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古滇国青铜纹样的紫陶装饰设计价值与策略

时间:2023-06-17 12:40:04 来源:网友投稿

张 健,王 雪

(1.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昆明 , 650091;
2. 云南工商学院,昆明, 650091)

古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存在了大约500年左右,从战国初期至西汉末年,领土范围主要在滇池及周边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挖掘工作的持续深入,古滇国时期的青铜器大量出土,继而向世人展示了神秘而璀璨的古滇国文化。其中,古滇国青铜器装饰艺术的辉煌成就,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世界所瞩目,在这些青铜器物上,雕刻着许多精美的纹饰,这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几何装饰纹样。它在古滇国青铜器的装饰中占有较大比例,有的以局部花纹的形式呈现,多装饰在生产工具与兵器的柄部(图1);
有的则以通体花纹的形式呈现,一般装饰在铜鼓、铜盒、乐器等生活用具上。在古滇国青铜器中较为常见的几何装饰纹样有:太阳纹、云雷纹、三角纹、弦纹、圆涡纹、网状纹、双旋纹、菱形纹、绳辫纹、水波纹等。以上几何纹样除可以装饰美化青铜器外还蕴含其丰富的象征寓意。以太阳纹(图2)为例,太阳在古滇国人民的心中是神圣的,象征着权力与地位,在铜鼓顶面的装饰中尤为常见,古滇人通过击鼓的方式表达对太阳的崇敬之意,来纪念播种和丰收,感谢太阳养育万物。此外,圆涡纹与水波纹的广泛运用则与古滇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联系,古滇国的领土范围主要在滇池及周边地区,除滇池外还有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杞麓湖等四大高原湖泊环绕,云南日照充足、地势险峻复杂,而古滇人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源,自然形成了对水的追崇与敬畏,从而将水形纹样广泛应用在各种生活器具上。最后,上述几何装饰纹样除交替出现或组合使用外,还会同人物、动物等具象纹样进行搭配使用,在布局上疏密有致,且富有节奏感,进而构成了古滇国青铜器表面千姿百态、繁缛丰盈的装饰内容。

图1 青铜兵器柄部的几何装饰纹样

图2 上仓贮贝器第一层盖中的太阳纹饰

另一类则是人物与动物的具象装饰纹样。以动物纹为例,在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墓葬群出土的青铜器物中,存有多件镂刻或雕刻有牛纹、鸟纹、蛙纹、鱼纹、翔鹭纹等动物纹样的青铜器物,其中以“牛纹”最为常见。“牛塑”(图3)与“牛纹”(图4)在古滇国青铜器中举重若轻,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古滇人将“牛”的造型纹样镂刻或雕刻在青铜器具上,以此表达对“牛”的追崇与喜爱。这不仅寓意着富有与丰足,还象征着地位和权威。此外,人物纹在古滇国青铜器的装饰上也颇为丰富,其内容主要以情节叙事的形式出现,在青铜贮贝器和铜鼓的装饰中较为典型。内容上,既有日常的妇女入仓、祈年播种、犁牛放牧,也有风格独特的羽人舞蹈、水上礼日等。它们以其鲜活的情节空间,别具一格的造型风格,组成了古滇国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古滇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物象。

图3 立牛蛇纹贮贝器上的牛形雕塑

图4 铜鼓上的牛纹饰

据《滇国与滇文化》记载:“滇国时期,当地民族尚未使用文字,尤其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所以青铜器上的人物、动物纹饰更像是一本记载古滇国社会历史的传世史书,将祭祀崇拜、战争狩猎、耕种丰收、入仓纳贡等邃古场面,鲜活地展示在我们眼前。通过巧妙绝伦的组合、严谨繁密的构图、几何纹与具象纹的有机结合,共筑了这充满张力、律动感十足的独特艺术整体。充分体现出先辈工匠们高超的工艺水平与成熟的艺术构思,也反映出古滇人积极、质朴的生活态度。末了,古滇青铜器纹样将它所承载的装饰构成法则与审美意志存留了数千年,时至今日,仍具有极其宝贵的装饰设计价值和艺术文化价值。

古滇国青铜器装饰艺术是古滇人独树一帜的创造,是古滇国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其装饰纹样作为古滇文化的载体,不仅是华夏人民集体的民族艺术宝库,也是云南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浓厚的地域性,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研究价值。而同属于云南地方文化代表的建水紫陶,作为中华陶苑一秀,在装饰工艺上颇具特色,影响深远。是将书法、绘画、篆刻、雕刻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到陶器装饰中的一门独立艺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广泛的包容性,代表着云南传统陶瓷艺术的杰出水平。今时今日,建水紫陶产业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受制于传统书画装饰的桎梏,在装饰设计上的因袭传统、观念保守、创新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其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云南文化名家、陶瓷艺术大师吴白雨教授在《建水陶书画装饰传统的成因及其负面影响》曾提出:“约在明末清初建水紫陶‘刻坯填泥’和‘无釉磨制’工艺发展成熟,加之受到当时文人艺术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以中国书画观念和技法进行建水紫陶装饰创作的传统。书画装饰一方面是传统建水紫陶的重要特色,另一方面又使得近百年来建水紫陶艺术创作长期故步自封,始终追求器物装饰上表现传统书画笔墨效果,并以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作为建水紫陶艺术创作的绝对价值取向,观念保守,手法陈旧,对当代建水紫陶艺术的创新产生着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因此,建水紫陶长期以来在装饰上深受文人书画观念的影响,在当代的创作创新中缺乏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并集中表现在缺乏对民间传统、古代传统和平常生活的学习,而这些正是艺术创作的根本来源。

