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对培育"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和深远意义,结合中职教育专业的主体特点,较深入地探讨了中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在中职教育中应有效发挥其引领作用,为中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使企业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打下坚持基础,对于提高中职教育水平发挥十分积极地作用。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教育;内涵特质
1.中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
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基本处于14—19岁之间,此阶段特点是生理发育迅速,具有较强烈的情绪情感,两极性十分明显,这在生活中可能有特别深的感触。若在此关键时期对其未能进行正确引导,将难以找到与其个人适合的职业发展道路。而"工匠精神"逐渐成为高频词,为有效避免"工匠精神"口号化,深入掌握其内涵并提高认识,使其成为对"工匠精神"践行、传承及弘扬的重要任务。
1.1"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理念等多种因素体现在职业精神上的最好诠释。其核心就是:工作不是单纯赚钱的手段,而是实现个人理想、创造个人价值的舞台;对工作不是敷衍了事,而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不断追求完美。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急需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建设者,所以在中职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使所有学生在一迈入校门就可以通过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中职学校工匠意识的培养吹响“前奏曲”。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对职业的热爱和“初心”,使我们的中职学生能够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增强他们对于自身职业身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端正他们的理想与信念,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等,进而在长期的精神熏陶下在认知、情感以及思维方式上发生转变,在学习期间就可以在心中生根发芽,并将“工匠精神”践行于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当中,进而在未来的岗位上真正践行“匠人精神”,落实于实践。
“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在学生工匠精神素质培养中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很多,但主要的、最基本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三大项:一是帮助学生明白成为工匠式人才的事理,二是帮助学生培养起工匠式人才的思想感情,三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工匠式人才的思维模式。
1.2"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
聚焦我国中职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其"工匠精神"的教育内涵结构具有中职行业独特而鲜明的教育内容结构特质。
一是树立敬业创造忠诚、实业创造强国的三大职业道德理想。多年来,中职教育不断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水平等诸多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随着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及新型工业城镇化发展战略,在新国际经济环境下为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为个人职业价值的实现创造有利机会。
二是坚持创意不断创新、匠心独运的文化专业团队精神。"十三五"这一时期也正是推动我国经济加速发展驶入现代产业建设现代化发展快车道的重要机遇期。需要企业持续努力进行自主科技研发创新,加强对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又还需要大胆创新研发各种适合产业发展现代化的新生产材料、新生产工艺、新工程技术、新生产装备,持续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三是团结齐心协作精耕细作、提高质量安全保障服务意识。站在战略全局谋划部署质量工作。注重抓主体,全面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注重抓监管,大力推行网络化、格式化、痕迹化监管模式,全面构建现代质量安全体系。注重抓特色,全面发挥地域历史文化品牌优势。注重抓导向,全面深化质量品牌工程。
2.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1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整体结构正处于产业链升级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生产运行过程中,更需要富有勇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在中职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例如需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对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都投入极大的创新热情,才能在整体层面上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与社会总体生产力的发展进程。
2.2培養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时常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产品生产废品率居高不下,浪费了大量生产物料与生产成本。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部分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其工作态度不端正、较为敷衍。因此在中职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所生产制造产品的完美程度需要有着执着的追求。
2.3培养学生乐业的“工匠精神”
我国中职教育不同于其他教学阶段,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较为固定。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乐业精神。唯有在全身心喜爱工作岗位与从业行业、将所从事工作看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发挥自身社会职责的途径,才能取得卓越的工作成果,并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
2.4培養学生敬业的“工匠精神”
相较于我国大学阶段等其他教学阶段而言,中职教学阶段中所培养学生从事的工作岗位较为固定,其工作开展过程也较为枯燥乏味。因此在部分中职学生的实习阶段以及工作阶段中,往往在早期富有较强的工作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了对所从事的工作与行业的喜爱程度,并在枯燥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坚守本心。因此在中职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从而使得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工作过程中,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综合素养为人生目标,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发挥出真正的“匠人精神”。
3.培育"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和意义
一是培育"工匠精神"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文化力量。虽然产业现代化是各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新技术的吸收利用效能方面,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各行业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提升劳动生产率,加快行业从传统手工操作方式向自动化工业生产转变。
