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人员管理制度第1、按照北京市朝阳区建委及相关政府单位的相关要求,项目设置封闭式隔离区,隔离区内布置两间隔离房间,房间外张贴“人员入住信息表”、“消毒、通风记录表”,并按照要求配置厕所、盥洗池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隔离人员管理制度热门10篇,供大家参考。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 第1篇
1、按照北京市朝阳区建委及相关政府单位的相关要求,项目设置封闭式隔离区,隔离区内布置两间隔离房间,房间外张贴“人员入住信息表”、“消毒、通风记录表”,并按照要求配置厕所、盥洗池等设备。
2、专职卫生员一旦发现现场人员出现发热(间隔两次测温温度均≧37.3℃)、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安排于场内隔离室进行隔离,并按照相关管理规定上报相关部门。
3、隔离区由项目专职卫生员进行观察区内人员测温、室内、公共区域消毒、通风及送饭相关事宜,并填写相关记录表。
4、专职卫生员进入隔离区前由隔离区责任人对其防护服、护目镜及一次性手套穿戴情况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隔离区,专职卫生员进入隔离区前后必须进行全身消毒。
5、专职卫生员每天对公共区域、隔离房间进行消毒,消毒时间分别为早8:00,晚17:00各1次(其中公共区域,每2小时消毒一次);
每天对房间内进行通风,1天两次,每次不小于30分钟,并填写相关记录表。
6、专职卫生员每天将隔离区内消毒、通风、人员测温等相关记录表于每天下午17:00前以微信形式上报项目卫生管理员。
7、专职卫生员负责对隔离区人员进行防疫知识培训和心理疏导,及时解释政策和辟谣,保证隔离人员的身心健康。
8、隔离期间人员出现明显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项目负责人立即安排将疑似人员送往发热门诊,并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封闭。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 第2篇
因疫情防控要求,现部分省市(例如重庆/大庆)发布“对于从外省/市外返回人员均需居家隔离观察14天”的要求。为积极配合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请需要进行居家隔离的同事查阅以下隔离要求并严格按此执行,必须居家不外出,必须实事求是,必须执行到位,未按要求执行所导致的`一切后果和法律责任将自行承担。
一、哪些人员需要居家隔离防护?
(一)1月17日以后从市外其他地区来重庆/大庆(返回重庆/大庆)人员。
(二)近距离接触过来自疫情地区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患者。
(三)近距离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包括同一办公室、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同车的乘客等)。
(四)其他特定情况(随着疫情发展,可能会调整需要隔离的人员范围,以领导小组最新文件为准)。
以上人员一律居家隔离观察14天(与病例最后一次接触或抵达重庆/大庆之日起算),隔离期间请与社区、公司直接主管保持联系,以便跟踪观察。
二、如何做好居家隔离防护?
(一)房间设置
1、最好是单独居住。如果没有条件要与他人一起居住,最好是单独住一间通风良好的屋子,关上门。要是条件不允许,家庭其他成员要和隔离者至少保持一米距离,尽量不要做亲密接触。
2.房间应该通风良好。活动区域应该和其他家庭成员尽可能不产生重叠,可能产生重叠的区域需要做好通风、消毒。同时还需注意,通风时切勿打开隔离房间的门,避免污染非隔离区域。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通风时间为三十分钟,在晚上睡觉时可以将窗户留个小缝通风。
3.房间不应使用空调,尤其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如需取暖则应使用取暖器。
4.居家隔离观察的房间内应当准备:温度计、外科口罩、消毒纸巾、快速手消毒剂、84消毒液等消毒剂、垃圾桶。
5.设置专用带有盖的垃圾桶。丢弃的纸巾和口罩要放在专用垃圾桶内,并在丢弃垃圾前用消毒液喷洒,至垃圾湿润后扎紧垃圾袋然后扔掉。
(二)出行注意
1.禁止外出,谢绝会客。
2.若有特殊外出需求,应提前与社区和公司直接主管报备并获得许可。
(三)护理事项
1.隔离人员与同住的家人均应佩戴口罩,避免密切接触。
2.勤洗手,“香皂/洗手液+流动水”或快速免洗手消毒液。
3.及时、妥善做好隔离单间和家庭内部其他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四)健康检查
1.每日上、下午各一次体温测量做好记录(使用附件表格)并报送给直接主管。
2.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状,立即电话联系社区工作人员和直接主管。
3.对有关信息不擅自传播,不瞒报、不谎报、不迟报。
(五)衣物清洁
1.取放使用过的衣物、床单等个人贴身用品时,有条件的需戴一次性手套、口罩,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
2.隔离人员的衣物、床单等应以60-90℃的水清洗并彻底烘干或煮沸消毒后再清洗。
(六)饮食注意
1.实行分餐制,隔离人员碗筷专用,单独用餐。
2.营养均衡,多吃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生熟分开,不吃野味;
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ml。
3.餐具使用后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七)酒精使用安全
1.乙醇燃点12.78℃,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75%乙醇消毒液燃点大约在22℃,火灾危险性还是属于甲类。
2.在使用75%乙醇进行消毒过程中,室内禁止喷洒式消毒方式,应采取擦拭方法进行消毒且在消毒过程中避免撒漏,空气中浓度不等超过3%以防止火灾发生,保持室内通风。室外采取喷洒式消毒方式必须禁止明火,防止局部喷洒浓度过大,遇明火发生燃烧风险。如果喷洒浓度达到3%,衣服静电就能爆炸。
3.请不要往身上喷洒酒精,吸烟人群远离酒精,如若使用不当,极易引发大火,请大家谨慎使用。
三、隔离管理
