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数学初一复习23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21 11:05:04 来源:网友投稿

数学初一复习第1篇复习是巩固已学知识,拓展新知识的必要手段,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能全面而系统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而初一数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又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中甚至高中的数学学习。做好初一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初一复习23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初一复习23篇

数学初一复习 第1篇

复习是巩固已学知识,拓展新知识的必要手段,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能全面而系统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而初一数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又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中甚至高中的数学学习。做好初一数学复习要做到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推进,让数学知识点在头脑中更系统化、完整化,从而更好地应用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要有周密的计划,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此,在复习之前做出本学期的期末复习计划。接下来是你全力备考复习的时间,考试结束后假期过得怎么样,很大程度取决于你这段时间的复习效果。因此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复习技巧:

在期末复习的三到四周内,我们要合理分配各科目的复习时间以及数学的复习计划。就数学而言,我们把考前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强化练习重难点易错点

首先我们要找出这个学期的试卷(期中和两次月考),找出其中的难点和易错点,比如说,按照代数式化简求值,找规律,动点问题,绝对值等知识点把错题进行的分类,按照自己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熟悉错题以及适当增加该类题目的练习。

第二阶段:做题状态预热模拟考试

考前状态的预热,考试好比上战场,在考试前的前两周,我们要进行一个预热学习,平时能做对的题目考试的时候不一定能做对,也可以找一些以前的期末考试卷尝试定时模拟考试,体验考试的感觉。

第三阶段:考前心态调整认真对待

在考前的前几天,我们调整好心态,这一阶段放在最后三天就可以了,在前面的两阶段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没必要每天强调对孩子的期望或者反复说一些鼓励的话语,只需要让孩子有条不紊地复习就可以了。

复习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而并非为了考试,所以,复习要全面周到,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全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初一复习 第2篇

认真听课:听课应包括听、思、记三个方面。听,听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听重点和难点(记住预习中的疑点了吗?更要听仔细了),听例题的解法和要求,听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听课堂小结。思,一是要善于联想、类比和归纳,二是要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记,当然是指课堂笔记了,不是记得多就是有效的知道吗?影响了听课可就不如不记了,记什么,什么时候记,可是有学问的哩,记方法,记技巧,记疑点,记要求,记注意点,记住课后一定要整理笔记。

及时纠错:课堂练习、作业、检测,反馈后要及时查阅,分析错题的原因,审题出问题了吗?概念模糊了吗?时间紧没来得及?不会做吗?切忌不要动不动就以粗心放过自己(形成习惯可就麻烦了),如果思路正确而计算出错,及时订正,必要时强化相关计算的训练。概念模糊和审题出错都说明你的学习容易出现似懂非懂却还不自知的状态,这可是学习数学的大忌,要坚决克服。至于不会做,当然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了,不能将问题处于悬而未解的状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学会总结:大人们常说,数学是一环扣一环,这意思是说知识间是紧密相关的,阶段性总结,不仅能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还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学习的目的性,必要性,知识性做到了然于心,融会贯通,解题时就能做到入手快,方法直接简单,即使平时课堂上没练到的题型,也能得心应手,即举一反三。

数学初一复习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1、把握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同时不断整合知识体系,查缺补漏,不断完善,不断补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依人把本”的原则:复习要根据学生的现状,紧紧把握教材,把握新课标。复习不能离开教材,要完整整合教材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积累与深化。要认真分析学生心理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利用心理激励效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同时,要采用适当有效的复习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

3、“分层对待,梯次递进“的原则,考虑学生的现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确立不同程度的目标,让每位学生都有复习的层次性目标,逐步实现一级一级的目标,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提高。

4、“重基础,提能力”的原则,抓住数学基础知识,注重能力的提高。复习不仅是一个整合知识、储备的过程,也是提高知识量,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过程,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基础,基础是“万木之根”,一切复习都要围绕基础进行。在抓基础的同时,不仅要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更应该实现能力的转化,这是复习的根本。在复习的设计与运行中,时刻要注意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标,依托此目标就有了一个核心,围绕核心复习就有了中心,有了中心,复习才会高效。

二、教材分析:

内容包括:图形认识初步;
幂的运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
证明。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对于“实验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以“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等形式分散地编排于各章之中。

本册教材安排上有如下特点:

1、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可供学生预习用,也可作为教师导入新课的材料。

2、正文中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3、每章安排了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或全章的复习有选择地进行活动,不同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层次的结果;
“数学活动”也可供教师教学选用。

4、每章安排了“小结”,包括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和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

5、本书的习题分为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练习供课上使用,有些练习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有些练习是相关内容的延伸。

三、复习目标:

针对全班的学习程度,初步把复习目标定为尽力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

四、复习策略:

