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化管理机制研究

时间:2023-06-24 08:45:04 来源:网友投稿

曹 彩

(青海省西宁市图书馆 青海西宁 810000)

图书馆除了储存大量的图书文献资料外,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图书管理的发展水平更是体现出了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普及程度。而对于我国国内各个层级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而言,对图书管理进行信息化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从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随着整个社会的信息技术发展而前进的,是实现国家稳定运行和正常发展的必然途径,只有实现了信息化建设,才能紧紧跟随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够为各种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智力基础。地方文献作为图书馆最显自身特色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的灵魂,在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如果能够将互联网技术和各个领域相互结合渗透,那么不仅能够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快速存储以及传播,还可以从应用和管理性能方面来提高整体数据运用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图书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最直接、最广泛、最完整的保存着历史知识与文化典籍。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在系统收集、整理、宣传那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记载城市文明成果和发展脉络的文献方面,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情况下,国内许多地区性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收藏和管理模式上实现了发展与转型,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已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型的图书馆,利用微博、图书馆官网、微信公众号、网页推送等新媒体技术展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地方文献。虽其在图书馆管理上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出现数据更新不及时、共享能力不足等问题,但从创新的角度来讲,是图书馆与新时代人民生活需求相融合的进步性尝试。[1]

与此同时,以社科图书馆为典型,大多数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因循守旧,发展缓慢,发展模式依旧是相对固定较为传统,而不能紧跟时代及时进行创新发展与转型,继续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宣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有关乎观念的内在原因,亦有关乎人力、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外部因素。

而从我国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地方上也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地方文献作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中,问题尤为凸显。以西宁市为例:西宁市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现状(2020年底截止):现馆藏地方图书2487种7000余册;
地方期刊33种830册;
馆藏地方报纸17种(连续30余年);
古籍线装书200余册。鉴于以上资源特别单薄的现状,为加大地方文献的收集力度,提升地方文献征集建设的质量与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优化馆藏体系,完善服务内容,特起草了《西宁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读者问卷调查表》,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身份、不同职称和不同学科的读者群发放问卷调查200份,从汇总的问卷调查表显示:读者基本对西宁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不熟悉,馆藏地方文献无法利用,对各类地方文献资源不满意,希望西宁市图书馆将地方文献数字化,能为读者提供地方文史资料查询服务。因此,我国当前图书管理信息化还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图书馆相关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

从目前的调查数据中来看,大多数图书馆缺乏专职专业人员,工作人员的年龄偏大,尤其是一些偏远地方的图书馆,其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学历层次都相对较低,对于专业的电子信息知识掌握不够,甚至固执己见,根本不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馆员年龄偏大、专业性不够、人才培养区域性分布不均等情况导致图书馆一些基本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得不到有效使用,图书馆的发展不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进而出现工作低效,查阅繁复、宣传无力、资源不足等问题。

结合国内的发展现状来看,一些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仅仅是将硬件设备进行了电子化的处理,只是安装了一些新的借书和还书的机器,对于专业的电子信息知识掌握不够,而且还不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知识。结合国内的发展现状来看,一些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仅仅是将硬件设备进行了电子化的处理,但是对于专业管理人员的意识以及素质的培养还是较为缺乏的,这就造成了相关的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较弱,没有与硬件设施相配套的信息化服务意识以及专业化的技能,很难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优质的、高效的服务,为当前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数据库建设不标准导致无法进行数据共享

在全国各级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达成分享功能最为主要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的合理建设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不同网站、不同地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但从目前的考察情况来看,在我国各个阶段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个图书馆所采用的数据库的标准不尽相同,且彼此的数据库平台也是出于独立或封装的状态之中的,缺乏统一的标准,甚至在信息资源的分享上,公共图书馆、地方政府、各类门户、地区图书馆分享的资源和信息交叉重合,不能很好的对信息资源的归属进行分级分类,从而无法实现信息的准确共享和大规模宣传,增加了查阅者、研究者查阅信息的难度,最终导致了图书管理系统的体系化、规范化的程度比较低,为图书馆之间的数据共享带来了很大的麻烦[2]。

(三)数字资源利用率低下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成熟之后,进一步催生了数字化和电子化的图书馆,从其诞生以致发展到现在,数字化和电子化已经成为了当前各级图书管理机构的主要发展内容,这种模式进一步延伸了纸质图书的服务范围。但是由于一些固有因素的存在,尤其是一些图书管理基层人员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技术比较欠缺,一些用户对于图书馆的认知度还停留在传统的层次中,他们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方法没有很好地接受,正如前来借阅、研究书籍的读者对图书馆有哪些文献资料,能提供哪些文献资料,如何获取该类文献资料,文献资料的分区分类并不了解,甚至各类用户的信息获取和使用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于数据库检索以及查询方法没有掌握,而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书籍的查询。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便不能很好地利用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为自己提供最大的便利,这也就造成了图书馆的使用效率比较低下。

