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从文学巨著到舞台音乐剧

时间:2023-06-30 08:15:02 来源:网友投稿

□高卫军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托尔斯泰以一句睿智的话语开启了19世纪后半叶的一部鸿篇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2022年金秋十月,一列火车载着中文版同名音乐剧呼啸着从上海大剧院舞台中央徐徐驶来,吸引了全场观众。

俄语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改编自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高贵迷人的安娜生活顺遂,嫁给高官卡列宁,相夫教子。然而,正值青春年华的安娜,在通往莫斯科的列车上遇到了英俊潇洒的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爱情的欲火被点燃,她该如何选择?选择回归家庭还是选择追求爱情?最终为何又会走向死亡?舞台上演绎着安娜人性觉醒之后的爱情和死亡,也探讨着理想和命运这个人类永恒的命题。

将6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改编成两个小时的舞台演出肯定是有难度的,制作团队尊重原著,删掉了旁枝末节,保留了安娜、卡列宁、渥伦斯基和列文、吉蒂两条主线。在此基础上,这部音乐剧包含了古典乐、流行乐、摇滚乐的40余段唱段,有独唱、双重唱与合唱,演员演唱与音乐设计悦耳,让人领略到了俄罗斯音乐剧的魅力。

而在俄语版向中文版转化的过程中,中方导演雷悦谈到主创们在译配方面做出的努力:“国外原版音乐剧引进之后,在中文译配方面的一大硬伤就是台词和音乐性的折损。我们在这部剧的制作中花了很多功夫减少折损,在本土化过程中做到既能让观众听懂,又保留原作的意境。”

在这些唱段中,有两段唱词引起了观众的关注:一段是“交通规则请遵守,不要走在轨道上”穿插在主要唱段之间,由列车长和群舞歌队反复演唱,听起来轻松诙谐,但观众心知肚明,这个不断重复的“交通规则”唱段,预示着安娜的人生抉择,从而让我们为安娜的命运思虑担忧,时而轻松,时而担忧,一张一弛之间,在音乐和剧情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

还有一段唱是“不要审判他人”。托尔斯泰从《圣经》中选用“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作为卷首题词,或许想告诉读者,没有任何人可以审判偏离轨道的安娜,也或许想告诉读者,偏离轨道的安娜走向死亡是一种必然。而音乐剧将这句宗教韵味的卷首题词,化作一句又一句重复的通俗唱段,“不要审判他人,不要审判他人”,如此实现世俗化表达的转变,也实现了文学意蕴到舞台效果的转变,且在当下现代人的生存处境中找到了意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多来自人们过多的干涉与评判。我们反省自身,应该审判自己而不要去审判他人。

音乐剧注重视听享受,如果说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在音乐唱段上追求的是唱词通俗、旋律流畅,那么这部音乐剧在舞台布景上追求的则是宏伟大气、庄严华丽。围绕火车的意象,舞台上搭建了一个层次丰富的立体布景。

第一个层面是具象空间,四个双层的移动高架,携带八块可升降电子屏幕,搭配两个活动阶梯,在快速的移动和旋转中组合成列车车厢、火车站台、剧院包厢、皇室房间、舞会大厅、赛马场馆等场景,为人物行动和演唱提供了一个个物理空间。

第二个层面是象征空间,主要是高空巨物,开场时火车站的巨型大钟铺满了整个纱幕,将观众一下拉回到19世纪的俄罗斯火车站;
背景大屏上时常投影出交错旋转的车轮,同时悬挂在舞台上空的实物火车巨轮,也时不时从上空缓缓下降,对舞台上的人物形成压迫之势,更隐约预示着时代巨轮对安娜命运的碾压。

第三个层面是时代空间,在更大范围的背景天幕上呈现了人物的社会活动背景,从豪华的歌剧院到轻快的溜冰场,从华丽的宫廷舞会到清新的夏季乡村,营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空间。

如此立体丰富的舞美设计,不仅为主角们提供了恰当的表现氛围,而且更为群舞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空间,花样滑冰、现代舞、芭蕾舞、宫廷舞、民族舞,在不同的时空之间灵活切换,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时代画面,从而增强了音乐剧的节奏感和氛围感。

该剧舞台布景所呈现的意象明确指向了火车。有学者曾对“火车”在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意义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火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观念,其象征意义主要体现为一个两层结构,一是闯入俄罗斯的欧洲文明,二是光明与希望、沉闷与压抑的对立统一。”①如果说“火车”在托尔斯泰原著文本中代表着欧洲文明,代表着希望与压抑的对立统一,那么音乐剧版中的“火车”又增添了一层新的象征意涵,象征着人类不可预测的命运,这是这部同名音乐剧对托尔斯泰原著的继承和发展。

