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智能化环境下图书馆业务与服务创新发展——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

时间:2023-06-17 13:15:02 来源:网友投稿

汪 蓄,高 松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图书馆的历史形态经历了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演变,每种形态的出现都对图书馆的职能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随着我国图书馆近几年的发展,深圳图书馆率先在国内建设覆盖“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成为国内提供此项服务的典范,后续也有很多图书馆跟进此项业务。除此之外,多数图书馆建设有电子资源,同时也提供了多功能空间服务,这预示着图书馆的服务将逐步走向无人化,智能化方向。

《国际图联趋势报告》由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于2013年推出,其后分别于2016年—2019年更新。该报告主要基于新兴图书馆领袖们的一些想法,目的在于引发国际图书馆界更广泛的讨论、分析和行动,让图情界的每个人都能了解到诸多专家在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趋势方面的看法。

在2021年的最新报告中,汇总分析出了20个发展趋势,包括:前路艰难、虚拟服务将继续、实体空间的回归、软技能的兴起、重视多样性、环境问题的考虑、流动的人口、缺乏耐心的用户、“模拟”的反弹、规模的重要性、数据控制、搜索的转型、趋于极端化、终生学习者、馆藏的全球化、知识的私有化、任职资格的重要性、信息素养的价值、“开放”对图书馆“卖点”的挑战、不平等的加剧。

而在2019年报告年度,主要是以工作或公众参与规模化、整体化获取信息以及信息宣传等。讨论主题越来越丰富,也意味着图书馆界对于变革与发展的共同想法。

报告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图书馆的转型,它包括对于服务的转型、软硬件与设施的升级改造、人才引进、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资源共享等等。

学校内的图书馆,因其馆藏量与面向服务对象的不同,其发展脉络主要受教育改革的影响,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很多学校的图书馆的服务与读者的需求、发展要求仍不匹配。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年4月13日,***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李克强总理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作为强国之本,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以上说明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国家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但职业院校也要自强自立。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职业院校的教辅机构,更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发挥自身更大的作用。

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顺应改革潮流,但也存在发展理念滞后、基础建设不足,资源结构不合理、服务模式与空间布局不符合发展需要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服务模式与资源建设情况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保证正常运行,制定了与开放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图书馆的读者证形式与管理模式也随着数字化进程发生改变,但纵观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多数图书馆的制度往往处于多年不变的情况,唯一长期变化的是借阅数量,在数字化软硬件与资源的使用要求上,一些图书馆甚至都没有相关规定。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当前制度是建立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微调,在图书馆新一卡通正式运营后,制度内容并没有多大的改动,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服务模式没有变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没有完全的进行系统对接,系统功能缺少更加人性化与智能化的模块,例如缺少RFID功能以及大数据平台等等,致使流通效率低下。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层次,升格为应用技术本科院校是必然之路,但一些院校的重点工作并不在图书馆,加之有诸如资金等情况的影响,致使图书馆仍停留在提供传统服务阶段,且书刊等资源不能满足要求,设备设施老化。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较为充分,资源方向众多,特别是图书,近些年主要为了完成任务而购买大量图书,在资源内涵建设上缺乏一定高度。相比纸质资源,数字资源解决了书刊信息传播速度慢,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等问题,但因长期采购第三方平台资源,在以年为单位续约时,资源原本的格式与接口缺乏市场统一标准,往往各家都具备各自的专利。读者在使用上述资源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平台的账号,没有得到统一,且使用步骤烦琐。图书馆也通过项目合作建设了一部分自建资源,但受其自身发展条件的影响最终无法形成可供学院读者使用的特色资源体系,使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发展受到影响。

(二)员工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情况,正式员工有的仅有十人,有的甚至更少,这其中具备图情专业背景的人少之又少,个别图书馆选取把业务全部外包。在仅有的这部分员工中,一些人员老龄化严重,新生力量较少,即学历不高、专业水平不高、不具备行业背景等,专业结构不符合学院要求,人员结构严重不合理。

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现有图情专业1人,自动化信息技术专业1人,其余要么是中文专业、新闻专业、要么是工商管理与思想政治专业,与学院专业相关的人才仅有2人,直接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为0人。在图情专业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力量较薄弱,严重不符合图书馆业务更新与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图书馆为了维持正常的业务运转,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聘用员工来保证基础业务运行,但对业务水平的影响作用较小。

(三)馆内设施老化、空间利用不足

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大厅空间宽敞,为了最大化提供服务,图书馆在大厅入口与还书处等明显位置放置阅读机,并在2018年建设了12条瀑布流屏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资源储备,但大厅整体布局仍需要改进。经过近几年对书刊的采购,图书馆的存放空间已近满仓,淘汰的计算机与废旧设施无法及时报废处理,且三楼因无法满足承重需求,只能用于读者自习;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因为前期建设搁置等原因现属于无法使用的状态,只能用于提供自修服务,同时存放杂物;
馆内的安全设施、地面瓷砖、墙面、卫生间用水等都存在安全隐患,并未得到大范围维修;
图书馆刚刚完成一码通信息化前期建设,智能化更无从谈起。

