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生成依据及当代价值

时间:2023-06-17 0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李海玉,王小静

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生成依据及当代价值

李海玉,王小静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了理想、实践、精神、价值四个维度,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有着严密的生成依据。马克思主义为伟大建党精神注入了科学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伟大建党精神厚植了基因血脉,革命先驱的建党实践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生动素材。系统梳理和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生成依据及当代价值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建党精神之于当前我国坚定理想信念、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中华民族坚强意志和锻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建党精神;
科学内涵;
生成依据;
当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新阐述,对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毛泽东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1],同样,政党亦需要精神依托。***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因此,有必要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建党“因何而立”、立党“因何而去”、兴党“如何行动”、强党“为谁出发”等一系列问题[2],学深悟透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生成依据及当代价值,以伟大建党精神鼓舞志气、锤炼骨气、凝聚“再赶考”的勇气,奔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

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理解其蕴含的理想信仰、实践担当、精神品质和价值立场四个层面重要的科学内涵,是阐释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关键环节。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真理追求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对中国共产党“因何而立”问题的理论回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守真、求真的信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3]它用发展着的规律、真理来指引无产阶级进行科学探索,发动革命,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

方向决定道路,唯有理论上足够清醒,才能在政治上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成功密码。无论在怎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都从不放弃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一生中的“两大发现”解释了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途径,把书斋中的哲学变成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的理论武器。建党之初的革命先辈正是凭借对真理的信仰,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并为之不懈奋斗,才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4]建党道路上荆棘满布,李大钊“信仰坚定,求达于真理”,带着真理走上刑场而不惜牺牲生命,将生命定格在38岁,夏明翰因革命事业而遭受牢狱酷刑,但仍誓死捍卫真理,***为了坚守信念依然保持乐观主义精神,敌人只能砍下头颅,但决不能动摇信仰。一个个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坚守理想、执着真理、忠于信仰,铸就了一座座精神丰碑。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担当

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共产党从来没有忘记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5]1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的目标指向,是一条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从执行一个任务到完成一个任务的实践路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人民观的哲学意蕴,发扬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政治担当和责任坚守。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岁月,不仅秉持着“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而且在实践中始终不渝地践行着伟大建党精神,这种意识对社会实践产生了巨大的能动作用。“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6]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扎根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把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也强调:“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5]497共产党践行的初心、担当的使命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发展有所调适。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具体使命和任务不同,党的精神品质在一定内容和表达上也存在差异,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始终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共产党人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坚定不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统筹“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进行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质

没有哪个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7]“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对党“怎样行动”的现实解答。正是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才换来了今天的历史性成就。在革命初期,陈延年被捕后宁死不屈,拒绝跪下,称革命者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邓中夏在南京雨花台被秘密杀害,牺牲前大义凛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陈潭秋为了革命事业被国民党特务抓进监狱后不仅拒不屈服,而且鼓励监狱的人与反动派进行斗争,最终被秘密杀害。革命先烈们展现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就是要向敌人宣誓英雄的中国共产党是打不倒的,杀了我们,还有无数个共产党员奔赴而来。

革命的成功是靠中国共产党的鲜血换来的,中国共产党没有让任何一个外国侵略者把遭受多个国家侵略的中国灭亡。为了让下一代不再打仗,为了让国家挺起脊梁,多少革命先辈与西方侵略者英勇斗争,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用血肉筑起中国新的精神丰碑。在和平建国年代,又有多少共产党员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战斗。共产党在风云变幻的不确定环境中,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的硬骨头,淌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水区。新时代,我们仍要勇于斗争,增强忧患意识,努力跨过一个个未知的“娄山关”和“腊子口”。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立场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对中国共产党“为谁出发”的价值诠释。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遇到了无数风险挑战,跨越了重重艰难险阻,但都没有被击倒和打垮,始终忠于党的宗旨、组织和事业。蔡和森遭叛徒出卖,惨遭敌人两个月严刑拷打的折磨之后依旧守口如瓶,不泄露党的秘密,最终四肢被钉在墙上,生命定格在了36岁,但其“对党忠诚”的伟大形象、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精神永垂不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肺腑之言[5]144,把人民群众和政党之间的鱼水关系道出了真谛,并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不负人民”,就是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矛盾当作自己的棘手问题,把人民的小事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事。孔繁森在西藏扎根十多年,带领人民脱贫致富,最后车祸牺牲时口袋里仅有8元6角遗产。焦裕禄对党忠诚,带领人民治理风沙,身患肝癌仍坚持工作,鞠躬尽瘁只为了人民。黄文秀为了脱贫攻坚不掉队,用双脚踏遍了百坭村的每一个角落,为尽快了解灾情,遭遇山洪牺牲。中国共产党能在群众中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就是因为切实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首位。

