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媒体视野下初中队员团前教育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6-29 16: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上海市卢湾中学 王春燕

1.问题的提出

初中学校少先队,不仅是小学少先队组织延续与发展,同时也是共青团工作发展的源头与基础阶段。因此,初中少先队既要巩固、深化小学少先队组织,又要做好与共青团组织工作的过渡和衔接。当前,各学校少先队对于团前教育的研究略显单薄,实践不够深入,覆盖面也不够广泛。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在新媒体视野下,创新团前教育,形成新媒体视野下团前教育新样态,助推初中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引领初中少先队员听党话、跟党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政策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先队工作,为少先队的各项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团前教育工作也提出了要求。中青联发[2017]3号《关于印发〈少先队改革方案〉的通知》中提到:“加强初中少先队和团队衔接工作。以团前教育、推优入团为重点开展工作,健全少年团校、团课制度。”

2020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光荣感的指导意见》中又强调:中学少先队组织要将培养和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作为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坚持面向全体少先队员,采取多种手段开展团前教育。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第八条中提到:“坚持全童入队,实施分批入队,加强分段教育,严格推优入团,建立健全覆盖队前教育、队中培养、团队衔接的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持续激发少先队员光荣感。”沪团委联[2017]14号《关于印发〈上海少先队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创新团队衔接教育,改进团前教育。”

团前教育是少先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团前教育理论、拓展团前教育实践是少先队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已急速占据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创新推动团前教育工作,本研究将团前教育置于新媒体视野下,探索团前教育的新实践。

(2)现实诉求

团前教育是每个队组织都要完成的常规工作,但是在施行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许多问题。

首先,在时间上受限。由于学业的压力,团前教育与学科时间总会有些冲突,导致在校能留给团前教育的时间少之又少,教育效果不佳。

其次,在师资上受限。很多党团员老师对于团前教育了解不深,缺少团队知识理论学习,知识储备不够,对于面向队员的团前教育课,一时不知道该上些什么,对参与团前教育课不够积极。

再次,在资源上受限。传统的团前教育把重点放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解读、历史介绍等较为枯燥的内容,资源单一,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基于以上三点,本研究致力于运用新媒体途径,开辟新形式、延展新内容、引入新资源,让团前教育更丰富,更走近队员心里。

(3)理论需求

随着对少先队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丰富。在中国知网上以“少先队”为题名进行检索,搜索到期刊论文1858篇,学位论文349篇,研究主要关注少先队活动课设计与实施、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少先队员光荣感等方面,而题目中含有“团前教育”的期刊论文仅有6篇,学位论文3篇。已有的研究现状表明尽管当前已有少先队研究者开始对“团前教育”进行关注,但关于“团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还十分单薄,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厘清。

2.研究现状综述

本研究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多为国内文献。团前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在CNKI等数据库中以团前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7篇。从目前文献来看,关于团前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团前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形式和作用。早在1983年,上海市第十中学团总支书记钟士江基于对学校现状的调研,发现有些同学的入团动机不够端正,提出要“积极引导,认真抓好团前教育,这样有利于帮助同学不断端正入团动机,有利于加强团员的教育和管理,也有利于团队衔接。”姜金栋、罗莹、晏祥辉结合群团改革、少先队改革背景,讲到“当前,在共青团改革与少先队改革中,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组织思想意识教育工作。团前教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关于团前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王勇、张国平(1992)提出了在教学内容上循序渐进,注重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针对性;
在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采取多样化。何婷婷(2016)提出了校内校外双课堂、教师学生双辅导、理论实践双育优的观点。吕春芳(2016)从明确目标、拓展形式、加强指导及整合资源四个角度提出加强和改进中学团前教育的工作。华东师范大学邹璐邑(2017)对上海市“红领巾入团十步曲”进行深入研究,并构建了团前教育校本课程。王彦博(2018)基于调研,提出了以“教—学—考核—认定”为完整过程的团前教育及入团培训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的思考、以课堂为主要载体的团前教育及入团培训在培训形式方面的思考、以创新和普及相结合为主的团前教育及入团培训在教学理念方面的思考、以多元互动+激发活力的团前教育及入团培训在新媒体应用方面的思考。姜金栋、罗莹、晏祥辉对团前教育的内涵、内容、形式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团前教育课程体系。

