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赜

时间:2023-06-30 1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教师应成为社会的良心,代表传道、授业、解惑者的风气,更担负着为国家、民族、社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贯彻***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应当按照******对教师提出的“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要求,从坚定道德信仰、敬畏教师职业、师生相互尊重及加强道德自律等方面对广大教师进行深刻的师德教育,塑造新时代的师者形象。

关键词:道德信仰;
职业敬畏;
师德师风;
道德自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6-0031-03

作者简介:赵菲菲(1982—),黑龙江克山人,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金项目:2021年常州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gkt2021—9)

孟子曾言人之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1]。这是人所应具有的4种德行。师者,德之大也,行之引也,道之溢也。教师,自古以来便是社会上最有德行之人的代表,在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师者所应具备的高尚品德。******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他指出教师应当“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

学界围绕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从不同视角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的研究,如刘佳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探究》,蔡雪、黄晓慧的《高校基层学院视角下师德师风建设途径探析》等;
有对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的研究,如赵君、蔡亮的《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三重维度》,张红伟的《以高校党建引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等;
还有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研究等,不一而足。

所谓正人先正己,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当从立德修身做起,做到德行与学识兼具,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肩负时代所赋予的立德树人使命与担当。因此,要加强教师崇德教育,广大教师就必须真正地从思想上崇德、职业上厚德、人格上昭德、实践上行德。

一、崇德重义:坚定道德信仰

何谓道德信仰?它应当是在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之下,个人在品行操守这一道德层面所追求的理想信念(境界),并以之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准绳。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精神层面的产品滞后于物质层面。在物欲冲击之下,一部分人放弃了道德信仰,放弃了自我约束,不再遵守公序良俗,这势必造成道德信仰的缺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新时代教师的道德信仰。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追求,承载着社会主义祖国亿万同胞的共同道德理想与伦理认同。它所体现的是社会主义中国对公平正义、是非曲直的价值评判标准与价值认同。它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支撑国家、民族、社会精神支柱的共同道德基础,具有强大理论底蕴和价值底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正道,也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康庄大道,是我们所要建立和维护的精神之道,更是广大教师崇德、立德的精神之本,道德之源。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根本树立了,道也便由此而产生。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教师更应当深切认识其内涵及重要性,立道便是立道德根基,如植物扎根,“道”之根基扎得越深,“德”之枝叶方越繁茂。基础牢固,上下通达方为一体,根基深厚,本盛末荣是为葱茏。正如古语所言“源濬者流长,根深者叶茂”[3]。

二、厚德明理:敬畏教师职业

我们所说的敬畏,敬的是教师这一神圣使命,畏的是教化众生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差池马虎。个别人已经将教师这一职业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非事业,其所作所为既不敬,亦无畏,已毫无神圣可言,这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顾名思义,工程师就是要设计、构建人之灵魂,地位崇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其不可谓不神圣。作为工程师而言,教师理应对这一职业充满敬畏,一旦失去了敬畏,也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人格底线,出现种种有违师德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論语·季氏》)先贤孔子告诫我们,君子敬畏3件事: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当然,孔子所说之言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放在今天就是要我们敬畏自然规律、敬畏道德法则。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所从事的职业,我们不能仅仅将职业当作赖以谋生的“手段”,更应对所从事的职业抱有一种使命感和事业心,也就是应当对职业怀有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即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尊重。明代哲学家吕坤曾经说过:“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4]意思是说,凡是内心有所畏惧的人,就不敢肆意妄为,一定会端正自身行为,注意把握自身言行分寸,因此就能够修养德性;
那些内心缺乏约束、无所畏惧的人,势必任性纵欲,也必定会招致灾祸。因此,敬畏也是一种美德,为师者应当也必须对教师这一职业怀有敬畏之心。

三、昭德塞违:为人师者克己立人

中华民族有着千年的尊师重道、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论语》当中,我们能看到孔子与学生之间所建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子贡说:“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可见,子贡非常尊重自己的老师,认为孔子的贤德就像日月一样无法超越。孔子对待学生同样是既尊重又讲究民主平等,他说:“当仁不让于师。”就是孔子在教导弟子:如果面临实行仁德的事,就是对老师也不应谦让。古代先贤对师生相互尊重关系的倡导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平等的主体,不应存在有主从之分的差等关系,教师更不应以手中资源、权力或条件为介质作为胁迫学生的手段。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尊重,是对师生平等关系的破坏。师生间的尊重应包含两个方面:学术尊重与人格尊重。学术尊重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尊重师生间的学术劳动、知识产权、学术话语权等,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学术劳动、学术成果据为己有,以“老板”自居,以势压人,破坏平等。人格尊重包括师生间人格主体的平等地位,及在道德、交往、规范等方面符合各自身份的人格自律和行为自律,某种程度上,人格尊重是学术尊重的前提,更能充分体现主体间人格的平等。