二是培育"工匠精神"有利于最广泛地在全社会形成时代强音,各行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培育"工匠精神"能够促进这种职业精神迅速向其他行业扩大、蔓延,进而为各行各业加强文化建设找到灵魂,指明方向。
三是培育"工匠精神"是提高中职教育人才队伍素质的迫切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到引领指导学生的作用,因此,教师队伍的教学素质水平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院校在思政课中融入工匠精神,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对思政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思政教师首先应从自身出发,了解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才能准确地对学生传授工匠精神的内涵,在生活或工作中秉持工匠精神,以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岗位工作,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错误价值观的形成,树立良好的个人道德风尚,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其次中职院校应对教师队伍进行定期的培训,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也要随发展而变化,教师应及时掌握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与其他学校之间加强联系,互相借鉴思政课中工匠精神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的工匠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育模式,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4.中职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思考
4.1中职教育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我国中职教育教学整体体系。首先,需要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体系进行独立规划与完善。笔者上述提及,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审考核内容仍旧为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考核范围,从而使得部分教师对于“工匠精神”教学培养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程度。因此应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教师评审系统加以适当调整与优化完善,将对教师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程度纳入教师评审体系中。二是我国教育部等相关主管部门,也需要对种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加以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前社会总体发展进程,以及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性编制出科学合理的中职教育“匠人精神”教学培养教材,并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普及推广。三是应进一步提高我国中职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定期对所配置教师团队开展实践培养工作与“匠人精神”培养工作,将教师树立为学生学习与追赶的目标。
4.2中职教育教学应结合实际开展
一是通过阐述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在开展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校应适当提高实践课程的总体所占比重。对于教师而言,应将教学工作重心适当侧重于引导学生开展高重复性的实践教学工作,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加以深入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匠精神”。
二是在不同行业领域中,对于其“工匠精神”的具体精神内核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中职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学校应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于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来针对性构建诸多行业“工匠精神”的培养体系,做到因材施教。
4.3发挥我国中职教育的社会主体作用,助力"工匠精神"发展成为中职学生的自觉精神追求
一是开展"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衔接培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教育中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要把职业院校学生作为本企业的未来员工看待,高度重视学生下现场顶岗实习,选派负责任、有经验的企业师傅,对顶岗实习的学生重点开展工作规范、劳动纪律、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岗位培训,为学生无缝对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是继续加强对年轻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教育。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一般也都会从最深入基层的员工做起,这往往甚至会直接造成部分在校学生的职业心理能力落差。需要企业时刻关注年轻新人的政治思想动态,既要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培训,又更需要充分发挥老师对员工的"传帮带"引导作用,通过"言传身教",讓年轻学生在身边的老榜样的指导示范下,不断学习磨砺你的专业技能,钻研业务,同时不断磨炼你的意志品质,规划你的职业生涯发展,养成一个专守、专注、专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4将工匠精神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离不开实践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高,因此要将思政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便脱离枯燥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同时,将学生引入到职业岗位中,了解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对职业工作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认识工匠精神对职业岗位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渗透工匠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道德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文价值观,从而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内化。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工匠精神的有关表现,人做任何工作并非重要,而对更多的人造福是重要的。个人幸福并非重要,而使周围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幸福才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在学习中中职学生应深入践行工匠精神,在学习中提高积极性,中职学校主要是以培养工匠为主要目标,成为大国工匠非常光荣,作为中职学生应将其作为毕生努力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寿斌.工匠精神的理性认知和培育传承[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5
[2]徐耀强.论工匠精神[J],红旗文稿,2017.21
[3]成海涛.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J],职教论坛,2018.17
作者简介:蔡仲颖(1970.7-),女,汉,四川省南充县,本科,研究方面:德育与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中职教育工匠精神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