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8 12: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刘艾清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当前,为培养学生“作为终身学习者具备应对未来不确定情境”的核心素养,世界很多国家(地区)正积极开展核心素养课程改革。我国当前也以核心素养为本,正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深层次的改革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载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801/t20180115_324647.html,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5月13日。,显著标志是2017年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的颁布。但是作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之一的语文学科,在教学设计中仍缺少清晰的核心素养落实路径。以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为例,囿于难以迁移运用的文本内容范畴,仍然是普遍现象。故而,本文尝试探索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将之从文本中心的惯性思维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本,以此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长期以来,教学设计以知识为中心的现象仍然普遍可见。而中考、高考的评价指挥棒,却已经指向核心素养,即核心素养评价正在驱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改革。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从“文本中心”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本”,是应然和必然的选择。其意义如下:

1.响应基础教育改革培养核心素养的追求

“文本中心”的阅读教学设计,侧重文本陈述性知识的传递,即使关照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能力的选择与序列也缺少清晰规划,且往往缺少能力达成的清晰步骤和效果评估,而多依靠教师实践经验积累的主观判断。而以核心素养为本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师会基于发展具体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而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利用文本,通过表现性评价任务即刻评估学习效果。从知识视角来看,两者的区别为:“传统的知识教学‘传递’固化不变、与生活情境割裂的‘惰性知识’;
核心素养为本的知识教学迁移和运用‘有活力的知识’,促进和实现核心素养生成”。①张良:《论素养本位的知识教学——从“惰性知识”到“有活力的知识”》,《课程·教材·教法》2018年第3期,第50-55页。

2.克服课改理念与教学设计分离的痼疾

课改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痼疾。一线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的认知,多数还停留在知识性“知道”的层面,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鸿沟”,亟须清晰的路径指导。“作为知识的教学理论,只有被教师自我建构过,才能成为教师个人化的理论知识,从而真正与实践产生关系。”②刘艾清,丁念金:《教师专业发展全程视域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第86页。以核心素养为本的阅读教学设计,引导教师将核心素养纳入教学设计步骤中;
立足核心素养,“用教材教”,而不是一味地教文本。因此,明晰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可促进教改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以及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核心素养为本的阅读教学设计,为核心素养而教,为核心素养而评,克服了当前普遍存在的教师教文本、考试考核心素养的“教考分离”现象。

3.提供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取舍的依据

“文本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文体教学等主观经验,就文本背景、作者信息、文本内容、文本拓展等方面开展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开发;
局限于文本的知识范畴,依据文本全部内容教学的常见逻辑(如初读—精读—拓展)取舍教学内容;
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向、路径和核心素养的生成逻辑,皆不明确。因此,教学设计应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目的地和内在线索,围绕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开发包括文本在内的学科内、跨学科等课程资源;
取舍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也可以超越单篇选文范畴的局限。

1.理念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体现并落实如下理念:

(1)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设计要旨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多由基于文本内容的教学环节构成。具体环节往往包括导入、字词学习、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精读、文本拓展、作业布置等。教学设计的思路逻辑和内部结构相对松散甚至僵化。这样的教学设计指向不清,学习成效也缺少证据。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不是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设计的背景,而是作为出发点;
其将具体核心素养内容的选择纳入教学设计步骤;
以具体核心素养的评价作为教学设计的终点,从而使教学设计“天然”地落实核心素养,使核心素养的达成可测、可见。具体而言,如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核心素养在四个学段落实的具体要求,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和成果评价,做到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核心素养,而不是文本内容。比如,在下文《乡愁》教学设计案例中,针对不同的核心素养和7—9年级学段的具体核心素养要求,设计出不同的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

