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概论》课程教学路径

时间:2023-06-30 10:15:03 来源:网友投稿

吴云

[摘 要]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根本任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和使命。文章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多维渗透和融入,着力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问题,着力解决该课程教育回归于“初心”和“使命”的问题。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概论;
思政教育;
高校教育;
教学路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思政教育的根本遵循和使命。本文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高度,深入探究高校思政课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揭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课程)属性及其所承载的历史重托和时代使命,研究课程的现实境遇和路径。

一、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铸造大学生人生根基的主阵地。思政课要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扎根中国大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人才。铸魂育人的途径多种多样,都要和思政课这个主渠道连接起来。把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并贯穿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既回应了时代之需,满足了现实之求,继承了传统之风,又给包括《概论》课程在内的高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明确了使命,对高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立德树人融入《概论》课程的意义

高校本科生《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核心必修课程。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使大学生深刻把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与基本经验,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概论》课程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而是学生锻造思想、培养正确三观的铸魂工程。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面对当前多元文化冲击、信息瞬息万变的现实,审视和反思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专业化教育”功利性弊端。大学不仅是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思想库,还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政课就是维护和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课程依托。教师在教授《概论》课程中关于宣讲党的最新理论部分时,要深入梳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核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明确课程落实的思想蕴含和主渠道方式,在帮助学生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同时,还要解决好学生“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的关键问题。突出《概论》课程在立心铸魂方面的关键地位和核心作用,既是对思政教育所承载意识形态、办学方向、思想铸魂根本任务的回归,又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面临问题的省思和回应。

(二)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学生既要深究高校思政课的新要求和新使命,又要明晰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大學生在“拔节孕穗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欠缺、价值认同困惑、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立鸿鹄志,为中国梦续航,使高校思政课教学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教师应围绕“铸魂育人”,实现教学各环节或教学多形式之间的联合互动,通过思政课这个“针眼”把铸魂育人千头万绪的工作穿起来,充分发挥《概论》课程在培育人才方面的根基作用,使思政教育回归铸魂育人和自我身心素养不断提高的层面上。

(三)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是活跃、有生气的群体,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高校思政课就是要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引导大学生不断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教师应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密切结合,让学生在服务社会和实践锻炼中提升社会认知,磨炼意志,践行社会责任。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始终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妥善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做好自身社会定位。通过精心引导和栽培,使他们内生成长的动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端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是人们向善向美的“良师”和“引路人”。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道德取向呈多元化和世俗化状态,更因大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思想不够成熟,缺乏社会阅历,极易受到不良道德观念误导,导致学生的观念出现不思进取、好高骛远、好逸恶劳等问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在引领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同时,解决好当前思政课面临的“立何德”“树何人”“铸何魂”“育何人”的根本问题,努力提升新时代课程的主导性,发挥其铸魂定向、涵德化人的引领传导功能,使大学生成为知荣辱、讲道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高校思政教师要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核心目标,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目标、精神导向和时代特征,立足立德树人的时代命题和现实意义,明晰立德树人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创新话语体系,在教学计划设计和实施中贯穿《概论》课程所承载的“铸魂工程”精神内核,扎根于“打底工程”的深厚土壤。

(一)坚守课程的主阵地作用

要充分发挥《概论》课程在培育时代新人方面的根基作用。教师如何在宣讲党的最新理论中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铸造,着力把本课程打造成可使学生思想铸魂、终身受益的课程,是本课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学校结合《概论》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一,采取专题式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各种厚植铸魂涵德的针对性教学专题。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难历程,还要让学生知晓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仁人志士不怕牺牲的求索精神;
既要让学生把握理论的高屋建瓴,又要学习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1]做到政治鲜明、思想鲜活和事例生活化的有机统一。其二,思政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
又要润己泽人,成为“人师”。教师自身要有信仰、有品格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还要有方法、有情怀才能震撼学生的灵魂。要用心传递、用情沟通,严爱相济,贴近学生实际,解决学生思想信仰层面的政治薄弱性。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实现知、情、意的有机统一。其三,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开展针对性问题式教学。将教与学、学与问、学与研结合起来,使思政课堂真正成为传播真理、排忧解惑的思想殿堂。其四,着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想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怎样想”的问题,注重交流互动,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把“到课率”“抬头率”作为显性指标,把“入脑”“入心”作为隐性指标,做到独立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重视时事热点,拓宽教学时空

一方面,《概论》课反映的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必须根据理论的发展和时事的变迁,用当前的事例、实践经验和目前的问题来分析;
另一方面,时政热点本身也可为本课程提供鲜活资料和丰富资源。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时政教育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把鲜活的人物、感人的故事、生动的体验引入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我国的历史和国情,应选取社会关注程度高、具有正面教育意义、与教材关联度高的时政热点内容,这既是对课程内容的延伸,又可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新闻评述、时事竞赛、时政辩论等活动,把时政热点融入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选取的新闻内容进行筛选、主动探究,对时事进行系统的讲解和评述,使学生在学好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国内外要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政治素养。

(三)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出了时代的新课题。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学生在变化,高校思政课要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要有认知感悟和实践体验,还要把理论透彻地贯穿于信仰教育中,使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家国情怀。如笔者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家乡或身边人的感人事迹,讲述建党百年的感人红色故事,深入附近农村、学校或企业了解社会现实问题等,这些活动既可使学生加深对思政课的理解,又可使学生感受人物的良好素养和高尚品格,有效凸显出红色实践在立心铸魂、激励担当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家国情怀及文化素养。通过开展丰富的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效果远远地超过了单纯的课堂教学,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四)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素材,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将红色文化引进校园,发挥红色文化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忱、理想信念和砥砺前行的信仰。

(五)開展思政“一线课堂”活动

笔者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地域特色和自身办学特色,开展了“一线课堂”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师生赴金溪县后龚村和资溪县石峡乡茶园山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采用“一线课堂+云课堂”的活动方式,使师生在实时互动中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仁人志士不怕牺牲的精神,直观感受地方脱贫攻坚丰硕成果和绿色发展实践成效。此外,笔者还邀请了南极科学考察项目负责人余万霰教授来学校做专题讲座,向学生科普南极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理念,讲述科考队员们勇闯极地、不畏艰辛的献身精神和他在南极超负荷艰苦工作和生活的经历,激励青年学子学习“南极精神”,敢于探索、勇于担当。通过“一线课堂”活动,不仅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还为学生提供了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听、真看、真感受中学思践悟,从而实现知和行的有机统一。

(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笔者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引导青年学子为社会公益做贡献。如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开展“帮扶献爱心”“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学生的关爱不仅缓解了老人的孤独感,还使学生真正践行了献爱心、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学院还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开展“讲述红色故事” “普及航空文化知识”等志愿服务活动,引领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播撒报国种子;
笔者还组织学生看望多位烈士家属,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问题。

通过立德树人理念在思政课程中的渗透和融入,着力把《概论》课打造成学生思想铸魂、终身受益的课程,推进《概论》课程,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思政教育回归铸魂育人,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云.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新课程体系与理论创新[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0-14.

猜你喜欢教学路径高校教育概论青铜器辨伪概论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蒙古学问题与争论(2020年0期)2020-03-29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现代养生·下半月(2016年5期)2017-01-09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黄钟(2016年3期)2016-12-26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14期)2016-06-08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考试周刊(2016年14期)2016-03-25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推荐访问:树人 概论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