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体的物质,一般分有气态、液态和固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改革先锋人物体现的精神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改革先锋人物体现的精神4篇
第1篇: 改革先锋人物体现的精神
人物体态简笔画
1.教学课题:简笔画
2.教学课时:1课时
3.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动态人物躯干和四肢的动作与变化。
2.能抓住人物动作体态的基本形状特征,用圆和直线画出运动中的人。
3初步感受如何画出人物的动感与韵律。体绘画人物画的乐趣。
4.教学重点:学生运用简笔画画出人物体态。
5.教学难点:1简笔画人物体态重心不偏移。注意线条在简笔画中的运用。
2能用简笔画反应一定的生活场景和自己的心身。
3学生觉得授课内容过于简单。
教学过程:(老师与同学们相互问候开始进入上课)
1简单回顾上节课(然后开始板书课题)
A人体结构从绘画角度讲可分为:头部、躯干、上肢和下肢;
B人体比例自古以来就有:立七、坐五、盘三半;以人体头长为单位;
躯干2个、头上肢3个头、下肢4个头 ;
C绘画程序:头—躯干—下肢—上肢
2体型外貌特点
幼年:五官在头部中靠下。对全身而言,头大身小。
青年:男青年肩较宽,髋部较窄,下巴廋些。女青年胸部较高。
中年:男人下巴胖,肚子大,双腿较粗且弯曲。女人臀部较宽。
老年:脖子缩进,背部佝偻,双腿弯曲。行走时步幅小
3人物直立画法(人物正面、侧面、背面各具特点,要细心观察、刻画)
正面—五官、四肢、衣领、衣袋
侧面—发型、足尖、鼻尖
背面—发型、服饰、
4 分解图
5课后练习
临摹资料中提供的人物图例。
用单线画法创作一组简笔画日记。
第2篇: 改革先锋人物体现的精神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研究
桑园中心小学
张俊霞
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中体现出来的劳模精神,是推动时代前进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劳动模范已成为社会最具有时代精神的公共人物,时代的进步需要劳动模范精神的支撑。劳模身上集中体现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着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不计名利得失的主人翁奉献精神。劳模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体现着一种精神。
每年五一,“劳模”一词都会被社会反复提及,其榜样的先锋意义也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丰富,激励着一代代劳动者尤其是青年奋进前行。古有夸父逐日,追求光明,永不放弃,令人敬仰;近有支边青年,远离家园,扎根边疆,奉献青春;现有焦裕禄是党的劳模,王进喜是工人的劳模,雷锋是助人为乐的劳模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被赋予着越来越多的时代内涵和元素。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的本质:爱岗敬业、为国为民的主人翁精神,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拼搏精神,勇于创新、不断改进的开拓精神,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甘于奉献、乐于服务的忘我精神,紧密协作、相互关爱的团队精神。这些精神劳模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坚。
三峡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每一项激动人心的辉煌成就背后,都凝聚了以劳模为代表的万千劳动者的心血,都是广大劳动者充分发挥劳动精神的体现。因此,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今天的劳模不仅要技术好,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因为社会、时代都在不停地进步,对劳模和工人也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带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钻研新技术,是新时期劳模重要的任务,这也是时代对劳模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劳模精神在咱们国家建设的50多年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在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当中,劳模精神还将继续发挥它非常巨大的作用。只要我们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那么无论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也会迎难而上,想尽一切办法,不会的也能学会,不会干的也能干好;如果我们把国家和民族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我们就会为了维护这个荣誉而努力拼搏,甚至不惜献出我们的生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论是各行各业的领导,还是在一线工作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都应该尊重劳模这个群体。因为我们看到了周围的劳模,他们不仅为我们的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同时给予了社会巨大的精神财富。今后劳模本身的行业来源也会越来越丰富多彩,劳模的职业化的特征也就会体现出来,这是新时代赋予劳模的要求,劳模的价值在未来市场经济大潮中会体现得更好。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历史,成为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的力量源泉。