“先分后总”的复习策略,先按章复习,后汇总复习;
“边学边练”的策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紧紧抓住练这个环节;
“环节检测”的策略,每复习一个环节,就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仿真模拟”的复习策略,在总复习中,进行几次仿真测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及时“总结归纳”的策略,对于一个知识环节或相联系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复习措施:

1、理清知识脉络:全书按四个环节处理,(①第七、十二章图形的认识与证明②幂的运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③二元一次方程组④一元一次不等式),把四章的内容并列展示出来,形成系统的知识表,理清各章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便于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把握全书的脉结构。

2、按四个环节串讲一遍,在第一轮学习中,没有注视到的,和在学习练习中发现问题的知识环节要仔细地讲一篇,让学生形成更细的更准确的知识点。串讲时,采用边讲边提问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认真记忆。必要时要学生做好笔记。

3、抓住重点习题:在串讲的每一个环节之后,一定要做些练习,在备课过程中,把书中或练习册中的重点练习加以强化,发现学生不懂的地方要反复训练,直到掌握为止。对于一些优生要给予较为有难度的练习,而对于一般的学生重点还是基础性的习题,做到“分层对应”,有针对性地复习。

4、章节小测:小测在复习中很有必要,能及时巩固复习知识,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每天个知识环节之后,都要进行小测,小测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或一些掌握不好的学生要反复训练,直至掌握为止。

5、难点强化:难点是复习的重点,把书中的难点进行整合归类,通过专项训练和反复练习的方式,把难点的内容温习好。采用个别辅导的形式,对一些有难点的学习进行特殊的训练,特殊的要求,并把难点归类分析,形成习题进行强化性的复习。

6、专项训练:对于一些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采取专项讲解和专项训练的方式进行复习,讲解知识点,解答方法,进行专项的测试来完成专项复习的目的。

7、系统强化:主要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强化和巩固已学的知识点,整合全章的内容,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点,以上级考试文件为准绳,把握新课标,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测试中发现问题要重点进行讲解与训练。

数学初一复习 第4篇

复习是巩固已学知识,拓展新知识的必要手段,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能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开展学生的智力。复习阶段做到有条不紊复习,按部就班地推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更系统化、完整化,从而更好地应用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做好全面复习工作要有周密的计划,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此,在复习之前做出本学期的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把握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同时不断整合知识体系,查缺补漏,不断完善,不断补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依人把本”的原则:复习要根据学生的现状,紧紧把握教材,把握新课标。复习不能离开教材,要完整整合教材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积累与深化。要认真分析学生心理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利用心理激励效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同时,要采用适当有效的复习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

3、“分层对待,梯次递进“的原则,考虑学生的现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确立不同程度的目标,让每位学生都有复习的层次性目标,逐步实现一级一级的目标,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提高。

4、“重基础,提能力”的原则,抓住数学基础知识,注重能力的提高。复习不仅是一个整合知识、储备的过程,也是提高知识量,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过程,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基础,基础是“万木之根”,一切复习都要围绕基础进行。在抓基础的同时,不仅要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更应该实现能力的转化,这是复习的根本。在复习的设计与运行中,时刻要注意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标,依托此目标就有了一个核心,围绕核心复习就有了中心,有了中心,复习才会高效。

二、教材分析:

内容包括:图形认识初步;
幂的运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
证明。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对于“实验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以“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等形式分散地编排于各章之中。

本册教材安排上有如下特点:

1、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可供学生预习用,也可作为教师导入新课的材料。

2、正文中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3、每章安排了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或全章的复习有选择地进行活动,不同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层次的结果;
“数学活动”也可供教师教学选用。

4、每章安排了“小结”,包括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和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

5、本书的习题分为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练习供课上使用,有些练习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有些练习是相关内容的延伸。

三、复习目标:针对全班的学习程度,初步把复习目标定为尽力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

四、复习策略:“先分后总”的复习策略,先按章复习,后汇总复习;
“边学边练”的策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紧紧抓住练这个环节;
“环节检测”的策略,每复习一个环节,就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仿真模拟”的复习策略,在总复习中,进行几次仿真测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及时“总结归纳”的策略,对于一个知识环节或相联系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复习措施:

1、理清知识脉络:全书按四个环节处理,(①第七、十二章图形的认识与证明②幂的运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③二元一次方程组④一元一次不等式),把四章的内容并列展示出来,形成系统的知识表,理清各章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便于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把握全书的脉结构。

2、按四个环节串讲一遍,在第一轮学习中,没有注视到的,和在学习练习中发现问题的知识环节要仔细地讲一篇,让学生形成更细的更准确的知识点。串讲时,采用边讲边提问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认真记忆。必要时要学生做好笔记。