另外,有关于团队一体化的文章中也有提及团前教育相关内容,比如邵若莹(2016)提出以团前教育课为载体,无缝衔接团队组织意识教育;
田梦(2020)构建团校校本课程体系,推进团前教育。文章中团前教育不占主要部分,内容不够详实。

在CNKI等数据库中以团前教育、新媒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文献,没有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虽然团前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理论与实践研究还比较匮乏。

3.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政治启蒙是少先队工作的主责主业。初中推优入团是共青团的源头工作,团前教育是初中少先队员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课。做好团前教育工作,推进学校党团队一体化工作,能够有效地引领少先队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取向,将爱党爱国的基因深植队员的心中。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政治启蒙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潮流,以新媒体的方式、以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新时代讲好政治思想理论,在新媒体背景下找寻更适合少先队员、更有效果的教育方式,提升教育实效。

1.进行了新媒体视野下初中团前教育实践

基于新媒体视野下对于团前教育再突破的计划,学校开展了实践。原本学校团前教育的安排仅限于七年级的年级大课、红色基地走访、志愿服务。在此基础上,学校丰富了团前教育的内容,设置团前教育内容(见表1)。

表1 团前教育内容

团前教育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内容针对所有队员开展,包括每学期开学第一天的大团课、线上针对性微团课以及课后的红色基地走访。选修内容包括志愿服务、线上微团课,有意愿的队员可以报名参加,其中志愿者服务是推优入团的必要条件。此外,针对入团积极分子,还设置了8课时必修内容。

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既达到了覆盖面,又做到有针对性,真正激发队员的入团热情。

(1)“大团课”实践

“大团课”指学校利用开学第一天,设置团前教育内容,组织所有少先队员共上一节团前教育课。

自2019年起,学校在开学第一天都留出时间开展全校性的团前教育(见表2),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深入挖掘团前教育内容,提升团前教育实效。

表2 各学期“大团课”内容一览表

在内容的选择上兼具时代性和教育性。结合当年时事热点,选择极具代表性的主题,比如“五四”百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让团前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让教育意义更深远。

形式的选取重体验重实践。得益于“大团课”的授课地点是舞台,在形式上选取了教师讲授和原创多媒体情景剧相结合的方式,由老师与队员共同完成,老师的讲解与演出穿插而行,既有亲身实践,又有体验感,将团前教育落到实处。

内容是主要的,形式是次要的,但是通过更丰富的形式,可以让队员的接受度更高,感悟更深刻。在新媒体视野下,原创剧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加持,让团前教育更加栩栩如生,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2021年学校引入突破空间边界的融媒体技术,创新尝试融媒体团课,利用新媒体手段,将红色资源引入课堂。团前教育课上,老师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进行实时连线,为队员们讲清、讲好渔阳里的故事,引起了热烈反响。

如何将政治讲活讲生动,新媒体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团课”实践,成为了学校的一大特色,也成了队员心中的向往和期待。在这样的“课堂”里,队员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思,达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2)“微团课”实践

“微团课”是学校为了解决队员们校内集中进行团前教育时间缺乏问题而尝试的线上“微团课”实践,从内容角度分为基础“微团课”和特色“微团课”两类。

基础“微团课”介绍了共青团的基本内容,一共四节,包括《团的历史》《团的基础知识》《我们的团活动》以及校本化的《入团十步曲》。制作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检索和文案撰写,确保准确性。制作团队也积极听取队员们的意见,在微课中添加队员们喜欢的元素,增加趣味性。在四节微团课之后,校团委还设置了自我测试题、自愿提交入团申请书通道,让队员们在学完之后进行自我检验、表达真实意愿。

团前教育的内容,除了团的基本知识,还有广泛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红色精神教育。由此,校团委结合时代背景,推出了两轮特殊的微团课系列——“战疫微课”“四史微课”。