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劳动模范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为国家经济建设默默无闻作贡献,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和取得的辉煌业绩推动着社会全面进步,以自己的崇高思想和先进事迹,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光辉的旗帜。孟泰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时传祥精神,张秉贵精神,以及今天的许振超、李斌、李素丽等一大批劳模先进人物身上具有的“保持本色、报效祖国的阶级觉悟,胸怀全局、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立足本职、争创一流的不懈追求,与时俱进、善于学习的真实本领,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集中凝聚成新时期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核,那就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知难而上、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时代浪潮中屹立不倒的坚实砥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崛起的根本动力。在各个历史时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虽然会有各种表现形式,但究其根本,实质是一样的。这是一种精神,勤劳朴实、兢兢业业,这是一种带动,催人奋进、自强不息,这是一种力量,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时代意义更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不因小有成绩而沾沾自喜,不因遇到困难而垂头丧气。
一般人都把自己的职业当作是一项工作而已,很少有人把它当做自己的事业去看待。这就是普通人和职业人的最大区别。做为一个职业人,不仅要高标准、严要求自己,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事业观,真正的职业人要通过自己的职业工作塑造自我、创造价值。每一个人做为社会的一分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承担着一份社会赋予你的职责。
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既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本色、价值取向、光荣传统和进取精神,又凸显着工人阶级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凝聚广大职工智慧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3篇: 改革先锋人物体现的精神
第一个典型人物材料
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年之久的情况下做出的,这是真正的空前绝后.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所以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有身体上的缺陷,可他的头脑聪明得很!尽管如此,吴忠超(译者)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身后门一打开,脑后忽然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译者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疾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从他对译者私事的帮助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须驱动轮椅从他的家——剑桥西路5号,经过美丽的剑河、古老的国王学院驶到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该系为了他的轮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霍金虽然身残但志不残,非常乐观.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在富有学术传统的剑桥大学,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斯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公众评价中,被誉为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点开始,时间由此刻开始,黑洞最终会蒸发,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他因患“渐冻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5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使人们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第二个典型人物材料
80多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沃尔逊小镇,涌来了一群饥饿的难民。当镇长杰克逊先生发送食品时,许多难民拿到食物迅速吞嚼起来……这其中,有一个年轻人例外,他对镇长说:“镇长,你送给我这么多好吃的,我能为你干些什么吗?”
杰克逊笑了:“我给你们食物,并不是寻求什么回报,我只不过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而已,并不需要你们干什么啊。”那位年轻人听了,并没有领情,“如果没有活儿给我干的话,我不会接受你的食物,真的,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呀!”。 杰克逊觉得这位年轻人很不一样。可是,又没有什么供他干,杰克逊只好蹲下来,让年轻人给他捶背。后来,年轻人被留了下来,杰克逊把女儿也嫁给了他。
20年后,这位年轻人成了世界石油大王,他的名字叫哈默。
哈默先生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他那种拒绝不劳而获的做法,却为他赢得了宝贵的自尊。看来构筑成功的大厦,除了自信的水泥、自强的红砖之外,还离不开那种名叫自尊的钢筋!