1.居家隔离员工每日将居家隔离记录表结果拍照向直接管理者汇报隔离情况,包括早晚体温测试结果和是否按要求进行隔离;
2.各部门负责人每日汇总居家隔离员工情况汇报至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
四、返回工作条件
1.必须完成14天隔离期;
2.提供14天内体温监测数据(使用附件表格进行记录,电子、手写版本均可)员工签字后,给直接主管,确认没问题后可返岗工作。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 第3篇
为切实傲好病毒感来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控能力,按照省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干春节假期后办公场所和人员预防新互状病毒防控工作要求的通知》相关规定:
一、居家隔离对象
疫区返回人员、外地来(返)白人员,尚未出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者。
二、隔离办法
上述人员应立即到所在村支部或社区进行登记,同时主自行家离14天,由指定医疗机构人员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做到对或社区(居民小区)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三、基本措施
1、实施居家隔高观察时,指定医疗机构人员应当向居家隔离观察对象书面成口头告知缘由、期限、法律依据、注意事项和疾防担相关知识,以及负责居家隔离观察的医疗卫生机构及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2、居家需离人员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社区(村)必须加强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管理
3、居家隔离人员应每天早、晚进行一次体温测量,隔离观察员应每天掌握其健状况,填写相关记录表格,并做好相的个人防护措施。
4、居家用离观察期间,居家展离人员一旦出现发热、干咳气促等异信苗末症状时,应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由负责的医疗卫生机诊治或送发热门诊。
5、居家属离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常通风(每天房间要通风2-3次,每次15-20分钟),保持心情愉快,清淡饮食。
6、居家隔离观察期满时,如居家隔离者无异常情况,指定医务机构人员应书面或口头告知其解除隔离观察。
7、居家高观察期间,其所在社区(村)应对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便利。
请各县(市、区)结合社区网袼化管控等指施,认真落实好、指导好居家隔离观察防控工作。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 第4篇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证您和您家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全县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请您严格遵守以下要求:
1、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白返白人员要落实集中隔离或居家健康监测14天、两次核酸检测措施。境外返回在入境地集中隔离14天、两次核酸检测后返回白水的,继续落实居家隔离14天、两次核酸检测措施。
2、国内其他低风险地区来白返白人员,需提前3天向所在村组(社区)或单位报备,返乡时持3天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或返回后第一时间到县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配合村组(社区)做好信息登记,落实居家健康监测14天措施。
3、对居家隔离人员,组建1名镇干部、1名村(社区)网格员、1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1名民警、1名及以上村民(志愿者)组成的“五包一”团队实施管控工作。落实“一对一”、“人盯人”措施,确保每一户都有人管控。
4、各村(社区)按每村3-5人标准,组织专门人员,对村部、路口、巷道、检测点做好消毒工作。
5、严格对隔离户实行贴封条、设置提醒标志等措施,确保隔离期间整户不得外出。
6、落实被隔离人员单人单间居住。
7、村(社区)建立管理台账,做到每人一表,每个村(社区)一册,详细登记隔离人员基本信息、随访记录,随访人、管护人名单。确保每天两次随访、测量体温,关注身体、心理状况。
8、发现发热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按规定逐级上报就诊。
9、尧禾镇成立督查组每天对各村(社区)疫情管控工作进行督查。若发现有违反以上隔离要求的可拨打电话(0913-6260959)举报。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 第5篇
1.各镇(街道)严格落实村(社区)、单位和家属三方责任,建立居家隔离人员台账,指派干部、民警、村医负责指导落实隔离措施,每天早、晚记录居家隔离人员健康监测情况,做好隔离家庭生活保障。
2.村(社区)应在居家隔离人员家庭室外设置明显居家隔离标识,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同居住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尽可能减少与隔离人员的接触。
3.居家隔离人员应相对独立居住(最好有单独卫生间)、单人单间,生活用品与家庭其他成员完全分开,三餐专人送取,房间勤通风、定期清洁消毒,生活垃圾单独收集、消毒处理。
4.居家隔离人员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社区管理人员应当及时报告,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排查诊治。
5.居家隔离人员严格限制活动范围,不得外出,拒绝一切探访。如私自外出,造成不良后果或疫情扩散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由公安机关依法依规追责。
6.居家隔离期满,镇(街道)、村(社区)按照程序通知居家隔离人员解除居家隔离。
健康监测工作制度