3、抓住重点习题:在串讲的每一个环节之后,一定要做些练习,在备课过程中,把书中或练习册中的重点练习加以强化,发现学生不懂的"地方要反复训练,直到掌握为止。对于一些优生要给予较为有难度的练习,而对于一般的学生重点还是基础性的习题,做到“分层对应”,有针对性地复习。

4、章节小测:小测在复习中很有必要,能及时巩固复习知识,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每天个知识环节之后,都要进行小测,小测要有针对性,

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或一些掌握不好的学生要反复训练,直至掌握为止。

5、难点强化:难点是复习的重点,把书中的难点进行整合归类,通过专项训练和反复练习的方式,把难点的内容温习好。采用个别辅导的形式,对一些有难点的学习进行特殊的训练,特殊的要求,并把难点归类分析,形成习题进行强化性的复习。

6、专项训练:对于一些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采取专项讲解和专项训练的方式进行复习,讲解知识点,解答方法,进行专项的测试来完成专项复习的目的。

7、系统强化:主要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强化和巩固已学的知识点,整合全章的内容,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点,以上级考试文件为准绳,把握新课标,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测试中发现问题要重点进行讲解与训练。

六、具体复习安排:

6月4、5、6日复习第七、十二章图形的认识与证明

6月9、10日复习幂的运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6月11、12日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

6月13、16日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

6月17、23日:主要进行模拟综合试卷并评析试卷。

6月24日统一做2013年期末考试真题

复习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而并非为了考试,所以,复习要全面周到,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全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数学初一复习 第5篇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双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3、通过专题强化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摸拟训练,培养学生考试的技能技巧。

二、复习重点

1、第1章:有理数的运算。

2、第2章:整式的运算。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题。

4、第4章:几何图形。

三、复习方式

1、总体思想:分章复习,同时综合测试二次。

2、单元复习方法:教师先做统领全章。收集各小组反馈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布置作业查漏补缺。

3、综合测试:教师及时认真阅卷,讲评找出问题及时训练、辅导。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章节复习

12月16——20日:第一章、

12月23日—27日:第二章;

12月30-14年1月3日:第三章;

1月6日--10日:第四章

第二阶段:综合测试

12月227日:综合测试1

元月6日:综合测试2元月13.14.15日综合复习。

五、复习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分单元复习阶段的措施:

1、复习教材中的定义、概念、规则,进行正误辨析,教师引导学生回归书本知识,重视对书本基本知识的整理与再加工,规范解题书写和作图能力的培养。

2、在复习应用题时增加开放性的习题练习,题目的出现可以是信息化、图形化方法形式,或联系生活实际为背景出现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题目有层次,难度适中,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3、重视课本中的“数学活动”,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防止命题者以数学活动为载体,编写相关“拓展延伸”的探究性题型以及对例、习题的改编题。

(二)综合测试阶段的注意点

1、认真分析前两年的统考试卷,基本把握命题思想,掌握重难点,侧重点,基本点。

2、根据历年考试情况,精心汇编一些模拟试卷,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3、在每次测试后注重分析讲评,多用激励性语言,不要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这个题目不是讲过多遍了吗?你怎么还是错了,真是……”。相信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期末考生中超常的发挥。

数学初一复习 第6篇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虽然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问题,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不太理想。针对平时教学发现的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制定复习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期采用教材主要包括了《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幂的运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证明》六个章节内容。教材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小学知识衔接紧密;同时,注重了知识的趣味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双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3.通过专题强化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模拟训练,培养学生考试的技能技巧。

四、复习策略:

“先分后总”的复习策略,先按章复习,后汇总复习;“边学边练”的策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紧紧抓住练这个环节;“环节检测”的策略,每复习一个环节,就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仿真模拟”的复习策略,在总复习中,进行几次仿真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五、在复习阶段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1.课内与课外,讲与练的关系。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切忌以讲代学,以练代学,顾高不顾低。课外练习要精心设计、精心造题,以有理于消化所学的知识、方法,要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练习中提高对知识和方法的领会和掌握。练习量要兼顾减轻学生的负担,量要适中。

2.阶段复习与总体提高的关系。复习分二阶段完成,但每一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总体的一个环节。在第一阶段复习中,对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与练习中要尽量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学科间的渗透、知识的应用性和时代性,有利于减轻学生复习的压力,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过程中量的积累达到质的转变的突破,以提高总体成绩。

六、复习内容及其时间安排

6.136.16《证明》、《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复习《证明》的同时也将《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复习结束了)

6.17《幂的运算》

6.18《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6.19《二元一次方程组》

6.20《一元一次不等式》

6.23-24综合卷

6.25查漏补缺,学生自己复习

数学初一复习 第7篇

代数初步知识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
a2-b2 ; a与b差的平方是:(a-b)2 ;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n、n+1 ;

(4)若b>0,则正数是:a2+b ,负数是:
-a2-b ,非负数是:
a2 ,非正数是:-a2 .