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当命运的女神向你走来之时,你如果说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吧!然后接过他手中的包裹,谁又能保证你不会受到他格外的垂青?因为,你的获得让你拥有自尊。而自尊却是你成就事业的基石。
当你把“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付诸行动的时候,这就注定了在生活中,你的真诚不会下岗,你的心灵不会失业,因为,你拥有宝贵的自尊。
第4篇: 改革先锋人物体现的精神
身边的感动:于成学点亮大山深处的希望
于成学(左)正与山区的贫困孩子交谈。
他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大山深处的贫困孩子和外面世界的爱心。他为300多所学校的900多名贫困学生提供了一对一的捐助,建成79所爱心图书室,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他就是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职中副校长于成学。“前面有四五里的山路,我们得走上去”。10月30日上午8时,星期天。于成学套上黑色外衣,带上门,去回访几个资助过的贫困学生。在坑坑洼洼的山间小道上颠簸了半个小时后,车子在路边一家小卖部前停了下来。“10个作业本、10支铅笔,两瓶水蜜桃饮料、两块简装沙琪玛,两包薯片,车开至一处山崖,路有点儿窄,于成学回过头来说:“前面有四五里的山路,我们得走上去。”夜里刚下过一场小雨,路面有点湿滑,于成学走在最前面带路,大家都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往山上挪着……6年了,这样的路到底走过多少次,于成学自己也记不清了。
于成学是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职中副校长,可他又不仅仅是一名教师,在周末和假期,他是民间公益助学组织蓝天助学网站的发起者和一线义工。6年来,通过助学网站,他先后筹集善款160多万元,为甘肃省300多所学校900多名贫困学生提供了一对一的捐助,捐助了价值超过200万元的10万册图书,建成79所蓝天爱心图书室,并为资助学生的所在学校募集了超过10万元的文具、体育器材。“刚上学有个适应过程,要给孩子讲讲,让他好好上学”崆峒区上杨乡新庄湾村老庄社。小林俊的家在半山腰,推开门,一孔破烂不堪的浅窑洞、两间土坯房映入眼帘一共是二十元零五角。”于成学付完钱,走出小卖部,继续赶路。得知两个孩子的汇款均已收到,于成学笑了,让娟娟给资助对象写信汇报学习情况。“听说你这几天没去上学,到底为啥呀?”于成学摸着小林俊的脑袋问道。或许是看见来的人多,小家伙低着头一言不发。最后还是妈妈说话了:“这个娃有点调皮,上课也不注意听讲。老师一说他,就跑回来不想去了。”姐弟俩的家庭很特殊,爸爸去世了,妈妈带着两个孩子靠着每年政府发放的1000元低保金和种粮食换取的一点微薄收入过活。今年暑假,于成学在走访贫困学生时偶然得知了两个孩子的遭遇,此时娟娟再过一年就初中毕业了,小林俊马上就要上小学。“一定要让孩子们有学上。”回去后,于成学立即将两个孩子的资料在蓝天助学网站上进行公布。没过两天,姐弟俩分别被爱心人士认捐。“刚上学还有个适应过程,要给孩子讲讲,让他好好上学。”临走时,于成学一再唠叨着。“今年一个暑假,我们两人共走访了崆峒、泾川、灵台3个县40多所学校80多名贫困学生,不到10天时间,这些学生全部得到了资助。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于成学的搭档张力说。“比起物质,孩子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温暖”。于成学向我们展示了一封资助人的来信,信里这样写道:弟弟,你好!家里一切都好吗?结识就是一种缘分吧,从网上看到你们家资料的第一眼,我心真的“咯噔”一下,为什么所有的灾难都降临到了你们身上呢?天冷了,姐姐也不知道你有多高,你应该有12岁了吧?姐姐按同龄人的尺码给你寄了一身衣服过去,希望能合身,过一个暖洋洋的冬天。“她的信很温暖,让人感觉到一种母性的光辉。我是一个孤儿,从小妈妈就不在了,我知道精神上的温暖对一个人有多重要,我还记得,有人帮助过我;蓝天助学帮助的孩子们中,有一部分也是孤儿,我看到他们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助学时间长了,于成学真实感到,很多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精神的温暖是这些贫困学生最需要的。意识到这一点以后,于成学开始联系为学生们修建图书室,“物质是必要的,精神的力量更大,是不可忽视的。”