(四)社会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将会越来越深入,面向社会的服务将会越来越全面。目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通过建设的国际化航运类专业信息中心,即12条瀑布流屏对外展示资源成果。学院邮轮旅游系在图书馆建设了邮轮展室,用于展示邮轮资源,并与图书馆原有的航海特色资源一同用于对外学习交流使用。但上述展示的资源对社会服务的效果不高,用于参观的情况比较多,所面向的行业范围窄。在对外服务中,所面向的对象应是学院涉及专业的行业以及图书馆同行单位,图书馆首先缺少与同行单位的交流学习,同时缺少对资源整合、开发以及共享的功能,未来的对外开放业务开展可谓任重而道远。

在以“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高职图书馆智能化服务”为关键词在cnki中检索,发现相关文献共计111篇,其中2018—2020年为论文发表高峰。

图1 1986—2022年发文量趋势图

(一)新技术的加入对服务的影响

Marshall Breeding研究了云技术的使用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认为图书馆作为云服务的消费者将逐渐摆脱对本地服务器和相关基础设施的托管和管理。

陈传夫等认为由信息提供、知识传播向智慧服务转变是服务转型的方向之一。周德明等以上海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实践为基础,提出图书馆应转变发展环境,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阵地咨询到嵌入社交媒体进行咨询;
从提供文献到提供信息和工具;
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等。

(二)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由芬兰学者Aittola等于2003年提出,他们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种不受空间限制、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形式,可以帮助用户找到其所需的图书和相关资料。

我国的智慧图书馆研究始于2010年,如初景利等提出智慧图书馆所提供的智慧服务将具有场所泛在化、空间虚拟化、手段智能化、内容知识化、体验满意化等特点。

(一)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

1.师生读者的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高。

高职院校层次的学生,因入校分数普遍不高,基础薄弱,对学习的热情并没有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来的高涨,一方面并没有摆脱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观念,另一方面,其阅读能力与意识低下,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一些高职院校教职工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其实也不容乐观,他们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实长期对图书馆保有兴趣的师生读者,并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反对于刚入校的读者,其阅读体验与兴趣的激发一直以来困扰各大高职院校图书馆。

2.图书馆的现有条件无法适应外界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一阵春风,一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搭上这个顺风车,加大了对图书馆各方面建设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读者的需求,但尴尬的是,到馆学习和借阅的读者数量却越来越少。另有一些高职院校图书馆,无论从馆舍、资源储备、信息化程度等均不具备相关条件,图书馆因此成为读者极少光顾的场所。

上述情况首先说明,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不再是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读者阅读习惯与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师生读者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另外,数字资源的内容与形式要跟进读者的需求,如果不符合读者需求,且使用不变,读者也不愿意主动使用。第三,读者对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一定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对于信息化水平以及与涉足学校其他相关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针对前述问题的措施

从2009年开始出现“下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开始,针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改革就从未停止。2012年,美国著名专家Marshall Breeding提出了建设“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设想。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图书馆的“大脑”,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图书馆人对管理系统的不断改革与探索,从RFID部署以及LSP开发,逐步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智能化跨越。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外开展服务,需要针对前述问题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流程。以往流通与阅览、信息管理与宣传等服务模式,需要人力大量的投入精力,效果见仁见智,随着图书馆信息化逐步往智能化发展的进程,可通过自动化技术与新媒体结合替代部分人力,减低重复性工作,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节省人力成本。使图书馆有限的管理人员可以科学分配任务,降低出错频率,减少重复性工作。

2.在人员有限的前提下,积极地引进相关人才是首要条件,但在不保证引进人员是否符合图书馆需求的情况下,提升整体馆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服务能力成为根本。“提质培优”不仅仅是对专业,对图书馆人员综合素质与管理水平也相应地会有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在培养馆员时,可进行联合培养机制,比如与其他企事业单位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定期派馆员到其他单位学习专业化、行业化知识,及时了解业界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可向学院申请外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馆员进行信息、管理以及与学院重点专业相匹配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馆员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

3.为了应对外界快速的发展变化,图书馆应向学院申请对图书馆设备与设施进行整体改造提升,首先是通过维修与维护,降低读者在馆内的安全隐患,比如避免水火隐患、高空坠物、防止锐物划伤与触电等。其次,对现有无用空间进行升级改造,由单一功能扩展为多功能空间,集资源阅览、学习研讨、活动开展、影音播放、展览等功能一体的智能化研修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使现有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重新进行管理优化,加强自建资源建设力度,加强其人力与物力投入,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4.打造专业特色资源库、科普空间与国际文化交流场所,使过去的书刊重新进行再分配,跳出图书分类法的禁锢,用于社会化服务与外界分享优质资源。在隔音、采光、通风等环境建设上提升人文环境水平,增加文化氛围,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实现AI翻译、机器人导航,设置多个无人值守空间等等,都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满足读者多元化体验需求,逐步提高学院乃至社会服务质量。

