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艺丹
内容摘要:韩国现代作家桂镕默的整个写作生涯都在刻画着不同矛盾对立下的悲剧世界。从文学教育视角出发,领略桂镕默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构筑起的悲剧世界,对于作为异国读者的中国学生而言,不仅可以提升包括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专业技能,还可以更加深入了解韩国文学及韩国文化,进而提升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文学教育 韩国文学 跨文化传播 桂镕默 虚无主义 悲剧世界
中韩文学交流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时期的韩国文学作品被大量译介到中国,为国人了解韩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而透过这扇窗所见到的浩如烟海、灿若星辰的韩国文学作品中,有几颗并不算特别耀眼却以其独特的光芒闪烁在天空中的星星,那就是桂镕默的小说。桂镕默(1904—1961)自从1924年发表其第一部作品《偿还》之后,一直到1950年共发表了45篇短篇小说,这说明他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是相当活跃的。在国内外不同版本的《韩国现代短片小说选》中几乎都能见到桂镕默的《白痴阿达达》《数星星》等作品。作为那个时代文坛上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作品,其认知度可见一斑。尽管桂镕默及其代表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真正对其作品世界整体进行系统研究的却并不多见。在对桂镕默进行专题研究的人员当中,初期的宋百宪曾评价桂镕默尽管算不上是“伟大的作家”,但他算得上是“诚实的作家”[1]。金永华评价桂镕默是“缺乏尖锐批判精神”的作家。[2]。李东河认为桂镕默是“带着消极而又屈从于现实的视线,刻画人生横断面的作家”,“尤其缺乏批判现实的精神”[3]。上述评论者均以“批判意识”作为标尺,对桂镕默进行了评价。他们认为,在混乱时期作为一个有革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革新思想及对现实的批判意识。事实上,桂镕默所向往的不是基于殖民地知识分子意识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而是更注重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的纯文学世界。如果以衡量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标尺来衡量桂镕默的小说,自然也只能是对其给予否定的评价。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发现。事实上,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桂镕默及其作品进行审视研究,发现他作品世界的写作特点及艺术成就,对于韩国现代文学译介研究而言,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一.卡普时期——阶级矛盾下无产者的悲剧
成立于1925年的卡普是韩国无产阶级艺术联盟的简称。其主要成员有李相和、赵明熙、崔曙海、李箕永、宋影、朴世永、尹基鼎等。他们的纲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一翼开展无产阶级的艺术运动”,提出要彻底批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和传统势力相抗衡,展开思想领域的斗争[4]。在卡普时期,整个韩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力量就是新倾向派文学。随着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浪漫主义小说退出历史舞台,包括非卡普作家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小说家都将关注点放在了无产阶级贫民阶层的悲惨命运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想要在文坛觅得一席之地的桂镕默自然而然也将创作视角对准了新倾向派文学,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题便是阶级矛盾下无产者的不幸遭遇。
《老崔》(1927)是桂镕默正式开始踏上文坛的代表性作品。他以20世纪20年代后期韩国文坛的主流题材——农民遭受的阶级压迫为主题,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展开了创作。小说讲述的是一名老实善良的佃农老崔在恶毒的宋地主百般剥削与压迫下,失去了身为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根本——耕地之后,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自己心爱的故土,逃到中国东北地区成为流民的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老实本分、善良淳朴的农民,是一无所有的弱者形象,而作为对立面的强者——宋地主则是道德沦丧、极尽搜刮之能事的恶徒。这样的人物设置充分体现了新倾向派的特点。可以看出身处卡普时期的桂镕默,受到当时盛行的新倾向派文学创作手法的影响,看到了阶级矛盾下无产者的悲惨境遇。但是身为地主家儿子的桂镕默,终究没能深入剖析阶级矛盾下无产者的悲剧究竟是由什么造成的。说到底,他也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充当一名临摹者,却并不能带着新倾向派主流作家所特有的社会意识和深邃的洞察力,指出造成佃农老崔的悲剧与不幸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会制度。
