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建,洪奕桢
(1.集美大学,福建 厦门 361021;
2.厦门大学 外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马克思说:“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存在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1]掌握话语权,才能真正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极端重要的工作”的高度,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2],关乎国家安危和我们党的存亡,关系到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并进一步强调要精心构建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3]。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实践。在新发展阶段,除“黑天鹅”“灰犀牛”频出之外,“茶杯里的风暴”也成为我们不容小觑的思想冲击的源头。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和桥头堡。为此,解读、分析、宣讲、传播******新年贺词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探究融合发展路径,更好地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进一步提高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培育自信向上的时代新人,是高校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
从2014年至今,******已连续9年发表新年贺词,从其中的文本分析和内容解读中可以发现,新年贺词的主题和结构具有一定的共性。从主题上看,人民观、奋斗观、天下观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题。(1)从结构上看,过去一年的重大事件、主要工作成就、来年形势研判和发展规划,世界格局与中国形象等结构相对固定、布局稳定。(2)从传播方式上看,2017年以来,新年贺词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互式传播,热词金句频出:2017年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8年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19年的“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2020年的“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2021年的“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每年都催生出网络热词并持续在社交媒体上多屏共刷。(3)从话语情景上看,自然可亲的家常话,如2015年的“蛮拼的”;
贴地气的网络流行话,如2016年的“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真情可感的大白话,如2017年的“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2019年在结尾时特意提到“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等生动形象的叙事,易懂易记易接受的讲故事方式,娓娓道来,形成了极具感染力的话语特征(见表1)。
表1 ******新年贺词(2014—2022年)要素特征统计
(一)权威解释,展现执政发展的政治话语
在新旧交替的跨年时刻,******将一年来的发展成就以代表性的重大成就、关键性的发展指标和前瞻性的治国理念从年头到年尾,一年年展示了在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奋进中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4]。改革开放创造的发展奇迹实现了破浪前行、行稳致远。******的权威话语为赓续事业、永续奋斗提供了强大信心,展示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光明前景。
(二)叙述感人,展现为民服务的群众话语
******在历年新年贺词中总是心怀人民,关爱群众,以群众能听懂、易理解的平实语言娓娓道来:“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老百姓常用的许多药品降价了,网络提速降费使刷屏更快了,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每个人都了不起”[5]。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努力做好就业民生、社会保障、困难帮扶等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安全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思想伟力。
(三)家常亲和,展现传统文化的情理话语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天道酬勤,日新月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6]等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理话语,******巧妙用于新年贺词中,表达真情与事理,让受众加深对民族历史的认同和骄傲。“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等平和亲切的话语更让受众获得极大的亲近感,极具感染力,既拉近了领袖与人民的距离,又弘扬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坚定了文化自信,传递了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四)国际愿景,展现和平发展的时代担当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等真切话语和“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也有话要说”[7]等国际愿景,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和平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担当,推动共建共创共享世界人民的美好未来家园,充分展示了大国领袖的全球格局、中国共产党秉持的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服务的终极目标、世界政党的智慧方案和“一起向未来”的全球愿景。
******历年新年贺词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主流意识形态,全面阐述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治国理政核心价值,鲜明展现了中国立场、中国态度和中国形象,成为凝结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共同价值的重要阵地,是引领全国人民为梦想而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进的根本遵循。
高校作为践行中国特色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要在全面准确理解、把握和运用******2014年以来新年贺词要素特征基础上,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作用,积极构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力量体系,创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融合引领路径,团结带领师生在共同价值创造中凝结共识、增进认同、贡献力量。