2004年,在广东工作了6年的于成学,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了平凉这片养育了他的地方。有次,他发现有几个学生连续几天逃课。一问才知道因为家里穷,出去干活挣钱去了。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帮助这些穷困家庭的学生。2006年,他对甘肃爱心助学(后改为蓝天助学)民间组织有了深入了解。“虽然我没有经济能力去直接资助那些贫困学生,但是我有充沛的体力和宽裕的时间……”基于这样的考虑,他毫不犹豫的做了一线义工。做义工主要职责就是寻找、走访、上传贫困学生详细资料,并及时反馈受助学生是否收到资助人的钱款。“虽说很辛苦,也因家人的误解和别人的非议而动摇过,但我觉得这样很值,想到贫困学生能及时得到资助的那种内心的宁静和释然是别人不能体会的。”于成学说。
烈火中的真心英雄
“你是浪花上的海燕,你是烈火中的凤凰,三湘儿女传颂你的故事,滔滔东海把你的美名远扬……”这是一首在海军部队中广为传唱的赞歌,歌中赞美的英雄名叫阳鹏,海军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岸勤部管理科管理员。一年前,这位26岁的大学生军官,在烈火中舍身救助群众的壮举,至今被三湘大地上的人民群众广为传颂。
“如果不是他见义勇为,伤亡人数肯定会更多”
去年7月21日下午,一辆载着46名乘客的大巴驶离湖南长沙黄花机场,疾驰在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上。窗外,阳光明媚,风景如画。想着即将见到久违的父母,阳鹏满心欢喜。谁知,一场灾难正在向他和乘客们逼近。正当乘客们昏昏欲睡时,坐在后排座椅上的一个中年男子悄悄点燃手中的红色尼龙提包,扔到车厢靠后的过道上,火苗瞬间蹿起。“火一着起来,浓烟滚滚,车里的人立刻慌了手脚,纷纷往车门挤,这时我听到有人大喊一声,‘大家不要挤,有秩序地走!’”同车乘客、浙江宁波人张建明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我抬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小伙子,后来才知道他就是阳鹏。” 阳鹏一边指挥乘客迅速有序地从车门撤离,一边冲向燃烧的尼龙提包,抬脚奋力踩踏着火的提包。突然,尼龙提包发生爆炸,熊熊烈焰吞噬了整个车厢。大火越烧越旺,车里一片黑暗,浓烟熏得人睁不开眼。当时离阳鹏不远的地方就是车门,他只要就地一滚就能脱离险境。但是,车厢后部传来的呼救声让他冲向火海深处。 循着呼救声,阳鹏摸到了后排,发现一名女乘客正在破碎的玻璃窗前挣扎,他奋力把女乘客从窗口推了出去。之后,阳鹏强忍着浑身刀割一样的疼痛,又在车厢摸索了一遍,直到确认车里已没有生命迹象,才一步步向车门挨过来。“当时,阳鹏的样子让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张建明回忆着对记者说,“他头上冒着火,两只耳朵被烧掉一半……”在这起歹徒纵火事件中,有2名女性窒息死亡,其余乘客均安全脱险。除阳鹏受重伤外,只有13名乘客受了点轻伤,就连2名带小孩的妇女,本人和孩子都没被烧伤。“阳鹏是最后一个出来的,如果不是他见义勇为,伤亡人数肯定会更多。”机场大巴所属的湖南空港实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亮双动情地说。
“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这点困难是能够克服的”
从烈火中脱险的阳鹏被紧急送往长沙市解放军163医院烧伤科治疗,等待他的是更大的煎熬和生与死的考验。经诊断,阳鹏全身烧伤面积达90%,重度吸入性损伤,脉搏达到180次每分钟。抗休克、抗感染、清创面、维持酸碱平衡……医院把所有抢救措施都用上了,24小时内输液达14000余毫升、输血达4000多毫升。第二天上午,阳鹏虽然逐步恢复了意识,但咽部水肿越来越严重,眼看就要窒息,医护人员又紧急切开他的气管……
