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坚定历史自信:认知架构、原因探析与路径思考

时间:2023-06-17 16: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付文东

(中共琅琊区委党校,安徽 滁州 239000)

2021年12月,***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讲话时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1]545”何为历史自信?为何要坚定历史自信?怎样坚定历史自信?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回答的几个问题。

何为历史自信,是对历史自信的认知架构进行分析。弄清楚历史自信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源源不断、绵延至今的底蕴所在,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文明的底气所在。我们必须首先对历史自信的基本含义、主体客体关系、如何看待历史自信与历史错误以及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间的关系进行初略探讨。

(一)历史自信的基本含义

何为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科学,我们在这里不谈。我们所要研究的是人类史”[2]。所谓历史即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形态。何为自信?所谓自信是指行为主体对于自身的目标定位、能力水平、价值判断、实践效果、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何为历史自信?历史自信即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类对于自身过去发展形态的接纳包容,并对当下及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

(二)坚定历史自信的主体与客体

历史的前提是有生命的人的存在,历史是人类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正如李大钊所说的:“历史这样东西,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联续,是人类生活的传演,是有生命的东西,是活的东西”[3]。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无疑,坚定历史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历史自信的客体便是中华民族的实然状态与应然愿景。实然状态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的文明积淀,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以来富国强国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实践[1]545,“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1]546。同时也是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信心决心。应然状态便是分阶段的愿景,是实现现代化的强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归纳起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定历史自信便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明发展史的自信,是对七十多年来新中国富民强国发展史的自信,是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谋幸福、谋复兴、谋进步、谋大同”的伟大奋斗实践的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继续坚持的自信,是对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现代化强国的自信,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信。

(三)正确对待历史自信与历史错误

历史自信包含着对历史错误的清醒认知。历史自信并非“报喜不报忧”,并非“夜郎自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自信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定历史自信并不代表不承认历史上曾经所犯的错误或走过的弯路。相反,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坚持自我革命和不断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党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便是总结历史经验的有力证明,也是大家学好党史国史、明辨历史是非曲直的教科书。

(四)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与历史自信是怎样的关系呢?

道路自信不仅是对实然状态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即是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信,而且也是对应然愿景下踏上共产主义道路、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自信。道路从何而来?从历史中走来。显然,坚定道路自信就蕴含在坚定历史自信之中,坚定历史自信必然包括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科学观方法论的自信,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创新理论从何而来?同样从历史中走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源于马克思对于原始社会的社会形态、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的客观把握,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的整体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源于对中国革命、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实践出真知!因此,理论自信蕴含在历史自信中,历史自信又包含着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是从何而来?同样从历史中走来。近代史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各界爱国仁人志士,有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代表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等,都未能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没有改变中华民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没能挽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制度自信同样蕴含在历史自信中,历史自信必然包含着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对百年来红色革命文化的自信,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毋庸置疑,文化自信同样从历史中走来。文化自信蕴含在历史自信中,历史自信也必然包含着文化自信。

如前所述,历史自信包含着“四个自信”,历史自信是“四个自信”的深厚历史基础,“四个自信”蕴含在历史自信之中,是历史自信的重要表现;
反过来“四个自信”又更加突出彰显了历史自信,夯实巩固了历史自信。两者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内在有机统一又相互深化升华。

为何要坚定历史自信即是对坚定历史自信的原因进行探析。所谓坚定是指信仰信念的坚持、意志决心的坚持,归纳起来即是思想、信念、意志和行为的不动摇。坚定历史自信既是一场自我思想教育,也是一种自我行为指引。为何要坚定历史自信,需要从历史认知、历史信念、历史意志、历史行为这四方面的维度进行把握。

(一)从历史认知角度看,坚定历史自信是走出近代屈辱史造成的不自信阴影的需要

近代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界爱国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都以失败告终,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极大重创。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蜿蜒曲折,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道路同样遭遇艰难和挫折。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曾经落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几十年。部分中国人开始变得不自信,认为“外国的月亮总比中国的月亮圆”,崇洋媚外时有发生。

