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历史答案第1篇一、1-5:BDCAC6-10:DCDAA11-15:ACDAC16-20:BCABC二、21、(1)文献史料:图一和图二;实物史料:图二和图三(2分)(2)文献史料是发掘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答案13篇,供大家参考。
2022中考历史答案 第1篇
一、1-5:BDCAC 6-10:DCDAA
11-15:ACDAC 16-20:BCABC
二、21、(1)文献史料:图一和图二;实物史料:图二和图三(2分)
(2)文献史料是发掘实物史料的重要依据;实物史料是佐证文献史料的有力证据。(2分)
(3)既要充分了解原始史料,也要重视实物史料的发掘。(1分)
22、(1)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西方的教育及生活经历;民族危机加剧,封建制度弊端暴露。(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2)向西方学习或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分,符合题意即可)创建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3)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1分)与共产党合作,发起国民大革命。(1分)
23、(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得到农民的拥护。(1分,言之成理即可)
(2)农村改革的成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实行政企分开;按劳分配。(2分,每点1分)
(3)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对内改革的不断深入。(1分)
24、(1)积极向西方学习;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2)都善于向先进国家学习;都进行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都抓住了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机遇;都注重科技创新;都把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分,符合题意即可)
25、评分说明:
题目。(1分)例:多元道路的发展。
能够对两幅图片内容进行概况。两幅图片的叙述。(2分,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对比。(2分)例如两次会议当时的国际形势,成立组织的目的等。
2022中考历史答案 第2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如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是“家争鸣”时期
甲时期民间对儒学完全否定
乙时期认可程度高是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
人们对孔子和儒学的认可和政府的政策关系不大
历史学家茅海建在评价某一次侵略战争后的社会状况时说:“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退隐,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这是对鸦片战争后影响的评价
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指学习西方近代文明
负面作用是指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如图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于1938年创作的漫画,下列该作品所表达的意味不正确的是()
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此时推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士气
嘲讽日本侵略者不自量力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是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不久前做出的断言。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78年,中央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推动了我国对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1978年-发表南方讲话时强调,中国的改革就是要发展市场经济
不同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据此回答5-6题。目前,俄罗斯教科书修订专家组一致认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所经历的是苏联现代化道路的一种选择。这条“现代化道路”()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
以重工业为重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重视改善民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既促进了国家迅速发展,又埋下了解体祸根
不同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对下面两幅图片中的措施所体现的共同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迅速推进了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最重要的目的是带有军事安全战略性质的,但这一重要的战略目标并没能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张骞出使西域却使一条横贯东西方的陆上交通要道被正式开通了。所以,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视为“凿空”之行。张骞……奉汉武帝之命访问西域诸国,密切了西汉和西域诸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张骞出使以后,西域与中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西域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
——《从“凿空西域”到“一带一路”》
材料二 海船出海,每艘船上的客商多达百余人,船上由巨商兼任船长、副船长、杂事等,持船深而阔,商人每人分得几尺地方,分占贮货,夜晚睡在货物上,货物多为陶器,兼有其他,大小相套,少有间隙。……其他国家的人到广州数年也不会归去,时人称之为“住唐”……广州的蕃坊里,海外诸国人聚居,设有蕃长,蕃坊公事,一般为蕃人,其衣袍穿着如同华人一样。
——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革命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
——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1)材料一中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军事战略目的是指 ______ ;张骞无意中开通的这条陆上交通要道被称为 ______ ;张骞出使后,西域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______ 的设立标志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主要表现。
②依据材料三,说明清统治者采取的“逆大势而行”的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这一政策的推行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 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如下图,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不绝于耳。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从此,中国思想文化格局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的新人物,包括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主张中西学的会通和融合。随着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崛起,近代中外文化经百年的互动和融合,最终促成中国古老文化的新生。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第二条: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4-1919年中国无产阶级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在20世纪20年代初有何重大意义?
(2)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提出的革命口号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图中“两只相握的手”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文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中国无产阶级从产生、壮大到领导国家经历了艰辛的成长过程,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促成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因素有哪些?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无序的世界】
材料一 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劳台?乔治和乔治?克里蒙梭实际上一起控制着整个世界。他们坐在巴黎,决定着哪些国家将存在,哪些将不存在,将创造哪些新的国家,它们的边界应如何划分,谁将统治它们,以及……决定如何对俄罗斯进行军事干涉,从中国榨取经济特权。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美实现控制世界的主要条件。从维护公平正义和世界和平的角度来看,应该从巴黎和会中汲取哪些深刻教训?