1.各镇(街道)严格落实属地管控责任,指派村(社区)干部、村医负责指导落实各项监测措施,建立健康监测人员工作台账,及时掌握人员健康监测情况。
2.健康监测人员应避免与家人直接接触,不共用生活用品,保持乐观心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每日做好体温测量、症状监测并记录,定时向管控责任人反馈健康状况。
3.健康监测人员应坚持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应规范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与他人安全距离,不得进入公共场所和人员聚集地方,不探亲访友,不在经营场所就餐,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控制活动范围,不得离开所在社区范围。
4.健康监测人员监测期间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嗅(味)觉改变或丧失、腹泻等异常症状的,应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单位报告,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近前往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旅居史、接触史等情况。
5.对日常健康监测期间违反有关防控规定的,依法认定为失信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警告、罚款或拘留。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 第6篇
一、成立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建立保障机制
学校成立校领导(党委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疫情防控领导组、信息联络组、安全后勤保障组、医疗保障组、消毒组、宣传和心理疏导组,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工作机制。
二、实施应急措施
如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含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学校应立即启动新冠应急预案应急响应。
(一)校医发现可疑病例时,应立即引导病例到隔离留观室进行留观,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初步排查后,联系120车辆送辖区定点医院诊治。
(二)配合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接触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人员进行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或有关最新文件要求落实密切接触者集中(居家)医学观察工作。
除密切接触者外,与病例曾接触过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判定为一般接触者。对一般接触者要做好登记,并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嘱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近期活动史,做好体温检测,佩戴口罩。
校医、班主任、校领导等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着一次性医用手套。
(三)学校各应急小组(疫情防控领导组、信息联络组、安全后勤保障组、医疗保障组、消毒组、宣传和心理疏导组)各司其职,采取相关防控措施。启动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照卫生健康部门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必要时采取班级或全校停课等措施。
1、疫情防控领导组:及时跟上级部门联系,根据上级部门指示做好防控工作;
快速协调各组成员、物资等。启动涉疫区域封锁措施,在保障正常的生活物资供应下,因地制宜采取宿舍(公寓)、楼栋封锁等措施,严格限制人员进出,督导疫情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2、信息联络组:掌握病例的`活动史、人员接触史,掌握重点人群名单、医学观察人员每日健康情况等信息。负责信息的收集、上报、处理和传递等工作,确保信息上报渠道畅通。负责实时记录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提供真实材料,按规定拟稿上报。
3、安全后勤保障组:提供所需要应急处置的设施、设备和物资,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负责保障校内餐饮、生活饮用水。在前期处置过程中,负责现场警戒、秩序维护、人员疏散等。立即启动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校园,做好在校师生生活保障。必要时,根据卫生健康部门建议,在校内设置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加强校园巡查管控,及时停止校园群体性聚集活动,及时处置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及时处置涉校舆情事件。
4、医疗保障组:组织院前紧急救护,配合专业救护人员救护工作;
协助当地疾控机构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密切接触者筛查等工作。做好师生的健康监测工作,做好每天的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并及时追踪,查明缺勤原因;
配合卫健部门做好集中医学观察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指导师生做好正确防护。每天保持与校领导、疾控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信息沟通,上报学校最新情况。
5、消毒组:要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按国家和省的消毒指引,做好病例所在宿舍(公寓)、教室等疫点、公共场所的清洁、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做好校园其他区域,含校区内家属区的保洁和消毒防疫工作;
