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娇 周恬仪 杨雨清 丁 铮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 福州 350002
景观感知理论是以环境心理学与景观美学为基础,研究环境空间中各要素与游憩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独立理论[1]。气味景观(smellscape)作为景观感知研究的新视角,在空间上呈碎片化形式,在时间上具偶发性[2]且规律感较弱,可成为区域景观特色之一而被游憩者熟知[3]。气味景观研究是气味与人、时间、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最初由Porteous[2]于同名书籍中提出。Henshow[4]通过“气味漫步”形式记录不同空间中气味组成及感知差异,后续学者在延续Henshow研究的同时开始重视居民的气味记忆[5];
今井拓也和福本健一等[6-7]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比较原住民与外来者对环境气味的感知评价,并肯定了气味来源的重要性;
陈意微等[8]从“人-气味-环境”角度系统阐述气味景观研究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并对《红楼梦》中的植物香景进行解析;
陈焱等[9]构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提出香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刘漫等[10]认为消极性气味景观直接影响森林公园游览者体验;
徐虹等[11]通过方程模型证实气味景观感知有助于形成公众的依恋情结。相关领域学者们在进行气味环境研究时多以Odourscape、Scentscape、Aromascape、Odor Enviroment、Aroma Environment[12]、香景等词表达气味景观,本文将气味视为一种吸引公众参与并进行交互作用的环境构成元素,更注重公众在不同环境气味信息下的即时性嗅觉感知,故本文将“气味景观”称为“嗅觉景观”。
《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阐述了森林公园重要性,对其进行嗅觉景观评价可为森林公园景观质量提升提供一定参考。传统嗅觉感知研究主要考虑气味的物理刺激、化学反应,目前鲜有学者探究社会背景、文化审美对嗅觉感知造成的影响。本文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运用人文主义思想,兼顾决策者属性偏好,通过记录游览者在不同嗅觉景观中的感知转变及原因,确定嗅觉景观的影响因子及作用关系;
同时将层次分析法与李克特量表结合,获得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嗅觉景观各因子分值分布情况;
,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森林公园建设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福建省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占地面积约860 hm2,公园可达性高、自然资源充沛,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丰富,气味类型多样。为使实验样地气味特征更为清晰,保证样地气味组成丰富与气味来源具备代表性,本文利用气味漫步法在游览主线路附近确定13个涵盖森林公园主要景点的节点(图1):东门、荫生植物园、竹类观赏区、榕阴观鱼、烧烤区、正心寺、紫薇园、樱花园、双拥林、流芳亭、山中步道、龙潭瀑布、南门。
图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节点选取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法”[13]进行资料收集。实验过程如下:1)确立访谈主题。享乐主义是嗅觉感知的显著特征之一,愉悦是享乐主义的表达方式[14],故将访谈主题定为“不同气味信息下嗅觉景观感知愉悦性差异”,以此判断公众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气味满意程度。2)选择访谈样本。访谈者需具备一定语言表述能力与3次及以上森林公园游览经历等基本条件,为减少性别与年龄对嗅觉感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尽量保持性别平衡,年龄范围为15~55岁。3)收集访谈关键信息。为增强实验结果的客观性与可靠性,本次访谈主要收集影响森林公园嗅觉景观感知质量的关键信息,于2021年5月10—15日,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携受访者从节点1访谈至节点13,每处节点访谈用时3~5 min。本研究共收集访谈信息28组,剔除3组无效访谈,最终得到25组访谈信息,基本满足本次实验所需样本容量[5,15-17]。
2.2 数据处理
2.2.1 评价体系构建
首先,依据“半结构化访谈法”所得材料,运用扎根理论[18]对原始材料进行编码演绎,流程共分为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与饱和度检验4步。在不推测理论体系组份的基础上,客观收集与分析材料,反复比较数据之后从质性资料本身出发归纳提炼嗅觉景观感知核心理念及其联系与发展,当资料不再给出新概念之时即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的理论体系较为全面可靠。