【平行的世界】
材料二
(2)反映了二战后怎样的政治格局?其实质是什么?有怎样的积极影响?
(3)请谈谈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冷战”的影响并举出一例20世纪50-70年代时期反映世界紧张局势的重大事件。
【交织的世界】
材料三 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两大经济体系归为一体……在技术方面,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传递和技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不仅直接刺激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和国际资本的迅速流动,而且使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
——张书琛《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4)依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中国应如何应对?
2022中考历史答案 第3篇
一、选择题(每题 1分,共 20分)
1、下列历史文物的年代按由远及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图一、图二、图三 B、图二、图三、图一
C、图三、图二、图一 D、图二、图一、图三
2、某王朝统治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下列对于该王朝统治时期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A、开始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C、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
3、某学者认为,洋务新政的主观目的虽然是“强兵”,但是其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湖北织布局 D、大生纱厂
4、下图为所示“会面”之后,双方签订了(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二十一条” D、《九国公约》
5、著名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段话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构建民主政治
6、“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次会议( )
A、开辟了农村革命的道路 B、揭开了战略转移的序幕
C、促成了西安事变的解决 D、挽救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7、近代中国的《新民报》曾用“走向和平建国之路,-为团结而来”为标题报道一则新闻,它说:“全中国人民的心里都在欢呼,欢呼着团结有望,和平前途有了保证。”该报道反映的事件是( )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抗日战争的结束
C、重庆谈判的举行 D、渡江战役的胜利
8、从 1895年到 1913年,我国新建的 460余家私人资本企业中,轻工业占 85%以上,其中纺 织业、面粉业占资本总额的 58、8%。据此可以判断,当时的民族工业( )
A、发展停滞不前 B、资本力量雄厚 C、地域分布集中 D、结构很不合理
9、农业政策专家杜润生认为,其意义在于彻底推翻乡村的旧秩序,使中国借以完成20世纪 的历史任务:重组基层,使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使中央政府获得巨大组织和动员能力。这段话评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右图为“工人开展抗美援朝劳动日活动”的照片,这一历史场景主要能够出抗美援朝( )
A、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B、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C、赢得了稳定的环境 D、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11、1984年,从南方回到北京之后,-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这一思想主张直接促成了( )
A、沿海开放城市数量增多 B、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C、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 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12、1982年中英两国政府开始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当时访华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提出了“以主权换治权”等要求,对此,-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据此可知当时中英谈判主要讨论的是香港的( )
A、历史渊源 B、主权归属 C、回归方式 D、战略地位
13、巴格达的学者们翻译了欧几里得等人的作品,因为种.种原因,后来的西欧人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这段话强调了阿拉伯人在人类文明传承中有( )
A、连贯东西的意义 B、开放包容的态度
C、融会创新的优点 D、承前启后的作用
14、“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要推翻皇帝和教皇的统治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鼓励人们去进行经济活动
15、在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出现 的行业应该是( )
A、冶金业 B、交通业 C、棉纺织业 D、采矿业
16、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既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遍道路,又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
A、强化了对农奴的统治 B、保留沙皇专制
C、劳动者获得了自由 D、允许资本主义发展
17、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场景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C、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活来源。”这段话反映了他( )
A、关注民生问题 B、代表工人利益 C、重视农业生产 D、控制生产规模
19、二战后初期,为了“帮助那些破败不堪的国家”,并为美国商品提供“所需市场和推行其 意识形态”,美国( )
A、提出创建联合国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建立亚太经合组织
20、某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被誉为“法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这部作品是( )
A、《战争与和平》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英雄交响曲》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史记·殷本纪》中系统记载了商朝的历史,但上古历史中往往传说与史实相混,学者们对这些记载是否真实可信尚有保留;殷墟甲骨文发现后,《史记》中关于殷商历史的一些记载得到了证实,人们更清楚地领会到了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对爱琴文明的了解,原先主要来自荷马史诗的描写,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提供的线索,历时三年发掘,终于揭开爱琴文明的面纱。
(1)史料一般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请以此原则为材料一中的内容分类。(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之间的关系。(2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揭开历史“神秘面纱”的有效途径是什么。(1分)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他14岁时赴檀香山求学,18岁以后回国,在香港等地学习医学,西方的教育背景及多年在香港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通过行医实践,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于是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材料二: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1924年 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问题》中写到: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依据材料一,孙中山为什么会萌发革新政治的思想。(2分)
(2)材料二内容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实现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努力有哪些。(3分)
(3)依据材料三,当时中国政治上的黑暗主要表现在哪里?基于这一现状,孙中山的重大举措是什么?(2分)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
材料三:1993年,党中央提出,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进入转换机制、制度创新阶段。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内容之间有何联系。(1分)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的因素有哪些。针对材料二中所存在的问题,当时采取了哪些举措。(4分)
(3)材料三所反映内容出现的政策背景是什么。请为上述材料概况一个学习主题。(2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就一直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经费占政府预算比重的20%以上,1960年至 1970年教育经费总额增加倍。同时政府不断调整教育重点,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面对战后初期日本技术落后于欧美的局面,政府确立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对待外来的先进技术,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1)材料一中图片所示的场景均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的日本,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该国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2分)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日本两次崛起的相同原因有哪些。(3分)
