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潮汕地区抽纱田野设计实践(FDW)调查报告——潮汕抽纱文化保留延续之可能

时间:2023-06-17 15:55:03 来源:网友投稿

陈家竣 卢 奇 朱国信 邓筱彤 张 雅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本文是在广东省潮汕地区(潮州、汕头、揭阳)开展抽纱田野设计实践的调查报告,旨在总结2022年上半年三次在当地开展的FDW 概况:于当地发现诸多与潮汕抽纱相关的资源,以及通过现存资源的真实情况进行潮汕抽纱文化的再确认,对此项非遗未来保留延续的可能性做出分析,提出有助于其今后内发式的地域活性化的设计提案。

(一)调查地区:广东省潮汕地区

潮汕地区(Chaoshan area)位于粤东南部沿海,常指潮州、汕头、揭阳三市管辖的地区,东南濒临南海,其范围为北纬22°53"至24°14"、东经115°06"至117°20"之间。根据本地历代地方志记载,潮汕地区自古至今拥有大小港口50 多处。潮汕地区的抽纱业以汕头市汕头港为中心展开,出现潮州擅长刺绣工种、揭阳擅长抽纱工种的局面,因此调查地区也因城市的不同而有一定区别。

(二)潮汕地区抽纱历史与现状

对于抽纱在潮汕地区的传入,各地方文本记载虽有一定区别,但基本可以确定为光绪十二年(1886年),汕头一位德籍领港员的妻子于传教时,一并将她所学的抽纱知识及技术在当地女教徒中传授,并后续在娜姑娘(莱爱力夫人)与耶琳夫人的努力下,得到进一步传播,其与教会活动联系密切。民国时期的抽纱业因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抽纱产品享有出口免税的优惠政策,迎来发展的繁荣时期。抽纱出口量在民国九年(1920年)为189 870 关平两,仅占年出口总值的1.49%,但在民国十四年(1925年)及民国十九年(1930年)已上升至1 339 776 关平两和3 255 160 关平两,分别占年出口总值的13.64%与 21.23%[1],成为该时期最重要的出口货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潮汕抽纱业极度依赖海外市场,海上交通断绝使抽纱产品无法出运,抽纱业受到重创,直到抗战胜利后,抽纱业才逐渐得以恢复,且依旧作为潮汕地区出口的重要商品之一。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随着工矿产业等各类产业的兴盛,国内市场对抽纱的需求量减少,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使其失去了原本价格低廉的优势。外国订单量不断下降,最终导致抽纱业劳动力大量流失,抽纱技艺与针法逐渐失传,于2014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代以来,潮汕地区日用刺绣品在民间得到广泛运用,“垫高立体”的风格与带有浓厚宗教、民俗文化色彩的题材,使潮汕地区的刺绣逐渐区别于其他绣种,清代潮汕地区绣品每年出口更达一千万以上。抽纱在本土化过程中,与潮汕刺绣相结合,在继承西方艺术风格及技艺的基础上,吸收融合潮汕刺绣的审美与针法,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如图1),其区别于山东、浙江等地区的抽纱产品。抽纱代表作玻璃纱台布《双凤朝牡丹》于1980年荣获慕尼黑第32 届国际工艺品博览会的金质奖章,是我国工艺品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质奖章。

图1 潮汕抽纱龙凤团窠法丝白花手巾 祝书琴/藏(笔者自摄)

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最后的兴盛后,潮汕抽纱由于技艺难度高、花费工时长等原因未能在工业时代找到自身的发展道路。潮阳抽纱公司等接连倒闭,再加上潮州抽纱公司脱离汕头抽纱公司,进一步加速了潮汕抽纱的没落。尽管原材料依旧可以通过进口、自产等渠道获得,但技艺、文献的丢失和工种繁多及不同工种对年龄的硬性要求,是目前潮汕抽纱文化消失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FDW 探讨研究基于对潮汕抽纱以及当地生活文化的再确认与再认识的传承方针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一)抽纱利用的文化

潮汕地区的抽纱产品历来主要服务于国际市场(如图2),因此对于当时的潮汕人民来说,抽纱产品并不如刺绣产品那样为日常用品,而是销往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高价商品,很多当时参与钩花、刺绣的女工也并不知道当时自己加工的产品最终销往何处。意大利人因生活富裕,审美趣味高,在女儿出嫁时,往往以大量的抽纱产品作为嫁妆,以显示女家的富有和嫁娘的教养[2]。然而,因当时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在潮汕并未形成如欧洲那样的风俗习惯,且抽纱材料严格根据汕头抽纱公司的订单、图案设计稿进行按需分配,用完或报废的一并需要回收,因此可以发现潮汕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未大量使用抽纱产品。