“战疫微课”一共分为四部分内容,由队员们提炼四个感触最深的关键词命名。《坚定信念》篇讲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使命担当》篇着讲述白衣天使们前线的动人故事;
《众志成城》篇关注在后方守护人民的各岗位志愿者;
《并肩而行》篇表达队员们为逆行者加油的心声。

“四史微课”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校团委积极响应党支部的号召,引领队员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而推出的一系列党史微课。

党史微课共13节,分别对应党的百年历程中的13个重要节点,党团员教师结合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身边的红色遗址,生动形象地将党的百年历程娓娓道来,有条有理,引领队员在党的百年之际,用心“重走”百年路,传承红色精神。

紧跟时代,抓住教育契机,团前教育的内容得到了极大充实。经过了三年的实践,系列微团课渐渐成熟。基础团课和特色团课两大体系(见表3),与线下的团前教育遥相呼应,为学校团前教育持续助力。

表3 微团课体系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团前教育课程组成形式,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缩短了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打破了团前教育的时空边界,满足了队员随时、随地、随需学习的需求,为团前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新媒体视野下,多媒体技术及线上学习已经非常普遍,形式丰富、便捷、不受时空约束……这些优点不断为教育教学加持,运用到团前教育中,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2.形成了新媒体视野下初中团前教育的策略

(1)扩大团前教育覆盖面

在群团改革之后,严把入团关,初中阶段的团员比例急剧下降。在初中阶段,少先队员占主体部分,团队员少量(团员保留队籍)。而从少先队员到团队员身份转变过程中,还有入团积极分子这一阶段性身份。所以在初中阶段,在队员身份的基础上,又可分为队员、入团积极分子、团员三种身份。

从团前教育的定义来看,团前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初中少先队员,但是,目前很多团前教育与团课融为了一体,只是单单面对入团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学习,对象太过单一。队员、入团积极分子都应为团前教育的对象,身份不同,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也可以有所不同。

在新媒体视野下,学校利用微团课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结合团前教育的内容,设置线上平台的微团课,在一段时间内开放给队员权限,让队员自主学习,老师在后台进行学习情况的把控。由此,每一位队员都有了团前教育的机会,并且可以随时随地随需地学,甚至反复学习,有效地扩大团前教育的覆盖面,激发了队员的积极性。

(2)增强团前教育针对性

进行纳税的双方都有责任履行义务。现阶段,应该加强增值税的立法,将其上升为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税法的刚性,进而实现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从目前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团前教育的内容大致包括团的基本知识,党的基本知识以及红色精神教育。针对队员和入团积极分子两种不同的身份,学校对团前教育的内容进行划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面对所有队员,包括入团积极分子,学校以“大团课”的形式进行红色精神教育,党团知识普及。

面对不同身份、不同年级的队员,有效实施分层教育的载体是线上学习。在平台上学校针对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课程,或者相同的课程针对不同的队员设置不同的学习要求,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分层进行相应的学习,增强了团前教育的针对性,让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队员都有收获感和成就感。

(3)提升团前教育成效

让一节线下珍贵的团课发挥最大的功效,最重要的是要让队员增加体验感,真正震撼到队员的内心。在新媒体视野下,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通过声光电、影音资料、时时两地互动,让队员们更能感同身受。

新媒体视野下,学校着力于团前教育形式更多样,平台更宽广,效果更明显,为队员红色种子的生根发芽保驾护航。

1.激发队员的入团热情

通过“大团课”与“微团课”的实践,线上线下团前教育在队员心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上升,极大激发了队员们的入团热情。

(1)乐于了解党团知识,对自我更有要求。

初入初中的队员对于党和团的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楚,在经过了团前教育的学习之后,队员们慢慢对党和团有了更深的认识,愿意主动去了解党团知识。

根据统计结果,在自我测试环节,大多数的队员能够达到90分以上,平均分达到86.39。这说明,队员们对自己有要求,对党团知识有渴求,在完成测试题时也希望能做得更好。微团课激发了队员的积极主动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营造了团前教育学习的氛围,让队员们感觉到这是一件大事,激发了学习的动力。