(3)综合以上探究,写出你所得到的关于国家发展的一条启示。(1分)
25、(5分)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
2022中考历史答案 第4篇
1、D 2、C 3、B 4、B 5、C 6、B 7、D
8、C 9、C 10、C 11、A 12、C 13、B 14、B
15、C 16、D 17、B 18、B 19、C 20、B
(5分)(1)都反映了一定的历史。(1分)
(2)爱国主义精神(1分)
(3)中国:对仗工整,押韵;(1分)外国:文字相对自由(1分)
(或中国:诗歌篇幅相对短小:外国:有长篇的英雄史诗。)
(4)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写出任意1点得1分,言之有理即可)
(6分)(1)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制度,最后失败。(1分)新文化运动。(或思想文化方面向西方学习)(1分)
(2)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英的变革顺序正好相反,英国是由思想到制度再到经济,(1分)中国是由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1分)
(3)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正常发展进程;中国近代化是列强侵略下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结果;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写出任意2点得2分)(如写出西方近代化原因,如西方近代化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产物,不扣分,但也不得分)
(7分)(1)实施一五计划。(1分)一五计划是经济建设方面的,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二者相互促进。(1分,意思相近即可)
(2)人民解放军(或国防建设)。(1分)国防建设的发展为国家的外交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1分)
(3)第二单元按照时序性原则编写,第四、五单元按照专题性原则编写。(或第二单元突出时序性,第四、五单元突出专题性。)(1分)建国以来的巨大成就。(1分)经济(或科技、体育等)。(1分,写出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5分)评分说明: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给分要点:自拟题目:(1分)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2分,联系: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史实正确,线索清晰;(1分)语句通顺,表述完整。(1分)
若小短文不足80字,酌情扣分。
(7分)(1)资本主义国家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工业产量下降;(1分)苏联工业不断发展。(1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出现经济危机的根源,(1分)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1分)
(2)苏联抓住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和各国厂商急于寻求市场的有利时机,大量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1分)
(3)国家的宏观调控;引进先进技术;抓住机遇。(答出任意一条得1分,共2分)
2022中考历史答案 第5篇
1、D 2、C 3、B 4、B 5、C 6、B 7、D
8、C 9、C 10、C 11、A 12、C 13、B 14、B
15、C 16、D 17、B 18、B 19、C 20、B
(5分)(1)都反映了一定的历史。(1分)
(2)爱国主义精神(1分)
(3)中国:对仗工整,押韵;(1分)外国:文字相对自由(1分)
(或中国:诗歌篇幅相对短小:外国:有长篇的英雄史诗。)
(4)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写出任意1点得1分,言之有理即可)
(6分)(1)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制度,最后失败。(1分)新文化运动。(或思想文化方面向西方学习)(1分)
(2)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英的变革顺序正好相反,英国是由思想到制度再到经济,(1分)中国是由经济到制度再到思想。(1分)
(3)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正常发展进程;中国近代化是列强侵略下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结果;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写出任意2点得2分)(如写出西方近代化原因,如西方近代化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产物,不扣分,但也不得分)
(7分)(1)实施一五计划。(1分)一五计划是经济建设方面的,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二者相互促进。(1分,意思相近即可)
(2)人民解放军(或国防建设)。(1分)国防建设的发展为国家的外交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1分)
(3)第二单元按照时序性原则编写,第四、五单元按照专题性原则编写。(或第二单元突出时序性,第四、五单元突出专题性。)(1分)建国以来的巨大成就。(1分)经济(或科技、体育等)。(1分,写出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5分)评分说明: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给分要点:自拟题目:(1分)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2分,联系: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史实正确,线索清晰;(1分)语句通顺,表述完整。(1分)
若小短文不足80字,酌情扣分。
(7分)(1)资本主义国家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工业产量下降;(1分)苏联工业不断发展。(1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出现经济危机的根源,(1分)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1分)
(2)苏联抓住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和各国厂商急于寻求市场的有利时机,大量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1分)
(3)国家的宏观调控;引进先进技术;抓住机遇。(答出任意一条得1分,共2分)
20XX中考模式试题历史试卷八附带答案相关
2022中考历史答案 第6篇
(考试时间60分钟。共5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下列成就或措施与秦始皇有关的是( )
①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
②采用“皇帝”称号
③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
④实行三省六部制
⑤统一文字
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②③④⑤⑥ ①②③⑤⑥
①②③⑤ ①②③④⑤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史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 )
黄帝——汉武帝 黄帝——汉高祖
西汉——东汉 战国——五代
右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
“削藩”——汉景帝
“推恩令”——汉武帝
休养生息——隋炀帝
“杯酒释兵权”——宋徽宗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指南针传入欧洲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③①④ ③①②④ ①②④③ ②③④①
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
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①② ②④ ②③ ①④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①②③④ ①③④ ③④ ②③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与右边线路图相关的史实是( )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
金田起义 洪秀全
“扶清灭洋” 《天朝田亩制度》
“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的是( )
《南京条约》的影响 戊戌变法的背景
洋务运动的背景 《辛丑条约》的影响
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史上曾反抗过日本侵略的有( )
①②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④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新青年》 《文学改良刍议》
《狂人日记》 《劳动界》
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对右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
运动是由学生最先发起的
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这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据此回答第13、14题。
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星火燎原 1931年
出师北伐 1931年
星火燎原 1937年
出师北伐 1937年
从整体上看,该年代尺为我们呈现的历史发展进程是(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北代战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下列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有( )
①淞沪会战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孟良崮战役
①②③④ ②③④ ①③④ ①②④
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关于右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是1946年7月
