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诚真教研“十大行动”的校本实践*

时间:2023-06-29 13:15:02 来源:网友投稿

李文送 (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是一种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学校文化或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形式,是一种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师进修紧密结合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研活动形式。[1]如何发挥好校本教研的“阿基米德支点”的效能?于学校而言,应聚焦共同的教研主题、形成共同的教研话语,让教师在思想上达成教研共识,在价值上形成共同的教研追求,以发挥好校本教研应然功效。根据诚真教育思想和“至诚至真”的核心理念,我们提出诚真教研品牌建设,通过组织和设计“十大行动”让学校校本教研焕发生机,充满朝气。所谓“十大行动”,是指集体备课、主题研修、观课议课、精准教学、制度督导、教学竞赛、课题研究、名师引领(图1)。

校本教研不是单枪匹马的孤军奋战,而是群师同行的团队协作。学校可通过集体备课夯实校本教研的基础,提倡“基于集体、为了集体”的价值取向。各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在开展集体备课时,可做到“一备三定”,即活动前所有教师都要“备课”,做到“有备而来”,并定时间、定主题和定主备人;
而“备课”时则要做到“四读”,包括研读课程标准、精读教材内容、广读课程资源、品读学生和教师,做到教中有据、心中有底、眼中有人、胸中有料。[2]

集中研讨时,教师在听取主备人的发言后,组员围绕教研主题,畅所欲言,深入对话。依据求同存异的原则,最后应达成“五个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习题,统一考核要求。观课时,组长对教师的分工要明确,让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观察点,并做好课堂教学记录和个人的思考。课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评课议课,集体诊断教学,发现亮点、疑点、盲点和缺点,共同寻找优化教学的**之策,然后再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的集体备课既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又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既能提高备课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又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效果和效益。最重要的是,教师能在这一过程得到真实收获和真正成长。

作为一种集体活动,提升合力无疑是高品质校本教研的基石和生命。为增强校本教研的合力,学校可通过主题研修的方式来构建校本教研的共同话语体系,让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和不同年龄的教师能够形成共同的聚焦,产生教研的联结和同向的聚合,以众人之合力助力学校课程的改革、教学的改进和其他工作的改善。

教研主题的选择和确立,既分类、分级,又分科、分课。从学校角度选择主题时,可围绕学校文化或教育思想,或教学主张进行提炼校本教研的总主题(即宏观主题)和分主题,如基于诚真教育思想下学科教学的实践、诚真课堂教学的年级治理策略或学科落实措施、诚真教育视域下的班级管理智慧。如果是校际的校本教研,则应选择具有共性的主题,如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的实践路径、新课标下“五育”并举的教学策略等。在教研组、备课组层面,可根据学校教研的宏观主题,分别选定中观、微观的主题进行研修。如,诚真教育思想在某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某一单元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策略。这样,学校各个层面的教研工作就能扭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慧往一处用,从而产生强大的教研合力。

以往的听课评课,容易导致“评说”现象的发生,推行观课议课,则可引领教师在观察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聚焦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深入的对话交流,以更好地理解教学、读懂课堂,寻找、发现和耕耘好课。

观课之“观”,由“又+见”组成,即要让教师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产生新见解、新思路和新策略,甚至在课后的议课中,再次生成新的见解、思路和策略,从而发现好课,进而发现好教师和好教育。而议课之“议”,由“讠+义”组成,就是说在课后的交流研讨中,教师各抒己见,做“有意义”之事,说“有意义”之言,从而集众人之智慧以成全好课、成长好教师和成就好教育。

实践表明,观课议课的校本教研形式改变了过去听课评课的尴尬和窘况,犹如开渠引入教研活水,让教研组或备课组走向更接地气、更有活力的高品质研修,让校本教研真真正正地为课堂教学赋能,为教师专业成长赋力。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于学校就是构建一种宽松而自由的研修环境,形成一种“文化场”;
于教师则是构筑一个可以锤炼自由之精神和独立之思想的登高望远的“观景台”。要拓宽观之视角、议之视域,学校应注重对外交流合作,开展校内外“同课异构”等教学交流,一起进行观课和议课,为校际教研注入活水。