在地方文献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多次论证、磨合和实践。在国家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才资金配备齐全的优势之下,建设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大力对地方特色进行宣传推广,引导全民阅读风尚,留存时代印记,满足不同研究者对于地方文化研究的需要是必须的,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建设和发展创新依旧是任重道远。

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在21世纪以来,受到普遍重视。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已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过度到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型图书馆。在此基础上,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运用是地方文献建设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大势所趋。由此可见,建立起数据库标准的信息化图书馆文献资料管理系统,既是必要的又具有其可行性。

(一)地方文献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性

1.地方文献数字化是对地方文化的综合反映。地方文献是各区所特有的文献资源,是一个地方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人文风貌的直观反映,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时代性、多样性、广泛性、不可复制性等特征。地方文献数字化的进一步建设,是对地方文献资料的合理管理,亦是了解和研究地方发展状况、历史风貌的重要依据。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建设模式将各区具有独特性的时代记忆以数字信息的形式进行存储,以计算机、大屏幕、3D影像为地方文化介绍媒介进行地域文化的直观宣传。为对于地方文化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而言,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为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便利。

2.地方文献数字化是满足人们阅读需要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书籍的数字化、电子化成为社会发展、人民精神生活追求的一大特征。在此社会背景下,图书馆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地方文献数字化便成了人们进行电子阅读地方文献的基础,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即是合乎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是一种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与数字化相结合的新兴模式。图书馆通过资源查询数字化的方式,以保证信息查询、提供、推送的方式方法紧跟时代要求,符合人们的实际需要。数字化模式下,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得到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化媒介,追溯地区发展的前因后果,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与此同时,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的管理模式还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实现地方区域性信息的精准投放。

3.地方文献数字化是安全保存重要文献的重要途径。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各维度发展的记录资料,小到村落人家、姓氏户籍,大到大江大河、山川林木,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均是地方文献的重要记载内容。地方文献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历史厚度,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凭证。就人类文明记载而言,地方文献中很大一部分是未经出版的回收物,如老照片、老账簿、契约书、老地图等,极易损坏、散佚,地方文献资料库的信息化数字化可使这类物品进行更好地保存,保存原件而以数字化的模式进行物件展示从而达到保护与宣传的双重目的。与此同时,以数字化的方式对重要文献进行备份,还可以使用数据库功能对保存资料进行分类记载,如地契按年份地区进行分类记载,为研究人员研究地区文化提供便利,同时还可以保证在不同角度研究资料时资料的完整性。

4.地方文献数字化是地区文化宣传推广的重要方式。地区文化的宣传途径非常有限,尤其是对地区历史发展的宣传,需要借助物件才能实现有效宣传。图书馆为当地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对于不归属于该地区的读者而言,网络便成了传播和推广地区文化的重要方式。地方文献数字化是地区文化宣传推广的重要途径,其有利于提高地域知名度,促进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地方文献数字化还有效地提高了图书馆的地位,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加大地方文献的辐射面,为地区内的读者以及地区外的读者了解区域文化提供极大的便利。

(二)地方文献数字化发展的可行性

1.网络信息技术是地方文献数字化发展的条件支持。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技术性的要求比较高,例如窗口网站沟通、24小时自助图书馆、3D影像投放等图书馆数字化应用技术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等均有所要求。近些年来,在国家支持下,这些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增长,从应用情况来看,这些技术已经开始与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深度结合,推动着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进程。网络信息技术是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的助推因素,图书馆作为重要的资源建设平台,应加大对专业网络人才和先进程序设备的投入,全力配置好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2.网络基础建设是地方文献数字化发展的技术支持。网络基础建设条件对于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运用是地方文献建设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大势所趋。一方面,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需要利用网络对于地方文献的内容进行归档和整理,实现对原始文献的保护,另一方面是通过网络来实现对地方文献的有效利用,因此,网络基础建设条件的完善是做好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网络基础建设条件主要有物联网建设、局域网建设以及网络基站建设等,从目前我国的这些发展情况来看,这些网络基础建设条件已经相当成熟,而且随着5G网络的逐渐覆盖,为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3.人才资金扶持是地方文献数字化发展的硬性保障。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是不同于原有管理模式的新的管理模式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大,并开始在资金方面有所扶持,同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也逐渐开设了图书管理方面的专业,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人才队伍,为我国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管理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所以我们就必须以信息交流为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支持,从而发挥出图书管理体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以后的建设过程中能够深入推进图书管理领域中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层次,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提升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

