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雷 ,孟德飞 ,徐永霞 ,王明丽 ,郭晓华 ,励建荣
(1.渤海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
2.国家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辽宁锦州 121013;
3.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5600;
4.山东美佳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日照 276815)
热风干燥是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与食品进行湿热交换,同时由于物料表面的水分被汽化,物料表面与内部产生水分浓度差,从而使内部水分逐渐向表面扩散[1-2]。在干燥过程中,如果干燥参数选择不当会使能源效率降低,干燥时间延长,导致产品表面硬化,干燥不均匀[3]。目前已有大量文献研究不同物料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来预测和调控干燥过程。张鹏飞等[4]建立了基于指数函数的新型干燥动力学模型,能够准确预测人造米热风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段振华等[5]研究不同属性的罗非鱼片在40,50,60 ℃下的热风干燥特性,并建立了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高翠竹等[6]研究不同热风温度和时间对南极磷虾品质的影响,发现在65 ℃,1 h的条件下,南极磷虾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贮藏稳定性。
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我国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其中EPA和DHA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保健作用[7]。鲐鱼因其价格低廉和营养丰富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鲐鱼在我国主要以冻品形式进行销售,只有少部分用于加工成罐头制品、干制品和鱼油制品等[8-9]。鲐鱼的肉质紧实、刺少、可食部分较多,若将其开发成肉干类休闲制品,可丰富鲐鱼加工制品的种类,提高附加值[10]。然而,目前关于鲐鱼肉干的干燥特性研究较少,尚未建立合适的动力学模型。本文主要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对鲐鱼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拟合确定最佳干燥动力学模型;
进一步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对鱼肉质构特性、色泽、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和水分分布状态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研究旨在为鲐鱼肉干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1.1 材料与试剂
鲐鱼(体长25~35 cm,锦州市林西路水产市场);
白砂糖、食盐、辣椒粉、豆瓣酱、五香粉(锦州市大润发超市);
呈味核苷酸二钠(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氯化钾、酒石酸、氢氧化钾、磷酸二氢钾、高氯酸、甲醇(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DHG-9055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X3-233A型微波炉(广州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TA-XT-Plus型质构分析仪(英国Stable Micro Systems公司);
CR-400型色彩色差计(日本Konica-Minol-ta公司);
PL602-L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UV2550型紫外光谱仪(日本岛津公司);
DK-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样品的制备
将鲐鱼进行去头去内脏处理,流水洗净表面和腹腔内的淤血,取背部肌肉切成6×2×1 cm的长条。将配好的调味料均匀涂抹在鱼肉表面,4 ℃条件腌制1.5 h。将腌制好的鱼肉样品用清水冲去表面的调料,于500 W下进行微波加热120 s,然后分别置于70,80,90 ℃烘箱中,每隔40 min取样测各干燥指标,烘干160 min时取样测各品质指标。
1.3.2 干燥参数的测定
含水率Mt、水分比MR和干燥速率DR分别按式(1)、式(2)和式(3)计算,含水率均以干基质量计算[11]。
式中 Gt——鲐鱼干燥至t时刻的质量,g;
G ——鲐鱼干燥至恒重的质量,g;
Mt—— 鲐鱼干燥至t时刻的干基含水率,%;
Me——鲐鱼的平衡干基含水率,%;
M0——鲐鱼的初始干基含水率,%;
Mt+dt—— 鲐鱼干燥至t+dt时刻的干基含水率,%。
1.3.3 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和活化能的计算
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可以通过结合式(4)Fick方程和式(5)Arrhenius方程进行计算[12],通过 ln(MR)对时间 t作图,求得直线的斜率,从而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扩散系数。利用ln(Deff)对1/T作图即可求得扩散活化能(Ea)。
式中 ts——干燥时间,s;
L ——样品厚度,m;
D0——扩散常数,m2/s;
Ea——扩散活化能,kJ/mol;