“科长,我没有给部队丢脸吧?”见到闻讯赶来的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岸勤部管理科科长封恒华,阳鹏让护士摁住他的喉部气管套管口艰难地说出这句话。封恒华哽咽着冲他竖起大拇指。由于伤势严重,阳鹏生命体征很不稳定,危险期由3天延长到7天,后又延长到15天。凭着坚韧的毅力,他一次次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为营救乘客,阳鹏右手烧伤最严重,已经露出了骨头。”阳鹏的主治医生唐家训说,“要保住他的右手,就要及时做皮瓣修复手术。”所谓皮瓣手术,就是将阳鹏烧伤的手指埋入自己腹部皮肤,然后用石膏将手和腹部固定,等到腹部皮肤长在手上再分离开。而阳鹏的右手臂皮肤全部烧焦,无法打石膏,只能用缝针将手缝在腹部,难度和痛苦成倍增大。医院一直犹豫要不要给阳鹏做这个手术。“做!”阳鹏斩钉截铁地对左右为难的唐家训说,“我不怕风险,我不能没有手,我还要回部队工作!”住院期间,阳鹏在手术室里进行全身麻醉条件下的大手术14次,直接在病房里开展的小手术更是不计其数。
去年12月18日,已经卧床几个月的阳鹏终于重新站立起来。当他颤颤巍巍迈出负伤后的第一步时,其他病房的病友都跑过来给他鼓劲,为他鼓掌。那一刻,阳鹏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阳鹏对记者说,在生死线上徘徊的那些日子里,他意外地发现病房窗外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当自己心情烦闷,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看着国旗,想想革命先辈们是如何承受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才建立了新中国。我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这点困难是能够克服的。”
“我是一名军人,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2007年7月,从海军工程大学毕业的阳鹏被分配到驻守东海前哨的某驱逐舰支队,在“遵义”舰任雷声部门副部门长。在“遵义”舰上的2年多时间里,阳鹏的好学、细心和热心给战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刚刚上舰时,他一有空就请熟悉情况的战友给他讲解舰艇的构造和各种设备的功能;在部队培训学习时,一些战士有畏难情绪,阳鹏就和政委商量,通过讲解、比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战士们的兴趣;春节期间,为了让舰艇上的少数民族战士有回家的感觉,他跑了几个地方买来新鲜鲤鱼,亲自下厨为土家族战友做了地道的湖南名菜红烧鲤鱼……英雄的伤牵着海军领导的心。海军慰问组专程赶到长沙对阳鹏及其家人转达军委首长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请来第二军医大学烧伤整形方面的权威教授给他会诊,确定后续治疗和康复方案……记者看到,在阳鹏病房的墙上贴满了医护人员和病友们对他的鼓励:“加油!你是最棒的!”“祝早日康复!”“你是军人的骄傲!”……病房里鲜花簇拥,正对床头悬挂着一面锦旗。阳鹏笑着说,有的是同车乘客、部队战友送来的,有些是母校师生辗转得知他受伤的情况后送来的。据医生介绍,目前,阳鹏身体器官的各项功能已经逐渐恢复,但外形却再不能复原,尤其是他全身大面积烧伤破坏了汗腺,只要温度超过22摄氏度,就会让他感到像在蒸笼里一样难受。
虽然未来的道路上还要面临很多无法想象的艰辛与困难,阳鹏却始终乐观、坚强。阳鹏说,“我是一名军人,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我相信,任何一名军人遇到同样的情况都会有同样的举动。希望我的行为能唤起更多人加入到见义勇为的行列中来。”
好医生刘恒亮:与时间赛跑 给病人希望
11月19日,一个普通的周六,早上六点半,科室医护人员还没有来上班,他就已经到了病房区,询问值班人员情况,检查新来的病人记录,接着观察重症病人,逐个到每位病人跟前问候后,整个上午第一次坐下来,是安排准备当天的手术。协助他工作的医护人员总是一路小跑,“走路快点,就能多争取一点时间,病人就多了一分新生的希望”。他这样说,也这样坚持了十几年,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一直坚持着的还有他给自己定下的铁律:“永远不吃病人一顿饭,不收一分钱的礼,不拿一个红包。”他就是郑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恒亮,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在急诊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领域,创出了急诊心肌梗死介入手术例数第一,成功率95%的奇迹。