(2)乐于参与党团队活动,对入团更有期盼

团前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其效果很难能够用数据去衡量,却可以由学习生活中一些细节反映出来。

进行团前教育实践以来,入团申请书的递交数量与日俱增,基本可以达到整个年级的70%,队员们的入团热情可见一斑。

(3)乐于传承红色基因,对党团队更有感情

团前教育并不是单一地为了入团做准备而进行的教育,它也承载着立德树人、思想启蒙的作用。经过团前教育,队员们对党团队更了解,对红色精神更有感触,对使命担当更明晰。看了建党百年的特色团课,队员们几次去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
上过了《渔阳里的故事》的团课,队员们争相去渔阳里打卡……红色项目化学习、红色研学、红色演出、红色绘画已经不是作业的负担,而是队员们争相参与的热门活动。

团前教育始终让队员们能从内心真正认同红色精神,主动传承红色基因,让队员们内心与党团队组织更贴近。

2.推动学校党团队一体化发展

党团队一体化发展是群团改革、少先队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团前教育的深度落实有力推动了党团队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1)提升了党团队的凝聚力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大团课”“微团课”的横空出世,让党团队更加紧密凝结在一起。为了将团前教育的内容更丰富、将教育落到实处,党团队多次召开联合会议,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党团队一起讨论方案、确定主题、组织实施。也在团前教育的推动下,中队与党团员教师进行结对,希望借助结对的形式,让团前教育走得更深更远。党团队联动,才能上好团前教育课。团前教育成为了党团队一体化发展,共同引领队员思想启蒙的一个侧影,将学校党团队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党团队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提供了新路径和新经验。

(2)提升了资源共享度

在得到了党支部的支持后,团前教育收获了更多资源。许多有经验的党团员教师参与了“大团课”“微团课”的备课和制作,极大充实了课程内容。队员们在优秀党团员教师的引领下,收获满满。党支部的视频、文字资源也进入了团前教育的储备库,给队员们自愿观看。在团前教育平台上,党团队资源共享,让队员们更受益。

回顾实践,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总结如下:

1.对队员学习,缺乏评价,学习成效不够显性化

团前教育是一种学习,是初中每个队员需要接受的教育,也与推优入团息息相关。因而每位队员学习的成果应该如何有一定的评价。现阶段,团前教育只有完成和未完成之分,微团课后面的小测试也是自主测试,不能够承担显性评价甚至推优的作用。学习成效不能显性化体现,也会打击一些队员的积极性,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针对课程,缺乏调研,效果反馈不够明晰

队员喜欢的,才是成功的,队员需要的,才是有效的。整个团前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缺乏调研把脉的过程,缺少队员的直接反馈,影响后续课程建设。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后续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要将团前教育学习情况与推优入团接轨,就要设计完备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不能“分数论”,不能有太多主观评价,可以使用等级制,设计过程性、常态化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包括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志愿服务等等,全方位考察队员思想品质,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及时调研把脉,进一步优化

三年的实践积累,团前教育初见成效,我们要基于更多现实的需求进一步优化,首先,需要对现状进行调研把脉,通过问卷,向队员、教师、家长三方进行调研,了解现阶段团前教育的满意度和不满意的地方,通过采访、座谈等方式,和队员面对面交流,听取队员真实的想法,询问队员的建议。在总结调研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团前教育。

猜你喜欢团课入团少先队员江西:“微团课”引领团组织生活“新时尚”中国共青团(2021年5期)2021-05-06少先队员永向前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少先队员永向前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入团理财需“审”“慎”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如何把有意义的团课讲得有意思?中国共青团(2017年5期)2017-01-24少先队员中外文摘(2016年4期)2016-03-17永远的少先队员中国火炬(2011年9期)2011-07-24入团感受中国青年(1996年8期)1996-08-28最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团中国青年(1966年7期)1966-08-17上团课不要只吸收少数青年参加中国青年(1965年24期)1965-08-20

推荐访问:视野 队员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