******深刻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真空地带……阵地的争夺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是尖锐激烈的;
有时是非分明、简单易判,有时阵线交织、复杂难断。”[8]意识形态的斗争需要强有力的意识形态话语力量体系支撑。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构建是引领师生在与外部交互过程中对开放信息的认识、传播、融合、转化、内化后形成的集体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心在于话语力量的构建和话语表达的迭代更新。这种力量来源于体系的同和,这一效能提升来自于创新实践的凝练。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构建,主动突破“信息茧房”的认知偏差,打破高冷生硬的惯性困境,从思想维度强化引领力,从教育维度强化认同力,从文化维度强化阐释力,从价值维度强化说服力,从创新维度强化传播力,致力创新话语力量体系构建,进一步有效整合话语力量。
(一)以价值理性强化话语引领力,构建思想力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引领社会意识提升共识、团结民心、推动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扎扎实实练好看家本领,老老实实捍卫“一元化”主体地位,坚定理论自信,丝毫不能有所动摇或者松懈。同时,必须清醒审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融合推进中出现的自媒体等新媒体传播不断加剧利益分化、价值多元和渠道多样,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形势面前,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致力于共同价值追求,聚精会神凝聚思想认同和价值共识,在同构中稳固工具场域,在融入中固化价值理性,在行动中贯穿内化行动,以丰富多样的传播工具唱响改革发展的同心大合唱,以主流价值衡量发展成就的成功故事,坚定实践自信,提升话语引领的思想深度和理性厚度。
(二)以思政教育强化认同主导力,构建教育力体系
意识形态话语本质的另一面是执政权力的力量延伸,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阶级属性。体现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上,就是要坚定不移为民服务、为党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自媒体高度发达、每个个体都能发声的语境和背景下,话语传播内容具有自我审核的技术特质,而这种自我审核,其根源是来自于个体的主流价值认同,在高校“00后”“Z世代”群体上突出表现为其对国家认同的承载能力上。只有其自觉在发声中主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实践行动和正能量传播,才能真正表达热爱与忠诚于祖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认可与支持。因此,在思政课程教育、日常思想教育、专业课程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各个层面系统化加强认同教育,使其明晰中国自信的底气,坚强国家公民的骨气,坚定民族复兴的志气。
(三)以载体建设强化文化自信阐释力,构建文化力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实践品格,在于改造世界。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不仅在于传承文化沉淀后的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伟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更在于发展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话语体系构建要素角度看,向谁说(主体对象)、说什么(主题设置)、怎么说(载体建设)是主要元素。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题必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对象必然是向高校师生阐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性重大成就,而实现入脑入心的内化行动的关键就在于创设价值导向鲜明、主题关联密切、语境契合顺畅的话语载体,以师生熟知的历史史实、可感知的现实实践,构建以“亲”“合”为特征的创新载体,积极抢占话语主动权,讲好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成功故事,才能更好地激发更加根本也更加深沉的自信力量。
(四)以核心价值引领现实成就说服力,构建价值力体系
公共空间理论认为,公共空间是介于私人领域和民族国家之间,独立于现实物质性之外的概念性理性空间[9]。公共空间具有主流意识形态支配阐释、受众自主产生传播、用户自由协作等特征。当下自媒体、流媒体盛行所产生的主体平等、结构去中心、媒介传播迅速等表象,其实质均是公共空间理论在现实中的映射。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公共理性并不会天然的存在,而是只有在参与者理性参与时才会出现。因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理性意识建构,推动公共理性空间的形成,才能以理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体3个层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属性和公民道德规范,是全面完整的主流价值导向。要促成高校师生内化认同和外化行动,就必须关照到现实的、具象的实践成就中进行现实的引导和阐释,从以理服人进阶到以实动人、以情感人,进而引导师生消除价值紊乱,将个人小我融入复兴大我,立志成为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以工具融合强化传播途径吸引力,构建创新力体系
讲好中国的成功故事,首要的是理清受众对象的群体心理动因和工具取向偏好。“00后”“Z世代”青年学生群体更偏向宏大叙事背景下的底层细节,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与其共情的动人之处,而倾向于忽略宏大叙述的顶层逻辑;
他们更多关注动态、动图、动画的感官刺激,而不愿深入把握静态内容的内涵、意蕴;
他们更多渴望即时满足而不愿延时甚或反刍吸收;
他们更多要求双向互动乃至多元互动而拒绝单向灌输。因而,需要不断优化传播方式,打造能够情境互动、实时互动、渗透情感、温暖质感的传播途径,从而有效激发、感染、吸引青年师生,让有意义的内容更有意思,让有意思的事实更具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把握,创新的目标是引领而不是迎合,必须是在打造有效率的途径过程中重视传播品牌渠道的打造,在引流之后的内容质量上持续优化并输出,以平台附着提升用户黏度,以内容质量提升信息满足,主动营建舆论生态,引领校园新风正气。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融合引领路径的实践。以“五力协同”的作用机理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融合发展,进而实现党建引领、组织引领、载体引领和创新引领的全面提升和根本转变。这是从******2014年以来新年贺词解读中汲取的重要启迪,也是对新时代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的规律性实践认识。