有理数

凡能写成q/p(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

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
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 (检验方程的解).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部分=全体·比率;

(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售价=定价·折· ,利润=售价-成本;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 C正方形=4a,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 ,V正方体=a3,V圆柱=πR2h ,V圆锥=1/3π

数学初一复习 第8篇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平面上三条直线或球面上三条弧线所围成的图形。

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平面三角形;三条弧线所围成的图形叫球面三角形,也叫三边形。

面积公式:

(1)S=ah/2

(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海伦公式)(p=(a+b+c)/2)

S=√[p(p-a)(p-b)(p-c)]

=(1/4)√[(a+b+c)(a+b-c)(a+c-b)(b+c-a)]

(3).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1/2 . absinC

(4).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

S=(a+b+c)r/2

(5).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

S=abc/4R

(6).根据三角函数求面积:

S= absinC/2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为外切圆半径。

数学初一复习 第9篇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双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3、通过专题强化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摸拟训练,培养学生考试的技能技巧。

二、复习重点

1、第1章:有理数的运算。2、第2章:整式的运算。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题。第4章:几何图形

三、复习方式

1、总体思想:分章复习,同时综合测试二次。

2、单元复习方法:教师先做统领全章。收集各小组反馈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布置作业查漏补缺。

3、综合测试:教师及时认真阅卷,讲评找出问题及时训练、辅导。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章节复习

12月16——20日:第一章、

12月23日—27日:第二章;

12月30-14年1月3日:第三章;

1月6日--10日:第四章

第二阶段:综合测试

12月227日:综合测试1

元月6日:综合测试2元月日综合复习。

五、复习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分单元复习阶段的措施:

1、复习教材中的定义、概念、规则,进行正误辨析,教师引导学生回归书本知识,重视对书本基本知识的整理与再加工,规范解题书写和作图能力的培养。

2、在复习应用题时增加开放性的习题练习,题目的出现可以是信息化、图形化方法形式,或联系生活实际为背景出现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题目有层次,难度适中,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3、重视课本中的“数学活动”,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防止命题者以数学活动为载体,编写相关“拓展延伸”的探究性题型以及对例、习题的改编题。

(二)综合测试阶段的注意点

1、认真分析前两年的统考试卷,基本把握命题思想,掌握重难点,侧重点,基本点。

2、根据历年考试情况,精心汇编一些模拟试卷,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3、在每次测试后注重分析讲评,多用激励性语言,不要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这个题目不是讲过多遍了吗?你怎么还是错了,真是……”。相信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期末考生中超常的发挥。

数学初一复习 第10篇

复习目标(包括重点难点)

针对全班的学习程度,初步把复习目标定为尽力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优良率和平均分,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第五章重点: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难点: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第六章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糸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难点: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

第七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重点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找出坐标;
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体会。难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际应用。

第八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第九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章重点: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难点:样本的抽取,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复习策略(措施)

预设 1.“先分后总”的复习策略,先按章复习,后汇总复习;

2.“边学边练”的策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紧紧抓住练这个环节;

3.“环节检测”的策略,每复习一个环节,就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仿真模拟”的复习策略,在总复习中,进行几次仿真测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4.及时“总结归纳”的策略,对于一个知识环节或相联系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复习方法 按单元复习基础知识 / 归类复习 / 综合复习

复习内容及复习时间安排

1、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6.17

2、第6章:实数。

6.18

3、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9

4、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6.20

5、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6.21

6、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6.22

7、综合测试:6.23-626

数学初一复习 第11篇

我们的考试不同于作业,有些孩子作业写的还可以,准确率挺高的,但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比如学校上完课,回家就写当天的作业,但是考试不一样,它是阶段性的、综合性的;再比如写作业,可以看资料,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但是考试就得靠自己;还有写作业时格式不一定规范,不一定符合标准,但是考试老师会要求很严格;另外有些孩子考试比较焦虑,考试之前,爸爸妈妈给孩子加油鼓劲,反倒孩子考不好,有些孩子甚至在考试前后一定要上厕所,排解压力,甚至影响到考试成绩。

那具体涉及到数学的复习,我以北师大版为例,可以分4个步骤:

数学初一复习 第12篇

复习是巩固已学知识,拓展新知识的必要手段,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能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开展学生的智力。复习阶段做到有条不紊复习,按部就班地推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更系统化、完整化,从而更好地应用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做好全面复习工作要有周密的计划,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此,在复习之前做出本学期的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把握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同时不断整合知识体系,查缺补漏,不断完善,不断补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依人把本”的原则:复习要根据学生的现状,紧紧把握教材,把握新课标。复习不能离开教材,要完整整合教材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积累与深化。要认真分析学生心理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利用心理激励效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同时,要采用适当有效的复习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

3、“分层对待,梯次递进“的原则,考虑学生的现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确立不同程度的目标,让每位学生都有复习的层次性目标,逐步实现一级一级的目标,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提高。

4、“重基础,提能力”的原则,抓住数学基础知识,注重能力的提高。复习不仅是一个整合知识、储备的过程,也是提高知识量,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过程,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基础,基础是“万木之根”,一切复习都要围绕基础进行。在抓基础的同时,不仅要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更应该实现能力的转化,这是复习的根本。在复习的设计与运行中,时刻要注意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标,依托此目标就有了一个核心,围绕核心复习就有了中心,有了中心,复习才会高效。

二、教材分析:

内容包括:图形认识初步;
幂的运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
证明。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对于“实验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以“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等形式分散地编排于各章之中。

本册教材安排上有如下特点:

1、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可供学生预习用,也可作为教师导入新课的材料。

2、正文中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3、每章安排了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或全章的复习有选择地进行活动,不同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层次的结果;
“数学活动”也可供教师教学选用。

4、每章安排了“小结”,包括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和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

5、本书的习题分为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练习供课上使用,有些练习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有些练习是相关内容的延伸。

三、复习目标:针对全班的学习程度,初步把复习目标定为尽力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

四、复习策略:“先分后总”的复习策略,先按章复习,后汇总复习;
“边学边练”的策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紧紧抓住练这个环节;
“环节检测”的策略,每复习一个环节,就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仿真模拟”的复习策略,在总复习中,进行几次仿真测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及时“总结归纳”的策略,对于一个知识环节或相联系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复习措施:

1、理清知识脉络:全书按四个环节处理,(①第七、十二章图形的认识与证明②幂的运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③二元一次方程组④一元一次不等式),把四章的内容并列展示出来,形成系统的知识表,理清各章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便于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把握全书的脉结构。

2、按四个环节串讲一遍,在第一轮学习中,没有注视到的,和在学习练习中发现问题的知识环节要仔细地讲一篇,让学生形成更细的更准确的知识点。串讲时,采用边讲边提问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认真记忆。必要时要学生做好笔记。

3、抓住重点习题:在串讲的每一个环节之后,一定要做些练习,在备课过程中,把书中或练习册中的重点练习加以强化,发现学生不懂的地方要反复训练,直到掌握为止。对于一些优生要给予较为有难度的练习,而对于一般的学生重点还是基础性的习题,做到“分层对应”,有针对性地复习。

4、章节小测:小测在复习中很有必要,能及时巩固复习知识,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每天个知识环节之后,都要进行小测,小测要有针对性,

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或一些掌握不好的学生要反复训练,直至掌握为止。

5、难点强化:难点是复习的重点,把书中的难点进行整合归类,通过专项训练和反复练习的方式,把难点的内容温习好。采用个别辅导的形式,对一些有难点的学习进行特殊的训练,特殊的要求,并把难点归类分析,形成习题进行强化性的复习。

6、专项训练:对于一些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采取专项讲解和专项训练的方式进行复习,讲解知识点,解答方法,进行专项的测试来完成专项复习的目的。

7、系统强化:主要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强化和巩固已学的知识点,整合全章的内容,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点,以上级考试文件为准绳,把握新课标,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测试中发现问题要重点进行讲解与训练。

六、具体复习安排:

6月4、5、6日复习第七、十二章图形的认识与证明

6月9、10日复习幂的运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6月11、12日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

6月13、16日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

6月17、23日:主要进行模拟综合试卷并评析试卷。

6月24日统一做2013年期末考试真题

复习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而并非为了考试,所以,复习要全面周到,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全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数学初一复习 第13篇

一、指导思想

以我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和所教班级的实际,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复习,复习时依据课程标准,实施“学本课堂”研究方案,设法引导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材施教,设法在学生里挖掘数学尖子生(110分以上),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提高学生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力争期末考试考取得优异成绩。

二、复习原则

1、 基础性原则

钻研课标,掌握课标要求,低起点复习。回归课本,立足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面向所有学生,尤其是中游及中游稍偏下的学生,让所有人都有所收获和提高。

2、 框架性原则

梳理知识,扫除盲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提升。

3、 规范性原则

强调例题的示范作用,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规范地进行思考和规范地进行书写。要让学生对几何证明由“有感觉”过度到“有把握”,解题由“会做”到“做对”。