古滇国青铜器纹样作为云南古代传统装饰艺术的典型代表,装饰纹样十分丰富,既有抽象的几何纹,也有写实的具象纹,是具备优秀历史文化内涵与艺术审美特征的这样一种设计样式。它能够很好地和建水紫陶装饰设计相结合,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学术层面,它可以丰富建水紫陶现有的装饰内容,有别于传统文人书画装饰,形成新的设计式样,为建水紫陶现代装饰设计提供参考范例和理论基础。在应用层面,将云南优秀的古滇文化融入建水紫陶的装饰造型设计当中,不仅能够丰富建水紫陶现有的产品类型,还有助于探索建水紫陶装饰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继而推动建水紫陶的创新发展,扩大双方的影响力与美誉度。在文化层面,建水紫陶与古滇国青铜器均属于云南本土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与有效传播,也是文化产业化与产业文化化的合理转化。在审美层面,针对建水紫陶传统文人书画装饰的审美疲劳,创新性引入古滇国青铜器装饰纹样,通过再设计,将古滇国青铜器中形象夸张、生动有趣的装饰纹样进行提炼、简化,最终形成迎合当下时代潮流的视觉符号,引领新风尚。

建水紫陶传统的书画装饰风格和造物观念,是在过去特定的历史时期下所形成的,代表着过去时代的审美需求和艺术精神。时代发展的今天,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文化艺术的逐渐重视。在面对文化观念的日趋多元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消费观与审美观也发生着深刻的转变。因此,建水紫陶当代的艺术创作和产业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变革,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积极地与民间艺术、古代传统、平常生活互为补充,不断丰富建水紫陶的艺术、文化、造型、装饰体系,使之创作出观念更加多元,功能更加合理,形式更为丰富的紫陶产品或紫陶作品。

建水紫陶发展至今,不少能人巧匠尝试将各种传统文化中的装饰元素融入紫陶装饰设计中,以此探索紫陶装饰内容上的创新。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便是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水四老之一的马成林老师,他设计制作了诸如“仿青铜紫陶台灯、仿青铜紫陶编钟、青铜装饰紫陶花器、青铜装饰紫陶茶器”等一系列创新紫陶作品。其中以“仿青铜紫陶编钟”为例(图5),在造型上,整体与出土的青铜器编钟大小无异,装饰上则是主要将青铜纹饰中的“凤鸟纹”作为装饰主体,雕刻在钟体下侧,辅之装饰其他青铜纹样与篆书文字,内容布局上也与真实的青铜器编钟一般无二,通过填刻不同颜色泥料,不仅很好地结合了建水紫陶“刻坯填泥”的工艺特色,还将书法文字部分与器物整体做了区分,更增添了器物的层次感,突出了主体。此外,马成林还制作了如“瓦当青龙纹饰紫陶蒜头瓶”(图6)等创新装饰紫陶作品,通过将云南传统瓦当上的“青龙纹”“牛头纹”“凤鸟纹”“鹿纹”等纹样以刻填的方式刻画在花器瓶身上,通过颜色、大小、类型进行区分组合,给人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这些器物造型质感真切,装饰古朴逼真,是传统文化元素在建水紫陶装饰上的有效介入,具有显著的传统造物风格与多元组合构思,也代表了马成林成熟的艺术思想与审美情趣。然而,这样的紫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建水紫陶装饰的内容,促进了其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马成林老师的作品在装饰与形制上都更偏向于传统,装饰纹样大多为程式化、拼贴式、照搬挪用为主,对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与转化则略显不足,如此造物观念,已难以满足发展迅速的紫陶产业与市场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而这就需求建水紫陶在装饰设计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与内容价值的提升,以求形成既迎合时代审美情趣又符合工业生产的紫陶产品。

图5 仿青铜紫陶编钟

图6 瓦当青龙纹饰紫陶蒜头瓶

青铜器文化的传承,是通过纹样的传承,而纹样的传承也是文化的传承。古滇国青铜器纹样同样如此,将古滇国青铜器纹样运用在建水紫陶的装饰设计上,是古滇青铜文化借助于建水紫陶装饰呈现形式的传播,也是建水紫陶依靠古滇青铜文化的创新实践。建水紫陶装饰设计的创新,应该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传统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而非照搬照用,新壶旧酒,积极地运用现代设计手段,用再设计的方式,制作出形制更为简约、装饰更为精美、整体更富新意的紫陶作品(产品)。使古滇文化在建水紫陶上得以传承与弘扬,让古滇文化在建水紫陶上以纹样符号的形式,深深烙印在普罗大众的脑海里,经久不衰。