地点在陕西西安
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国内迅速掀起
土地改革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回顾西藏自古以来的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汉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
唐玄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元朝设西域都护,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年,西藏和平解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
解放战争时期 土地改革时期
“一五”计划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 )
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下图年代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演变历程的阶段是(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一、近现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打开闸门】
材料一 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复兴打开了闸门。
——《复兴之路》解说词
结合辛亥革命的意义回答,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复兴“打开了闸门”?(2分)
【另辟蹊径】
材料二 -尊重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但不迷信苏联的经验,……他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是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观点、新思想。
——据蔚力《〈-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内容概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1分)开始探索这条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
【天翻地覆】
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所示事件发生于何时(年月日)?(1分)图二所示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辉煌成就】
材料四 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必须密切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条件。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真正享受民主政治的甜蜜果实。
——摘自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
新中国初期确立的使人民“享受民主政治甜蜜果实”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材料五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摘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让一部分农民生活先好起来的经济政策是什么?(1分)
民族复兴,人人有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1分)
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文明的融合与交流。各国因融通而共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在开放中交流】
材料一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简表
依据所学知识,填写A、B处对应的人物名称。(2分)
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1分)
【在学习中发展】
材料二 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
唐朝时期日本在很多方面学习了中国文化,请举一例。(1分)19世纪日本通过哪一事件“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1分)
【在传播中互融】
材料三 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根据材料三回答,促进文明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经济上的“隔离消失了”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在互鉴中前进】
材料四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依据材料四,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分)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1分)
三、20XX年,中美建交40周年。历史上,两国都曾遭受外来侵略,最终都赢得独立并发展壮大,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的关系也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反抗侵略】
材料一 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是与英国殖民统治的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的分离。
——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与旧世界专制主义分离”后的美国走上了什么样的道路?(1分)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1分)并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1分)
【发展壮大】
材料三 1861年4月,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到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宣告结束。这场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根据所学,答出这场战争中为提高黑人积极性所颁布的法令。(1分)
材料四 右图
右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这两个地区已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这是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1分)提出这一构想的出发点是什么?(1分)
【合则共赢】
材料五 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
促使当时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事件是什么?(1分)这一事件推动中、美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签署有何标志性意义?(1分)
【战则两伤】
材料六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两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36万多人。美国开支战费400多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7300多万吨。中国开支战费亿元人民币,消耗作战物资560多万吨。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明知要付出巨大代价,中国人民为什么还要进行抗美援朝?(1分)
【面向未来】
根据材料七、八回答,中美两国构建国际秩序的方案分别是什么?(2分)中国方案体现了怎样的中国理念?(1分)
2022中考历史答案 第7篇
(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丝绸之路;西域都护。
(2)①海外贸易发达,中外交流频繁;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有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在广州、杭州设有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范围很广,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的落后,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接受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从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3)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交往,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为共产组织的诞生提供了有生力量。
(2)民主、科学;暗示中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必须紧紧团结,也暗示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的意思。
(3)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等。(任答案两点)
(1)条件: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大大提升了英法美的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德国;教训:要确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要尊重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正义诉求;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
(2)两极格局;实质:美苏两国按照自己的意志划分势力范围;积极影响:确立了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实现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对抗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为战后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3)影响:不利于两大阵营国家自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事件: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
