来衡量的财政自给率仅为21.3%;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368.1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16.5亿元。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非税收入多,收入无法匹配支出。同时,甘肃省的债务状况也让人担忧,根据甘肃财政厅数据,截至2022年12月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6087.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2414.1亿元,专项债务3673.4亿元。政府债券余额6002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335.7亿元,专项债券3666.3亿元。甘肃省是西北欠发达地区的一个缩影,这些省份既要谋求发展来改善民生,又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化解债务风险已迫在眉睫。

(三)影子银行与金融风险

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麦卡利在美联储2007年度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影子银行这一概念,即指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体系之外的金融机构。而我国对影子银行给出的官方定义是指常规银行体系以外的各种金融中介业务,一般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载体,对金融资产的信用、流动性和期限等风险因素进行转换,扮演着“类银行”的角色。[6]传统的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监管体系,但影子银行因其交易的产品种类更为复杂、产品信息披露得不完整等,使得其未受到有效的监管。传统的融资模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和地方政府发债,风险较为直接。但大部分影子银行是通过信托、票据贴现等方式募集资金,资金来源大多源于货币市场基金,这种融资方式风险极大。一旦资金链出现缺口,风险极易蔓延至世界各地。美国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影子银行是2008年次贷危机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我国影子银行在2008年后得到迅猛发展,金融业务范围的拓展以及跨行业、跨市场综合经营的扩张,使得影子银行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6年底,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广义影子银行超过90万亿元,狭义影子银行亦高达51万亿元。[7]影子银行规模的迅速扩张,不仅助长了金融风险的快速增长,同时也抬高了我国的宏观杠杆水平,影响了金融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影子银行风险若不及时处理,将会酿成全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现根本性好转势头。但部分高风险影子银行可能借不当创新卷土重来,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对影子银行的持续监管体系。

(四)中小银行治理风险

⒈中小银行与宏观经济。以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为范畴的中小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及市场竞争力持续提高(见图4)。[8]

由图4可知,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7.6%左右,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的占比一直保持在13%左右,而农村金融机构一直保持在13.4%左右。中小银行服务对象主要专注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三农”服务,相较于国有银行,业务范围具有区域性优势。作为地方性银行,中小银行立足于当地经济,更容易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降低了信贷交易成本。而国有银行的信贷偏好倾向于大公司、强公司以及一些垄断领域,故众多发展态势良好的小微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这恰好为中小银行提供了充足的客户资源。对于一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其存在有效地填补了农村地区金融供给的空白。中小银行的存在优化了资金资源配置,对经济循环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⒉中小银行与金融风险。2019年5月2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由于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了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2023年3月11日,拥有约209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硅谷银行,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破产。此事件的影响仅次于2008年美国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事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破产事件。2023年3月12日,美国财政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发布联合声明,以“系统性风险”为由宣布关闭签名银行。

当前,中小银行违规事件频发,其风险不可小觑。2017年以前,中小银行资产占比快速攀升,银行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张,其后资产增速放缓但仍普遍高于银行总体增速。部分中小银行偏离主业,过分依赖同业业务,但是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难度增大,同业拆借利率上升,给中小银行带来更困难的资本补充问题。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金融创新能力低、金融产品单一,无形中压缩了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中小银行不得不承担更多的风险。

三、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路径选择

统筹安全和发展,必须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一关键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底线,才能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一)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

⒈稳预期、保交楼。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其中“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就是确保能交楼,避免出现大面积烂尾工程而造成民生问题,防止房地产风险向金融领域扩散。[9]部分房地产企业长期依赖于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在市场下行的压力下,销售不畅通,融资受阻,资金链出现问题,部分已售项目无法及时交付,损害了住户利益,影响了社会稳定。房地产企业作为保交楼的责任主体,应该积极筹措资金、处置资产,及时完成保交楼任务。地方政府为防止房地产风险外溢,应帮助企业做好保交楼工作,维护购房人权益和社会稳定。2022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關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发后,部分银行开始落实。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按照相关政策和要求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的“保交楼”专项借款。此次专项借款精准聚焦“保交楼、稳民生”,严格限定用于已售、逾期、难交付的住宅项目建设交付,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其他银行也应做好相应的资金安排工作,切实做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

⒉因城施策,多措并举。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房地产风险。对于大城市和重点城市而言,过高的房价使得大批民众难以支付。而对于大量中小城市而言,则主要是过高的库存积压。根据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的通知》,对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当地的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应与新建住房价格走势挂钩,实行动态调整,这样更有利于支持城市政府科学评估当地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化情况、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地支持民众的刚性住房需求,形成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当前,房地产风险不只在供给侧,需求端也处于低谷时期。新市民和青年人是房地产最大的需求者,发展长租房市场的目的在于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长租房市场需求大,发展空间广阔。未来买房难将催生出大量的住房租赁需求,且很多年轻人会根据工作场所灵活选择居住地,这同样会增加住房租赁市场的需求。