4、 先学后教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会的不教,教了还不会的不教。

三、时间安排

12月30日——31日 第二章复习

1月4——6日 第三章复习

1月7——9日 第四章复习

1月12——13日 第一章复习

1月14日——考前

综合练习 三、措施:

1、前途理想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总结期中考试情况,成绩好的同学不要骄傲,成绩差的同学不要恢心,通过本学期复习,力争期末考取得好成绩。

2、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探索性和开放性题型的训练。

3、有计划地进行复习。

4、做好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采取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争取合格率和优良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5、 课前训练:4至6个小题目,用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节知识,以学定教。

6、 知识梳理:根据课前训练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但必须以题目为载体,不能“空对空”。

7、 典型例题:精心选择3至5道例题,用来突破重点,分解难点,起到示范作用,引领学生学会规范分析,规范解题过程。

8、 课堂练习:保持20分钟作业量,进行及时巩固。

数学初一复习 第14篇

复习目标(包括重点难点)

针对全班的学习程度,初步把复习目标定为尽力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优良率和平均分,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第五章重点:复习关于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难点: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第六章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糸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难点: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

第七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重点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找出坐标;
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体会。难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际应用。

第八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第九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章重点: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难点:样本的抽取,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复习策略(措施)

预设1.“先分后总”的复习策略,先按章复习,后汇总复习;

2.“边学边练”的策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紧紧抓住练这个环节;

3.“环节检测”的策略,每复习一个环节,就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仿真模拟”的复习策略,在总复习中,进行几次仿真测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4.及时“总结归纳”的策略,对于一个知识环节或相联系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复习方法按单元复习基础知识/归类复习/综合复习

复习内容及复习时间安排

1、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6.17

2、第6章:实数。6.18

3、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9

4、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6.20

5、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6.21

6、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6.22

7、综合测试:6.23-626

数学初一复习 第15篇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 (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 (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 b取任何实数)

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数学初一复习 第16篇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是ax+by=c(a≠0,b≠0)。

如果一个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项都为1次方,那么这个整式方程就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有无穷个解,若加条件限定有有限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则一般有一个解,有时没有解,有时有无数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归纳:基本思路:“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

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几何图形:点、线、面、体这些可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它们都称为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叫做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叫做平面图形。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

几何图形的分类:几何图形一般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直线:几何学基本概念,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二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二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二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与X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

射线: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或半直线。

线段:指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同线素组成一段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图线,如实线的线段或由“长划、短间隔、点、短间隔、点、短间隔”组成的双点长划线的线段。

线段有如下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端点: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直线、射线、线段区别: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数学初一复习 第17篇

整式的加减

一、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

1、单项式:

(1)由数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1)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降幂排列。

(2)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升幂排列。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4)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

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说明: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3、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二、点和线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4、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三、角

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3、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再次重合,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四、角的比较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的,还有叫的三等分线。

五、余角和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等角的补角相等。

4、等角的余角相等。

六、相交线

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2、注意:

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3、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6、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7、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8、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七、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数学初一复习 第18篇

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大题普遍做的多,考试也能拿到一些分数,但是选择填空老错,考完试下来一看,错就错在概念不清。

比如平行线是怎么定义,性质定理有几条,判定定理有几条?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这一章中,哪些地方一定要加“同一平面内”这5个字?家长们可以让孩子找找看,捋一捋。

再比如说,三角形一章,涉及到三边关系,角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重要线段和它们的性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这些一定是期末选择题的备选项。

还有全等的几种证明方法,常见的辅助线做法这是几何证明题的思路。

2题型突破,对各章节常见的热点问题归纳练习。

我们的数学、物理这些理科都是要做题型的,而不仅仅是做题,一定要明白思路。

大多数孩子要考的题型和难度,学校每天的作业以及每周的考试卷,你都必须分析一下,对题型归类,你可以用不同的笔标记一下,比如第2题和第8题是一类题,是化简求值还是公式的变形应用?通过这样一遍的分析,孩子们都会发现,其实考来考去,就是那几种题型反复的出,反复的练。这是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

3、熟悉套路、模型

平行线常见的模型:铅笔模型、猪蹄模型,比如我经常和大家说的,遇见拐点,就做平行线。

三角形倒角常见模型:8字型、飞镖型、折角型。

三角形全等模型:角平分线的性质模型,等腰直角三角形模型,三垂直模型,翻折(对称)。

学好这些模型相等于我们是拿着工具箱考试,效率很高,比起其他同学,省去了推导的过程,速度又快,又准确。当然前提要掌握好基础内容,不要本末倒置。

如果孩子们能把前面的步骤都做好了,基本知识点,题型都掌握了,计算也不会出错,那你们考试一定没有问题,除了有些学校本来要求考很难,比如压轴题,不在于做的多,而是在精练,你做完之后不断的复盘,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思路来,找找看里面的逻辑关系。