(4)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大经济体系归为一体;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应对: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
2022中考历史答案 第8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AADAB CADCB DDADA
DCCAC BAAAC BACA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1)战国时期;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封建制度。
(2)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1978;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变革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变革创新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13分)(1)成就:莎士比亚宣扬人文主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提出力学三定律。
(2分)(2)贡献:荷兰—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推行自由贸易,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推行新政,政府大力干预经济。(3分)共同特征: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1分)共同作用:建立世界霸权,促进人类文明的演进。(1分)
(3)国家:苏联(1分)。建立世界秩序方面:成立华约,建立经互会,展开美苏争霸(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最后结果:苏联解体。(1分)
(4)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①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发展经济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和为贵的价值观念;
③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侵略、掠夺建设不了和谐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只能给世界带来灾难;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决定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友好相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分,答出两条言之有理即可)
(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2)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意思相近可得分)
(3)经济全球化;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丝绸之路;大秦(古罗马)或者欧洲。
(4)国家应创建一个健康、良性的竞争环境,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鼓励企业参与竞争。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的核心竞争力。鼓励创新,加强自主研发,让更多的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言之有理即可)
20XX中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五相关
2022中考历史答案 第9篇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1-10 CABDDCBCBB
11-20 AAAABDDCD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一、(共9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君主专制)(或民主共和的观态深入人心)。(1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条件,(1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分)
年4月23日(年月日都正确,1分),标志着中国共产常开始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1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答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按劳分配等也可,1分)
中华民族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批判地学习,不断创新;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言之理,符合题意,两层意思,1分)。
二、(共9分):玄奘。(1分)B:鉴真。(1分)
对外开放;友好交往为主;双向交流:中外贸易由陆路为主逐步转为以海路为主;对外贸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1分)。
医药、建筑、雕刻、绘画、书法、典章制度、天文历法、文字等(任举一例即可,1分)、明治维新。(1分)
科学技术的进步。(1分)经济全球化趋势(其他答案,意思相近也可)。(1分)
对等的、平等的;多元的、多向的。(1分)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坚守民族文化特色;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使之代代相传;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等(言之有理,一层意思即可,1分)。
三、(共12分)走上独立民主自由的道路;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任答一点即可,1分)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等(任答一条即可,1分)。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任答一条,1分)。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答出一个即可,1分)。
“一国两制”。(1分)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1分)
日本偷袭珍珠港(或太平洋战争爆发,1分)。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1分)
保家卫国。(1分)
美国提议建立以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为“首要原则”的新秩序。(1分)中国倡议构建公平公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1分)旨在以中国智慧处理当代国际关系,以中国方案解决全球治理难题,促进人类文明和谐,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展现大国担当等(意思相可)。(1分)
2022中考历史答案 第10篇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
佛教艺术的发展 古代建筑成就
古代政治中心的变迁 中原古代文明
观察下列图片,其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是( )
①金字塔 ②殷墟 ③少林寺 ④洛阳古丝绸之路遗迹
①② ②④ ③④ ①③
年3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再次强调**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为维护**领土主权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
林则徐 左宗棠 邓世昌 李鸿章
《清议报》1898年创刊于日本。《清议报》一面痛斥“逆后贼臣”,歌颂光绪帝圣德,一面热烈倡导民权,着重以“哲理”启迪国民。由此可知《清议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自强求富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梁启超指出:“科举之法,非徒愚士大夫无用已也,又并其农、工、商、兵、妇女皆愚而弃之。夫欲强国必自智其农、工、商始,欲强其兵必自智其兵始?吾生童无专门之学,故农不知植物,工不知制物,商不知万国物产,兵不知测绘算数……人皆智而我独愚,人皆练而我独暗,岂能立国乎?”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抨击了科举制的弊端 主张学习西方建设高等学府
“名校何其多,吾独爱燕园。维新变法当年,大学堂初建。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之意,摈除名利念。”这里叙述的学校是( )
京师同文馆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洋新学堂
年12月11日,位于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的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命运影响的博物馆。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体现在( )
①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②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③中国是一战战胜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④《凡尔赛条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五四运动
①②③ ①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④
在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中,展出了一幅示意图(右图)。这一展品揭示了(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这里的“新路”指的是(
倡导民主科学、深入发动群众
建立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推进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位于南京的原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如今,这里是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每天都会有很多中外游客来到这里参观游览。这座建筑直接见证了( )
解放战争爆发
战略大决战