Rg——理想气体常数,8.314×10-3kJ/(mol·K);
T ——干燥温度,K。
1.3.4 干燥模型
为更好地了解鲐鱼在干燥过程中的脱水规律,试验中选用4种数学模型(表1)进行预测[13]。利用Origin 2019软件对干燥曲线进行非线性回归模拟,将卡方检验(χ2)、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作为模型拟合的评价指标[14-15],χ2、RMSE和 R2值的计算分别如式(6)、式(7)和式(8)。
表1 模拟干燥曲线的数学模型Tab.1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simulating drying curves
式中 MRexp,i——第i个试验含水率,%;
MRpre,i——第i个预测含水率,%;
N ——观察次数;
n ——常数个数。
1.3.5 硫代巴比妥酸值的测定
参考GB 5009.181—2016《食品中丙二醛的测定》中的分光光度法。
1.3.6 质构的测定
将干燥后的鲐鱼样品切成2×2×1 cm的鱼块进行测试。探头型号为P/50,测前速度2 mm/s,测试速度1 mm/s,压缩程度60%,时间间隔5 s,压缩次数2次。
1.3.7 色泽的测定
采用色差计测定鱼肉样品的色度,采用3点测试法测定样品L*、a*和b*值。
1.3.8 水分分布状态的测定
将鲐鱼样品切成5×5×15 mm的小块,放入专用核磁管中,然后置于低场核磁共振仪中进行测定。参数设置为 P90:5.6 μs;
P180:12 μs;
SW:200 kHz;
Tw:4 000 ms;
NECH:8 000;
TE:0.1 ms;
NS:32。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Origin 2019b进行绘图,SPSS 19.0进行显著性分析(p<0.05为差异性显著),取不同处理组样品各3块平行测定3次,结果取平均值。
2.1 不同热风温度对鲐鱼干燥特性的影响
如图1所示,热风干燥温度越高,鱼肉的失水速率越快,干燥所需时间越短,鲐鱼肉在70,80,90 ℃下达到干燥终点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480,320,240 min。
图1 不同温度下鲐鱼肉的干燥曲线Fig.1 Drying curves of scomber japonicus muscl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鲐鱼干燥速率随时间以及干基含水率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从图2(a)可以看出,热风温度越高,鲐鱼肉的失水速率越快,干燥所需的时间越短。在干燥初期,鱼肉的水分含量相对较高,水分与热风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干燥速率较高;
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鱼肉的含水量逐渐降低,鱼肉表面的收缩与硬化加剧,增加了水分扩散的阻力,使得水分更难蒸发,从而导致干燥速度逐渐降低[16]。从图2(b)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干燥温度下,鱼肉的干基含水率与干燥速率呈正相关,随着水分含量的减少,鱼肉的干燥速率逐渐降低。鱼肉的表面水分较低,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不易向表面扩散,因此整个干燥过程以降速干燥为主。
图2 不同温度下鲐鱼肉的干燥速率曲线Fig.2 Drying rate curves of scomber japonicus muscl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2 鲐鱼干燥中水分扩散系数和活化能的计算
Deff可用来衡量物料在干燥过程中的脱水能力,Deff越高,其脱水能力越强,水分扩散所需的活化能越低[17]。从表2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干燥温度下,鲐鱼的Deff为(4.856 7~9.411 1)×10-10m2/s。此外,鲐鱼热风干燥的Deff与干燥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Deff越大。
表2 不同温度下鲐鱼肉水分有效扩散系数Tab.2 Effective moisture diffusivity of scomber japonicus muscl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鲐鱼肉干燥过程中Deff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Arrhenius方程描述。将Deff的自然对数值与温度的倒数值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其R2为0.987 7,根据直线的斜率计算出鲐鱼热风干燥的Ea为 33.587 7 kJ/mol。
2.3 鲐鱼热风干燥数学模型的建立
水分比表示在特定的干燥条件下,物料被干燥后剩余的水分,可用来表示鱼肉干燥速度的快慢[18]。图3表示鲐鱼肉在70~90 ℃的热风干燥条件下,MR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热风温度越高,鲐鱼肉的失水速率越快,干燥所需时间越短,到达干燥终点时鲐鱼的水分比在0.25左右。
图3 水分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Fig.3 Change curves of moisture ratio with drying time
采用4种干燥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不同模型的模型常数和评价标准见表3。可以看出,Page模型和Logaritmic经验模型均有较高的R2、较低的RMSE和χ2,说明这2个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度[19]。
表3 鲐鱼肉干燥经验模型拟合结果Tab.3 Fitting results of drying empirical model of scomber japonicus muscle
