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刍议动物类型题材的绘画表现

时间:2023-06-24 18:30:04 来源:网友投稿

张予

摘要:在中国绘画领域中,动物题材无论在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均占领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传统的绘画题材,动物常被冠以一定的意义而进入画面,成为画面的中心。鉴于此,本文将从动物题材入手,结合各个时期的相关作品进行展开说明,分别从神学意义、装饰意义、象征隐喻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动物题材于绘画中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动物题材;神学意义;装饰意义;象征隐喻意义

引言:

艺术作品具有时代性的特点,社会进步、潮流更迭、审美浪潮等,影响着其变化和发展,而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题材的选择。题材源于生活,是画者对生活观察体验后所进行的分类加工处理,是现实生活经过画家“艺术滤镜化”的重现。其中,题材的选择与画者所处时代以及个人生活态度、审美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神学意义

在绘画的起源——原始社会艺术中,洞穴壁画成为当时绘画的主导。这些精美绝伦却又神秘莫测的壁画常以矿物质颜料掺合泥土及动物血,描绘着原始人类所熟悉的动物形象,如野牛、野猪、狮子、马及羊群等,反映着千万年前,旧时代人类生活的真实面貌。

青海省刚察县的《骑射牦牛图》,描绘了一男子骑马狩猎的场景。画面中牦牛较于人,体积被主观化的夸大处理,而狩猎者无论是在色彩、体积、虚实处理上都较为简单及弱化,反映出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借画面纪念和抚慰狩猎中死去的猎物灵魂以及对野生动物的敬仰崇拜。

至于汉代,开始出现了以朱雀、玄武、龙凤、鸳鸯等动物题材为内容的绘画作品,其中以帛画最具代表。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绘以一侧身女子合掌祝祷,前上方是一只展翅作飞舞状的凤鸟,与其相对的是一只蜿蜒升腾的龙(?),龙与凤均呈现出行进的姿态,极具动感,仿佛正带领着画中妇女升入天国,获得重生。画面中的龙和凤动物元素均体现出楚人的图腾文化崇拜,表达了作者对画中人物升天的美好祝福。除此以外,《人物御龙图》亦用龙、凤和鲤鱼这类动物元素反映当时人们对死后灵魂不灭,乘龙升天的愿望。

二、装饰意义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开始追求文化上的发展。与此同时,各民族、各地区间交往密切,亦使文化艺术有了进步。动物题材的绘画在这一时期开始脱离配景地位,形成独立的画种。为了满足贵族、统治阶级精神上的需求,宫廷画家开始以动物题材为装饰,作壁画、屏风画、纸本绘画,以装饰空间格局,反映贵族及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

这一时期,动物题材作品以精细的勾线,浓丽的设色,巧妙的构图布局,严谨写实的造型,绘作空间装饰之用。如鹤师薛稷、翎毛画家边鸾、擅马者韦偃、韩干、曹霸、擅牛者戴嵩等,作品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是自然的朴素再现,成为了当时宫廷绘画的标准程式,被奉为艺术之典范,亦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绘画魅力。

三、象征、隐喻意义

宋代作为花鸟画的鼎盛时期,在动物题材上亦有所表现。宋代文人画家崛起,画家们较于唐代不再局限于物象形态的外在,更多的关注于自身情感的表达。画家们通过对动物题材的描绘,将其经过人格化的处理,传达出个人的性格品质。宋徽宗赵佶为《芙蓉锦鸡图》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借鸡这一动物元素宣扬文、武、勇、仁、信五种品德习性;此外,南宋画家李迪《枫鹰雏鸡图》绘一苍鹰栖于枯枝,瞪眼怒视,欲俯身扑往树下惊恐绝望的雏鸡。作者以绘画隐晦地表达了庆元年间社会动荡下普通百姓无力反抗,惶恐不安的绝望情感。

“四僧”之一的朱耷以主观化夸张变形的禽鸟形象而著称。其绘画笔墨凝练,风格隽永,将时代、身世背景下,个人内心情感的悲愤、枯涩,运用鱼、鸟等动物元素题材,展现得淋漓尽致。笔下的动物形象极尽简练却生动,尤其对怪鸟、怪鱼眼睛的刻画,沉郁萧疏,是个人情感气质的写照。另有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用酣畅淋漓的水墨作飞跃奔腾的骏马、作志气昂扬的雄狮、作气势威武的靈鹫;用画笔作为抗争的武器,表达对民族反抗的坚定信心和积极力量。动物题材在其笔下不仅是对画面“美”的诠释,更是被寄予期望,用以传达出民族的精神本质和内涵。

此外,动物题材在民间亦常因谐音,被冠以特殊的寓意。如动物元素龙,作为四灵之首既有天下太平的隐喻,也有君权神授的象征;蝙蝠,因“蝠”与“福”同音,寓意福运的降临;吉羊,又称“吉祥”;“狮”与“师”、“猴”与“侯”都被寓意为对官场的向往和追求。反映出动物这一题材象征、隐喻的人文意义。

四、结语

综上,无论是神学意义、装饰意义、抑或是象征隐喻意义,动物始终是画者对美好事物的表达和个人情感倾诉的切入点。当动物成为人类表达的依托,被赋予上深层的情感,也便成就了动物题材在绘画艺术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廉夫. 花鸟画史话[M].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2]  刘婕. 唐代花鸟画研究的新视野——墓葬材料引发的思考[J]. 文艺研究,2011(1):100-107.

[3]  刘婷. 浅议动物题材绘画[J]. 艺术教育,2013,000(010):P.122-122.

[4]  刘新泉. 绘画中的动物[J]. 美术大观,2001.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推荐访问:刍议 绘画 题材

上一篇:文化概念解读 下一篇:《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