国民党政权垮台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完成,历时近十年。下列人物体现出的精神与红旗渠精神最为一致的是 ( )
冼星海 黄继光 王进喜 屠呦呦
下列结构图中间空白处应填写(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形成以-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刘少奇得到平反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
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古代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交流
罗马对外扩张的影响 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工业革命这一惊天巨变使社会生产突飞猛进,社会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新的矛盾也随之产生。“新的矛盾”指的是( )
①封建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③西方工业国家和落后地区的矛盾 ④生产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矛盾
①② ①④ ③④ ①④
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1789-1848》这本书中,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这两大革命起到的共同影响是( )
冲击欧洲封建君主专制 使世界各地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倡导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是在1853年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英国、法国打败了俄国。战争中俄军使用的老式滑膛枪只有英、法射程的三分之一,舰队用帆船来对付英、法的汽船。军官腐败无能,军事思想和战术更远远落后于英、法。克里米亚战争结束的同一年,英国、法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战争俄国和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政府的腐败 落后的制度 武器落后 国内改革不彻底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1863年—1947年)出生的时候,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居住在城市,而在他去世的时候,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不居住在城市。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
汽车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提供了舒适方便的生活 两次世界大战促进美国城市的繁荣
对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
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 从理论到现实 从一国到多国
美国《1935年税收法》中规定,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度,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凡单身年收入超过500美元者、已婚夫妇年收入超过1200美元者,都必须纳税。年收入100万美元以上者,税率高达59%——75%。实行这一制度的直接目的是(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限制过于悬殊的贫富差别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材料三 特洛伊人正在集会,在普里阿摩斯的门前,汇聚在一个地方,年轻的和上了年纪的男子。腿脚飞快的伊墨丝说道:“老人家,你总爱没完没了地唠叨,就像在从前和平时期那样——要知道,我们正进行着杳无终期的战斗。我经常出入人们拼斗的战场,却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军伍,人海般的阵容,就像成堆的树叶或滩沿上的沙子,他们正越过平原,将在我们的城下战斗。
——《荷马史诗》选段
材料四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莱蒙托夫《祖国》选段
(1)材料一和材料三,从诗歌内容上看有什么共同点?(1分)
(2)材料二和材料四共同体现了什么精神?(1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外诗歌的什么不同?综合上述探究,请你总结中外优秀诗歌的共同作用。(3分)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近代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1835年—1901年)指出: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历史学家钱乘旦指出: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
(1)材料一指出,汲取欧洲文明,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请从中国近代史中举例证明这一观点。据材料一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什么?(2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与英国近代化道路有何不同?(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化道路上“次序颠倒”的原因。(2分)
(7分)阅读下列目录,回答问题:
(1)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的标志是什么?三大改造时间与之基本一致,写出二者的相互关系。(2分)
(2)“钢铁长城”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国防建设与外交之间有何关系?(2分)
(3)上述目录中第二单元和第四、五单元的编写原则有什么不同?上述目录从不同方面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请再举出另外一个不同的方面。(3分)
(5分)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
材料二 1928年到1932年,苏联许多新建的重点工程都是由美、德、英、法、意等国的公司直接参与建设的。著名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由美国麦基公司帮助设计、建设,仅1931年下半年就有250名美国技术人员在那里工作。有20多家美国公司帮助苏联制造轰炸机、战斗机,法、意、英等国公司为苏联提供了驱逐舰和坦克图纸及模型。
材料三 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形式对国民经济实行严格的计划领导和管理。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比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经济状况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些不同的根本原因。(4分)
(2)概括出材料二与材料一反映的内容之间的联系。(1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苏联经济发展的因素。(2分)
2022中考历史答案 第11篇
(1)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商业十分繁华,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等。
(2)盛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等。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等。
(3)史实: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共同认识: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1)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2)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农业: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内容、范围、功能不断扩充提高;社会保险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4)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福利水平的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或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九一八事变。
(2)巴黎和会上中国合理要求被拒绝引发-爱国运动;经济危机爆发后,为摆脱危机,罗斯福施行新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成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资助和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立等。(1例即可)
(3)帝国主义确立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全球秩序,国共对峙,十四年抗战
(4)①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②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③实行罗斯福新政,大力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缓解就业压力。④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⑤面对危机,在不改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的方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022中考历史答案 第12篇
一、单项选择题
《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夏朝
商朝
周朝
秦朝
2、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主张,在调节父子关系时,要求父子之间要互相尊重。父亲要儿子讲孝道,也就应当以慈爱对待儿子。儿子不愿父亲对他不慈,他就要以孝来对待父亲。以此为例,可以推广到其他方面。据此可知,该学派是( )
道家
儒家
法家
阴阳家
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墨家思想
法家思想
秦始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全都由他决定。他在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 )
