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超
摘要:面塑,又有面花、礼馍、捏面人之称,属于大众文化,在古代就已经有面塑的存在,其表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古代时期的面塑大多都具有乡土气息,而在现代又衍生出许多使用软陶泥、太空泥所创作的面塑作品。这种面塑的题材相对极为丰富,不仅有和民俗关系相关联的面塑,还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深受大众的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与高职教育的关系渐渐地有着更加优秀的互动,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教育意义在高职院校中极为突出。本文就将面塑作为基本案例,联系高职教育文化的继承特征,主要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职教育;应用
引言:
基本上大家都可以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同组成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处于新形势中,将文化传承作为基本任务的高职院校,合理科学的构建并且健全人才训练规划方案和重新建构课程体系,这些有效地措施都在不断积极地保护以及继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面塑在高职校园内的渗透情况
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五千余年之久,跨越了这些历久弥新的历史,我国集中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继承以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分割不开,特别是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的职业方向下不断引导教育,不但能够体现出高等教育的文化气度、理念以及素养等等,也能够表现出实践和学习结合,教学和传授所结合的代表性职业情境;高职教育中的文化建设相对具有缺陷,而主要重视实操技能。教育教学的模式以及策略方式方法在持续的探究和摸索当中。在很长的时间内,我国高职教育尚未在学校课程资源内添加非物质文化资源,而且在认识地域非物质文化方面并不充足,把本身极为优秀的非遗文化从学校内部清除[1]。过去所设计的课程体系内,和非遗有关联的课程基本都并不存在。进而令非遗传承人才几乎没有。而现下,高职院校都开始承担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在课程体系架构内加入优秀的非遗文化资源。笔者对非遗文化资源转变为高职教育资源展开细致的探究,希望能够为继承非遗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促进面塑走进高职校园的举措
高职教育在为区域的社会经济服务的前提下,同样承担着传统文化继承的职责,继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在过去,继承非遗主要通过师徒传承完成,其缺陷在于会对大众推广造成不利,某些非遗传承者甚至可能会遭遇断层的情况[2]。优秀的非遗文化务必代代相传,在群众内部推广,令整个社会所了解。高职教育中继承非遗文化为极为具有效果的弥补模式,高职院校有着充足的文化气息,在科研上也占据优势,这种环境契合训练非遗传承人的实践能力和基本的文化素养。
(一)编设面塑案例教材
重新塑造课程体系,优化整合有着乡土气息、本土非遗具有关联的课程资源,是我校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步入校园的基本模式。笔者所在的五专部应邀曲阜面塑非遗传承人张磊先生,针对早期教育和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校本课程,在这一课程当中,教师负责实际演练,学生跟随实践。和张老师一同达成协作的关系,共同编著《面塑案例》这本校本教材[3]。非遗文化资源需要联系社会、民俗、人类、旅游以及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与高职院校的每个专业组织实习实践活动,把非遗文化资源成功地扭转为高职教育资源。比如,可以把非遗文化结合专业课程,例如旅游管理、经济通识类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当中。重新塑造课程体系,加大力度推动专业建设,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人文素养。
(二)创办面塑工作室实现校企合作
其次,构建校企合作共享平台,确保非遗文化得到继承以及保护。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关系,一同分享资源,构建高职生态校园,推动高职院校培养科研能力,建设相关的专业。学校构建面塑工作室,学校和企业互相弥补资源,实现联合,成功地担任保护以及继承优秀非遗文化的职责。首先,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务必依托现代的高科技途径实现保护以及挖掘,还需要我们以极为理性的态度来体会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同时我们要以嶄新的方式继承以及传承。除此以外,现代经济、现代社会、文化以及教育和科技务必从古老的思想起源寻找创新的灵感。
(三)令高职教育承担优秀的传统文化
训练优秀的继承传统文化的教师队伍,以更多资金来给予高职教育的文化内涵,即“走出去,引进来”。高职院校应用大量的激励模式,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倡导学校教师外出多加学习,通过传统文化培训来提升自我。以更高的薪酬招聘大量的具有优秀文化和高素质人才到校园内,改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4]。接下来,加强教育和宣扬高职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以及提升文化素养的课程有着一致的作用,要考虑均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以传统文化课程横贯大学的所有阶段,自大一直至大四。课程设计自简单再到困难,自浅显再到深刻,文化熏陶逐步完成,文化素养显著提高。不但要设计校本课程,还可以组织一定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例如主题讲座、文化演讲比赛等等。以这种方式培养审美情趣,学生能够更加快乐地学习自己的专业技能,也能够令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专业技能互相补偿。
三、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文化继承、工匠精神为重点内容。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高职教育资源,不但可以高效地继承非遗文化,还能够对高职教育和企业以及其他行业形成帮助,成功构建高职生态校园。校企合作一致构建我国的文化家园,保护我国的民间艺术,继承以及创新我国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教育体系内导入大量的非遗文化资源,让非遗文化走入校园和教材内,让校内的学生可以被非遗文化所潜移默化的影响。非遗文化资源变化成高职教育资源,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于我国优秀民俗文化的认可,令青年学生树立起强大的民族自信,拥有了爱国主义精神,进而让非遗实现可持续传承。
参考文献:
[1]唐淑欣.高职人文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模式研究——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00(006):118-120.
[2]谢丽萍,刘旭东,赵东俭,等.传统工匠精神的培育对当代高职教育的启示——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固传统造像”的塑造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17(01):74-77.
[3]杨莹,刘媛媛,蔡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长效发展机制研究——以潮阳英歌为例[J].丝路艺术,2018,000(002):P.44-44.
[4]叶深南,蔡立艳.非遗三灶民歌在高职院校的传承路径探索——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艺术教育,2019,000(004):P.62-63.
基金项目:
高职“非遗”文化专门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建设实证研究 项目编号:QFYD2019C002
猜你喜欢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职教育应用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大众理财顾问(2016年8期)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