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将扎根理论编码结果与多目标层次结合进行分析。层次结构主要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各层次内容由抽象至具象演变,扎根理论编码环节递进规律相反,各层次与编码环节对应关系如下:1)目标层(A)以“不同气味信息下嗅觉景观感知愉悦性差异”作为访谈主题,记录不同嗅觉景观中能激发感知者愉悦情绪的气味信息特征,以此构建森林公园嗅觉景观感知评价体系。2)准则层(B)为主轴编码与选择性编码。主轴编码是以开放式编码为基础,聚类分析资料的内在关联,而选择性编码是通过概念类属选择对应的核心类属。3)指标层(C)为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质性资料直接整理与提取过程,将嗅觉景观感知相关评价语句中内涵相近的指标重新组合,4)饱和度检验。为判断研究结果是否全面,另增加5次访谈,所得资料复刻上述步骤,将分析结果与评价体系进行对比,如并无新的概念范畴出现,表明该实验通过检验且评价体系较具典型性与代表性。
最后,结合嗅觉景观感知特性[15,19-21]确定影响因子,并邀请23名专家利用“1~9标度法”[22]对嗅觉景观感知各指标因子进行赋值。运用YAAHP 10.5软件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取森林公园嗅觉景观感知评价权重分布概况,在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23]基础上,依据指标层总权重值将其分为重要指标(>0.03)、中等指标(0.02~0.03)和一般指标(<0.02)。
2.2.2 问卷调查
为了解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嗅觉景观感知情况,针对各层次因子设置“1~5级满意度”量表进行打分[24]。于2021年7月13—15日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现场随机抽取游憩者展开问卷调查,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385份有效问卷,利用统计软件Excel 2007及SPSS 19.0处理数据。
3.1 森林公园嗅觉景观评价体系
经过扎根理论与层次分析法处理后得出气味持久度、气味偏好度、气味熟悉度、气味与环境匹配度等共14个指标层因子,在抽象化初始概念基础上,探寻指标层因子间的逻辑属性,最终形成3个准则层,即记忆与习惯、气味期望、气味特性(表1)。
表1 森林公园嗅觉景观感知评价体系
由表1可知,准则层中权重值排序为气味期望(0.358 5)>气味特性(0.350 5)>记忆与习惯(0.291 0),三者权重值差距较小,其中气味期望和记忆与习惯属于主观因素,气味特性为客观因素。森林公园作为以森林为主要景观并结合地形、水体、建筑等营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一体化的城市郊区旅游区域[25],大部分专家认为气味期望是森林公园嗅觉景观感知质量的决定性因子。游客在森林公园中接受多层次的嗅觉刺激,其嗅觉感知结果与物理空间、现场氛围及个人主观性相关。不同嗅觉景观空间的营造影响人类的行为、情绪及记忆,记忆与习惯中熟悉的气味可传达出安全、可靠的信息气味重复出现可使该类嗅觉景观成为空间或时间的标记,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和文明的象征。
指标层中综合权重值靠前的3个指标(重要指标)在准则层子分支中均衡分布,分别为气味芳香度(0.053 9)、气味偏好度(0.031 9)、人文气味度(0.031 5)。气味芳香度隶属于气味期望,植物可释放芳香挥发性物质(即植物杀菌素)调节人体神经系统、舒缓紧张情绪[26];
气味偏好度与人文气味度来源人类日常行为,可给人安全感与归属感。中等指标包括气味混合度、气味自然度、气味清洁度、气味新鲜度、气味熟悉度。一般指标包括气味强度、气味与环境匹配度、气味持久度、气味暴露频度、气味识别度、气味扩散度。根据人们场所使用功能的不同,不同类别景观的气味组成各异,适宜气味更能激发感知者的愉悦性体验。
将普通游客嗅觉感知编码结果(表2)与专家权重赋值结果(表1)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类群体代表中各因子重要性分布情况近乎一致,由于专家专业思维与领域素养较高,更看重“人文气味”与“气味多样性”。因此,所得评价体系可实现森林公园嗅觉景观评估,其适用性与可靠性较为确切。
表2 游客嗅觉感知编码结果
表2 (续)
3.2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嗅觉景观评价
经计算,森林公园各指标得分结果(表3)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14个气味指标均在3分以上,基本达到满意程度。紫薇园、桃花园等芳香植物专类园使森林公园气味芳香度相对权重得分最高;
园内林分结构与树木品种丰饶,气体清洁度、自然度、新鲜度、喜爱度分值较高。但是园内气味组成多样会降低公众气味辨识能力,而且气味留存时间较短、扩散范围有限,这可能是公园面积较大、通风性较强等因素所致。
表3 满意度打分情况
公园具备丰富的氧气、植物杀菌素(植物精气、芬多精)以及负氧离子,水体和空气流动性强,这些条件符合当代群体亲近自然的期望,准则层中气味期望满意度指数最高。公园中的气味多来自于针叶林、阔叶林、草甸、灌丛、人工植被6种森林景观,榕树园、苏铁园、竹类观赏园、茶园等14个植物专类园与正心寺、玉佛园、烧烤区等人文园区。总体来说,森林公园气味特性较为良好。记忆与习惯得分较低表示森林公园嗅觉感知给与游客情感寄托能力较低,较难与游客达成心理共鸣。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嗅觉景观较好的体现了森林的康养价值,森林的精神感召功能[27]尚未得到较好实现。