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在继承了托尔斯泰“火车”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创造了“列车长”这一新的角色。

列车长身穿一袭黑色皮长袍,但形象千变万化。戴着红色帽子时,他是驾驭列车的列车长;
戴着黑色礼帽时,他成了宫廷舞会的主持人;
更多时候他是不戴帽子的,那时他要么成了合唱歌队队长,要么变换成群舞队伍的领舞者。他是一个串联故事情节的功能性人物。开场引领安娜出场的就是这位列车长,此时的他更像是魔鬼,一步一步引诱安娜脱离生活的轨道;
随后的剧情中,每当安娜困顿迷惘之时,这位列车长更像命运之神如影随形,要么从安娜的身旁悄然走过,要么出现在安娜坐过的躺椅上,要么陪伴着安娜坐在剧院里聆听帕蒂的歌唱;
结尾时,伸手召唤安娜走向死亡的也是这位列车长,此时的他俨然又成了死神的化身。

列车长,这个神奇的角色,无处不在,而又千变万化。最终,引领着安娜走向了“生存还是毁灭”的终极考验。

面对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淡、贵族圈层的排斥,安娜艰难地寻找出路,可总是无路可走,终于来到了人生的岔路口,该继续乘着社会的列车前行,还是该纵身一跃走向死亡,生死抉择摆在了安娜的面前。这样的人生终极困境,曾困住过高贵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也曾困住了德国剧作家毕希纳笔下卑微的小人物沃伊采克,“Ja oder Nein(是或不是)”。只有在发人深省的人生终极问题面前,人类才实现了某种平等,此时此刻,俄罗斯贵族女子安娜也不得不在生与死之间做出抉择。

如何在舞台上展现全剧的高潮部分,即表现安娜人生的终极困境,考验着导演的功力。常规的导演手法自然是由女主角安娜来主唱,安娜可以声嘶力竭地唱出《爱如死亡般强大》,可以酣畅淋漓地表达人物此时此刻的心境,达到控诉这个冷漠社会的目的。

然而,俄语原版另辟蹊径,选择了由帕蒂这个人物来主唱。帕蒂在托尔斯泰的原作中没有过多描写,仅仅就是斯吉瓦提了一句说,我们去看戏,那个意大利来的歌唱演员多么火。音乐剧以此为线索,设置由帕蒂主唱一段歌剧美声。帕蒂身着金色长裙,宛如关爱人间的圣母,唱出天籁的歌声。中文版保留了俄语原文歌词,我们听到了安娜内心搅动不安的痛苦和挣扎,也听到了帕蒂歌声对安娜的同情和安慰。帕蒂在半空中的钢架上引吭高歌,安娜蜷缩在钢架下的座椅上低头沉思,我们在帕蒂的歌声中体验到了安娜的情感,看到安娜在黑暗舞台中央的茫然无措而更加同情她。某种意义上,借帕蒂的俄语歌声,实现了一种间离效果,激起我们对安娜走向死亡的思考,在对安娜死亡原因的追问上,当下的舞台音乐剧和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达成了一致。

从文学巨著转化到时空受限的音乐剧舞台,从文学史诗般的故事叙述到舞台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音乐剧的制作团队对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多样化的继承、发展、转变与突破。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在保持托尔斯泰文学诗意和原版音乐剧精良制作的基础上,呈现了一台精妙绝伦的舞台演出,从而成就了一部诗意的音乐剧。在这金秋十月的上海,那一列呼啸着的火车从舞台中央徐徐驶过将传奇回响在观众心间。

猜你喜欢帕蒂卡列尼列车长高速磁浮列车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参数计算防爆电机(2022年4期)2022-08-17“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atty Potential1 有潜力的帕蒂中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2020年11期)2020-12-24【名著精缩】作文评点报·小学五、六年级(2018年21期)2018-01-11家庭凉山文学(2016年5期)2016-09-28在美国保护野鸭反遭指控做人与处世(2015年12期)2015-09-10笑不出声的笑剧读者(2014年10期)2014-05-12全新的“安娜·卡列尼娜”英语学习·阳光英语(2013年2期)2013-07-04寻找上帝的小女孩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2年3期)2012-03-27失踪案?作文大王·中高年级(2008年1期)2008-03-17

推荐访问:巨著 音乐剧 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