⒊严监管,建立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机制。我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价的冷与暖,都与行业监管息息相关。房地产涉及行业广,市场参与者除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之外,还有银行和众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引起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动荡。2020-2022年,我国房地产经历了史上最严的监管时期。这段时期监管以金融监管发力为重点,以“三道红线”和“两个集中”为主要监管措施,以降杠杆为目标,迫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优化。但是过严的金融监管也会限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导致一些优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现难以融资的局面。从2022年至今,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中债增信融资”“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三支箭”“5个恢复”等多项措施,支持保障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无论是金融监管还是市场监管,都需要坚持动态管控的原则,根据市场的情况及时对监管政策进行灵活、动态调整,根据市场的反馈把握监管“阀门”的松紧程度。综合考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信用等指标,对一些优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适度放松对预售资金的监管。建立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机制,将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是防范房地产行业系统性风险,关注房地产行业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
微观审慎监管目标是控制个体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关注个别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监管应该更加精细化。房地产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相促进,才能增强整体监管效果。

(二)防范化解地方债风险

⒈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般用债务与GDP的比值衡量债务负担,如果经济增速上升,债务负担就会变小,同时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使政府有充足的现金流去支付债务,还债压力变小。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恢复阶段,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对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极其重要。短期内的宏观经济政策应保持适度的扩张,以防政策收紧对经济复苏产生不利的影响。长期而言,要形成地方举债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地方财政收支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要改善营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范围,推动发展,引入一些优质产业,以带动地方GDP、就业和财政收入。

⒉推动债务置换或重组,遏制增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是地方债风险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激增。2016年,PPP项目的升温一度引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骤然升高79%,使得中国政府部门总负债率突破60%的警戒线。[10]因此,要堅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从本质上来说仅是债务形式上的变化,既没有增加财务赤字也没有增加债务余额,只是将短期的高利率风险债务转换为长期低利率的较安全债务。但债务置换优化了债务的期限结构,使得不同期限的债务占比趋于合理,缓释了地方政府的还债压力。同时,债务置换将高成本债务置换为低成本债务,优化了债务类型结构,将原来不规范、不透明的债务最终置换为规范、透明的债务,提高了债务的市场化、法治化程度。对于不能置换的债务,可以进行债务重组。地方债务重组需要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实施,商业银行应为未来的地方债务重组做好事前准备,通过增加拨备与充实资本金等措施来化解部分债务重组成本。[11]

⒊扩大地方政府税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从短期看,消费市场、房地产市场复苏、经济增长以及国债置换都有助于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但从长期看,要改善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财政收入短缺的现状,还需要扩大地方政府税基以及划分好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分税制仅在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权划分上作出了较为明确的安排,并未推进地方税收体系、省级以下政府财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匹配等改革,使得地方政府的财力与支出责任严重不匹配。目前,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约为56%,但地方财政支出占比接近90%。[12]只有通过构建权责明确的央地财政事权和责任划分体系以及现代财税制度,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的匹配,加快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⒋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坚持人民利益至上。领导干部的政绩评判者是广大民众而不是GDP。因此,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应由人民共享。新时代,对领导干部的绩效改革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在一些债务问题较重的地区,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将化解债务存量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标准,防止出现领导干部出现只借不还的情况,激励其努力处理地方债务问题。建立并巩固违规举借债务问责机制,严惩违规举债、过度举债的领导干部。

(三)防范化解影子银行风险

我国的影子银行以银行为核心,以监管套利为目的。银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资金的主要提供方,同时影子银行的大部分客户又是银行的客户,故影子银行的负债和资产端均与银行相关,二者任何一方出现风险,都会影响到另一方,风险交叉传染。影子银行游离于监管之外,各类机构利用监管不完善,在所谓的“灰色地带”从事大量的监管套利活动。我国的影子银行产品流动性低,但市场规模庞大。影子银行主要业务是赚取通道费来盈利,故影子银行一旦出现风险,涉及范围极广。同时,我国影子银行主要以类贷款为主,业务大部分是银行贷款业务的替代,但是其客户的信用评级标准显著低于银行贷款客户,故影子银行的信用风险较高。防范化解影子银行风险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⒈稳中求进,牵好“牛鼻子”。稳中求进不仅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金融工作的方法论。拆解影子银行始终要做到力度和节奏的协调把握,充分考虑到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坚决防止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将整治乱象对经济社会的冲击降至最低,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牵好“牛鼻子”则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优先处置最严重、最紧迫、最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领域。影子银行治理的重点应在银行同业、理财和表外这三方面,其是整个影子银行体系乱象最突出、资金空转最严重、风险最隐蔽的地方,且联通多个行业、市场和机构,已对金融整体稳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处理好这三个领域的风险,对于防范化解影子银行风险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