身正不谋私利,看淡名利
一位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在刘恒亮及时抢救治疗中康复了,患者做生意的两个儿子非常感激,送来一个2000元的红包,刘恒亮托护士交到了住院处,记到了患者的账上。兄弟俩不甘心,悄悄跟着中午下班的刘恒亮,暗中记下了他的家门。随后,兄弟俩提着贵重礼品,去敲刘恒亮的家门。从门镜中看到了兄弟俩手中的礼品后,刘恒亮说什么都不开门。这样的事刘恒亮遇到了很多,送礼的花样也很多,刘恒亮一直“无动于衷”。在刘恒亮看来“事关医德问题,这个口子不能开。”他一直认为,收病人的红包和礼品跟抢劫没什么区别,而且抢劫的是处于困境中的病人。十多年的事实证明,他坚守了职业道德,而且设立规章制度,要求全科室医护人员做到。
坐着轮椅为病人做手术
刘恒亮外表偏瘦、皮肤白皙,不知道的人都以为他“保养”的很好,心内科的医护人员都知道,这是他在手术过程中长时间暴露在放射线下的结果。在X射线下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甲状腺功能亢进、脱发、白内障等症状。因此,刘恒亮很容易感冒发烧,一病就是很长时间。“夏季,每次刘主任做完手术从恒温的手术室出来都要披上棉衣”,护士贾亚琳说,有时候一天要做好几台手术,他不得不长时间穿着30多斤重的铅衣,为此,背上起了许多湿疹。“无论什么天气、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有紧急病人需要手术,如果我不在这儿,就给我打电话,我24小时开机”,这是刘恒亮对值班医护人员的要求。2006年3月,刘恒亮在从病房回值班室的路上,因帮助一位血压高、走路不稳的病人不慎扭伤,他没有在意,一直坚持上班。直到脚肿得连鞋都穿不上了。在大家劝说下,刘恒亮去放射科拍了片,是骨折。骨科医生建议,必须打上石膏休息。刘恒亮急了,“那怎么行呢,十几个病人已经排队等手术了!”刘恒亮让护士长找来一把轮椅,推着自己进了手术室。两个月的时间,他在轮椅上成功做了几十台手术。病人郭东立痊愈后才知道大夫是在 轮椅上为自己做手术,激动地说,你是一个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他把全部的爱给了患者
刘恒亮78岁的老母亲一直一个人在老家,在郑州市人民医院工作的15年里,他从来没有陪老人家过一个春节、过一次生日、买过一个生日蛋糕,他太忙了,甚至离办公室五分钟路程的家都不常回。在儿子李洋眼里,虽然父亲从不参加吃请应酬,但时间还是不够用。由于经常不在家,父子两人之间的对话要母亲传递,甚至儿子填报大学志愿,前一天妈妈告诉他说:“爸爸说他没有关系,靠你自己选择,以后学医,业务上他可以指导你。”“儿子最后选择了临床医学系,要做医生,证明儿子没有否定我。”刘恒亮很高兴。但是刘洋最后被调剂到药学系,身为该校研究生导师的刘恒亮却没有找关系,靠自身奋斗已经参加工作的儿子对父亲理解之至。刘恒亮把全部的爱和精力给了病人,先后完成了8项医疗课题的研究,13项奖励。
身边的感动:王正旺爱心火焰正旺
他生活拮据,宁可不吃饭也要省下钱来帮助孤寡老人;他遭遇“诚信危机”,“时间会证明一切”是他的信念;他有一个心愿,希望他的助老事业能在全国展开。他叫王正旺,生活在哈尔滨,只是中国广大农民工中的普通一员。
雨后,深秋的哈尔滨有几丝寒意。一辆红色面包车停在路边,车身上印着醒目的大字——“爱心助老服务车114转王正旺”。行人看到这样一辆特别的车,都会不自觉地多看两眼。车门打开,记者见到了王正旺,比想象中年轻很多,“你很年轻啊。” 记者说。“我已经39啦,不年轻了!”王正旺热情地邀记者上车。虽然已经在哈尔滨过了10多个年头,但他还是有河南老家口音。一上车,王正旺便对记者说:“走,带你到我家看看!” 记者跟随这辆“爱心助老服务车”汇入清晨的车流中。王正旺的家——迦南老年公寓。公寓是他和妻子贾会荣于2006年东拼西凑并贷走进老年公寓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房间干净整洁,不大的客厅里摆着两列沙发,客厅两侧的墙上,满满地挂着王正旺帮助过的人送给他的锦旗和奖状。“我都和他们说过别送了,再送我都没地方挂了。”王正旺笑着说。“住在这里的老人们既像自己的父母又像自己的孩子。”王正旺说,目前,这些老人由他们夫妻俩和两名工作人员护理,“过一阵子我们家亲戚也会来帮忙!”