伟大建党精神只有简短的32个字,但大道至简,分别从理想信仰、行动纲领、精神品质、价值立场四个层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党‘求什么’、立党‘为什么’、兴党‘凭什么’、强党‘靠什么’等问题”[8],是一个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整体。

伟大建党精神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一个具体历史时期的单个历史事件所折射出的精神特质,而是自党成立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所展现出来的伟大精神风貌,它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原创性贡献。伟大建党精神开端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依托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孕育于共产党人的生动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为伟大建党精神注入了科学真理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9]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渊源,在纷纭乱象中独树一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性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解毒剂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诊疗性方案。“没有理论根基的精神是难以立足的,科学的精神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和前提”。[10]没有马克思主义,伟大建党精神则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不是经院哲学,不是“头脑的激情”和“想象主体的想象活动”,而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11]马克思主义是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理论武器。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结合当时俄国具体问题强调要推翻俄国封建沙皇专制统治,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党的先进性建设、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现实的巨大说服力使探索救国方案的中国人看到了社会主义真理的光芒,并唤起了早期革命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他们带着这把尖锐的思想武器,把理论变为了现实。新文化运动的广泛发展和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上和人才上的准备,并产生了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传播者和信仰者,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由此诞生。不同于其他政党,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12]

由此可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是锻造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与关键。“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强调的是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实践观与人民观的遵循,“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深刻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观与革命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高度统一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与人民性。在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政党学说的指引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注入了科学真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伟大建党精神厚植了基因血脉

“贞”“义”“勇”“忠”,短短四个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其蕴含的崇仁爱、求大同、重民本等思想及自强不息、见义勇为等美德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浓厚的基因血脉。

首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贞”的当代延续,内蕴着最真切的价值追求。这与古代传统文化“朝闻道,夕死可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契合,旨在强调对信仰和原则的坚定不移,对意志和节操的始终如一,也与《礼记》中关于大同社会的原初构想有着天然的一致性,是对中华文化 “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的赓续。其次,“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义”的显现。“义”是有着丰富韵味的道德范畴,突出强调行为的主体性与实践性,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3],意在告诫当代少年要积极进取、顽强拼搏,以国家危亡为己任,使“义”既内敛为行为主体的品格,又外化为主体行为的品格,为共产党人笃行务实的工作作风提供了道德基础。再次,“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延伸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勇”。古代神话“大禹治水”“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都体现了不怕艰难,勇于向恶势力斗争的大无畏精神。除此之外,孔子把“勇”作为实施“仁”的条件之一 。这都影响了早期共产党创始人青年时代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人定胜天的朴素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为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改造中国、永不言弃的品质提供了道德基础。最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传统文化中儒家五常“忠”的当代继承。革命先辈们在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义无反顾进行党组织活动彰显的就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本初底色,其蕴含的“修齐治平”“经世致用”等家国情怀以及“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民本思想,也为坚持党的宗旨和原则、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在中华文明土壤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充分汲取了传统文化中“贞”“义”“勇”“忠”等营养,为伟大建党精神厚植了基因血脉。