4、坚持改错题

把整个学期的试卷装订在一起,每周花半天的时间,订正错题,不会的标记星号,问老师问同学,直到会了为止,下周继续改,看自己是否真的懂了,对于错题,就像骆驼吃草一样,不停地咀嚼,错题也需要孩子们不断反复的看思路,才能在考试的时候避免在同类型的题上反复错。

数学初一复习 第19篇

一、复习内容: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代数式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第七章、可能性

二、复习目标:

1、整理本学期学过的知识与方法,用一张图把它们表示出来,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2、在自己经历过的解决问题活动中,选择一个最具有挑战问题性的问题,写下解决它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与过程及所获得的体会,并选择这个问题的原因。

3、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学习,让同学总结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复习重点难点

复习的重点放在的第四章至第六章中,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复习重点:线段及其中点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及其性质,度分秒的互化,两条掉线的位置关系的意义及其性质。

复习难点:直线、射线、线段、角等几何概念都是抽象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还有问题可能出现多种情况,解题时,要全面考虑,时需分类讨论,分类要按统一标准进行,做到不重、不漏,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注意几何语言的学习与使用,如“有且只有”的含义。能做到既能看图用简章的几何语言叙述,双能根据简章的几何语言画出相应的图形。

突破重点难点:

1、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性地选用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题材,呈现教学内容。

2、注意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复习中,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两直线间的位置及其性质,对几何语言多加练习。

实际操作:一课时考试,一课时讲解。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复习重点:

复习难点: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议程,从而解决问题。

突破重点难点:鼓励学生的处处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有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议程等学习过程中,应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充分挖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未经要求,加强数学一现实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

实际操作:二课时考试,二课时讲解。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复习重点: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对大数的感受要借助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从多各角度去感受大数、估计大数和表示大数。从事数据的处理过程,问题的解答要依据实际情况,要根据问题的条件、要求选择恰当的统计图,不同的统计图的适用范围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复习难点: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突破重点难点: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据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水平,注重参加实践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要通过自己的思考、调查以及与同学、教师的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实际操作:一节课复习,一节课检测。

全册检测四课时,讲练二课时。

数学初一复习 第20篇

复习目标(包括重点难点)

针对全班的学习程度,初步把复习目标定为尽力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优良率和平均分,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第五章重点: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难点:垂直、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第六章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糸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难点: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

第七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重点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会画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找出坐标;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体会。难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实际应用。

第八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相关概念,消元思想和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第九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章重点: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难点:样本的抽取,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复习策略(措施)

预设“先分后总”的复习策略,先按章复习,后汇总复习;

“边学边练”的策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紧紧抓住练这个环节;

“环节检测”的策略,每复习一个环节,就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仿真模拟”的复习策略,在总复习中,进行几次仿真测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及时“总结归纳”的策略,对于一个知识环节或相联系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复习方法按单元复习基础知识/归类复习/综合复习

复习内容及复习时间安排

1、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2、第6章:实数。

3、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4、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6、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7、综合测试:

数学初一复习 第21篇

复习是巩固已学知识,拓展新知识的必要手段,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能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开展学生的智力。复习阶段做到有条不紊复习,按部就班地推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更系统化、完整化,从而更好地应用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做好全面复习工作要有周密的计划,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此,在复习之前做出本学期的期末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1、把握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同时不断整合知识体系,查缺补漏,不断完善,不断补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依人把本”的原则:复习要根据学生的现状,紧紧把握教材,把握新课标。复习不能离开教材,要完整整合教材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积累与深化。要认真分析学生心理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利用心理激励效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同时,要采用适当有效的复习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

3、“分层对待,梯次递进“的原则,考虑学生的现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确立不同程度的目标,让每位学生都有复习的层次性目标,逐步实现一级一级的目标,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提高。

4、“重基础,提能力”的原则,抓住数学基础知识,注重能力的提高。复习不仅是一个整合知识、储备的过程,也是提高知识量,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过程,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基础,基础是“万木之根”,一切复习都要围绕基础进行。在抓基础的同时,不仅要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更应该实现能力的转化,这是复习的根本。在复习的设计与运行中,时刻要注意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标,依托此目标就有了一个核心,围绕核心复习就有了中心,有了中心,复习才会高效。

二、教材分析:

内容包括:图形认识初步;
幂的运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
证明。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对于“实验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以“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等形式分散地编排于各章之中。

本册教材安排上有如下特点:

1、每章开始均配有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可供学生预习用,也可作为教师导入新课的材料