4.1 在装饰层面

在装饰上,要与传统建水紫陶装饰划清界限,结合建水紫陶自身的工艺特征形成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并充分利用现今出现的新工艺、新科技、新材料、新设备。以畅销、时尚、简洁、实用为设计的中心思想。通过对古滇国青铜器纹样的归纳梳理,在装饰纹样中选择寓意美好、积极向上、视觉冲击感强的内容进行提炼简化。并将现代人的审美喜好放进整个设计过程中,使之成为既满足大批量生产条件又迎合当下时代潮流的视觉符号,应用在建水紫陶产品系列的各个方面,让其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做到既保留古滇国青铜器纹饰中的精气神韵,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偏好,形成风格统一、造型时尚的建水紫陶器具。

目前,建水紫陶在国内外已然受到多方群体的认可与喜爱,但由于紫陶装饰在制作过程中主要以手工装饰为主,且受制于装饰工艺的复杂与内容题材的限制,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等问题,难以形成大规模、大批量生产。如今,建水紫陶产品在制作中多以高端、精细为主,在“艺术品”与“畅销品”的界限划分不清,从而导致了建水紫陶上层市场产品堆积,下层市场亟待开发的发展境况。将古滇国青铜器装饰纹样引入建水紫陶的装饰设计中,不仅仅是装饰内容的创新,也是思路与战略的创新,更是面对当下复杂的社会市场环境,踏出的关键一步。

4.2 在造型层面

在造型上,传统紫陶造型与现代紫陶造型要有所区分,不仅要融汇古滇国青铜器纹样的装饰造型风格,还要做到装饰与造型的和谐统一。不断丰富建水紫陶系列产品的造型外观,并着重强调紫陶造型上的现代感、功能性与实用性,但这种强调不是抽象化、古怪化的造型畸变,而是基于传统紫陶造型与古滇国青铜器纹样的合理形变,最终形成新的紫陶造型语言与表现形式。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设计理念,以工业生产为前提,针对建水紫陶的不同器物造型,对需要拆分组合的各个部件进行拆分设计,从局部入手,设计出紫陶器型中可供批量复制生产的各局部器件,最后再进行拼装粘接,构成器型整体。进而降低人工成本与时间损耗,提高产品产量,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紫陶艺术产品。其次,还要注重观察建水紫陶的造型轮廓,无论是单一的直线、曲线或弧线,还是相互粘连组合的立面造型,都需要同古滇国青铜器装饰纹样放在一起整体考虑,看是否美观与合理,装饰纹样摆放的位置大小、遮盖残缺,都会影响最终的呈现效果。最后,还要考虑紫陶器物的体量大小,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与功能使用等问题。

4.3 在思想层面

在思想上,古滇文化与建水紫陶同属于云南特色的文化名片,二者的结合能极大地体现出云南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器物文化。建水紫陶想要良性发展,就必须抛弃一些保守落后的造物观念,在“造物观”上进行转变。面对千篇一律的紫陶产品,缺的并不是工艺和大师,而是缺少能够将建水紫陶推广出去的产业和品牌。众所周知,品牌在行业中的推动力是巨大的,如果仅站在工艺和个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形成的影响力和力量是极为有限的,建水紫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有上层的高端艺术品也要有下层的产业化产品,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打造出代表云南特色的文旅产品和民族品牌。

古滇国青铜器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多姿多彩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学术研究价值与应用实践价值。中华优秀传统纹样与建水紫陶装饰的结合设计必然会成为未来建水紫陶设计的一个趋势。在二者相互结合的同时,也要避免程式化、照搬式的呈现方式,而应该在装饰、造型、思想层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分析,做到既符合时代审美又适应产业发展,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推陈出新。古滇国青铜器上丰富绚丽、饱满繁密的装饰纹样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独一无二,将其运用在建水紫陶的装饰设计上也是遥远的古滇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另一种延续。

猜你喜欢紫陶建水青铜器建水陶艺新观察上海工艺美术(2021年4期)2021-04-24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0年11期)2020-11-16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红河学院学报(2020年5期)2020-10-14建水紫陶研究:学生紫陶作品(二)红河学院学报(2020年4期)2020-08-08云南建水陶博物馆馆藏作品欣赏陶瓷科学与艺术(2020年1期)2020-05-19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陶瓷科学与艺术(2018年4期)2018-07-12建水紫陶:中国建水紫陶古陶斗美术红河学院学报(2017年2期)2017-04-08建水紫陶·升华云南画报(2016年1期)2016-05-25认识“晋式青铜器”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大众考古(2014年10期)2014-06-21

推荐访问:纹样 装饰设计 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