加强校园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消毒,每日对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及垃圾桶站消毒一次;
各教室和食堂入口要配备含酒精成分的手消毒液,卫生间配备洗手液,指导和督促师生做好手卫生。
6、宣传和心理疏导组:负责舆情监测、心理健康引导、健康教育工作。疫情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新冠防控知识,告知师生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勤用流动水洗手,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并妥当处理废弃纸巾;
促进全体师生严格规范个人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根据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人员等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密切家校沟通合作,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工作;
稳定家长和师生的情绪,避免过度恐慌。
三、预案终止
当病例已得到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观察14天期满,后续无新发病例,环境得到有效消毒,经卫生部门评估,由疫情防控领导组决定终止响应。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 第7篇
一、加强集中隔离场所规范管理
1、县(市)区统一管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由所属县(市)区政府负责统一管理,当地公安、卫健、消防、应急等部门共同开展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具体工作。
2、设置符合要求。集中隔离场所必须有必备的“三区、两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按照要求设置明显标识。集中隔离人员要单人单间(配备卫生间)隔离,不允许使用中央空凋。应当具备通风条件,窗户限位,满足日常消毒措施的落实。房间内应配备消毒皂或洗手液、流动水和消毒用品,满足日常消毒。
3、明确架构分工。集中隔离场所下设的防控消毒、健康监测、信息联络、安全保卫、后勤保障、服务保障、心理疏导等各工作小组,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既做到分工负责,又做到紧密衔接密切配合,确保不出任何纰漏和问题。
4、压实安全责任。各地要将隔离点安全保障工作统筹纳入当地疫情防控总体工作部署,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对隔离场所的安全保护,安排专人负责安全巡查。加强集中隔离场所隐患排查,扎实做好治安秩序维护和应急处置准备。深入排查和整改集中隔离场所各类安全隐患,防范发生次生问题和安全事件。
5、加强应急演练。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隔离管控时限,对集中隔离场所观察人员情况研判分析,不断完善应急响应预案,遇有突发情况,能够科学高效处置。在集中隔离过程中发现隔离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向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和疾控机构报告,按规定和操作流程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
6、备足隔离场所。备用集中隔离场所要选择距人口密集场所较远的宾馆(酒店),远离学校、医院、养老院等相对独立的场所。各县(市)区在现有启用的集中隔离场所基础上,要按照20间/万人的`要求备足集中隔离场所,疫情发生后按照确诊病例和隔离房间1:100的比例启用,形成切实可行的备用集中隔离场所应急预案。
7、规范医废管理。加强医疗废物暂存间标准化管理,严格按照要求存放医疗废物,做好医疗废物的分区、分类,对存储间进行清洁、消毒,填写好医疗废物交接记录单,做好台账登记。设置明显的医疗废物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医疗废物暂存间应采取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安全措施,窗户应采取防蚊蝇安全措施。
8、落实消毒措施。严格按照集中隔离场所消毒的相关要求,对集中隔离场所落实科学、正确的消毒措施,正确配比使用消毒剂,并规范记录,落实好隔离人员通道和转运车辆等消毒,污水符合环保要求,坚决杜绝交叉感染。
二、加强集中隔离观察人员管理
1、做好人员转运。集中隔离人员转运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闭环”转运流程进行接离转运,确保与外界零接触。转运车辆将被隔离人员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后,对转运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将转运车辆停放在相对独立、封闭区域。
2、分区分级管控。将境外返回人员、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密切接触者人员、不适合居家隔离转入集中隔离等人员按照不同风险等级进行分区域、分楼层管理,亲属、同事等熟识人员不同楼层,避免疫情内部传播扩散。
3、确保与外界零接触。集中隔离观察人员进驻集中隔离场所后,要签订法律责任书和承诺书。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通过24小时监控、门禁预警系统,确保集中隔离观察人员和外界零接触,与其他集中隔离观察人员零接触,严禁被隔离观察人员私自离开隔离房间,严防交叉感染。
4、做好健康监测。医护人员要登记所有隔离对象基本情况,全面落实集中隔离人员健康监测工作,每天早、晚对其各进行一次健康状况监测,并做好记录,建立隔离人员台账。鼓励使用微信视频等新技术手段对隔离人员开展体温监测,了解其身体状况,做好隔离期间健康监测工作。