(2)学科大概念统整的设计逻辑

我国2017年版高中课程标准使用了“学科大概念”术语,各科具体表述相似:“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载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801/t20180115_324647.html,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5月15日。有研究者指出:“学科核心概念是特定学科中最基础、最根本的观念”,故而,应该“选择少而重要的学科核心观念,让它们彼此间建立有机联系,使课程结构由‘学科事实覆盖型’转化为‘学科观念理解型’”。②张华:《论学科核心素养——兼论信息时代的学科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年第1期,第55-59页。掌握学科大概念,从而使学生拥有变通迁移能力,是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学科大概念统整教学设计,超越不尽的学科事实和学科知识,符合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③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第2期,第12页。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要选择最切合文本的学科大概念,选择性利用教材,开展递进式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在文本内外进行探究,理解大概念并形成可迁移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语文学科尚未建构起学科大概念体系,亟待深入系统研究。对此,笔者进行了初步探索,如:“文体”是一级大概念;
“诗歌”是二级大概念;
从内容角度,可以选择“结构、审美、意象、意境、情感、语言”等大概念开展教学;
从学习方法角度,可以选择“朗诵、想象、圈点批注”等大概念开展教学。

(3)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思路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是以文本为中心,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再到作业设计,将作业作为教学设计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往往依据教学经验或文本学习的惯例布置作业,且评价标准含糊。这样的教学设计潜在逻辑是:学习了文本内容,完成了作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会得到提高。将学习结果评价等同于这样的作业设计,立足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审视,其逻辑是模糊不清的。

美国学者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Jay McTighe)提出“重理解的课程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简称UbD),认为有效的课程是透过“期望的结果、评量的证据、学习计划”三个阶段的设计过程,从长期的期望学习结果“逆向”计划而成。④Grant Wiggins,Jay McTighe:《设计优质的课程单元:重理解的设计法指南》,赖丽珍译,心理出版社2015年版,第4页。UbD的设计思路跳出了文本内容的局限;
从学习结果入手,设计评价学习结果的方法或标准;
进而根据产出学习结果的需要设计学习活动计划。

借鉴UbD以终为始的设计思路,以核心素养为本的阅读教学设计将“设计表现性任务”作为学习结果评价,并置于确定核心素养和学科大概念之后、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之前。由学习结果出发的逆向设计,落实教学目标,限制了学习活动设计;
不是附加性的作业,多是表现性任务,如作文、口头报告、海报展示、小组汇报等,并最好能制定不同级别的评价标准。如鉴赏诗歌的“结构”,可以设计的表现性任务有:能具体分析一首诗歌的结构特点,或者运用某一种诗歌结构仿写诗歌。学习活动设计,则紧扣文本内外诗歌的结构鉴赏展开,保证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达到了教、学、评的一体化。

2.步骤

结合上述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理念,笔者探索了设计步骤,并结合知识创生型教师培训模式⑤刘艾清:《知识创生型教师培训模式》,《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1年第2期,第147-153页。,在中小学教师国培活动中进行了实践。以下是10个设计步骤:(1)确定文本类型,如抒情、议论、说明、记叙、应用等文本类型;
(2)选择学科大概念,如人物、情感、主题、鉴赏、故事、想象、手法等。体现“概念为本”的设计理念,选择一个学科大概念统整教学设计;
(3)选择核心素养,根据阅读教学内容所在学段,对照所选大概念,在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或义务教育语文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中选择一两条核心素养,作为教学设计要旨,也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向;
(4)选择核心素养目标,即选择或摘录语文课程标准文件中,相应学段的具体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5)描述教学目标,即将课程文件中的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表述;
(6)表述单元名称,如采用正副标题形式,概括设计要旨和内容要点;
(7)设计表现性任务,即设计学生学习后能完成的可检测的表现性任务,还可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评价标准;
(8)选择重点学习内容,即选择语文课程内容1—3个学习任务群,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并据此来开发包括文本在内的课程资源;
(9)设计主问题,即两三个对照目标、指向学科大概念、对照任务群,能引导学生开展课内外学习活动的大问题;
(10)设计学习活动,即设计具体学习活动,并可根据学习活动内部递进逻辑,组成课时内容。