⒉完善统计监测,严防反弹回潮。2017年,为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银监会组织开展了“三三四十”等系列专项治理行动。经过3年专项治理,影子银行野蛮生长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但影子银行的本质就是监管套利,其产品结构和组织形式始终在演变之中,各种创新手法层出不穷,风险依然存在。影子银行横跨众多行业,数据不透明、口径不一致和重复计算等问题同样存在。因此,必须继续大力完善统计监测,及时掌握影子银行规模、种类以及风险演进路径和风险水平变化等情况。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将整治影子银行作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四)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

⒈强化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银行的稳定作用。金融安全网的三大组成之一便是存款保险制度,它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实现了对民众存款的有效保障,增加了储户的信心,避免发生挤兑事件,有利于问题银行得以平稳处置,减少对市场的不利冲击。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大大增强中小银行的信用和竞争力,通过加强对存款人的保护,存款保险可以有效稳定存款人的预期,提升市场和民众对中小银行的信心,从而增强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性。美国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此次的美国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23年3月13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称,已经采取行动保护所有硅谷银行储户权益,纳税人不会承担与硅谷银行决议相关的任何损失。

⒉增大对中小银行的扶持力度,打通“补血”渠道。中小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和农户。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政府需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扶持力度,使其摆脱吸储困难、社会信誉度低的困境。当前,不少中小微企业资金链断裂,中小银行作为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也承担了一定的资金流动和风险管控的压力。为此,政府应加大专项再贷款政策向中小银行倾斜,缓解其资金流动紧张的局面。只有加强对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提高银行整体的信贷投放能力,才能缓释中小银行压力,促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

⒊加强对中小银行的治理,实行动态差异化监管。当前,我国中小银行风险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的缺失。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中小银行长期稳健发展的的重要基石。[13]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中小银行人事的审核力度,完善人事体系中人员的甄别、培养、升迁与激励机制,增强对中小银行的人事治理,有效履行激励约束的职能。其次,加强中小银行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机制建设,确保中小银行经营业务不发生偏离,减少资金流失。中小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再次,对中小银行实行动态化监管。监管机构应该根据不同中小银行的现状制定不同的監管政策和监管要求,如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实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的监管方式。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模式使得统一的监管标准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越来越不适用。对于村镇银行这种立足于农村的金融机构来说,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其发展需求的监管政策,才能有效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扶持力度,使农村金融服务取得实质性的成效。[14]

总体而言,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有房地产风险、地方债风险、影子银行风险和中小银行治理风险。四者产生风险都有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且四者又会因为风险相互交织而产生更为复杂、严重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了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因此,筑牢金融安全网,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始终是当前工作重点关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49.

[2]魏伟,等.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主要来源、防范路径与潜在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18(3):125-150+7.

[3]周景彤,叶银丹.中国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测算[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50-60.

[4]朱军.地方债的历史贡献及当前风险问题分析[J].工信财经科技,2022(3):9-11.

[5]文成栋.中国地方债风险分析与对策建议[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23-24.

[6][7]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课题组,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课题组.中国影子银行报告[J].金融监管研究,2020(11):1-23.

[8]孙宗宽.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2(6):46-54+123.

[9]李建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J].红旗文稿,2023(1):40-42.

[10][11][12]张明,孔大鹏.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特征事实、潜在风险与化解策略[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11.

[13]张雪春,钟震.从公司治理的源头入手解决中小银行的风险[J].清华金融评论,2020(2):31-35.

[14]张迎春,张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差别监管的内在机理:由村镇银行生发[J].改革,2012(5):54-59.

(责任编辑:董博宇)

Abstract:Financial securit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foundation for stable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e need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modern financial supervision,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guarantee system,legally include all types of financial activities in supervision,and guard against the bottom line of systemic financial risk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t boosting effect of real estate,local bonds,shadow banks,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banks on the macro economy,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major financial risk points that may arise.Based on this,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For example,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resolve real estate risks,it i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establish a prud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real estate finance;
To prevent and resolve local debt risks,it is proposed to maintain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reduce dependence on land transfer fees;
To prevent and resolve shadow banking risks,it is proposed to improve statistical monitoring and strictly prevent rebound;
To prevent and resolve risk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banks,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strengthen control and governance,and implement dynamic differentiated supervision.With the aim of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deepening reform,China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solve major financial risks,and safeguar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financial risk;
real estate;
local debt;
shadow bank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banks

猜你喜欢金融风险影子债务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大社会(2020年3期)2020-07-14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红土地(2018年7期)2018-09-26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What a Nice Friend小学生时代·大嘴英语(2016年11期)2017-01-19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和影子玩耍读者(2016年20期)2016-10-09不可思议的影子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6年3期)2016-03-11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山西农经(2016年3期)2016-02-28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推荐访问:探析 化解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