除了《老崔》以外,桂镕默在这一时期还创作了《人头蜘蛛》《想念燕子的心》等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桂镕默是受到了新倾向派的影响,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构建起了阶级矛盾下的无产者的悲剧世界。但是桂镕默并没有像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那样秉承殖民地知识分子应有的自主意识,深刻揭露阶级矛盾,对无产者的悲剧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的剖析。他只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客观描述了阶级矛盾下无产者陷入的悲惨境地,既没有揭示出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就是不公平的社会制度本身,也没有对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从人物塑造来看,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没有意识上的觉醒,不懂得去反抗,只是一味地隐忍。更没有底层人民向上流阶层发起的集体的、有组织的抵抗。而作品中地主形象也只是以没有道德的个体而存在,并没有按照具有典型性的剥削阶级形象来进行刻画。从中可以看出,在卡普大背景下的桂镕默尽管追随文坛主流思潮,开始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但是终究没能摆脱虚无主义的影响,因此其悲剧世界充满了虚妄之感。
二.光复前期——人性矛盾下的人生悲剧
20世纪30年代前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对韩国加强法西斯统治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正是不安思潮扩散的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韩国文坛的卡普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现实主义文学逐渐退去了之前的热潮,取而代之的是以自然主义文学为代表的纯文学思潮。韩国文坛已然成为海外文学派、“诗文学派”以及由当代著名自然主义作家们发起的九人会的天下。自然主义主张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的是语句通达、文采焕发、技巧纯熟、形式完美,而这样的创作手法完全契合了桂镕默写作取向,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其创作的主要方向也从现实主义转变为自然主义文学。自1935年的《白痴阿达达》(1935)之后,桂镕默完全抛开了现实主义,将自己的小說世界固定在《梦影的悲哀》所营造的那种纯文学的氛围当中。他在自然主义与虚无主义的主导下,将人性的矛盾造成的人生悲剧作为题材,展开他的小说创作。桂镕默1920年初期所写的所有小说中几乎都在刻画封印在悲剧命运中的社会底层人民的形象。桂镕默借此传播着他的虚无主义意识和失败意识。直到1930年,他都没能从中解脱出来。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主人公还是被扔进了悲剧的万丈深渊,只是造成这一切的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内外因素交困下的人性矛盾。不仅是人的物欲、无知、蒙昧等内部因素,还有疾病、社会偏见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与追求真善美、追求幸福之间的矛盾,使桂镕默笔下的主人公陷入了人生悲剧当中。
桂镕默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白痴阿达达》,故事中的主人公阿达达既是哑巴又是智力略有残疾的人,她曾靠丰厚的嫁妆嫁到一户人家,但是在满足了对方物欲后被前夫当作破抹布一样弃之不理,不得已回到娘家的她却因为“嫁出去的姑娘是泼出去的水”而饱受娘家人的白眼和欺凌。在阿达达看来,钱是万恶之源,于是无知的她错误地认为只有消灭同居男的钱,才是实现自我救赎、得到幸福的唯一途径。而当同居男发现自己的平生积蓄毁于阿达达之手时,气急败坏的他毫无半点悲悯地结束了她的生命。这部作品是桂镕默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时期创作的作品当中成就最高的作品。小说讲述的是对真正的爱情和有尊严的生活充满渴望的主人公阿达达在面对人的物欲、丑恶的本性、疾病与社会偏见等各种负面因素时,从开始的奋起反抗到最后折戟而亡的故事。这个故事在这类悲剧因素泛滥的那个时代,是非常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而桂镕默利用巧妙的情节构思、简洁流畅的文笔、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紧凑的故事情节创作出了韩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桂镕默在这一时期还创作了《K博士的研究》《马夫》《青春图》等作品。他对殖民地的特殊状况和当代民族、社会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而是将关注点放在了人性矛盾下的人生悲剧。他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使其作品世界成为那个时代和社会最真实的写真。他认为“决定人的价值的,不是物质而是爱”。所以,他的主人公即便身处多舛的命运之中,却依然试图通过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来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而这与世俗的金钱万能主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与尖锐的矛盾。于是,人生悲剧便不可避免地上演了。尽管他意识到造成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人性之恶,是人的物欲和贪婪。也少见地让小说主人公表现出了一定的反抗意识,可遗憾的是却让他们选择了错误的反抗方式且最终走向灭亡。
三.光复后期——南北矛盾下的民族悲剧