3.3 评价量表信效度检验
1)探索性因子检验。本文对评价量表首先进行因子相关性检验得到KMO值为0.899,Bartlett球状检验显著性值(P)为0.000,即可实现因子分析。其次对因子提取、旋转分别采用主轴分解法、最优斜交法,得到量表总变量、一半变量和Cronbach系数分别为0.925、0.866与0.880,均大于0.8。上述分析结果表明量表通过信效度检验,评价结果可信度较高。
2)验证性因子检验。首先经拟合优度检验得到卡方自由度(χ2/df)值为1.748,比较拟合指数(IFI、TLI、CFI)分 别 为0.911、0.887与0.908,因子荷载值(图2)均在0.6以上,说明各个潜变量对应所属题目代表性较强,该评价量表适配良好。其次通过建构信度得出记忆与习惯、气味期望、气味特性对应的平均提取方差值(AVE)均大于0.5,为0.528、0.608、0.538,组合信度值(CR)均大于0.8,为0.815、0.858、0.874,说明量表聚敛效度符合适用标准。各版块间均具备显著的相关性(Ρ<0.01),且各相关性系数绝对值小于所对应的AVE平方根;
此外,各指标层在保持区分度的同时相关性也较强,表明该评价量表区分效度理想,评价体系结构稳定可靠,且评价结果具备一定参考意义。
图2 评价因子荷载分布图
4.1 结论
本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公众感知角度对游客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编码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3个准则层、14个指标层的森林公园嗅觉景观评价体系。相较于前人对气味来源的研究[9,11,15,20],本研究的评价因子更为全面,得出以下结论:1)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评价指标得分均超过3分,基本达到满意程度,指标层中高满意度指标多属气味期望范畴,权重较高的指标相对满意度较高;
2)准则层中气味期望相对得分最高,高期望嗅觉景观营造对提升公园景观质量有重要价值;
3)同一气味来源的留存时间、扩散能力、出现频次等都会影响整体嗅觉景观质量。
4.2 建议
1)在森林公园根据气味规划“气味漫步”路线。气味作为森林公园建设中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具备文化内涵与历史精神的嗅觉景观元素有助于公众与地方保持情感联系进而形成地方依恋。可在森林公园主干道或入口处(节点1、节点13)种植典型乡土树种,如榕树(Ficus microcarpaLinn.f.)、茉莉花(Jasminum sambac(L.)Ait)、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Willd)、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L.)等,烘托嗅觉记忆氛围,触发当地居民怀旧情感;
或依照不同气味来源规划最佳“气味漫步”路线,突出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特色并增强公园品牌竞争力。
2)适当采取人为干预手段弱化森林公园负面气味(厕所气味、汽车尾气等)。譬如在该类气味覆盖区域周边搭配橡皮树(Ficus elasticaRoxb.ex Hornem)、棕竹(Rhapis excelsa(Thunb.)Henry ex Rehd)、白鹤芋(Spathiphyllum kochiiEngl.&Krause)等乔灌草植物以吸附、隔离负面气味干扰;
或构建多层次芳香性花草及林木配置。考虑到香气浓度过高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应根据芳香植物浓度的不同打造远感、近感两种观察形式。
3)森林公园应尽可能提供符合游览者访问期望的气味环境,确保个人需求与行为活动的自由性。在访谈过程中发现不同访问目标群体的游览路线存在一许差异,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与历史沉淀,深入挖掘具有吸引力的景观资源,明确水文、地文、植物等气味信息组成,并依此营造满足游人多元需求的功能空间,强化公众嗅觉感知。
猜你喜欢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嗅觉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森林公园游记故事作文·低年级(2019年8期)2019-08-20超强嗅觉故事作文·高年级(2019年6期)2019-06-20基于文本挖掘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龙架山森林公园乡村地理(2018年1期)2018-07-06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定位及其市场开发策略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论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色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浙江林业(2016年5期)20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