图2 销往外国的抽纱服装 林冰/藏(笔者自摄)

根据团队的调查,确认了现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已基本不会使用抽纱产品,除极少数如汕头澄海曾经参与抽纱生产的老艺人仍会使用以前自己的钩花产品外,大多数人只会将其作为艺术品观赏和作为礼品相赠,且都为以往抽纱公司的积存货物,当下很难再找到工人进行抽纱产品的制作。虽然有部分婚服仍可能会使用抽纱,但由于人工费用高、耗时长,只能局部运用,并且都是相对简单的针法,已难以重现兴盛时期多种工种相结合的抽纱服饰(如图3)。

图3 重工抽纱服装 祝书琴/藏(笔者自摄)

(二)抽纱材料的获取

现阶段抽纱布料有一百多种,从类别上分主要有棉布、麻布、棉麻布、苧麻布、加纱布、化纤布、玻璃纱布等,有的布种又分白、赤等几种色调,主要产地有上海、武汉、湖北襄阳、北京、常州、哈尔滨等地。其中麻布中常用的有亚麻细布、白竹布、赤竹布,因英国麻布的质量、光泽、漂白技术都优于日本、比利时,所以以英国产的麻布为主,加纱布则主要从日本进口。尽管揭阳可以自行生产苧麻布,但由于苎不敷用而无法形成工业化生产模式,产量较低。

抽纱业主要采用棉纱。棉纱的粗细用长度和重量关系来表示,称为“支”,以字母“S”为代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绣纱纯用进口棉纱,含垫纱采用本地土产经再加工的棉纱料,进口棉纱的产地主要有英国、瑞士、日本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的棉纱料有数十种,主要产地有上海、武汉、北京、常州等地。材料依靠外来进口,是抽纱难以降低成本的原因之一。

手工制造的材料与该地区的空间性密切相关。以日本的很多和纸产地为例,仅利用自生的材料进行纸张生产的地域很少,多数情况下,当地的从业者都会栽培这些材料[4]。但对于潮汕抽纱而言,除了夏布可以实现自产,大部分布料未留下生产的方法和资料,造物与地域有着无法切割的关系,因此材料的现状并不利于今后潮汕地区抽纱文化的再生。

(三)抽纱的工种与针法

潮汕抽纱工种与针法繁多,因此在实际运作中,往往采用区分工种来提高效率。据潮州抽纱公司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潮州抽纱一百多种工种均是从潮绣工种中演变而来或是结合外国抽通工种而形成的。国营抽纱出现的最初数年内,又在原有工种的基础上创仿了一百多种新工种,并对抽纱一百一十二项主要工种的操作和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惜的是,三次调研都未能找到当时《抽纱刺绣样品》《新工种样品》《潮汕抽纱工种操作法质量样本》三本记录工种与针法的书籍资料。根据访谈,现工种一般分为四个大类:抽通类、手编类、手绣类、补布类(如图4)。根据潮州抽纱公司现存资料可知,截至目前潮汕抽纱的工种与针法已有近四百种,普遍采用的主要有九大类一百零八种,九大类是垫绣、平绣、冇绣、雕绞类、抽通类、通花类、补布类、背补、综合工种类。

图4 四大工种产品图(笔者自摄)

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如图5)发现,许多手艺人不懂得如何教授手艺,且大部分当时参与抽纱制作的工人因为固定的工种和岗位,无法精通所有的工种与针法,如揭阳的几位女工擅长钩花,汕头的精于画稿。尽管广东省潮州抽纱刺绣技艺传承人祝书琴四大类工种都有所学习,已属特例,但从现实角度来说,也无法继承所有针法。此次采访的所有抽纱手艺人中,除祝书琴工作室的一名年轻徒弟外,已无年轻手艺人,且大多当时参与工作的工人已去世,由于数字化保存不够及时、规范,潮汕抽纱已不可避免地面临技艺失传的境遇。