校本教研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并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助力赋能。毋庸置疑,提高教育质量,离不开精准教学。何为精准教学?精准教学是一种借助信息技术跟踪、记录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数据,为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决策、教学指导、个性化干预和学生学习补救及改进提供依据的教学形式。[3]

为促进精准教学的真正落地,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上下同心,始终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做到“双管双研”。所谓“双管双研”,包括“双管”和“双研”,前者是指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的“双管齐下”,后者是指“研究学情”和“研究课堂”的“双研同行”。

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认知规律,精准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成长。

在教学上,我们提出和践行了“八精方略”:
精心的教学设计、精细的教学组织、精湛的教学能力、精彩的课堂教学、精妙的教学方法、精超的教学艺术、精准的教学诊断和精诚的教学评价。实践表明,“八精方略”能让课堂教学走向优质而高效,焕发出新的活力、张力和生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升。

常态教研的有序进行,既要制度的保驾,又要督导来护航。因此,为实现诚真教研的制度化,学校要形成制度体系,如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基本要求》《教研组建设与管理办法》《教学巡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方案》《公开课管理制度》《教辅资料选用管理方案》;
如考核评价制度《教育教学工作月考核方案》《教学质量评价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基于“双主”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
如激励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示范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评选办法》。

在制度化的诚真教研环境下,教研组每两周会进行1 次主题明确的教研活动,含业务讲座、课例研讨、主题研修等;
而备课组每周则至少进行1 次集中研讨活动,如集体备课、专题讲座、试题研制等。学校以“精细化管理”为工作标准,以“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为理念。在工作中逐步落实“成功源于过程,精彩来自细节”,要求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精心,每一个环节都精细,每一项工作都出精品。要求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者,从内容到形式,精心策划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次活动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从而使每一位参加的教师都有思考和收获,进而能真真切切地体验到校本教研制度化所带来的“成长福利”。

教学既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又是校本教研的聚焦地,还是教师修炼专业能力和赢得职业尊严的主阵地。如果想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及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学校注重开展校内教学比赛的同时,重视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通过教学竞赛,寻找基于核心素养的高品质课堂,为学校走向高品质发展提供宝贵的探索经验和实践素材,同时挖掘和培养高品质课堂的领军教师。

高品质课堂在这里是指润泽学生心灵成长和促进其优秀品格形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致力于构建一个“自由与平等、理解与倾听、信任与尊重、开放与分享”的价值场,至诚至真地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营造一个对话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探究的课堂、构建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快乐的课堂。[4]

要让教师胜任这样的课堂,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能力大赛、说课比赛、实验演示比赛、教育“双融双创”行动暨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教具制作比赛等。通过教学竞赛的契机,有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使其思维得以拓宽,能力得以提升,视野得以开阔。同时,在备赛、磨课等过程中,使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整个教研组教师创造高质量课堂。

课题研究是教师修炼研究思维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拔节成长的必由之路和必经之路。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发表成果,如果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能率先垂范,带头积极主动申请、开展和指导各级课题研究,那么学校就能营造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

如果教师申报课题的积极性比较高,加上市级以上申报课题通常都有名额限制,如何满足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2010 年就启动出台校本课题申报工作,制订《课题研究管理方案》。在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以课题研究为寻找理想课堂抓手,以研究的状态去反思和改进教学。这些是校本课题的立项与研究,从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出发,通过教师小团队的实践与探讨,尤其是以课例和主题为载体的研讨,有效促进教师的共同提升。