(三)革命先驱的建党实践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生动素材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果实不仅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的奋斗基因,而且指明了党在百年艰苦实践中“向何方去”的路标。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国内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对无产阶级政党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革命创始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找到了拯救中国的灵丹妙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把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在国内进行广泛传播,使中国人民的思想获得了空前洗礼与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面临着极端困苦的环境,不仅要与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做斗争,还要面对白色恐怖的镇压。通过成立工会,建立工人学校、工人俱乐部和劳动补习学校等,中国共产党唤醒了工人阶级的觉悟,推动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在白色恐怖的残酷镇压下,李大钊、蔡和森、王尽美、邓中夏等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在任何威逼利诱下都对党保持绝对忠诚。革命先驱凭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信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挽救民族危亡最具有可能性和成功性的实践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工人阶级的伟大实践,早期革命先驱的建党活动则无法展开,更不会孕育出伟大建党精神。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变强大,是因为其始终不负人民,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矢志不渝维护人民权益,并深受拥护和爱戴。革命先辈们表现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对伟大事业的担当、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对敌对势力的英勇斗争,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生动素材。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意识上的能动力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伟大革命呼唤伟大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深入发掘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磅礴伟力,是中国共产党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人间奇迹的巨大精神动能。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引领和理论先导。理想信念凝结而成的磅礴力量对于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生活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思想引领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记忆的精神起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崇高性的真理力量,续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绚丽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最大底气,是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动力源泉,有利于抵制新时代下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错误思潮,助益于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思想的正确引领,同时也有利于自觉纠正超越阶级的错误观点。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精神上的“钙”,正是因为党吸取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营养,才使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坚持理想信仰,有利于把先进的理论思想灌输到人民群众中,形成富有凝聚性和积极性的社会向心力,有利于激扬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同时,以伟大建党精神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延续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史,深化党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领会。

(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主线和主题,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中人民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是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时代要求。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心怀党民、埋头苦干的形象诠释。以遵循科学真理、实事求是为行动指南,有利于推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复兴实践中砥砺心性、涵养党性,进一步优化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4],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出发点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乱云飞渡的复杂国内外环境下保持定力,推动社会主义发展态势向好向上发展,有利于党员干部保持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勇立时代潮头,弘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增强综合实力从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彰显中华民族顽强意志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属于道德精神层面的要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理论,稳固了百年来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主基调,有利于厚植党员干部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的红色基因,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在各种严酷考验中的意志品质,有利于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

党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5]225,新时代党内面临“四大考验”“四大风险”,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有利于推动党“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强意志品质的呈现。同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能源,伟大建党精神不是封闭僵化的精神形态,而是在时刻发展和延续的源头活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有利于我们抵御一切风险和挑战,有助于党坚决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保持斗争意识、发扬斗争本领,义无反顾地批驳其他一切反对势力的错误思潮。

(四)锻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价值理念层面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情怀,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评判党员干部是非曲直的客观标准。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有助于提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延续党在群众中奋发有为的形象。“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敢于作为的进取精神,对提高党员干部修养、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有所助益,能推动党各项事业的磅礴发展,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15]“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纠正部分党员干部在是非面前不敢亮剑的歪风邪气。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显示了党对人民的宗旨意识,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真切了解民意、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有利于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以新的时代内涵,确保党的性质永不变色。

综上,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使得党的精神脊柱得以百年延续。从科学内涵看,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实践、精神、价值四个维度。从生成依据看,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革命先驱的建党实践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铸就奠定了基础。从当代价值看,伟大建党精神对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中华民族坚强意志,增强党性修养、锻造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2.

[2]宋友文,黄文燕.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背景、内涵意蕴及弘扬路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1(6):1-7.

[3]***.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人民日报,2016-05-18(1).

[4]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9.

[5]***.***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鞠鹏,燕雁.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1-11-12(1).

[7]***.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9.

[8]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安培,韩文婷. 论伟大建党精神[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1(5):3-11.

[9]***.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10]张志丹.伟大建党精神的多维诠释[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7):32-41.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9.

[1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13]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3.

[1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Scientific Connotation, Generation Basis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Great Spirit Formed Through Party Building

Li Haiyu, Wang Xiaojing

The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 contains four levels, namely ideal, practice, spirit and value. It is not made up of imaginary but has a strict generation basis. Marxism injects scientific truth into the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planted the basic blood for the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 and the party building practice of revolutionary pioneers provides vivid materials for the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 Systematically combing and studying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generation basis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great party building spir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party building spirit to strengthen our ideals and beliefs,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highlight the strong will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forge a team of high-quality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Party building spirit; Scientific connotation; Generation basis; Contemporary value

2022-03-16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BKS009)

李海玉(1976- ),男,河南南阳人,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

10.13685/j.cnki.abc. 000621

D261

A

1671-9255(2022)02-0001-05

猜你喜欢建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建党百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建党百年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年7期)2021-10-13庆祝建党百年(五阙)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推荐访问:建党 生成 当代