(一)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千呼万唤始出来”,各家企业与图书馆“各显神通”,在智能机器人、智慧化平台等相继被引入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更多的读者走入图书馆,图书馆似乎“如鱼得水”,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这些智能化产物,到底是“鸡肋”,是“噱头”,是过渡产品,还是革命性的突破,能否长期抓住读者,产品的创新性、实用性以及人性化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如何,技术引领潮流,随着图书馆陆续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的运算技术,加强对读者数据的安全管理。同时,一些图书馆原先已经具备的新媒体技术、RFID、大数据平台等等,需要一套智能算法进行融合,整合到图书馆LSP系统中。2019年4月26日,南京大学图书馆与江苏图星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发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 NLSP正式上线,这标志着我们拥有了国内第一个自主开发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

近两年,高职院校图书馆也紧跟潮流,以天津为例,超星公司率先垂范,推出图书馆LSP系统,产品主要分为门户网站与管理后台,目前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开通了智能门户(图2),用于资源整合。

图2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LSP门户

(二)充分利用空间概念

图书馆空间在当今业界主要分为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以往的实体空间功能主要是为读者提供借阅、自修、研讨,但在当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背景下,其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实体空间定制化。高职院校图书馆为扩展藏书空间,与各专业系合作设立资料分库与特色研修空间,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为例,除资料分库外,设有思政研修空间、微课室、海图资料检索与港口研修空间等,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很多图书馆都设有主题馆舍,比如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宣传与贯彻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些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了红色教育基地;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馆会打造民族与城市特色主题馆舍与资源;
图书馆与企业合作,引入行业文化,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打造创客空间;
图书馆所打造的主题馆舍也可延伸至社区,从而提高服务广度,利用技术加强资源共享。

2.利用云技术建设虚拟空间,拓宽服务广度。国外图书馆,比如美国高校图书馆在空间服务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其改变了图书馆内部的条块分割,通过把信息技术部、教学管理、学生会、职业发展中心等不同部门单位的支持服务全部集中到图书馆,形成以图书馆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包括研究数据服务、数字人文服务、数字学术项目开发、信息素养教育、数字出版及开放存取、数字化服务、GIS和映射、学术交流、3D技术和咨询服务等。

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是空间服务的主要内容,虚拟空间是融合了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共同构建起来的多维信息空间,把它放大可进行世界范围的连接,实现多个图书馆、城市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物联网“万物互联”;
如果停留在图书馆内部,可进行物理网络隔离,提高了安全性。图书馆提供的一站式服务,正好可以利用上述技术实现多种服务。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的Ide ATe创客空间也是在此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空间中包括学生作品库、创客课程库、传统资源库、软件与社交媒体。

(三)人性化定制机构知识库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通知(教发〔2021〕1号)要求,“生均图书不低于100册,可包括电子图书”。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规模共包括16个平台资源,累计近22万册本地电子图书,且每年新增的试用资源不少于8个,在助力教学、科研以及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中提供了不小的支持,但目前自建资源建设还较薄弱,仅在2017—2018年自建了一部分邮轮专业相关的资源,以及船舶视频、课程、图片与文字资料等资源,缺少更多专业特色资源与机构专业知识库等。另外,像毕业生论文与教师科研成果、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等资源大都被教师个人掌握,资源分散,图书馆因此不能为全体师生提供更加优质、定位更精准的定制服务,需要通过进行资源整合与优化管理。上述工作如需实现,需要学院给予图书馆更大的力度支持,除资金支持外,还需出台有关师生个人成果的相关政策,图书馆才可利用云技术与虚拟空间技术进行深度开发。

(四)微服务

移动互联时代,图书馆为使服务更加便捷,适合图书馆界的“微服务”诞生,它是一种云原生架构方法,也就是单个应用程序由许多松散耦合且可独立部署的较小组件或服务组成,而这些服务和组件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和数据模型。超星公司的“学习通”就是一个典型微服务案例。放眼全国,腾讯的云原生一站式微服务管理框架Femas也进行了开源,成为业界首例。图3显示为超星公司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开通的智慧图书馆界面、图书馆联合企业开发的服务大厅、微信小程序。

图3 智慧图书馆、服务大厅、小程序

图书馆的微服务可进行模块化定制,每个机构能被提供单个或多个专题组件库,其可理解为把图书馆虚拟空间的一站式服务在移动端的应用。它不同于简单的账号授权,它使图书馆既可以进行馆与馆、馆与企业联合开发,也可以通过采购第三方企业产品进行单独定制。

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了“生存”与“繁衍”,应顺应潮流,思考职业教育对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覆盖整个“点”“线”“面”,对服务进行升级与优化。利用现有空间进行改造,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并不断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图书馆,逐步实现与国内乃至国际业界的接轨。通过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形式,引进优秀人才,提高图书馆“生产力”,从而产出最优良的“产品”,使学院收益、读者收益,最终服务于全社会,为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的快速发展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图书馆院校空间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空间是什么?大科技·百科新说(2021年1期)2021-03-29创享空间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0年8期)2020-06-29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图书馆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去图书馆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8期)2014-06-26QQ空间那点事学与玩(2009年6期)2009-07-03空间黑龙江教育·中学(2009年3期)2009-04-16

推荐访问:天津 为例 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