(一)党建引领:在优势发挥中凝聚共识
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等重要职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命题。这一认知的形成,来源于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共识和育人使命的担当共识。因此,首要的是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信仰、信心的时代新人。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行动优势,扎实推进组织育人,以高尚的理想信念、高标的道德情操、高深的扎实学识和高远的仁爱之心,在课堂教学、学术论坛、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主动发出主流声音,唱响主旋律。当好青年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以高洁的党风、教风、师风、学风引领校园风尚,凝聚主流价值共识。
(二)组织引领:在主从协同中同频共进
组织合力是在多部门有效协同、有力协同中形成的主导合力、统筹能力和协同效力。(1)从显性角度观察,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优势毫无疑问早已确立,主导合力的发力点就在于有效整合隐性力量,将组织效能有效转化为可持续输出的力量。尤其是在传统范畴内的常规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学术讲座、“青马工程”等有效阵地的力量协同上,需要更进一步地通过组织、协调、筹划等功能发挥合力,推进人员共通、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方法共新,形成有效合力。(2)从工作机制衔接角度,需要动态的主从协同的有效衔接。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是有主要核心单位发挥领导、控制、组织、协同、推进等功能,其他组成单位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核心单元,才能避免各自为战、各说各话。(3)在主从关系中,要重视发挥相关工作主体的主动效能,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协同推进活动策划、组织实施、效果反馈、总结提升的工作闭环,切实巩固好师生喜爱的品牌活动,积极开发形式新颖的高流量活动。
(三)载体引领:在多元传播中整合互动
载体合力是主阵地与主渠道融合、传统方式与现代媒体融合、校园内外实践活动融合等有效整合后形成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载体的主要形态。(1)在育人主阵地和主渠道的融合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引的主渠道。不同属性的两大主体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范式和实践范式的契合点上融通,形成稳定互动、常态共进的载体合力。(2)在价值输出载体的融合上,传统传播方式如校报、校刊、校台、官网网站、讲座等单向方式输出榜样人物、典型事迹和权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现代媒体如“两微一端一抖”等互联网新形态,以短视频、云直播等自主互动、即时有趣的方式输出贴近实际、吸引受众、有趣有味的新颖内容,具有极大的黏度优势。二者在方式上的差异聚合到内容质量的共享整合上,形成互通共创、有效传播的互动合力。(3)在校园内外实践载体融合上,高校不是孤立于社会的信息孤岛,校园与社会的信息交互是相互交织的常态,是通过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动态空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具有主题相对固定、形式持续创新、理实一体交替的巨大优势,而社会实践则有着时间相对充裕、内容丰富多元、基地空间多样的现实优势。二者在推动实践、拓展视野、提升体验的互动整合中,形成实践深化的认知合力。
(四)创新引领:在要素融合中实践创新
在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质日益变化的现实背景下,创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手段、渠道、方式等多种要素,持续强化要素融合创新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由之路。(1)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动力和行动思维,因新而兴,不断更新思维方式、工作形态和载体延展,在队伍融通、阵地延展、文化创新、内容更迭上下功夫。(2)学科要素的融合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在学科创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仅靠单一的学科视野和理论工具是无法应对日趋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和系统性难题的。必须推进多学科协同创新,才能不断丰富理论共识和实践场域,构建起学科要素协同创新,丰富理论价值场域,强化理论支撑,主动应对形势变化。(3)队伍要素融合创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在于纵横交错的差异性网络和刚柔并济的目标任务与意识觉醒的要求。在此形势下,思政教师队伍、宣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辅导员队伍、专业教师队伍、行政管理干部等多支队伍要汇聚到育人这一共同目标上,明确职责边界,优化工作流程,落实制度保障,形成队伍协同创新合力,促成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有效落实。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深化******历年新年贺词中的育人价值意蕴,把握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激活育人“大课堂”,创设育人“大平台”,汇聚育人“大能量”,构建育人“大格局”,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全覆盖,增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满怀信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话语画与理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26期)2022-06-30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衰老与性别话语——公共话语与私域话语对老年女性的影响》述介话语研究论丛(2020年0期)2020-03-29《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1期)2019-11-25从雾霾议题报道看政府话语与媒体话语的冲突与调适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禁止“话语歪风”——管管那些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一句鼓励的话语让生活更美好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19年12期)2019-01-14雷人话语美文(2017年15期)2017-09-03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