提升图书馆相关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程度,对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来说是必要的,只有图书馆管理人员树立了新观念新意识,图书馆才可以更好运作,读者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字化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而要加强图书馆相关人员在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层面的认知程度,首先就要使得图书馆的人员要彻底转变传统图书管理的认识,在具体的工作中,各级图书管理机构要持续对管理人员做好意识程度的加强,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内容来实现,并做好监督。其次,各级图书管理机构的领导也应当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对社会和民众的诉求及时关注,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的状况,树立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加强对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培养。[3]最后,各级图书管理的机构要以图书管理信息化应用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在本机构内要增强人员培训,使得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有显著提高,同时要明确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加速实现。

(二)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梳理工作流程

实现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相关配套技术的支持,而这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就要求我国各级图书管理机构应当立足于科学发展理念,全方位协调和筹措资金,并监督资金的用途,以确保每一笔资金都使用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来。在确保资金人才供应的同时,还要使得不同图书管理部门之间的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互通互联,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交叉,全面推动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如此,还要根据目前的情况进行工作流程的梳理,将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工作划分为读者、图书以及管理员三个部分,按照模块的独特特点展开不同的管理模式,梳理流程,进一步提升整个机构的运行效率[4]。以西宁市图书馆为例,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是西宁市图书馆作为市民“身边的图书馆”定位下,将本土文化送到市民身边的重要手段。目前建设受各类因素影响制约,相对滞后。而对于这方面的建设来讲,前期需要定专题,以课题组的形式来开展工作,推动进行,后期需要电子化,在西宁市图书馆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上设立专项栏目,向读者开放。为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功能,锻炼并培养一批文献研究和信息开发人才,提高图书馆课题服务水平和地方文献学术研究的实力,打造西宁地区河湟文化咨询中心,西宁市地方文献中心将在资金有保障的前提下,筹建“河湟之光”专家工作室,与河湟文化专家合作,开展就如何建立河湟文化史料专题库;
如何带动河湟文化专题收集;
如何培训图书馆等工作委员会成员;
如何开展地方特色品牌活动等工作,具体流程如下:

1.深化信息服务工作。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筹建“河湟之光”专家工作室,在以专家带动地方文献收集的工作中,同时进行地方文献的研究工作,将收集整理、研究学习合二为一,加强信息服务、提高图书馆为经济建设、政府部门、科研领域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熟练掌握科技查新、文献信息传递等业务;
尝试开展服务联合体内的网上联合参考咨询工作。

2.加快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为配合国家图书馆“中华记忆”数据库建设,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开启“西宁记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项目;
继续补充完善现有的“河湟文化”地方文献数据库。而“西宁记忆”数据库也将为图书馆宣传西宁河湟文化提供便利,成为人们了解西宁、了解河湟文化的一大途径。对于西宁而言,“河湟文化”“西宁记忆”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是对于当地深厚文化资源的宣传,也势必为当地带来可观的收入,提高地区知名度,从而促进西宁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3.继续做好地方文献、特色文献征集工作。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就要扩大与西宁地区五区两县、政府部门及各相关单位、阅读推广社团、省内各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在不同层级的文献收录部门进行信息资源的汇总、整理与分类,加大地方文献的征集力度,从下到上进行地区文化征集,从而进一步推进河湟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料的收集,加大区域文化的宣传力度。

4.做好地方文献的图书采购工作。为应对馆藏不足,资源缺失等问题,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员应与青海人民出版社、青海民族出版社进行联系,索要地方文献书目单,向馆委会递交购书申请,每年购买一定数量的地方文献,不断充实特色馆藏。通过此类收集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并会拓宽西宁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的渠道,使得特色馆藏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为构建河湟文化特色馆藏奠定良好的基础。除购买书籍之外,单位赠送书籍以收集地方文献的方式,将会解决购书过程中经费不足的问题,对于西宁市来讲,图书采购及单位赠送以丰富馆藏的方式对搭建河湟文化收藏体系起到了良好的的作用,为今后西宁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5]。

(三)进一步完善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是长久的、复杂的、多元化的,因此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这一工作上必须有长足的准备。相关部门除了要制定好长久的发展计划,还需要制定能与该计划相匹配的人力、财力保障体系。不仅如此,还需要前瞻性地综合考虑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够在问题出现时平衡各个方面的问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单个的图书管理机构是不能够完成整个社会的发展任务的,因此,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全社会发展的力量,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使各种人才都能够参与到图书管理的优化进程中来,进而构建起先进的、范围广阔的信息化资源保障,提高图书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图书管理信息化朝着更加便捷、更加先进、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使得图书管理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能够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发展提供文化方面的支持。[6]

猜你喜欢图书文献数字化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图书推荐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英语文摘(2019年9期)2019-11-26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9年5期)2019-04-25班里有个图书角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7年12期)2017-12-26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科学与财富(2017年22期)2017-09-10

推荐访问:信息化管理 文献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