款数万元开办的,现在已住有30多名老人。2009年5月,王正旺买了一辆小面包车,命名为“爱心助老服务车”。他每天开着车在外面转,无论遇到或者听到什么地方有非常可怜的孤寡老人,他都会伸出援手帮助。王正旺16岁离开河南南阳老家,跟着村里人到处打工,从广州到上海,从上海到**……2000年,27岁的王正旺和妻子贾会荣来到哈尔滨。最初,他蹬三轮车、卖大馇粥、通下水道,后来修手机、开话吧,虽然收入微薄,生活拮据,但他坚持一个原则: 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农民工,坚决不要一分钱。哈尔滨南棵小区2号楼5单元302室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高淑兰,丈夫已去世,无儿无女的老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糖尿病,生活仅靠低保金和拣废品维持。2002年初,王正旺得知老人的情况后,帮老人钉窗户、修电视、修门、换煤气、带老人上医院看病,大事小事他都包了下来。高大娘非要认王正旺做儿子,还说要把现在居住的30多平方米的房子过户给他,他婉言谢绝了。在哈尔滨,只要需要帮助,打114就能找到王正旺。去年冬天,家住在太平桥附近的王伟患上了格林巴利综合征,腿部瘫痪无法行动,由于行动不便,公交车也坐不上,王正旺坚持接送他3个月,“开始我根本不信有他这种人,分文不取做好事。但后来他用行动打动了我,整整3个月,他每天送我去医院,一分钱都不要,连口饭都不吃。要不是王哥,我这病不可能治好。” 王伟激动地说。今年9月,“正旺爱心服务车队”正式成立,15辆私家车,300多人加入了爱心助老的行列,无偿为困难职工、孤老、残疾人提供服务。
一次,王正旺受一位老人之托到家里修煤气,老人的儿子回家,像查户口一样盘问,关上卧室的门,站在厨房看着他修完。临走时他还听见老帮他战胜了病魔。人的儿子对老人说,“以后不要随便让人来咱家”。“慈善不是穷人做的,你别干了。”有人泼过王正旺冷水。每次听到这些,王正旺只是笑笑:“我一定要做下去,因为我已经给出了承诺,一定要管到底。”然而好人难做,王正旺在无偿助老的过程中,“诚信危机”时有发生。“误会最严重的一次,我照顾了一年之久的老人,连门都不给我开了。但我就是做好事,献爱心,问心无愧。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会证明一切。” 王正旺一边帮妻子准备饭,一边对记者讲:“人活着就这么长时间,挣再多钱能吃多少、穿多少?都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可能掉馅饼,我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我王正旺就是免费的午餐,就是天上掉的馅饼。”妻子贾会荣对记者说,“他有时早上5点钟接到电话就出车,饭都顾不上吃,一出去就是一天,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送五六个人,家里所有事都丢给我,出车回来还要值夜班。这样的生活虽然辛苦,但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两口子打心眼里高兴。”经过几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王正旺的事迹,了解了他的爱心事业。他上过电视、登过报纸,得过的奖状和奖牌能堆起一座小山,有时候上街买菜,也会被人认出来,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冰城的“活雷锋”是什么样。有人开他玩笑:“这么多人知道你,你是名人了。”王正旺说:“我不是啥名人,各种荣誉对我来说是个激励,是个肯定,能让我更加努力地去做爱心事。”谈到未来,王正旺说:“我有个愿望,希望我的这个助老事业能在全国展开,让全国各地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找到我。”天色已晚,记者准备离开时,王正旺接到电话,一位老人要去医院做检查。与记者告别后,王正旺启动了那辆“爱心助老服务车”,红色面包车随即淹没在熙熙攘攘的车流中。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