实行分封制
设丞相
设置行省
推行郡县制
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
王国
侯国
郡
县
6、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首次出版。该书中指出:“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实行了( )
闭关锁国
休养生息
轻徭薄赋
自由贸易
7、某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段话旨在强调辛亥革命( )
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改变了社会风俗文化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8、日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中“贸易的钥匙”。据此推断,能够体现日本人意图的条款是( )
①协定关税 ②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商埠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9、-运动期间,在各地的抗议活动中,抵制日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数以十万计的宣传国货小册子、各种标语充斥大街小巷。……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年更达到142家。材料反映了()
北洋军阀政府注重发展民族工商业
爱国运动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实业救国的兴起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社会生活的变化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引文评价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的反应?( )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运动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对-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运动的( )
爱国主义精神
民主科学精神
民主法治精神
民主革命精神
曾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这番话所指的是( )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
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
挺进大别山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平津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参加平津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历史论著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
电影作品《平津战役》
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瑞典、丹麦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 )
只注重与近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重返联合国
“一国两制”的实践
年11月,-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友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的这一思想主张( )
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下列选项中属于成功运用此方针的“典范”是(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澳门回归
认为:“这些东西(原子弹、氢弹等)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为“这些东西”献身的科学家代表有( )
屠呦呦 袁隆平
邓稼先 王进喜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战后社会改革
实行幕府统治
建立法西斯专政
大化改新
《全球通史》在评价某一社会思潮时指出:它“关心的是今生而不是来世,强调人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这一社会思潮是( )
人文主义 社会主义
理性主义 自由主义
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
“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十七世纪以前,中国土布大量输往欧美;到十八世纪,情形完全变了,土布失去了输出的机会,洋布却大量涌进中国。这是因为( )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
《马关条约》签订
列夫·托尔斯秦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一位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文所说的这些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变化( )
废除农奴制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十一月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为此,日本进行了哪次著名改革?( )
大化改新
彼得一世改革
年改革
明治维新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指出,他用数学的理论来表述法拉第的想法,完美阐释了电磁场理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 )
牛顿 麦克斯韦
达尔文 爱因斯坦
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 )
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下图为1928~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导致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工业发展滞后于苏联的原因( )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二战的全面爆发
《北大西洋公约》规定:“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发生,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引文中假设的“武装进攻”来自( )
苏联和东欧
美国和西欧
轴心国集团
同盟国集团
当今世界,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联合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成立于1945年,总部在纽约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③最高行政首长为联合国秘书长④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⑤联合国采取了多次“维和行动”,维和部队被称为“蓝盔部队”
①④⑤
②③④
②③④⑤
①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12分)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4分)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2分)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2分)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2分)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2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
——摘编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银行体系的改革、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开始建立社会安全网。
——摘编自《剑桥美国经济史》
材料三二战后,联邦德国确立了福利国家的原则,社会保险的内容、范围和功能大为扩充提高。到70年代后期,用于社会福利保险的开支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不断加码的社会保障系统已成了国家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四改善民生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
——摘编自《--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XX年版)》
(1)据材料一,概述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在工农业两方面“增强政府对生产的控制”的主要措施。新政又是怎样建立社会安全网的?(4分)
(3)据材料三,归纳联邦德国的“福利国家”制度有什么特色?该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3分)
(4)综合材料三、四,谈淡你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建议。(2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任务一 运用年代尺﹣﹣梳理史实
(1)写出下列发生在1921、1927、1931年的历史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经济危机爆发 九一八事变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开始 -运动 希特勒上台 红军长征
(2)简要说明年代尺上中外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关联的一个例子。
任务二 制作大事年表﹣﹣归纳阶段特征
(3)填写下面表格
任务三 识读文献,形成历史理解
材料一 1921﹣﹣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1普特千克)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在这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材料三 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
材料四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讲话(1937年7月17日)
(4)①材料一种导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相关政策有何特点?
