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敏学课程”的架构与实施

时间:2023-06-30 10:20:04 来源:网友投稿

褚明月

摘要:“敏学课程”以“学科+”的方式构建,分为蕴德课程、生慧课程、成器课程三部分。实施样式丰富多样,包括指向儿童言语智慧的单元整体学习,指向儿童高阶思维培养的探究式学习,指向儿童自主运用能力的沉浸式学习,指向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跨学科学习等。在此基础上,构建全面评价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敏学课程;
学科+;
课程图谱

无论是国家课程的精准落实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都应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我们依托“敏学成器”的校训,倾力打造“敏学课程”,旨在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求索中,我们逐渐明晰:一是要联通具有时代意义、现实意义、儿童意义的学习场域与生活场域;
二是根据儿童的特性,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变个体学习、独立学习为群体学习、合作学习;
三是倡导学以致用,达到灵活运用、迁移应用的目的。据此,我们规划课程图谱、实施样式与评价体系。

一、课程图谱——多层面架构课程

“敏学课程”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指向“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培养目标。通过改善课程设置结构,改造课程学习内容,改良课程学习方式,我们建构了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分类清晰的“敏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形式灵活多样

“敏学课程”基于国家课程这一内容主板,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学段的知识、经验等,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进行融合渗透,形成了“学科+”的课程形态,主要包括三大类别:

第一类:“学科+学科”,即基于知识的课程。这类课程是对学科间相互关联的知识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课程形态。针对主题接近、内容相关、知识重叠的不同学科知识,或提炼,或合并,或删减,或再造为系列主题内容,促进知识的结构化与融合化,突出与国家课程的融通。这样的课程形式适用于基于学生学科素养的班本化必修课程(基础性和普适性);
基于学生年龄特点的级部化自修课程(巩固性和拓展性);
基于学生综合实践的主题化精修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

第二类:“学科+社会”“学科+生活”,即基于社会生活的课程。这类课程基于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个人成长中的真实问题,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社会资源,构建深度融合的内容体系,使学生逐步掌握参与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形成合格公民的责任意识与正确价值观。这样的课程形式适用于家长教育课程和社会教育课程。

第三类:“学科+活动”,即基于学生主题活动经验的课程。这类课程聚焦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从书本走向生活,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使所学所得能触及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综合素养。这样的课程形式适用于各类文化课程与基于学生能力特长的校本化选修课程。

(二)课程内容分类清晰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敏学课程”分为蕴德课程、生慧课程、成器课程三大部分。

蕴德课程指向“有理想”,侧重“育品行”,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培养道德情操。通过革命文化、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课程可以分为“学科+活动”“学科+生活”“学科+社会”三类。其中,“学科+活动”课程包括校园文化、班组文化、节日文化、地域文化四个方面;
“学科+生活”课程主要包括家风文化和家长教育;
“学科+社会”课程主要包括亲近自然、寻访活动、公益活动等社会教育内容。

生慧课程指向“有本领”,侧重“育智趣”,旨在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通跨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质疑的态度、勇于探究的精神和敏于创新的意识。课程可以分为“学科+学科”“学科+活动”两类。其中,“学科+学科”课程包含国家规定的九大课程和主题化精修课程;
“学科+活动”课程主要是学生自主选修课程,涉及舞蹈、竖笛、版画、泥塑、编程、篮球、足球、田径、羽毛球、跆拳道、生命教育、绘本阅读等。

成器课程指向“有担当”,侧重“育能力”,旨在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结合学校特色开发校本化主题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学习形式,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发展能力特长,培养积极的学习与处事态度。课程可以分为“学科+学科”“学科+活动”两类。其中,“学科+学科”课程主要是学生自修课程,包括汉字有故事、可视化表达、数学游戏、自主实践和动手做等;
“学科+活动”课程主要包括仪式课程、学科活动周、主题活动节等。

二、实施样式——多渠道赋能成长

我们积极探索,形成了普适性的实施步骤:建立关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知识)—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提出直指本质的核心问题或基本问题)—尝试探究(依据经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展示分享(给予空间充分展示探究成果)—交流概括(围绕问题或解决问题的过程,梳理提炼得出结论或形成新的经验)—延伸问题(提出后续可研究的问题)。探索出丰富多样的实施样式,如指向儿童言语智慧的单元整体学习,指向儿童高阶思维培养的探究式学习,指向儿童自主运用能力的沉浸式学习,指向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跨学科学习等。

(一)指向儿童言语智慧的单元整体学习

语文学科在宏观层面围绕特定主题,对单元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搭建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次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在具体教学中,基于言语表达的两个层次(规范性、审美性)以及语言表达训练的两种课型(输入类与运用类)的要求,利用教材中优秀的言语范式进行教学,聚焦遣词造句与布局谋篇,不断提升言语品质,努力构建以“学”为中心、以“语用”为核心、以“高言值能力”培养为旨归的语言学习样式。

(二)指向儿童高阶思维培养的探究式学习

数学学科依托国家课程,梳理各年级教材中可实施“做中学”的内容,链接学生生活实际,不断挖掘、丰富“做”的资源,组织开展“数学游戏”“主题实践和动手做”等学习活动。着重通过“做数学”开展“基于问题的合作式做中学”,形成“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提出核心問题—合作探究,串联问题链—化解问题,冲突中提炼—生成问题”的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探究式学习样式。

(三)指向儿童自主运用能力的沉浸式学习

英语学科积极开发“英语微故事”“英语配音师”“英语阅读屋”“英语推介员”“英语情景剧”等体验活动,形成一种“创境—入境—生情—趣用”的沉浸式语用体验活动式课程实施样式,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发扬学生的“探索能力”,形成学生的“运用能力”,从而真正化解学习困惑,优化学习效果。

(四)指向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多门学科交叉渗透进行综合化的设计、实践与评价,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拓宽儿童视野,淡化学科界限,发展儿童多元智能。如数学学科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数学+科学”“数学+美术”“数学+体育”等,语文学科开展“语文+儿童画”“语文+二胡文化”等,英语学科开展“英语+声乐”“英语+表演”等跨界融合学习,达成多渠道赋能成长的目的。

三、评价体系——多元化激励发展

我们积极构建全面评价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的“敏学课程”评价体系。

(一)探索晋级式评价

晋级式评价采用不断累积、不断进阶的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激发,关注学生问题意识和主动精神的唤醒,设立晋级式评价称号(如“学府小学士”“学府小进士”“学府小博士”“学府小院士”等),逐级晋升,激发学生发展的欲望。

(二)推行增值性评价

增值性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品质的发展,把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纵向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三)倡导展示性评价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经历对个人成长有高影响力的“关键事件”,关注学生在课程参与中的行为表现、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过程,我们设立一个个单项展示评价项目,如“学府小画家”“学府小巧匠”“学府小书童”“学府小健将”“学府小棋士”“学府小歌星”“学府小乐师”“学府小舞者”“学府小创客”等,让学生在各类单项展示中发展特长。

“敏学课程”的架构与实施,实质上是一次教育的回归:回归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回归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上,从而实现由“追求效率”到“育人为本”的根本转变。

猜你喜欢学科学科新书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4期)2022-08-15【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2期)2022-03-15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1期)2022-01-14【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1年6期)2021-11-19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1年3期)2021-05-19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1年1期)2021-01-07关注一流学科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0年12期)2020-11-24“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

推荐访问:架构 课程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