5、做好核酸检测。各地集中隔离场所要严格落实省里对集中隔离观察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在隔离观察期间应采集鼻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隔离人员解除隔离前应同时采集人、物、环境标本,严格实施“双试剂、双标本、双实验室”检测,满足“三类样本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观察。
三、加强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安全
1、加强工作人员配备。配备足够数量的医护人员、公安人员、安全保障及服务人员,按照医务人员与隔离人员不低于 2:50的比例配备。严格落实重要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隔离点内工作人员和隔离点外人员不得随意进出。
2、严格规范管理。工作人员在集中隔离点工作期间要集中居住,严格封闭管理,严格落实个人防护要求,穿戴全套标准防护用品,规范执行消毒操作,与隔离人员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直接接触,实行分批轮换,所有人员要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
3、加强健康监测。对高风险岗位人员要每隔1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其他工作人员每周检测2次,每次间隔2天以上,做到高风险岗位人员每天都有人接受检测。对检出入境人员核酸阳性的集中隔离点,要加大工作人员检测频次。
4、做好个人防护。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在工作区必须穿戴国标口罩、手套、眼罩、防护服,工作期间不得有与工作无关的行为,废弃防护用品要严格按照医疗垃圾进行处理。如转运病人或因其他工作需要确需与被隔离对象近距离接触时,应当佩戴N95口罩,并与被隔离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事后注意做好洗手和消毒。
5、定期组织轮换。各集中隔离场所负责人要将现有工作人员定期组织轮换,及时缓解工作人员压力,并做好被轮换人员的隔离、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工作。
四、做好集中隔离人员服务保障
1、精准做好服务。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人员精准施策,精准管控,以人为本,用心服务,做好集中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工作,隔离房间要有电视、wifi等基本设施,让隔离人员体会到家的温暖。
2、加强心理疏导。隔离场所心理辅导人员要及时向隔离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缓解隔离人员的负面情绪,预防与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
3、落实温馨配备。每个房间都要落实“五个一”配备:“一支体温计、一瓶消毒液、一本宣传册、一个口罩、一张体温记录单”,同时建立沟通渠道,按照一人一策的办法,满足隔离观察人员的合理需要。
五、组织架构
在集中隔离观察点设立临时办公室,下设防控消毒组、健康观察组、信息联络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病例转运组等。抽调政府、公安、安保、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或单位工作人员组成,准备后备梯队轮替。以上各组可根据隔离观察人员数量据实设立,组间视情合并职能。各组职责如下:
1、防控消毒组。负责培训、指导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
负责集中隔离观察点日常消毒和人员正常解除后实施预防性消毒及质量控制。加强公共区域开窗通风,做好环境清洁卫生,每日对地面、门把手和电梯按键等人员触碰较多部位、公共卫生间、垃圾桶等进行消毒,指导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2、健康观察组。每日逐个房间收集体温记录或了解电子测温情况,询问并记录观察对象健康状况,指导留观人员个人防护,开展健康宣传并定期巡查,提示隔离观察对象未经同意,不得擅离隔离房间,要求对不遵守隔离观察要求的应及时劝阻。督促观察对象做好开窗通风、室内清洁和消毒。
3、信息联络组。负责建立留观人员数据库,每日收集报送信息,与相关单位做好观察对象信息对接,每日例会会务保障,工作人员健康监测信息收集报告。
4、安全保卫组。负责隔离观察点封闭管理,做好出入人员排查、测温核码等工作。每日巡视消防、门窗、监控设施等安防设备运转状况,依法处置突出问题。
5、后勤保障组。做好隔离观察对象生活、防护物资等保障,巡视水电气暖等设施设备运转状况,检查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6、病例转运组。负责观察对象的接收、转移,观察对象出现异常时,及时协调转运到定点医疗机构排查诊治。
六、隔离点废弃物处置
1、每个房间在卫生间和生活区各放置一个垃圾桶。要求隔离对象在桶内均套上医疗废物包装袋,每次清理垃圾时要求将医疗废物包装袋袋口扎紧封口,置于房间门口,由工作人员统一清理。
2、工作人员清理废弃物时,应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防护用品。发现医疗废物包装袋封闭不严或有破损的,用预先配制的100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49份水)喷洒于封口处或破损处,再外加一层医疗废物包装袋套装封口。
3、集中隔离场所所有垃圾均应当装入黄色医用垃圾处理袋内。每日定期集中回收,每日定期集中回收处理,按医疗废物的技术要求进行收集、储运和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收集完毕后做好个人清洁,并用含酒精速干洗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集中隔离场所贮存垃圾可根据实际贮存量,每23天由处置单位用专车进行回收处置,并做好日期、数量、交接双方签名登记工作。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 第8篇
1.不得随意离开隔离房间,保持房门随时关闭,经常开窗通风。
2.在隔离房间内可以不戴口罩,离开隔离房间时必须佩戴医用口罩,佩戴前后应当及时洗手。
3.保证充足休息时间,注意增加营养,保持良好心态。