②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个五年计划对苏联的影响。
③材料三中美国失业率逐年上升最快的那一段时间段,为解决失业率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怎样具体的措施?
④据材料四,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危机?是如何解决危机的?
⑤归纳美、苏两国政府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调整经济政策的共同点。
2022中考历史答案 第13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孙中山说:“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制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其中“平定蚩尤乱”的地点是( )
涿鹿 牧野 长平 阪泉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中国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西周 秦朝 西汉 宋代
他是尊崇儒家的,但他的好大喜功、迷信神仙等,又无不与儒家思想相背驰:他有时表现得异常果敢,如痛惩匈奴,却又时时提防别人的暗算。他一生兴高采烈的致力于开边事业,最后却又在痛悔中结束。他是( )
秦始皇 秦二世 汉高祖 汉武帝
“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材料说明古代“丝绸之路”( )
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强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与沟通
商贸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促使商人改变了初衷
商贸活动承载了风俗习惯,所以推动文化相互融合
商贸活动加快民族融合,到元朝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
①实行郡县制②建造阿房宫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骊山陵
①② ①③ ②③ ②④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下列有关中华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②《兰亭序》是祖冲之的代表作品③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业④《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
玄奘 鉴真
阿倍仲麻吕 马可˙波罗
就历史发展阶段而言,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国家分裂的时代
经济重心南移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林则徐 左宗棠 邓世昌 李鸿章
“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北京条约》
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教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宣读婚誓,互换约指,携手同归
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德国闪击波兰 日本偷袭珍珠港
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 变法成天下之治
解放战争期间,一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 )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年12月11日,温州市鼓楼工商所向章华妹颁发了由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的营业执照。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份个体营业执照。这表明()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国营企业改革起步
个体经济取得合法地位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匆忙制作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源于(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有个家庭,成员是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若去参加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可以去几个人?( )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是( )
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促使封建主日益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形成了早期资本主义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提高了西欧国际社会的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如图是哪一宗教的传播线路( )
佛教 伊斯兰教 道教
法国人民把每年的7月14日作为国庆节,是为了纪念( )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巴黎公社的建立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法兰西帝国的建立
汤恩比说:“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敢于引起旧瓶爆炸。”“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做一种惊人的技艺。”他评价的是(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
德国《世界报》3月7日报道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5日)临近之时,来自中国的礼物——一座高米、重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6日下午抵达德西南部小城特里尔,这里是马克思的出生地。以下属于马克思发表的文献是( )
《共产党宣言》 《独立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国家工业复兴法》
年,假如你作为一名外交官出席巴黎和会,在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
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围绕如何处理德国,英美法争论不休
签订《九国公约》
中国没有收回山东权益,德国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
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
华盛顿会议 雅尔塔会议
慕尼黑会议 开罗会议
当地时间20XX年3月5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向斯大林墓献花,纪念斯大林逝世65周年。以下史实与斯大林无关的是( )
新经济政策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实现农业集体化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端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对工业的调整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以下哪一项不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 )
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引进西方技术
发展近代工业 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伏尔泰说:“即使中国的皇帝,也不能向最下等的人说……禁止你思想”。这表明他主张( )
人文主义 反抗神权 三权分立 自由平等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共40分)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材料二发生在某国的一次变革
——整理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三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国此,他主张,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他还建议政府进行公共设施建设以提供就业岗位,并通过税收政策重新分配收入。——改编自《新全球史》材料四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1)商鞅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商鞅变法在土地制度上“不法古”的表现是什么?通过变法,当时的相关诸侯国逐步确立了哪种社会制度?
(2)材料二所述变革发生在哪个国家?该变革的名称是什么?这变革使该国的社会性质产生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萧条”指的是哪一历史史实?凯恩斯的思想在哪一事件中得到了提前利用?这一事件对整个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中划线处应填写的时间是什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做法是什么?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对变革创新有何认识?
(13分)阅读下列选自《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作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6—17世纪,推动英国崛起的文化成就有哪些?(2分)
材料二“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新,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荷兰、英国和美国在经济体制创新方面的贡献。这些创新的共同特征、共同作用各是什么?(5分)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3)20世纪后期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而且“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结合该国史实加以说明。(4分)
(4)现在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2分)
对外政策往往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实践证明,唯有顺应历史潮流,方能发展壮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空,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加大西部、内陆和延边开放力度,拓展经济合作新空间。
——-总理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1)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指哪个历史事件?从世界联系的角度来看,它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从材料可得知当时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一带一路”合作的提出源于中国历史上哪条商道?当时沿着这条通道,从中国出发,最远能到达哪里?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实现“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有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