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时间:2023-06-29 13: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文 /叶会霞

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把作业视为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在课后让学生大量做题,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学生付出了很大的精力,效果却很不理想。“双减”政策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日益凸显。为此,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把“双减”政策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创新作业设计理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具有趣味性、知识性的校本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1]。

(一)作业内容缺乏新意

新时代的小学生思想前卫,逻辑清晰,在数学学习中更喜欢新颖、具有时代感的内容。虽然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上做出了改进和创新,但在作业设计上仍然存在误区,教师给学生布置的数学作业大多源于教材和练习册,很多数学题目形式单一陈旧,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有些教师奉行“拿来主义”,直接把书中的习题用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在知识深度和广度上缺乏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对题目设计背景、提问方式、完成方式等缺乏创新,没有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有很多作业内容是重复的,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打击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二)作业形式单一枯燥

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2]。通常情况下,教师设计的作业以算、写、背为主,没有为学生创设实际应用的平台,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存在应试教育思想,致使学生对作业的认同感较差。在设计作业时,大部分教师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特征,对小学生喜爱的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的校本作业设计不足,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和探究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另外,数学课堂上缺乏现代化的作业形式,教师不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导致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

(一)立足教材,设计前置性校本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双减”政策的提出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构建生本课堂,既要做到教少学多,不教而教,又要做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为此,教师可以立足教材,为学生设计前置性的校本作业,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前置学习,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所了解,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准备地进入课堂,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前置学习反馈中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对原有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使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教师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所设计的作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直击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作业题目要简洁明了、容易操作,使学生一目了然,切忌烦琐复杂,否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使前置性的校本作业成为学生新的负担。传统的作业形式以纸笔作业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对前置作业的形式进行创新,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教师可以根据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开展简单的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力;
还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进行知识的迁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利用旧知认识新知,降低自主学习的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作业成果展示,对于高质量完成作业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给予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寻找出错的原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联系生活,设计应用性校本作业

数学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再是提高数学成绩,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作业设计中加入生活化元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价值,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应用性的校本作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能够改善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让更多的学生投入作业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数学问题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生活片段,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从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数学探究兴趣。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为学生设计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展开生活调查、生活统计等,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到实践的乐趣。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数学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思考不够周全的现象。为此,教师可以设计记日记的数学作业,让学生把自己每天在生活中遇到的、观察到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记日记的过程就是思维运转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看待问题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自主设计作业,并相互交换作业,使学生同时担任设计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对于自己设计的作业内容,学生更乐于完成,能在无形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新颖有趣,设计趣味性校本作业

传统的作业设计以知识巩固和技能强化为主要目的,这就导致小学数学作业出现了机械呆板、形式单调、内容封闭的现象,禁锢了小学生思维和潜能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作业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全面实行“双减”政策的今天,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校本作业,使作业完成过程不再是学生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而是成为一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作业成为学生放飞思维的天空。

小学生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布置制作类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手工操作,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验证,或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图形和手工艺品,把学生从传统的题海作业中解脱出来,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快乐体验。小学生思维简单,天真烂漫,天生就是“好演员”。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布置表演类的校本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自由结组,把教材中所描绘的情境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出来,把静态的图片、枯燥的文字和数学符号转化为立体、生动的具象,并在课堂教学中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展示。这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数学学习重在反思与总结,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总结类的作业,让学生用绘制数学小报的形式,把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学习心得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有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再加上缺乏教师监管,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很容易流于形式。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有趣的合作作业,发挥家长的监管作用,让家长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习竞争者,和学生共同完成作业,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准。这既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又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因材施教,设计层次性校本作业

一直以来,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上采用的都是“一刀切”的方式,用统一的作业内容、作业要求和完成标准来面对全体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些作业内容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还有些作业内容设计得过于简单,对学生起不到锻炼和提高的作用。为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校本作业,因材施教,使作业内容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在一套作业内容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把作业划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让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来完成基础题,巩固他们的数学知识基础,多为其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
用提高题来对应学习中等的学生,让其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训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综合题则对应数学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拔高和拓展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教师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挑战更高层次的作业内容,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向更高层次迈进。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设计“自助餐”式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自由选择,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作业题库,按照知识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进行选择性的完成,并在线上进行提交,用线上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作业的魅力。

(五)训练思维,设计开放性校本作业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的活跃阶段,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总会涌现出各种各样新奇的想法。传统的作业形式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了条条框框中,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开放性的校本作业,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主、自愿地完成作业,为日后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数学作业设有标准答案和固定的解题过程,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作业评价最主要的标准,但这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而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善于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内容,没有标准答案和解题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纵横的联想,只要是合情合理、合乎逻辑都可以被认定为正确答案,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收集与整理,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解题方案作为教学素材,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比较和分析,探寻最优的解题路径和方法,培养学生最优化的数学思想。“双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量。为达到这一目的,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题多练的校本作业,利用一道数学题进行多个数学知识点的考查,这不仅能减轻学生的作业量,还有助于学生系统知识结构的建立。教师还可以设计一题多变的作业,通过改变数学题目的已知条件、数量关系、提问角度等,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同时,数学教师要深入本地的生活,探寻具有当地特色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将这些问题融入校本作业中,这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总之,“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还需要在作业设计上多下功夫。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校本作业的作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作业负担,用新颖的作业内容和灵活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减负不减质,减量不减效,让学生在作业完成中获得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双减校本作业“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21年8期)2021-07-19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2期)2020-05-28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农家科技中旬版(2019年2期)2019-05-08《红楼梦》(新校本)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红楼梦》(新校本)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作业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我想要自由儿童故事画报(2013年3期)2013-06-24

推荐访问:作业 校本 策略

原创文章写作
原创文章写作
上一篇:挑战一笔画 下一篇: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