学校每学年都对校本课题成果进行评审,在全校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做法。当教师有了校本课题研究的历练和相应前期成果的铺垫,当省、市级课题乃至国家级课题申报的机会来临时,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立项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从而在更高层次的课题研究的锤炼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名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标杆和榜样,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先行者、教学实践的成功者、铸魂育人的示范者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指路人。名校通常注重名师的培养,也是经常出名师的学校。在名师培育上,我们以培育“校园专家”为跳台,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培育了本市第一个省级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还为高校和市教育局输送了12 名专家型教师和学科教研员。目前,市教育局超过一半教研员都是从附中成长起来的。2011-2023 年建设期间,学校拥有省市级名师工作室14 个,数量为全市最多。

学校不仅要培育名师,还要用好名师,特别是要发挥好名师校内的辐射引领作用。诚然,有名师指引,青年教师的成长就能少走很多弯路。我们制订了《“三名”工作室的管理办法》,实现工作室建设制度化和标准化,同时成立工作室研学共同体,以理论学习、教育教学研讨、课堂观察、网络研修、主题沙龙、专家引领为主要的研修形式,多渠道开展专题研讨会、主题报告会、名师名班主任讲坛、公开课、主题班会、课堂诊断等多种形式,领航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具体建设上,要求各名师工作室做到“五个一”,即带一支团队、研一个课题、做一次展示、建一个网页和出一批成果。

阅读和写作,可以增长教师的知识和才智,开阔教师的眼界和心胸,滋养教师的精神和气质,拓宽教师的阅历和生命,让教师听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声音和发出自己的教育声音,从而让教师重装自己的思想系统,形成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思想和智慧。我们依托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的优势,每年都会为所有教研组订购专业期刊、报刊和图书,引导广大教师爱上阅读,走上写作之路,为教育的发展分享自己教育观点和教学主张。

如果阅读是一种“输入”,那么写作就是一种“输出”。要让教师有源源不断的“输出”,就需教师有源源不断的“输入”。教师不仅要阅读学科专业书籍,而且要读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管理学等图书,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玛丽·凯《掌握人性的管理》、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雷夫的《第56 号教室的奇迹》、佐藤正夫的《教学原理》……

有了思想和实践的积淀,教师发表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随着思想境界的提升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发表文章的刊物从市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乃至全国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

提炼成果是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印记,而分享成果则有利于促进教师群体的发展。为鼓励教师自觉地参与校本教研,主动申报和开展课题研究,踊跃参加各级教育教学比赛,积极提炼研究成果和撰写论文发表,甚至出版研究著作,我们于2011 年试行《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根据“奖励办法”,教师结题的课题项目、出版的著作、发表和获奖的论文、获奖的课例和课件、开发的校本课程和教育教学资源,以及获得各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研究成果,每年都可申报学校年度教科研成果奖。学校教研中心依据评选标准进行成果认定,然后给予相应的奖金进行奖励。

对评选出来的优秀成果,学校通过公布栏、宣传栏、官网、微信群、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加强教师优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甚至组织专题报告会,让优秀成果获得者的教师面向校内外教育同行进行分享和交流。如让省市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分享成果的凝练;
让各类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分享备赛和应赛的经验;
让优秀论文发表者分享文章的撰写与投稿;
让课件、微课等获得者介绍制作技巧;
让出版著作的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
让课题结题者介绍课题研究的经过、收获和体悟。

上述的这些成果分享活动,于分享者来说,是荣誉,是肯定,是鼓励;
于听者而言,是学习,是激励,是幸福。加上学校“至诚至真”的核心理念、“自律自强”的精神导向,使“诚真教研”焕发出“教研为人人,人人乐分享,人人共成长”的教育景象,从而让教师遇见校本教研独特的亮光,进而鞭策和引领教师更茁壮地成长。

猜你喜欢教研组校本课题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2期)2020-05-28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第一次写课题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9期)2020-01-02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9年9期)2019-08-13《红楼梦》(新校本)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红楼梦》(新校本)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16年2期)2016-11-12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11期)2015-11-11

推荐访问:十大 校本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