四、行德致远:加强师者道德自律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可以说相关的制度已经逐步建立健全。过去,如果发生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涉事人员自身的羞恶廉耻之心会使其主动离职。反观当下出现类似事件,涉事人员居然成了猎奇的对象,此种倾向不可助长。

制度三令五申,仍然出现此种现象,说明除却外在的制度约束,教师也应加强自我内在的道德自律。仍以乌某事件为例,究其根源,既有管理部门监管缺位的问题,也存在为师者缺乏自律的因素。就外在因素而言,长久以来,相关监督部门多半是在举报后处理类似事件的,结果就是其在自媒体曝光后的被动应付。这样的做法严重滞后,往往会错过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既破坏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同时会对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自媒体时代,再以这种等、靠的被动监督方法来开展师德师风工作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此外,教师必须加强对师德师风自我监督重要性的重视。教师在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大讲堂学习时,应当认真接收正能量内容,做到真学真悟、入脑入心,避免“走过场”;
主动钻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接受先贤崇德厚学之熏陶,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理想,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加强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教情、学情,接收反馈,反思自身。

五、内外兼备: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新时代要做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既要加强外在制度的约束,也要加强教师自我内在的道德自律,须知行德方能致远。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做好教师思想铸魂工作。教书育人,首在铸魂,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师。为师者应熔铸好自己的灵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必须用它来武装教师头脑、熔铸灵魂。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常态化学习,尤其要加强对******关于教育、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的学习,争做“四有”好老师。

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抓好教师价值导向工作。倡导广大教师以身示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自觉意识,真正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及行为认同,主动承担起教师应肩负的教育强国、教育为民的使命担当。

再其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建立联动预警监督机制。为避免延误对违反师德师风事件的处理,应当建立教研室、学院、学校三级联动预警机制,学生党支部、学工部、学校党委三级联动监督机制。无论是教学战线,还是学工战线,都要做好教育部发布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相关文件的学习领会和宣传普及工作,设立专人负责师德师风的预警和监督工作,做好预判、预警,发现情况及时处理。通过教学、学工双线并行,上下联动,切实有效地以制度建设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最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教师必须敬畏教师职业,敬畏教学课堂。充分发挥教学课堂这一教师育德主阵地的作用,提升师德素养,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树人先树师德、育人先育师心。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经师”与“人师”并行。

在国学大师饶宗颐90华诞学术研讨会上,有人請教他待人之道,饶宗颐说:“多育人、多帮人、多扶人。”[5]饶先生言近旨远,寥寥数字道出的不正是为人师者的育人之道吗。人民网在2021年11月27日转载了这样一篇文章——《浙大正常上课,教室只有一个人!网友:讲得铿锵有力,听得聚精会神……》[6]。受疫情影响,浙江大学校园暂时封闭,线下教学转为线上进行,但是教师为呈现更好的课程效果,依然坚持到空荡荡的教室为学生上课,他们在一个人的课堂中依旧声情并茂,认真演示。字顺文从写就的是为师之道,曲尽其妙吐露的是爱生情怀,这些教师正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谛,这就是为人师者的坚守,这就是为人师者的树人情怀与道德自律。

德善者致远,毓秀者流芳。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7]。***的讲话言犹在耳,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力量,是我们学习贯彻******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使命担当,责无旁贷。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立德教育,按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6个方面的要求,促进广大教师加强政治修养、厚植道德涵养、提高业务素养,塑造风清气正、斯文在兹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形象。

参考文献:

[1] 朱熹.朱熹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4.

[2]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 董诰,阮元,徐松,等.全唐文:第6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443.

[4] 吕坤.呻吟语[M].刻本.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96:51.

[5] 吴敏.饶宗颐:但求自己有益于人[N].南方日报,2021-08-21(12).

[6] 中青在线. 浙大正常上课,教室只有一个人!网友:讲得铿锵有力,听得聚精会神……[EB/OL].(2021-11-27)[2023-01-10]. 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1-11/27/content_qXvlKHpdE.html.

[7] ***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2-04-25)[2023-01-10].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0425/c1024-32408556.html.

编辑∕李梦迪

猜你喜欢师德师风加强师德师风,提高全体教师师德素养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7年1期)2017-02-17加强师德师风,提高全体教师师德素养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7年1期)2017-02-17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新形势下党校师德师风建设探析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科学与财富(2016年26期)2016-12-01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浅析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措施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4期)2016-11-09浅析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4期)2016-06-20

推荐访问:师德 新时代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