2.4 鲐鱼热风干燥动力学模型验证
为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拟合效果,将page模型和logarithmic模型拟合方程分别在70,80,90 ℃热风条件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由图4可见,预测值与试验值的2条曲线非常接近,说明page模型和logarithmic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鲐鱼肉的热风干燥过程。
图4 鲐鱼肉热风干燥数学模型验证曲线Fig.4 Verification curves of hot air drying mathematical model of scomber japonicus muscle
2.5 干燥温度对鲐鱼肉干色差的影响
色泽是干制食品的一个重要品质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消费者的购买欲[20]。L*不仅跟鱼肉的结构特性、水分含量和分布有直接的关系,还与蛋白质的变化有关[21]。由表4可知,当热风干燥温度从70 ℃升到80 ℃时,鱼肉干的L*值略增大但变化不显著(p>0.05);
当温度升高到90 ℃时,L*值明显下降(p<0.05)。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a*、b*值均显著增大(p<0.05)。鲐鱼属于红肉鱼,其肌红蛋白含量高,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肌红蛋白的氧化作用增强,同时美拉德反应和脂质氧化作用也加剧,从而使其颜色加深[22]。
表4 不同干燥温度对鲐鱼肉干色泽的影响Tab.4 Effects of different drying temperatures on color of scomber japonicus muscle
2.6 干燥温度对鲐鱼肉干质构和TBA值的影响
由表5可知,随着热风干燥温度的升高,鱼肉干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增加,弹性下降,主要是因为高温使鲐鱼肌肉组织变性收缩、硬度增加。ERDOĞDU等[23]研究表明,高温致使水分蒸发迅速,肌肉纤维收缩,形成致密的网络组织结构,使肌肉弹性降低。贺雪华[24]研究了不同热风温度对秋刀鱼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肉的硬度随烘干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弹性先增加后降低,与本试验的研究结果类似。总体来看,烘干温度对鲐鱼肉干质地的影响显著,当烘干温度为80 ℃时能够给予鲐鱼肉干较好的组织状态,肉质紧实有嚼劲。鲐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条件下极易发生氧化,TBA值是评定鱼肉脂肪氧化程度的良好指标。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鱼肉干的TBA值逐渐增大,在90 ℃时TBA值显著增大。
表5 不同干燥温度对鲐鱼肉干质构和TBA值的影响Tab.5 Effects of different drying temperatures on texture and TBA value of scomber japonicus muscle
2.7 干燥温度对鲐鱼肉干水分分布状态的影响
不同热风干燥温度下鲐鱼肉干的T2弛豫时间如图5所示,共出现3个弛豫峰,分别用T21,T22和T23表示,其中T22的H质子振幅最高,主要代表束缚在肌肉组织中的不易流动水,T21和T23分别代表结合水和自由水[25]。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鱼肉干的T2曲线明显左移,表明各状态水分所受的束缚力增强,此时再干燥脱水会越来越困难。如表6所示,各组样品中不易流动水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最高,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鱼肉中不易流动水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结合水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姜秀丽等[26]的研究也表明,温度升高会加快肌纤维结构收缩与蛋白质凝固,不易流动水与肌肉蛋白的结合程度降低,进而导致水分的流失。
图5 不同干燥温度下鲐鱼肉的T2弛豫时间谱图Fig.5 Water relaxation time(T2) spectrum of scomber japonicus muscle at different drying temperatures
表6 不同烘干温度下鲐鱼肉中3种状态水的相对百分含量Tab.6 Relative contents (%) of three states of water in scomber japonicus muscle at different drying temperatures
鲐鱼肉的热风干燥主要是降速干燥过程,在不同干燥温度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范围为(4.856 7~9.411 1)×10-10m2/s,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扩散活化能为33.587 7 kJ/mol。在所选的4种干燥模型中,Page和Logarithmic模型适合用来描述鲐鱼肉热风干燥过程。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鲐鱼肉干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增大,弹性在80 ℃时达最大值;
TBA、a*和b*值呈显著上升趋势;
LF-NMR结果表明,不易流动水是鲐鱼肉干中含量最多的水分,且随干燥温度的升高,不易流动水的含量逐渐减少,结合水含量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