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产业园“社区化”的内涵解读

时间:2023-07-04 08: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徐文新

创新驱动需要以“社区化”的环境来激发人的创新能力,体现出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产城人”融合的一种整体形态的诉求。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等政策要求,以人为核心要素、终极目的,以人的交往互动形成的“社群”为底层动力,产业园“社区化”构建起四个“群”——产城关系群、自身空间群、产业组织群、区域知识创新群,以“社区化”来定义这四个群,即产城关系“社区化”、产业园自身空间“社区化”、产业“社区化”、区域知识创新“社区化”。其中产城关系 “社区化”是产业园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概括,从宏观层面代表了产业园“社区化”的空间形态;
而产业园自身空间“社区化”则是由于产业形态带来园区内部空间形态的变化,在某些方面是产城关系“社区化”的微观缩影;
由于产业园的建设初心还是发展生产,因此产业“社区化”是产业园“社区化”的基础和核心;
区域知识创新“社区化”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产业园“社区化”的内在动力。

产城关系“社区化”

产业高级化发展与城市更新双轮驱动下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城市生活模式相结合,即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整体转型升级是产城关系“社区化”的突出特征。

产业园和城市相伴而生。产城关系“社区化”首先表现为产业园与城市在空间上的相伴互动,形成产业园群和城市群的对应关系,体现为宏观全局性的产城“社区化”。

随着产业园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口和居住人口不断在周边集聚,对周边地区配套设施提出更多的便捷化和多样性的需求,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形成互动,两者的物理边界正逐渐模糊。人群聚集而形成的新的社群关系、配套的各种小区建设、各种商业和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教育、医疗机构的兴办……各类行为主体的互动形成“社群”,产业园与周边地区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构建起一个大社区。这些又促进产业园群和城市群在一定区域实现空间重组、结构耦合的协同发展。

产业园经济和城市经济良性互动。产业园通常具有较为明确的产业定位,而这种定位在吸引园区内产业集聚的同时,也会带动周边区域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从而在园区和所在城市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产业联系。同时,所在城市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方面具有优势,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园区内工业发展也将形成一定的互补作用,共同构成区域内合理分工的产业体系。

产业园区承载的活动由早期的纯生产活动逐步演变为生产与生活叠加的综合性活动。这一演进与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组织的深度变革是同步的。技術变革方面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信息要素注入传统部门,以其更大的容量、更快的传输速度,能够在行动主体间共享增值,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产业园经济和城市经济的互动;
组织变革方面,例如福特制的流水线作业和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活动集中在出口加工区较大规模的郊区工厂,零部件由单一技能型劳动力进行组装;
而规模化量产和个性化定制的生产则会在城市中心的小型工作室内进行,产业信息化和服务化为楼宇经济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和新业态提供了可能,它是产业园经济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的联结点,也是生产生活服务功能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产业园自身空间“社区化”

由于产业园开发建设受到国家土地政策的限制,以前那种动辄几十平方公里到上百平方公里的规划已经很难出现,现在对土地资源需要精细化运作,使产业园自身在空间上向“社区化”转型。

空间楼宇化。产业园主导产业从过去以来料加工制造业为主变成高科技产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可以在楼宇之中完成,使原来的平面扩展占用大量土地的厂房模式转变为纵向延伸的楼宇模式。这种垂直型产业园,可以节约土地,即产业园的空间形态正在从粗放的横向“摊大饼”方式转变为精细的纵向“扩空间”方式。产业园内大量的企业是小型化,轻质化的,不需要传统那种占用大量土地的方式,最重要的资源为拥有知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为多元的沟通方式,比如,楼宇和园区公共休息区、互联网的群组等,各种交友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等,这些使沟通交流更为便捷。

空间融合化。与传统工业园独立的空间布局不同,当今产业园模式可以和生活社区进行错落有致地匹配,从而极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空间,实现了园区生产空间与城市生活空间的融合,呈现出“城”中有“园”和“园”中有“城”的交融状态。

空间分割化。空间服务依然是园区经济的主要服务。伴随着企业需求的不断发展,产业载体的形态进一步分化,“小而专”的园区不断涌现出来。大尺度的土地空间正在分解为一个个有机的产城细胞,其物业产品、服务和环境建设,能够更好满足特定产业对空间尺度、地面承重、建筑层高、废弃物处理、供应链组织等专业化需求,使园区空间更加小型化、组团化和精细化,呈现为“社区化”形态。

产业“社区化”

产业的发展是产业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产业发展为产业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产业园的升级提供了源动力。产业发展包括产业集聚和集群网络的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等方面,而产业集群是集中表现。由产城关系“社区化”而形成的“产城融合”空间载体,其灵魂就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成熟是经济发展高级阶段的象征。这种产业 “社区化”是代表城市化的区域经济与代表工业化的产业经济交叉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占据经济结构主导地位的区域经济主导组织模式,是产业园“社区化”转型升级的基础。

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社区化”首先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向第三产业转化,以二产为主、三产为辅到以三产为主的状态改变,特别是信息化的赋数、赋智改变了区域经济结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使区域产业在信息化的“加持”下,连结为一个生产网络即进行“社区化”转型升级。

当产业园发展到一定阶段,虽然产业园的区域生产中心这一功能并没有发生改变,但具体生产方式却从传统生产功能转变为现代化生产功能,将会集聚更多的高科技产业,还有最新的服务功能进入到其中,提高园区服务业比重占比,传统的产业将被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所取代。

产业组织网络化。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也就是以一种“社群”——“产业集群”“企业集群”形式存在。