“中国人有自信心,自卑没有出路。过去自卑了一个多世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起来了”[4]。然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中国人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模糊不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可谓一波三折,“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5]。中国人民开始有了自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巨大飞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全面小康梦的实现,中国人有理由有实力更加自信。

因此,从历史认知角度看,只有对历史有正确的认知,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经历了什么,我们才能明白现实的中国为什么会是这样,而非西方那样。通过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才能弄明白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和将来怎样才能继续取得成功。如上所述,坚定历史自信是走出近代屈辱史造成的不自信阴影的需要。

(二)从历史信念角度看,坚定历史自信是战胜历史虚无主义阴谋的需要

简而言之,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近代以来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宝贵财富和精神力量来源。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爱拿历史说事,尤其是拿中共党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说事,编造历史谣言,散布历史虚无主义。他们故意编造抹黑中共党史上领袖人物的所谓“史实”,编造污蔑英雄人物、革命烈士的所谓“史实”,妄图丑化、歪曲、贬低、抹黑我们党、我们国家和我们民族的历史,根本目的就是要模糊、丧失人民的历史判断力、历史理智力,进而怀疑、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凡此种种,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对于这种错误的政治思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6]”当然,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尊重历史的客观性、全面性与辩证性。坚定历史自信,就是夯实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对党和政府的坚定信任。历史和实践表明,只要有坚定的历史信念,就能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歪风邪气,就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三)从历史意志角度看,坚定历史自信是树立斗争精神,磨炼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的需要

但凡成事者必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决心。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国近代以来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历史,每一段每一程都布满荆棘,中华民族能取得今天的喜人成绩,靠的就是千千万万有理想有目标有意志力有斗争精神的中华儿女、革命志士和英雄模范。诚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越往高处走,往往道路越艰难,就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排除万难,树立斗争精神,磨炼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华丽篇章。

(四)从历史担当角度看,坚定历史自信是接续历史使命、勇挑历史重任,不断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需要

回望过往路,奋进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最大历史期盼。学史增信,贵在践履。学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践。学习总结历史、坚定历史自信,就是为了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接续历史使命、勇挑历史重任,把学习总结历史的智慧和力量运用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历史担当,不断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怎样坚定历史自信即是对如何保持对历史自信的持久坚定进行路径和作为方面的思考。历史自信贵在坚定。历史自信是一种广博的学识涵养和思想见地,也是一种深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史自信是不为风吹草动的持久的意志定力,更是水滴石穿的奋楫笃行。怎样坚定历史自信?需要从“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四个层面进行推进。

(一)博学之即是要广泛博览历史知识,筑牢历史记忆,形成历史认知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基础。

组织上可以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效化。推动全社会博览历史知识、筑牢历史记忆,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形成“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历史认知。

(二)慎思之即是要慎重思考历史背景,培养历史思维,增加历史自觉

坚定历史自信需要树立大历史观,培养纵向、横向的历史思维。从纵向历史思维看,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要注重分析当时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背景、阶级立场、生产力发展水平等,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和苛求前人。要注意分析党的历史与近代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去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今天的历史成就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滋养,来源于近代以来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无论成功亦或失败,都是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历史经验。历史经验就是历史财富。从横向历史思维看,世界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历史文明无高低贵贱之分。对于中外不同历史文明应秉承尊重互信、包容接纳和交流互鉴。

(三)明辨之即是要明确辨别历史是非,保持历史清醒,增进历史认同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注重自觉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发展规律,从而把握历史主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百年至今仍然保持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历史谦虚和历史警醒,认识到当前形势下仍然面临“四大考验(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种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存在。伟大复兴任重道远,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明辨历史是非,保持历史清醒,守住历史定力,经起历史考验,增进历史认同。

(四)笃行之即是要持续接力历史担当,展现历史作为,铸就历史辉煌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从历史中积蓄能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使命与历史担当。把握当下,远离歪门邪道,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大道,勇毅前行,踏实肯干,坚决做到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就是展现未来的历史作为,铸就未来的历史辉煌。

猜你喜欢中华民族道路中国共产党《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道听途说小猕猴学习画刊(2022年3期)2022-03-28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21年9期)2021-09-27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我们的道路更宽广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推荐访问:探析 认知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