1945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韩国半岛终于从日本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整个社会充满了民族解放带来的激情,建设国家成为整个民族最关注的大目标。在这样的时代主题面前,桂镕默对“人性”的探究显得与整个时代格格不入。于是,解放后的桂镕默再次改变了他文学创作的关注点,将视角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刻画,主要创作题材便是解放后的民族现状。桂镕默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部分描写的是从中国流亡到首尔的还乡者或是越过三八线从北边逃到南边来的流亡者所经历的种种困苦与不幸。例如,《数星星》(1946)就是通过从中国还乡而来的一家人的视角,真实刻画出韩国半岛解放之初民族生存状况。小说讲述的是解放后从中国回到首尔的一家人发现自己的家园早就已经荡然无存,无奈之下只好在山坡上的窝棚里艰难度日,期间遇到了以为北边会有生路而准备北上的主人公,当主人公在首尔站遇到同样是为了寻找生路而从北边脱逃至南边来的亲戚,不由得陷入绝望之中的故事。小说的最后场景刻画出因为南北分裂和经济困难等问题而不知该何去何从的人们,一脚踏在北边的土地上,一脚踏在南边的土地上,却找不到安身立命之所,这也象征着整个民族一分为二的悲哀及民族分裂之痛。
小说刻画了这一时期韩国文学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在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抗衡下的民族纷争中找不到解决生计的途径也不知该何去何从的人。然而,作者却并没有带着任何的政治倾向或是阶级立场为他们指明出路,他只是站在中立的角度,用最真实的笔触刻画出了解放后期的民族悲剧。在那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能够以短篇小说的有限篇幅将解放后三八线隔开的南北两个世界及其各自经历的经济困难、混乱的社会秩序、住房困难、物资匮乏、道德沦丧等诸多社会问题,如此真实、全面而又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的作品却也并不多见。从这一点来看,《数星星》获得的艺术成就不可谓不高,但是从作家意识层面考虑,他对现实的揭示与批判依旧还是缺乏力度。桂镕默自这部作品之后并没有能够再创作出超过其艺术成就的作品。无论是《金丹》《行李》《被》《裙子》还是之后的作品都只是类似题材的重复。
文学可以塑造文化他者,也就是说透过文学作品,可以使异国读者在脑海中勾勒出源语读者所能看到的文学世界。所以在学习韩国语的教学时,应当加入对韩国文化的了解,而将现代小说融入到韩国语的教育中去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将韩国语的文学作品进行活学活用,一方面为学生学习韩国语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使得学生不再只是单纯的学习韩国语,同时也将韩国的地域文化也同时进行学习[5]。纵观桂镕默各时期小说,可以了解到从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时期到韩国半岛解放后期,始终笼罩在虚无主义阴翳下的桂镕默,无论倾向于现实主义还是自然主义,其作品最终呈现给人们的都是在不同矛盾冲突下的悲剧世界。他笔下的人物多是在悲剧命运中做一个屈从者,他们不能像批判現实主义作家罗稻香笔下的哑巴三龙那样,在悲剧人生即将结束之际,还能做出最后的反抗,展现出由悲剧人生升华出的悲壮之美。但是,桂镕默小说却不是这样,他的文学世界只有悲惨,没有悲壮;只有绝望,没有方向;只有隐忍,没有反抗。而这也被一些评论家认定为是其文学创作上的局限性。深受虚无主义影响的桂镕默对于社会现实问题、民族分裂问题亦或是具有普遍性的人性问题,都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客观描摹,而不是以更加深邃的历史意识进行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尽管从韩国读者的角度来看,作家没有突出表现特定时代应该具有的反抗意识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但是从作为译语受众的中国读者的艺术欣赏角度来看,注重写作技巧和艺术表现力的桂镕默,在其小说中充分展现出了精巧的构思、简洁的文笔、生动的叙事、紧凑的结构等独有的艺术魅力。而这也对韩国语学习者的文学教育提供了纯文学欣赏的视角。对于语言学习而言,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宋百宪.桂镕默作品研究[C].忠南大学论文集.1979(17):31.
[2]金永华.小说的随笔化[J].现代文学.1975(9):274.
[3]李注衡.桂镕默论[M].首尔:亦乐图书出版社,2007:241.
[4]郑英子.韩国现代文学史[M].首尔:世宗出版社,2006:111-117.
[5]徐兰花.利用现代小说的韩国语教育方案研究[J].知识文库.2017(07):38+40.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辽宁朝鲜族文化发展路径选择与优化》(项目编号:LNSJYT20201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文学教育虚无主义跨文化传播破除虚无主义,夯实文化自信新传奇(2018年2期)2018-05-14从虚无主义到教育虚无主义的认识与反思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年13期)2017-09-14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东方教育(2016年14期)2017-01-16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东方教育(2016年11期)2017-01-16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12期)2017-01-07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历史虚无主义人民论坛(2015年3期)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