产业组织以网络形式出现,网络融合了企业内部层级关系和企业间的纯粹市场关系。用人和人之间互动形成的“社群”关系来类比网络中的企业关系,实际上是企业互动也构筑起一种“社群”——从经济学的概念就是“企业集群”,而在产业园中是分布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企业集聚,形成一种产业“社群”——产业集群。集群化即“社群”化促使企业、产业逐步变成一个网络体系。

在产业园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园中以主导产业为方向集聚了一批关联性企业,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产业生态网络,包括平台型企业与大量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构成的园区生产经营体系,生产性服务业则包括服务外包业和金融、法律、设计、广告、媒体、中介、咨询等专业机构构成园区服务体系,这两大体系互相配套,生成一个产业园的产业生态网络,并通过现代的互联网技术交织为一个跨时空的商业生态圈,比如,大型企业的开发者大会就是基于开发平台的软件开发应用生态的打造。

产品消费社群化。技术创新和组织变革,不仅仅只是带来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上的变化,在产品的性质上也发生了較大的改变,表现出两大特点:

第一是价值共创。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信息化时代,产品(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再由生产者单独创造,而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创。消费者的角色不仅是价值的获得者,而且是价值的创造者。比如小米手机将测试环节交由消费者完成,通过使用者参与实现不断迭代。信息产品的生产、消费的特点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身份互换和合一。

由于工业经济是供给方规模经济,而信息经济是需求方规模经济,这两个规模经济结合得越紧密,“强者越强”的正反馈作用就更加强烈,使功能和用户双增长,通过良性互动,增加互相信任,建立一种“社区”。因此,生产者在构建生产合作社群——产业生态、开发者联盟等产业集群的同时也专注打造消费者社群,并努力使两者有机融合。

第二是产品的“锁定”效应。工业化带来生产规模化,信息化带来服务规模化。服务型产品具有更强的体验性,消费者通过尝试产品并认可其价值获得良好的体验感,从而增加用户粘性,这种粘性就是信息时代的消费者产品“锁定”效应。针对一个产品(商品或服务)不断扩大的忠诚顾客(锁定顾客)群体,通过不断沟通、分享以及由共同兴趣爱好产生互动和共鸣,形成稳定的关系结构、统一的行为准则、共同的价值取向,并能产生有组织的行动,打造产品社群,形成消费社区。

参与价值共创的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和“锁定”效应带来的归属感满足,让消费者不会轻易更换产品,对产品有很高的忠诚度并由此产生一种被“锁定”的社区“路径依赖”。

总之,围绕产品促进产业集群和消费者社群耦合、生产者社区与消费者社区的融合,也是产业“社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知识创新“社区化”

学习是一个主体与环境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更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人与人组成的人文环境的互动。知识在这种人与环境的互动结构中产生,区域成为知识生产和累积的空间载体,知识生产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根植性。

区域知识创新“社区化”就是区域知识创新构建网络化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期间通过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吸收区域内外的各种知识,快速实现知识的创生、流动和运用,加快默会知识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创造、传播和共享,促进产品迭代、技术升级和知识扩散。

多元主体参与。主体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地方政府、中介机构等,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对产业园的知识创新“社区化”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以科研机构与高校等研究单位为核心的“象牙塔”式的知识创造模式,正在逐渐转变为多元参与其中的以“共同体”形式进行知识学习与创新的“社区化”模式。

专业载体开放。企业和企业家作为经济主体围绕生产与市场,通过专业化进行多项业务合作,实现知识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生产网络,建构起产业园的区域生态化生产体系。在这样的合作中,产业园里的企业作为知识创造的重要载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产业园“社区化”使网络内创新资源丰富,知识、信息、技术的传播路径更加广泛;
优良的创新环境能够促进各行为主体之间更为方便地进行知识转移和交流,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和扩散,从而提高了知识创新的整体效率;
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和产业园区紧密合作成为企业创新的“催化剂”。

创新环境优美。从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规模化到数字革命带来的服务规模化再到未来的创意规模化,人类的创造力越来越重要,人们越来越不需要拼体力、比工作时长,因为重复性的劳动都会交给各种工具和机器去完成。人们所需要的是不断地创新、创意、创造,做更富有创造力地工作。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一个很好的自然、人文环境。在优美自然环境中更好地发挥和激发自己的创造力,而和谐的人文环境使每个行动主体产生更好地沟通交流,互相激发。创新人才喜欢在生活质量高和城市魅力强的地方,也就是良好的“社区化”环境。创新驱动需要以“社区化”的环境来激发人的创新能力,体现出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一体,“产城人”融合的一种整体形态的诉求。

从载体方面的产城关系空间格局和产业园内部空间变化、到产业层面的产业与产业、产业内部各种组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再到区域知识创新过程中行为主体建立的各种关系,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内涵的各种“社区”,共同绘制成产业园“社区化”的全景图。

(作者系中关村学院副教授,博士,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社区化产城社群基于社区化编码的网络协同开发模式分析软件(2020年3期)2020-04-20试论农村村组职能社区化安顺学院学报(2019年2期)2019-07-04社群短命七宗罪现代家电(2019年4期)2019-06-12微信群:民族村落的“再社区化”——基于一个彝族村的微信群观察新闻传播(2018年3期)2018-05-30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中国工程咨询(2017年8期)2017-01-31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浙江国土资源(2016年7期)2016-06-15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优质园区——以南昌市为例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4期)2016-02-28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创业家(2015年9期)2015-02-27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推荐访问:产业园 内涵 解读

上一篇:曾侯乙编钟 下一篇:静心练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