2、正文中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

3、每章安排了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学生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或全章的复习有选择地进行活动,不同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层次的结果;
“数学活动”也可供教师教学选用。

4、每章安排了“小结”,包括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和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

5、本书的习题分为练习、习题、复习题三类,练习供课上使用,有些练习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有些练习是相关内容的延伸。

三、复习目标:针对全班的学习程度,初步把复习目标定为尽力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

四、复习策略:“先分后总”的复习策略,先按章复习,后汇总复习;
“边学边练”的策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紧紧抓住练这个环节;
“环节检测”的策略,每复习一个环节,就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仿真模拟”的复习策略,在总复习中,进行几次仿真测试,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及时“总结归纳”的策略,对于一个知识环节或相联系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复习措施:

1、理清知识脉络:全书按四个环节处理,(①第七、十二章图形的认识与证明②幂的运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③二元一次方程组④一元一次不等式),把四章的内容并列展示出来,形成系统的知识表,理清各章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便于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把握全书的脉结构。

2、按四个环节串讲一遍,在第一轮学习中,没有注视到的,和在学习练习中发现问题的知识环节要仔细地讲一篇,让学生形成更细的更准确的知识点。串讲时,采用边讲边提问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认真记忆。必要时要学生做好笔记。

3、抓住重点习题:在串讲的每一个环节之后,一定要做些练习,在备课过程中,把书中或练习册中的重点练习加以强化,发现学生不懂的地方要反复训练,直到掌握为止。对于一些优生要给予较为有难度的练习,而对于一般的学生重点还是基础性的习题,做到“分层对应”,有针对性地复习。

4、章节小测:小测在复习中很有必要,能及时巩固复习知识,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每天个知识环节之后,都要进行小测,小测要有针对性,

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或一些掌握不好的学生要反复训练,直至掌握为止。

5、难点强化:难点是复习的重点,把书中的难点进行整合归类,通过专项训练和反复练习的方式,把难点的内容温习好。采用个别辅导的形式,对一些有难点的学习进行特殊的训练,特殊的要求,并把难点归类分析,形成习题进行强化性的复习。

6、专项训练:对于一些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采取专项讲解和专项训练的方式进行复习,讲解知识点,解答方法,进行专项的测试来完成专项复习的目的。

7、系统强化:主要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强化和巩固已学的知识点,整合全章的内容,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点,以上级考试文件为准绳,把握新课标,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测试中发现问题要重点进行讲解与训练。

六、具体复习安排:

6月4、5、6日复习第七、十二章图形的认识与证明

6月9、10日复习幂的运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6月11、12日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

6月13、16日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

6月17、23日:主要进行模拟综合试卷并评析试卷。

6月24日统一做2013年期末考试真题

复习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而并非为了考试,所以,复习要全面周到,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全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数学初一复习 第22篇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数学初一复习 第23篇

一、复习内容: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代数式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第七章、可能性

二、复习目标:

1、整理本学期学过的知识与方法,用一张图把它们表示出来,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2、在自己经历过的解决问题活动中,选择一个最具有挑战问题性的问题,写下解决它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与过程及所获得的体会,并选择这个问题的原因。

3、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学习,让同学总结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复习重点难点

复习的重点放在的第四章至第六章中,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复习重点:线段及其中点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及其性质,度分秒的互化,两条掉线的位置关系的意义及其性质。

复习难点:直线、射线、线段、角等几何概念都是抽象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还有问题可能出现多种情况,解题时,要全面考虑,时需分类讨论,分类要按统一标准进行,做到不重、不漏,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注意几何语言的学习与使用,如“有且只有”的含义。能做到既能看图用简章的几何语言叙述,双能根据简章的几何语言画出相应的图形。

突破重点难点:

1、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性地选用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题材,呈现教学内容。

2、注意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复习中,有意识、有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两直线间的位置及其性质,对几何语言多加练习。

实际操作:一课时考试,一课时讲解。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复习重点:

复习难点: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议程,从而解决问题。

突破重点难点:鼓励学生的处处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有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议程等学习过程中,应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充分挖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未经要求,加强数学一现实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

实际操作:二课时考试,二课时讲解。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复习重点: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对大数的感受要借助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从多各角度去感受大数、估计大数和表示大数。从事数据的处理过程,问题的解答要依据实际情况,要根据问题的条件、要求选择恰当的统计图,不同的统计图的适用范围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复习难点: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突破重点难点: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据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水平,注重参加实践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要通过自己的思考、调查以及与同学、教师的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实际操作:一节课复习,一节课检测。

全册检测四课时,讲练二课时。

推荐访问:复习 数学 数学初一复习23篇 数学初一复习(集合23篇) 初一数学集合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