(四)抽纱设计、画稿与图案

与刺绣相同,在进行抽纱生产前,也需要设计与画稿。只有先按照订单需求进行设计,后续才能估纱、定价、制样、生产。设计不单纯是指设计一个花型的纹样,要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生活习惯、民族风俗、地域特色和时代风格等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要了解和考虑工艺,不同的工艺对应不同的工钱,因此区分工种的用处也在这里得到体现。抽纱的设计题材往往来源于生活与大自然,各类花卉草木、蔬菜瓜果、祥禽瑞兽,都是抽纱的设计灵感来源,可写实又可抽象,一切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如日本人不喜欢荷花;
意大利人一般不使用菊花,菊花仅用来悼念逝者;
德国人、瑞士人等喜欢自然花型但又要求设计人员对画稿进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

通过实地考察,收集画稿(如图6)及设计稿43 张(如图7),抽纱纹样样板25 件(如图8),抽纱产品100 余件,包含手帕、衣服、桌布、桌垫、屏风、雨伞等,并对其中能识别出的题材进行归类(如表1)。令人惋惜的是,与前文提到的抽纱技艺一样,当下已难以找到从事抽纱图案的设计、画稿的师傅,原因有二,一为抽纱公司倒闭后,设计部门相应解散,员工不会再从事该职业,也不会传授该专业知识;
二为该类人员因必须按照订单要求进行纹样设计,还必须了解抽纱复杂的工种与针法,学习时间长,要求高,所以潮汕抽纱在设计上面临着无创新、持续沿用多年以前的设计稿的困境,产品未能做出改变,未能迎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

图6 潮汕抽纱画稿 丁烁/藏(笔者自摄)

图7 潮汕抽纱设计稿 陈树泽/藏(笔者自摄)

图8 潮汕抽纱纹样样板 丁烁/藏 (笔者自摄)

表1 所收集抽纱产品的题材归类(能明显识别的题材)

(五)潮汕刺绣的活用

潮汕地区独特的刺绣风格也使潮汕抽纱融合了地域特色,针线活的普及为抽纱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前文提到的手绣类中,垫绣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分厚垫、薄垫、幼垫,但与传统潮汕刺绣的垫绣有所区别(如图9)。传统潮汕刺绣的垫绣主要通过铺垫棉絮和纸丁达到立体效果,而抽纱则是使用细棉纱进行层叠绣制,由于材料原因,耗费时间较长,因此带有垫绣的抽纱产品价格一般较高,且衍生出的垫绣针法多样,如葡萄垫绣、起山垫绣、扎枝等。

图9 潮汕刺绣垫绣与潮汕抽纱垫绣对比(笔者自摄)

然而,有趣的是,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除了传承人祝书琴同时精通刺绣和抽纱两项手工艺以外,其他抽纱手艺人和刺绣手艺人有较大的区别。大部分潮汕刺绣手艺人并不了解抽纱工种及针法,无法解答抽纱相关的问题,而抽纱手艺人却对潮汕刺绣有所涉猎,甚至转型依靠潮汕刺绣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手艺人数量太少,目前难以准确判断哪一项难度更大,但调查结果为两种手工艺人交流互助提供了现实依据,有助于潮汕地区今后刺绣抽纱文化的协同发展。

可能性分析:

1.政府积极扶持

目前全国已有29 个省、市、区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条例,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推进《“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落地见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再上新台阶。潮汕地区当下三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40 项,文化底蕴深厚,除了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基地免租金等优惠政策以外,潮州市已连续10年开展“暑期艺术欢乐季”免费培训班,涵盖潮州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至今开办400 多班次,受益学生数万人次,汕头上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和巡游,定期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座谈会,确保每一位传承人履行应有职责。潮汕地区政府积极响应文化自信的号召,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因此,该地区具有潮汕抽纱文化传播的条件,有能力提供舞台让抽纱展现魅力,讲好潮汕故事。

2.潮汕抽纱现状堪忧

尽管当地政府已出台相应的政策,但目前潮汕抽纱自身的两大问题依旧未能得到解决。一为潮汕抽纱人才短缺。在走访潮州抽纱公司、汕头抽纱公司退休员工后可知,当下抽纱公司已转型经营其他产业,不再生产抽纱。抽纱手艺人普遍年龄较大且数量极度有限,在维持生计的同时,基本不可能有空余时间传授技艺。除20 名当初只作为底层员工的钩花女外,实地调查中发现有5 名如今仍从事抽纱工作,但只有祝书琴1 人在抽纱方面继续培养徒弟。不仅如此,设计、画稿方面同样后继无人,人才方面已形成断层。二为潮汕抽纱工种多、难度大,各类文献资料保存不理想。前文已详细提及,潮汕抽纱工序复杂,工种划分详细,所以每一位工人可能只擅长某一种或两种工种,且如抽通类中有相当多针法,对手工艺人的年龄有所要求,以避免因眼睛老花等问题降低生产效率。一直以来未及时记录保存造成许多针法已失传,由此分析,已不可能将之前所有的工种与针法全部继承、复原,但对目前常用针法与各手艺人的针法进行传承与保留是可行的。