这样聚焦、递进、创生的教学设计步骤,搭建了课改前沿理念与教师教学设计创新之间的桥梁。就单篇和同一单元的相似文本而言,避免了教学内容重复,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率;
就某一教学点而言,达到了教深、教透、会用的效果。

3.案例

运用上述步骤,笔者曾指导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职前教师,同时设计了多份不同的《乡愁》教学设计。在此,选择3份案例对比呈现设计成果,如表1所示。

表1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乡愁》教学设计案例对比

(续表)

上述三个案例,依据上文步骤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关内容而设计。这三种设计与传统文本中心教学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分别选择“抒情”“结构”“文化”学科大概念,对照不同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不是面面俱到地教这三个方面的文本内容;
教学设计由学科大概念统整,指向具体核心素养,选择性地利用相应文本内容并拓展课程资源;
一篇文本可以设计出侧重点不同的教学设计,以便聚焦深入地利用文本以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是转化课改精神、落实课程理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开展,需要如下保障:

1.完善核心素养辅助政策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已有的核心素养政策包括:2016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年的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2022年的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载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801/t20180115_324647.html,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5月20日。从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到各学段的学科核心素养,核心政策已经形成。

但核心素养政策如何全面与教学实践衔接,既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也反哺于核心素养课程改革推进,尚需核心素养辅助政策的完善。如后进生的补救教学政策、区域/校本的核心素养教学探索支持政策、区域/校本教研政策、教师培训与支持政策、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价/教研手册、核心素养课程改革到校推进政策,等等。不断完善的核心政策和辅助政策,构成不断生长的核心素养课程改革政策系统;
既实现了政策之间的衔接,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且能够为不同水平的学校、教师提供不同的实践参考。

2.加强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

有研究者指出,课程理论研究未能处理好“课程改革理念与学科课程设计、教育理论生成与实践研究匮乏、全面发展育人目标与分学科学习实现”等矛盾,呼吁“巩固学科课程根基,反哺课程顶层设计;
扎根学科教学研究,激发教育理论创新;
立足学科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共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②张廷凯,牛瑞雪:《回归学科研究——课程改革的深化逻辑》,《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2期,第10-15页。首先,应继续加强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研究,包括核心素养政策完善、核心素养的序列化研究及其在课程、教学中的落实、核心素养评价研究等。其次,应加强语文学科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包括语文学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语文能力的序列化研究,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等。如,崔允漷教授倡导“大单元”设计:学习单元由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
学习方案设计包括单元名称与课时、单元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③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第2期,第12-13页。再次,应关注语文学科与其他领域的交融研究,如环保、生命等重要社会问题融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管理学、学习学等领域的学习策略迁移运用研究等。

3.组建课程与教学研发共同体

组建课程与教学研发共同体,确保理论与实践衔接,应包括三类人员:高校研究者、学科教研员、学科“种子教师”。高校研究者引领理论知识的开发、知识框架的构建和实践的指导;
学科教研员负责参与研究并跟进、协调和推广研究成果;
学科“种子教师”负责参与理论研究,贡献实践智慧,设计、实践和引领新理论的应用研究。目前这三类人员互动不足、沟通不充分,造成理论与实践的鸿沟、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隔膜等问题。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各级基础教育研究学科中心建设,缔结“专家—教研员—‘种子教师’”课程与教学研发共同体,承担系统规划基础教育的内容研发、课程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以及教学案例的开发等工作;
制度化管理和工作机制激发彼此特长,齐心协力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总之,核心素养改革背景下的课改理念转变、教科书变革、教与学的方式转变等,都在扭转文本中心的教学设计传统。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以聚焦、递进的设计理念,对接学科大概念和课程文件中的核心素养、选用教科书文本、确认学生核心素养达成。当然,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语文教学设计如何全面开展,以及核心素养在教学设计中落地生根的其他路径等诸多问题尚需探究。

猜你喜欢学科核心文本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年4期)2022-05-17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年10期)2019-10-26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

推荐访问:为本 素养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