4.咳嗽时用纸巾遮盖口鼻,并及时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5.每天早晨和下午测量体温,自感发热时随时测量并记录。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时,及时报告工作人员。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 第9篇
一、居家医学观察(居家隔离)
1、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在经社区评估符合医学观察条件的居家场所接受医学观察,观察天数一般为14天。期间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必须单人单间、使用独立卫生间,不得与他人共同居住生活;
2、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3、居家医学观察人员观察期间,严禁擅自离开隔离场所,其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限制在隔离房间内,拒绝一切探访,其他人员尽量不进入隔离房间;
4、居家居家观察期间,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主动报告至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
5、由社区医务人员上门指导家庭清洁消毒和采样核酸检测。
二、居家健康监测
1、居家健康监测人员(解除集中隔离人员和中高风险所在设区市低风险地区来泰人员),在家中或单位宿舍接受所在社区(村居)的日常健康监测,监测天数一般为14天或7天,具体时间由社区通知;
2、期间尽量单独居住。如确需与他人共同居住,应避免密切接触。不得组织或参加会议、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得从事学校、培训机构组织的线下教学授课或其他集体活动,不得进入歌舞厅、浴室、电影院、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
3、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需向社区(村居)报备,全程佩戴口罩,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与他人保持1米距离,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和参加人员聚集性活动,限时定向往返;
4、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服从社区安排,凭社区开具的《采样联系单》,做好个人防护,定点往返,自行至指定辖区医疗机构采样检测,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居家医学观察、健康监测期间,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时,立即向社区报告。由社区安排专车或拨打120及时至市人民医院(润泰院区)发热门诊就诊。
隔离人员管理制度 第10篇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现就郏县居家隔离人员操作规范制定如下:
一、凡确定居家隔离的人员,医学观察14天。要相对独立居住(最好有单独卫生间的单间),避免与家人接触,三餐专人送取,餐具用后消毒,卫生间定期消毒,拒绝一切探访,避免交叉感染。
二、对居家隔离人员工作人员每天上门测体温两次,专人负责,“人盯人”“一对一”,记录详实,对隔离人员身体、心理、生活等方面都要关注,有情况及时上报处置。
三、隔离期间必须戴口罩,多通风,勤洗手。在隔离期间未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医学观察14天后由工作人员报乡镇卫生院,县疾控中心下发解除告知书后,解除隔离。
四、隔离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村(社区)、工作人员分别将病情及时上报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送至设有发热门诊的县级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五、有居家隔离人员的户,其家人均不得外出,生活物资、清运垃圾等由社区的工作人员负责。
六、严格限制活动范围,居家隔离人员与其家庭成员的共享区域必需最小化,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保持窗户开启)。
七、其他家庭成员尽量不进入隔离区域,如必须进入隔离者居住空间时应佩戴口罩,口罩需紧贴面部,在居住空间中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并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
八、要与隔离者之间保持1.5米以上距离,与隔离者有任何直接接触,或离开隔离者居住空间后,须清洁双手。准备食物、饭前便后也均应清洁双手。
九、家属应尽量减少与隔离者及其用品接触。杜绝共用牙刷、香烟、餐具、饭菜、饮料、毛巾、浴巾、床单等。餐具使用后应使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并消毒。
十、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每天频繁清洁、消毒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如床头柜、床架及其他卧室家具。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十一、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隔离者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机以60-90摄氏度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隔离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十二、戴好一次性手套和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再去清洁和触碰被隔离者的人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衣物或床品。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