3.目前市场需求量小

由于抽纱产品并非日用必需品,且无法使用机器制作,如潮汕刺绣一样,目前更多作为纪念品、艺术品的方式流通于市场,成本高的事实难以改变。此外,由于潮汕刺绣更加贴近民俗文化,在传统婚服、饰品方面仍有市场,更有年轻力量推进其现代化的转变,如运用在现代服装、玩偶上(如图10 左)。反观抽纱,除去少量衣服要求运用,大部分已被机绣或蕾丝等成本更低的工艺所取代,目前也鲜少见到其在年轻市场的尝试,潮汕当地许多人甚至已不知晓此项特色工艺。基于潮州抽纱公司、汕头抽纱公司两大主要公司早已不再生产抽纱,外来订单停止发往潮汕地区,目前的市场需求并不足以支撑该产业进行规模式发展与吸引年轻力量。只有利用现存抽纱产品吸引现代消费群体、创作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抽纱产品、降低抽纱产品价格,才可能有效延续潮汕抽纱的生命。

图10 潮汕刺绣的运用(图片来源:汕头市颜族米兰时装有限公司)

根据以上分析,潮汕抽纱虽受到政府扶持,但仍未准确找到该门工艺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由于人员的短缺与针法的失传,目前已无法大范围开展抽纱技艺的继承,但又因仍有极少数抽纱手艺人的坚持,让数字化保存与文化的延续成为可能,虽已无法将曾经的抽纱技艺全盘记录,但依旧可以让其核心技艺得到有效记载。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其价值,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深入挖掘后,提出以下提案。

1.对潮汕抽纱文化及其艺术性进行推广

在本研究中,不仅了解了当地用不同布料制作的抽纱、活用各种抽纱产品的故事,还听闻了潮绣、蕾丝等相关工艺的特点。这些抽纱文化事实上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一环,不管是宗教还是艺术,都具有深入挖掘推广的价值。这些与抽纱相关领域文化的展开及协同推广是现今值得关注的。

2.潮汕抽纱信息的数字化保存

如今应该对潮汕抽纱不同的工种、针法信息,或是如梭子等工具的信息进行收集、储存与共享,并且对文献展开搜集和整理。这些有效资料、事实会自然呈现出当地人与人的关系。今后在讨论当地文化发展时,应当着眼这种通过道具联结的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

3.扩大潮汕抽纱的运用范围

尽管抽纱产品的单价较高,但可以将其依附在其他产品上进行运用,从而赋予产品更高的文化价值。例如,运用在服饰上,以往的抽纱服装常大面积运用抽纱,或因出口需要选用特别布料,当下则可以借鉴其他手工艺的方法(如图10 右),只局部运用抽纱,作为简单的装饰,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文化价值的目的,或是积极往文创方向进行创新。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潮汕地区开展的 FDW,发掘了当地潮汕抽纱文献资料、故事等资源,并针对各个资源与抽纱现状进行文化再确认,分析其保留延续的可能性,提出三点设计展开的方案。然而,由于潮汕地区范围较大,当年抽纱覆盖范围广,三次的 FDW 只是对其研究的开始。由于对其研究的学者较少,今后本团队仍需继续到当地深入寻找相关资源,通过与手工艺人、抽纱公司工作人员等的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潮汕抽纱未来与其他手工艺的联动,促使当地资源活用。衷心地希望本文中提及的设计方案能在接下来团队与当地政府机构的积极配合下得到推行,在以后进行的FDW 中得到具体的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潮汕地区工种潮汕5G通信技术在特殊工种工作中的应用实践民族文汇(2022年49期)2022-07-19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中华民居(2021年4期)2021-11-18潮汕牛肉火锅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特殊工种,劳动保障当及时“成长”工友(2019年9期)2019-09-20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少儿美术(快乐历史地理)(2019年1期)2019-05-09潮汕地区太极拳发展现状探析武术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我能按照从事有毒有害特殊工种办理提前退休吗人事天地(2017年6期)2017-06-12潮汕家庭教育中的榜样教育科教导刊(2016年21期)2016-09-24浅议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2期)2016-05-03

推荐访问:潮汕 抽纱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